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审美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写于宋哲宗元祐六年春。当时苏轼知杭州,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词作中不但表现了对老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且也表现了词人旷达洒脱的性格。“父”是对有才德男子的美称。全词如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词的上片写词人与友人钱穆父久别重逢。词人写道:“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改火”就是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红尘”本指人世间。往往
借喻名利之路,此指为官之路。意思是说,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你如今遭谗言而远涉天涯,奔走在这条为官之路上。据资料记载,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友谊深厚。在元祐三年,钱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到而今已经是三年了。三年来,钱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在词人看来,钱穆父为官之路曲曲折折,奔走辗转在人间。

接着写道:“依然一笑作春温。”“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也就是说,即使你受到诬陷打击而“天涯踏尽红尘”,但你我相见时,依然带着笑脸,似如春天般的温暖。这里,词人写出了钱穆父在受到打击迫害下,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词人用“春温”来写人物的心情,形象生动,意蕴深刻。

如此心情,如此人生态度,在词人看来,真是:“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古井”即枯井。这里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决不能理解成干枯的、死寂的古井。“筠”即竹子的青皮,或者竹皮。这里代指竹。意思是说,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如同秋天的竹竿一样。这里,词人赞美了钱穆父即使受到如此打击陷害,也保持了乐观而旷达的态度,保持了高风亮节的情操。当然,我们从词人对钱穆父的赞扬与慰藉中,也感受到了词人自勉自励,与友人肝胆相照的情怀。
  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与题目《送钱穆父》照应。词人写道:“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孤帆”代指孤寂的船。意思是说,你要连夜扬起孤帆而去,我心是多么地惆怅,在送行之时,天上月儿淡淡,云色微茫。这里,词人通过离别时候环境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接着写道:“樽前不用翠眉颦。”“翠眉”指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颦”即皱眉头。“翠眉”代指歌妓。意思是说,那些陪酒的歌妓不用太伤感了。这里,词人在送别酒宴中,劝慰那些歌妓们不要为离愁别恨而哀怨来表达自己伤感的情怀。词人不直接说自己,而说他人,可见内心更加伤感。

词人不宜表露,也难以表露。也许在词人看来,离愁别绪在人生中是常见的,算不得什么。于是,词人在情感上发生转变,表现出自己旷达、豪迈的性格。于是,词人最后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即旅店。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就如同住旅馆一样,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这两句源于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在词人看来,我们今天分别,没有必要为暂时离别伤情。人生如寄,生命短促,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什么得失呢?也许这就是苏轼经受人生坎坷及其仕途磨砺后的总结。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友人的慰勉,恰好表现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注重议论,直抒性情。其次,深沉细腻,婉转回旋。再次,多种修辞,增强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