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传中医妇科临床辑要

 未为医生 2019-08-28

妇科实证篇
妇人性寡动七情,百病皆起气郁生。
膈上膈下少腹瘀,气府血府治则通。
由于阴阳多偏盛,加寒加热湿不同。
清泄温寒攻逐之,单证复证变化证。
脉微淡淡需攻补,瘀久阳虚腰峻冷。
妇人起疾,不外乎因冷,结气,虚损。歌诀初句虽只言气郁,有失完整,但女子以肝气为先天,仍不失妇人起病重要病因。
第二句:家父认为气郁的病理产物是“瘀”,当然寒凝可致瘀,因虚也可致瘀,突出的是一个瘀字。膈上,膈下,少腹,气府,血府是瘀的存在部位,治疗则突出一个“通”字。
第三句:由于阴阳偏颇,阳盛则热,阴盛则寒,而出现瘀加寒,加湿,加热等不同的病理变化。瘀是最根本的,寒,热,湿属于从属位置。至于阴阳的偏颇,与体质,性情,饮食,环境,感受外邪不同所致。
第四句:前半句是相应的治法,既然瘀为根本,就应“攻逐之”;“清泄温寒”是相对“寒湿热”而言,寒则温之,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星期三热则清之,火则泄之,湿则可温可泄,当然寒热并用,温清并举,因病情而定,不可拘泥。后半句就指出,妇人之病,单纯瘀证易治;并发他证也不太难;当出现变化多端的症候群时,往往就不能透过纷杂的外相而看透本质,其实本质就是一个“瘀”字。瘀能致虚,瘀能失眠,瘀能头痛,瘀能阳虚,瘀能口干,瘀能腰痛,瘀能癫狂,,,,,,,,
第五句:瘀能致虚,当出现“脉微淡淡”的至虚之象,还能攻逐吗?能!因为瘀不去,但补补进来,但逐瘀又恐伐正,那就攻补兼施;最后半句就是针对因瘀致虚而言,阳虚了,腰都疼那么厉害,还攻逐呀,不要忘了是因瘀致虚,瘀不去,但补是补不进来的!
注意本篇是妇科实证篇,将有后续之:虚实篇。

因瘀致虚不孕案:
女,38岁.婚后10多年不孕.远嫁南方.去年夏天回来探亲.缘遇家父得诊.其人肥胖110多公斤,面油暗红,自述周身乏力.懒动喜卧.纳食尚可.口不渴,夜梦纷纭,月经量递年减少,色暗有块,平素白带偏多有味.经年不耐寒热,下肢沉重如灌铅,时有腰痛腰冷.大便可,小便利.舌暗苔白,双脉沉细几无
辨为:痰瘀阻胞,瘀阻气机.大实呈羸状
治则:化痰逐瘀,疏通胞宫
处方:当归24g川芎15g 苏木15g 牛膝24g 苍术15g 香附15g 沉香g 大黄30g 芒硝30g 二丑30g 15剂服药5一7天后,可改予2-3天一剂.患者带方南归.
病人归去月余.并无回音,我却一直挂念,心中颇有忐忑,如此虎狼之剂,病人能无损乎?终因不放心,再次向家父问此方,家父只平淡地说:大实呈羸弱,有故无损.也就渐渐淡忘此事.忽一曰,有外省来电,,心中猛然一惊,是她!出什么事了吧?接电后方知:该方峻猛,当地芍药店无人敢抓,尚有疑似非医生所开处方云云.病人多次被拒,亦生疑惑,随问此药能不能吃.我回说:家父临证妇科50年.怎能欺你,大胆服用吧!话虽如此,以后的几个月里一直在心中是个悬念.因为病人一直没有反馈
直到接近年关方接到来电,说:几经转折,才把药抓齐,已服用了.初服几剂.腹鸣咕咕,微痛,日泄7-8次,稀便味臭,泄后身爽,反现气力.服至七八剂后,便如烂肉,其秽不堪,月经来后,大下血块.自觉1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舒爽,最后几剂仅微泄而已,并无不适.现要求进一步治疗.因询家父后,嘱予艾附调经丸,促精助孕丸
前不久来电报喜,说已受孕了.10多年服药无数,费材数十万,今终得大果.感激之情,剧现言表.因此方救人于危难,终成善果.故敢呈表!
羸状:本案表现为气力,神色虚羸。尚未致形体虚羸瘦弱。
大实:当然是指胞宫痰和瘀,“瘀久阳虚腰峻冷”此家传妇科口诀之一。瘀久入络,阻滞气机,阳郁不伸,腰肢失于温煦。因瘀致“虚”,似虚实实,只要驱逐痰瘀,气机得通,阳气得复,那些看似“虚”的症状则自动而解!这就是治病求本,这个本怎么求之呢,“顺藤摸瓜”,通过枝叶寻根摸瓜;比如1.一派气虚之象,既要考虑到肺,脾,心,肾气虚能致虚像,那因瘀致虚也应考虑到;2.腰痛腰冷,阳虚可治,阳气屈曲不伸也克制;肝气久郁,瘀阻气机皆可致阳气屈曲;3.月经量少,色暗有块,舌暗此为瘀;4.脉沉细,虚可见沉细,瘀阻气机也可见沉细;如此4条皆有瘀可循,故可定为瘀阻。

