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写于宋哲宗元祐六年春。当时苏轼知杭州,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词作中不但表现了对老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且也表现了词人旷达洒脱的性格。“父”是对有才德男子的美称。全词如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接着写道:“依然一笑作春温。”“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也就是说,即使你受到诬陷打击而“天涯踏尽红尘”,但你我相见时,依然带着笑脸,似如春天般的温暖。这里,词人写出了钱穆父在受到打击迫害下,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词人用“春温”来写人物的心情,形象生动,意蕴深刻。 如此心情,如此人生态度,在词人看来,真是:“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古井”即枯井。这里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决不能理解成干枯的、死寂的古井。“筠”即竹子的青皮,或者竹皮。这里代指竹。意思是说,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如同秋天的竹竿一样。这里,词人赞美了钱穆父即使受到如此打击陷害,也保持了乐观而旷达的态度,保持了高风亮节的情操。当然,我们从词人对钱穆父的赞扬与慰藉中,也感受到了词人自勉自励,与友人肝胆相照的情怀。 词人不宜表露,也难以表露。也许在词人看来,离愁别绪在人生中是常见的,算不得什么。于是,词人在情感上发生转变,表现出自己旷达、豪迈的性格。于是,词人最后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即旅店。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就如同住旅馆一样,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这两句源于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在词人看来,我们今天分别,没有必要为暂时离别伤情。人生如寄,生命短促,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什么得失呢?也许这就是苏轼经受人生坎坷及其仕途磨砺后的总结。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友人的慰勉,恰好表现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首先,注重议论,直抒性情。其次,深沉细腻,婉转回旋。再次,多种修辞,增强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