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乏力腹冷是脾胃虚寒,腹痛便溏是脾胃湿热,以下方法可解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28

虚寒,湿热,两字之差,因为都发于脾胃,我们今天具体来辨别下。

脾胃虚寒: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脾胃湿热:指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形成的证候。

乏力腹冷是脾胃虚寒,腹痛便溏是脾胃湿热,以下方法可解

原因:

脾胃虚寒: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脾胃湿热:因饮食不调,膏粱厚味,酿成湿热,内蕴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湿热交阻于中焦而致病。

表现: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胃湿热:脘腹胀满,肢体困倦,尿少色黄,大便溏泄不爽,纳少厌食,恶心呕吐,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红如橘子色,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乏力腹冷是脾胃虚寒,腹痛便溏是脾胃湿热,以下方法可解

脾胃虚寒辩证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

表现: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临床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

治则: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宜用:小建中汤加减

中阳不振兼寒湿

表现: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治则:温中利湿

宜用:理中汤加减

气虚肿满,痰饮结聚

表现:脘腹胀满痛,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腻

治则:疏补化痰

宜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乏力腹冷是脾胃虚寒,腹痛便溏是脾胃湿热,以下方法可解

脾胃湿热的辩证

湿阻

原因: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职,湿从内生,外湿侵犯,内湿与外湿互结化热而成湿阻

表现:见口苦粘腻,脉满数

治则:清热化湿

宜用:连朴饮或甘露消毒丹加减

黄疸

原因:多因酒食过度,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热气郁蒸,所以发黄为疸。

表现:目黄身黄,头重身困,恶心呕吐,胸脘痞满.苔腻,脉濡数

治则:宜清热化湿,化浊

宜用:茵陈蒿汤加减

水肿

原因:因水湿内侵,湿蕴于中,脾为湿困,湿邪化热,湿热交蒸,膀胱输化无权导致水肿

表现:遍身浮肿,胸腹痞闷,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苔黄,脉沉数

治则:分利湿热

宜用:八正散加减

鼓胀

原因:因湿热互结于脾胃,浊水停聚而引起

表现: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有面目皮肤发黄,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宜用:中满分消丸加减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尽早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