实证篇相关的几个家传方
1.气府逐瘀汤:乌药10 香附10木香10 青皮10 三棱10 莪术10枳壳10 桔梗10 桂枝10 白芍12 陈皮10 茯苓10 甘草6
主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证见胸脘两胁满闷不舒,少食气逆,咽喉不利,脉弦者。
妇人性寡气郁,肝郁脾滞,气机不畅,胸中大气失转,上下一气不得周流,冲任失调,以致胞宫瘀阻。此方大队理气破气药,力专效宏,数剂而愈,不需再药,故不虑耗气伤气!
例:92年,年假,一女壮岁,素性小而多气,渐至月事不来已半年。脐下无所苦,但云胸脘痞闷,时发两胁刺痛,嗳气频作,少食无味,舌淡苔白,双关皆弦。
辨为:气滞痞胸,大气不转,气血上下不得交通。
治当:除痞开胸,行气三焦,交通上下气血。
方守气府逐瘀汤4剂,服后腹鸣,矢气频频,药未尽而月事来!
方解:乌药,香附顺三焦之气;木香,青皮行气破滞走膈下胃脘;枳壳,桔梗行气宽胸走膈上;桂枝白芍行气和营走胸胁治痛;陈皮茯苓甘草建中。全方药专力宏,驱兵直入,故数日获愈。
后语:学医不在学方,贵在知理!本案上气痞滞,不得与下交通,见上知下,见下知上,此为贵也!

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是王清任的方子,家父在运用时常加大黄 芒硝,短兵获效后,即转用它法。
2.少腹逐瘀汤:丹参30 赤芍15 桃仁12 牛膝24 苏木15 红花10 川军30 玄明粉24(不后下,不烊化,同煎)
少腹硬块:三棱 莪术;疼痛明显:五灵脂 蒲黄。
小腹冷:吴茱萸 小茴香 肉桂
带下清晰:苍术,陈皮,云苓;带下厚浊有味:萆薢,瞿麦。
主治:少腹瘀滞,月经不调,或多或少或闭,左脉沉细,沉涩,沉弦;右关稍弦,或平缓,或濡,不芤。
此案颇多,择取一例:92年,年假,一妇人远道来诊,进得门来,但见面色萎黄,神疲气怯。伸手待诊,并不言语。少顷,家父报证如下:
你头疼头晕!妇人点头。
失眠多梦!嗯。
腰酸腰疼,腿如灌铅!嗯。
浑身无力,胸闷气短!嗯。
小腹左侧疼痛,有硬块!妇人颔首频频,目满敬服。
问:先生!已病多年,易治否? “三剂可愈”家父回曰“药后腹痛如刀,日泄7-8次,继而排污如烂肉,经来下血块如大丸,能受否?”,能!随予少腹逐瘀汤加三棱12,莪术12 三剂。嘱忌食生冷腥荤。妇人携药喜归。
时随诊在侧,亲眼目睹,对家父崇敬之情更进一层。不问不答,竞知全候,随追其详。父曰:求医不问医,知其性寡多郁;面色萎黄,神疲少气,知其气血失养;左手脉沉,知其瘀在少腹左侧;至于上述诸证,皆瘀在作祟也;右脉不芤,胃神根皆在。即知瘀实,当驱虎逐狼,精兵速至,必获大功!且胃神根皆在,短兵相交,中病即止,何惧之有!
后,果如其言,大效!续与乌鸡白凤丸2盒善后。
后语:1.认证如摸瓜,然一瓜多藤,杂乱无章,奈何?触枝叶而知藤,顺藤而摸瓜!长此训练,见藤之瓜,见瓜知藤,可大成也!
2.用药如用兵,贵精简而忌杂弱,但见主敌,即遣精兵猛将,直捣敌营,如此方能药简力宏,一举获胜!

