分享

多则惑,少则得

 周易官展呈 2019-08-27

一、祸莫大于不知足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浑舞,五味令人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小为目,故去彼取此。”


人类的文明愈进步,各种声色犬马的诱惑,就愈是争奇斗艳,“五色”、“五音”、“五味”,甚至“驰骋田猎”、“难得之货,都令人眼花缭乱,心猿意马,六神无主,手足失措,适度的追求物质享受,并不是坏事,奔波劳碌一辈子,当然是为了过好一点的生活,但是过度奢华淫逸的物质享受,未必有益健康,而期求超越自己能力的物质享受,更是痛苦的根源。


人生的痛苦,往往来自太多的欲望,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又说:“知足者富。”什么叫富有, 一个不满足的人,赚再多的财富,都嫌不够,史怀哲的母亲告诉史怀哲说:“钱够用就好了,多了只是拿来炫耀别人。”


我们只要能够衣食不缺,心想事成,就是天下最富足的人。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好还要更好,多还要更多。


人从物质方面得到的满足,是一时的、短暂的、无常的,人从精神方面得到的满足,才是长久的、持续的、永恒的。


二、保持内心愉快,快乐做自己


人生最重要的是求得一颗安定的心,生富贵而安富贵,生贫贱而安贫贱,有钱的人不必装穷,穷苦人家也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了解自己的能力与需要,过适合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天下事一长一短,穷人有穷人的苦,富者也有富者的苦,富者有富者的乐,穷人也可以有穷人的乐,我们可以羡慕别人的财富、权位,但是不必嫉妒,快乐做自己,最为重要。


名利是很可爱的,但是名利不是唯一的可爱,人生有比名利更可爱、更贵重的东西,譬如身体的健康、和谐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的自给自足,不全是来自物质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愉悦。


物质的享受,只能给人感官上的刺激,感官的刺激,是愈演愈烈,终至狂乱而不能自拔。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身外的虚名,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亲切呢?身外的财货,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重要呢?得到名利而失去生命,和失掉名利而得到生命,哪一个对我有害呢?过分追求声名,耗损亦多;藏货过多,亡失也相对增加。老子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三、做人,要知止、知足


《道德经》中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圣人的生活,但求饱腹不求享受,宁取朴质宁静,而不求奢侈浮华。


老子主张绝巧弃利,巧是机巧,利是获利。人一有机巧之心和获利的念头,就会想尽办法投机取巧、占人便宜,而为了谋取获利,甚至不择手段,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作奸犯科,沦为盗贼。


功名富贵,人见人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说:“不义之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不是不求富贵,只是对于不义而得的富贵, 视如浮云。


老子的理想世界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八十章)因为人民能够恬淡寡欲,不慕荣利,所以吃的虽是粗食,但觉得很甘美,穿的虽是敝衣,但觉得很美丽;住的虽是陋室,但觉得很安适。像这样不求机巧,不求获利的社会,当然不会有盗贼发生了。


老子所追求的是自然简朴的生活,一个人如果沉迷于声色犬马的追求,必然弄到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的地步,因此,老子告诫世人要懂得节制,要知止、知足。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知止所以不殆。”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 一个懂得节制,懂得知止、知足的人,才不会因为对物欲的无止境的追求,而陷入痛苦的深渊,甚至危及生命的安全。


平实的生活是最真实的生活,过年只是一天,日子是天天过,平淡的生活,也许十分没趣,但是太忙乱的的生活,每天汲汲营营,逐名求利,也会迷失自我。


多则惑,简单为美。简化才能美化,物化加速腐化,“简单的生活,丰富的心。”精神生活向上看,物质生活向下看,这才是快乐人生的要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