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逸农农 2019-08-27

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茯苓、白术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白术。

讲解:此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应遵《医宗金鉴》之说改去桂为取芍为当。文中“头项强痛,翕翕恶寒”表明表证未解,若去桂,何以解表?本条应注重“仍”字,本病一开始症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医者看见“头项强痛、翕翕恶寒”就认为是表证,就用桂枝汤,又看到“心下满微痛”,认为是里实证而下之,均非对证。虽然经过误治,但症状并未改变。

此证临床常见,寻常外感,发汗可愈,但里气闭塞,表气因而不能通透时,必须解表兼利小便。如果里有停水而小便不利影响到表邪不解,那么非利小便不可,不利小便,无论发汗、泻下均难奏效。

前文气逆上冲而“脉促胸满”时,曾去芍药。气逆上冲,引导小便不向下行,以致小便不利时,仍应去芍药,而应用有平冲降逆的桂枝(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剂均是)。白术(或苍术)性温,可健脾胃,偏于治胃中停饮,但无饮之时或有热象,则不用(苍)白术,以防刺激胃而发炎、出血;茯苓性平,亦治胃中停饮,而长于利小便,神经官能症见心悸、烦躁、失眠多用之。本证小便不利、汗不出、气上冲、而心下满微痛兼有表证,故以苓术渗利、桂枝解表而病可痊愈。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