3.顺气调经汤:
乌药10 香附10 木香10 沉香3冲服 赤芍10 郁金10 三棱10 莪术10 桃仁10 牛膝20 川军30甘草3
专攻腹满坠胀,坠疼,月行不畅,块多,或经闭不行.
例:96年.春,临村一妇,性悍多怒.经前腹胀坠疼多年,经来色暗有块,乳胀刺痛,经去悉止.病情逐年递增,月经递少,渐至点滴而过,近来腹胀坠疼尤甚,不能操持家务,不思饮食,唯痛为苦,服去痛片只得暂缓!触诊脐周硬感,拒按.下腹尤甚.舌暗苔薄黄,双关弦而有力
辨为:气血瘀滞,胞宫不通.治当急下瘀血.
予上方3剂,药后矢气多,下泄不剧.药尽阴道排出血块数枚,经水得通,诸症告愈
结语:数日得愈,功当大黄,推陈致新,此药为首,然其多泄,世皆惜用.若仅用理气活血,气固能破,血固能活,然瘀块不去,气不得出,反增痛胀.唯大黄推导,给其出路,方建大功.
如今看此案下瘀血汤当效!

4.清胃逐瘀汤:
知母12 石膏30 生地30 条苓12 玄参24 赤芍15 郁金15 苏木15牛膝20 川军30玄明粉24
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证见口干口渴,多饮,胃脘灼热,腹痛,坠胀,舌红苔黄干,右关洪数,左脉沉细,或见弦象
例:96年,冬.壮妇,面红害热,时发头痛,口干渴喜饮冷,胃内灼热,终来不畅,腹痛坠胀,经色鲜红有块.病发经年,本次月经愈期不至,更兼烦躁来诊.入眠不安,溲黄,便稍干,舌红苔黄干,右关洪数,左关细弦
辨为:阳明火盛.火灼津伤.胞宫瘀阻
治当通泄胃火,养津逐瘀
予上方3剂,排便奇臭,药尽经来如涌,兼排血块.诸症悉除
结语:1.急下坚阴,中病即止
2.紧抓阳明火和胞宫瘀两个要点.
3.若兼口苦,烦躁易怒,两胁苦满.(肝胆火),则加胆草,柴胡,自然形成清胃泄肝逐瘀汤;若仅见肝胆火而无胃火,则清肝利胆十活血化瘀十大黄芒硝,成为清肝逐瘀汤.
以此类推:肺火十瘀,清肺逐瘀汤.
心火十瘀,清心逐瘀汤.
脾湿(痰)十瘀,导痰逐瘀汤..

5.活血通经汤
当归20川芎10丹参20丹皮10香附10郁金10苏木10红花6坤草30桂枝10羊蒮15
主治:身无症感之月事不畅,少经,闭经,不孕.
无花不结果之少经不孕案
临村一妇,婚后3年不孕,面色不枯,纳眠二便正常.身无不适,唯经来量少,无块,腹不胀不痛.多方检查无果.舌淡红苔薄白,脉平.遂予上方5剂,经前1周开始服药.经后服乌鸡白凤丸.药后当次月经量即增多.连服3周期后.其家人来报喜孕.
后语:本方养血温通,性平和,善治月经不调,不孕而身无症感者.所谓无花不结果,养花必赖气血儒养.然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若内无冷积,瘀血,痰阻,火郁者,此方最善..

实证篇总结:
1.妇人性寡多郁,以肝气为先天.气郁则脏腑失和,气血失调.其病理产物多为瘀.常夹寒,夹湿(痰).夹热合而为病,表现为纷杂的临床证候.
2.瘀的部位,由上而下为气府,血府.膈下,少腹.
3.治则以通为先,通则需逐瘀.若兼寒当散寒逐瘀,兼湿痰当祛湿化痰逐瘀,兼热(火)当清泄逐瘀.尤其是热,应分清热在何脏何腑,热在胃则清胃逐瘀,在肝则清逐瘀,肝胃俱热则清胃泻肝逐瘀,以此类推.至于加大黄芒硝是借其峻猛之力,驱邪速去.一般3一5剂,中病即止,并无所惧!
4.至于如何认证为瘀,单纯瘀证易识,比如月经块多,小腹胀痛坠疼,少腹触诊硬块.舌暗瘀斑,脉沉涩等.兼有合并证候也不难识,比如兼冷积:腹冷腰冷,背冷,肢冷,畏冷食喜热饮等,兼湿:在中脘则胸脘痞闷,多痰,少食倦怠;在下则白带多,肢沉重.等.,兼热:胃热则口干渴多饮,肝胆热则口苦易怒等等.一旦出现变化证,就不易辨识了.因为病人大多不以月经为苦诉,或以头痛为苦诉,或以失眠为苦,或以系列精神症状为苦诉,症状纠结纷杂,此时应顺藤摸瓜,找到瘀根.
5.瘀久阳虚腰峻冷,就是变化证的一个最常见的表现,瘀阻气机,阳气屈曲不得伸展,以致腰肢失于温煦.治疗当攻为主,补为辅,攻补兼施.
6.诸方所遣药物大多入肝经,当归,川芎,香附,郁金,青皮,苏木,红花,桂枝,羊蒮等.

关于大黄芒硝的峻猛作用,再举一例说明:
去夏,女,年近40,身胖,闭经3月余,自述身倦乏力,动则气短胸闷,少食喜卧,多方服药无效.渐现烦躁多虑,入眠差,时发头痛头晕.腰痛肢冷.小便可,大便欲解不尽.舌淡苔白,脉沉濡无力.一派虚弱之象.他处所具药方皆调气血,补肝肾.化痰湿.诸方无效何故?复问心下痞闷否?曰闷呀!再触诊其两侧少腹硬结拒按.心下已明.此瘀在下,痰结中脘,上下不得交通也!遂予:
苍术15厚朴15陈皮15细辛6大黄24 芒硝18 川牛膝20 三剂.药后日泄5-6次,先为稀便,后现粘胶状,药尽次日前阴突排大量黑血块.病人恐慌电话来洵,告知病根已除,身无恙矣!

大黄,色黄首入土经,如胃,大肠,脾,气味厚重,故能下行推导;力行峻猛,又具将军果敢决断之性,所以又入木经肝胆.也就是说大黄具有土木两性,土主运化,木主疏泄,且厚重下行.故本经曰其:主下瘀血,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所谓推陈致新,就是把陈积的推导出去,新的才能生发.
一般养血活血,理气化瘀药,不具备推陈致新这一特性,也就是说只能助气血运行,而不能把已经成形的瘀血块排出体外.有形之积易速去呀!
为什么加芒硝,其味咸,善软坚散结.对瘀血而言,很多老中医,包括近代张锡纯,都认为久瘀为干血块或坚血块,用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推导.
番泻叶无推陈致新之能,二丑只善逐水饮痰湿,巴豆辛热,善逐胃肠内积冷停寒.

家传中医妇科临床集要《2》

家传中医妇科临床集要《2》

妇科虚实篇
妇科较多实瘀篇,瘀久必虚还从肾。
月事房事产育事,不及太过伤阳阴。
气虚参芪加逐之,血虚桃红四物饮。
阴虚丹参地黄主,阳虚助阳鹿骡寻。
或可复元活血宰,莫外疏肝补脾肾。
首句再次强调妇科实瘀证较多,然瘀久必虚何故?因瘀阻气机,气血周流失畅,以致脏腑元真屈曲而虚;虚损日久最终损耗的是真阴真阳,故治疗还要从肾。
二句:阴阳损伤的病机是太过与不及,就妇人而言,产育(包括流产,半产)过多或不孕,房事过频或不满足,月经过多或少或闭,是导致太过不及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
三,四句:相对气血阴阳虚损而列举的方药治疗。气虚参芪加逐之,注意这个逐之,逐的是。也就是说气虚血瘀,用参芪补气,再加逐瘀的药合而用之,就是补气逐瘀法。血虚,桃红四物补血化瘀,是为补血逐瘀法。阴虚,丹参地黄补阴,再加逐瘀药,是为补阴逐瘀法。阳虚主,助阳用鹿茸(鹿角或鹿角霜代),骡胎盘(紫河车代),再加逐瘀药,是为补阳逐瘀法。一句话就是并存,为妇科虚实证的根本病机。治当补虚逐瘀。
五句:气血阴阳的虚损常会兼而并现,如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气虚累阳,血虚阴亏,阴阳两损等。就有了复原活血之概括。若具体到脏腑辩治,不外乎从肝脾肾论治。
总之妇科虚实证的根本就是两个字,抓住这两个字,大的治疗方向就不会错。至于用药,一是在于医者各自修为,二是因时,因地,因人为宜。理法方药,知理才有法,有法才有方药。通理知法,方药自成,这是家父常对我说的话。

实九虚一
家父临证妇科近50年,晚年就总结了四个字:实九虚一。妇人之疾,实证占九成,虚证占一成。然其虚者,又虚实各半也。也就是说,那一成的虚证里,又有一半是虚实夹杂证,真正的纯虚证不过半成而已。起初听到这种论述我是很疑惑的,临床遇到的还是虚证多呀。家父析曰:纯虚证的形成不外以下几种,早产儿先天不足,生来虚羸可谓一虚;大失血(生产大失血,大手术失血,脏腑大出血,金创大出血等)可致一虚;辟谷绝食日久,可致一虚;病情加剧阴脱阳脱,可谓一虚。其他还有何纯虚之证,即便肺痨晚期虚羸不堪,尚有结核和病理产物这些实邪的存在;肿瘤,血癌,心衰,肾衰,肺衰等也如此。因虚而病,病能生实(病理产物),因病而虚,又易感邪,故而虚实并存。
实证占九,就妇科而言,这个包括气郁,火郁,血瘀,痰滞,湿阻,寒凝等,由于这些实邪的存在又进一步导致五脏元真失畅,脏腑机能失调,临床会表现出系列虚象。这种虚,是因实而虚,似虚实实,不是真正的虚。为什么这么说呢?靠临床疗效说话,当这些实邪被驱除后,五脏元真通畅,脏腑机能复常,虚像自退。这也正是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这种理论能在临床行的通的根源之所在。所以实证,假虚真实证在妇科临证中所占比重很大。倒也不必紧抓着这个九成不放。
一家之谈,难免不足,还请方家指正!!

虚实篇相关的几个方子
1.
复元活血汤
说是方子,其实更是一种思路,所谓复元,即元气,元真,元阳,基础物质就是气血阴阳。复元活血汤很简单,就是在活血逐瘀的基础上,加上复元的药即可。活血逐瘀基本方:
当归24 川芎12 丹参24 牡丹皮12 香附12 郁金12 桃仁12 红花6 坤草30
气虚:黄芪 党参;气虚累阳再加:淫羊藿 或桂附
血虚:熟地黄,何首乌,阿胶;血虚血热:地骨皮,鳖甲;
真精亏虚:鹿角胶,龟板胶,紫河车;
真阳亏损:鹿茸,鹿角;
一句话就是针对辩证遣药,灵活变通。要辨清瘀在何处,因何致瘀;是因虚致瘀,还是因瘀致虚,虚在何脏何腑。是瘀甚还是虚甚,要注重整体,见上知下,见下知上;只要心中有大的思路,临证日久自会圆通!
案例:气虚崩漏
李刘氏,49岁,路遭碰撞,月水即涌下,后二十余日淋漓不断,色黑有块,小腹坠痛,拒按,神少倦怠,心悸乏力,口干口渴,面色暗红发热,纳少,二便无明显异常,舌红苔少乏津,双脉沉细数无力。
辨为:气随血脱,留血致瘀,瘀而化热,上冲阳明。
治当:大补元气,化瘀止血,收潜浮火。
处方:力参24 黄芪30 地黄24 黄芩12 黄柏12 大黄炭30 三七6(分冲)阿胶15烊化 生龙骨牡蛎各30 4
药后3剂即排出大量黑血块,继而血止,诸证渐息。
本案因碰撞导致大量失血,气随血脱,元气大损,因虚留瘀,瘀而化热,热冲阳明。若逐瘀为主必更耗气,气不摄血,更致失血;大补元气一是固脱,一是推瘀外排动力,但必须配合化瘀方能无虞,否则大补留瘀;参(也叫明参,质地很硬,半透明状)芪大补元气;大黄炭,三七,阿胶皆具备活血止血之能;地黄,黄芩,黄柏滋养清火,更有龙骨牡蛎收潜。牡蛎尚有软坚散结之用。全方迅速补元,尽力排除宫内淤血,方能数日得愈。

2.雄鸡复坤丸
黄芪3 人参1 鹿茸0.2(鹿角可代1) 当归3 阿胶1紫河车1 龟板1熟大黄0.5 土元0.5 鸡内金2 沉香0.5 雄鸡2
上方量为一日剂量,比如要做100天的量,上方量乘以100即可.雄鸡2,只取鸡血
具体做法:上药共研细末,小米为胚胎,先用清水做水丸,约绿豆大小的三分之一,这时就不用.清水了,改用宰杀雄鸡取到的鲜鸡血(要新宰杀免得血凝).一边向已成形的胚丸里蘸洒鸡血,一边洒药粉,慢慢地药丸就做成了.晒干就可服用了
一般一次9g,一天2
主精血亏虚,阴阳两损之年未老,经先衰,室女经事不来或久闭经,多年不孕,幼稚子宫等.
本方大补元精元阳,选药多血气有情之品,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但补不消,无如有进不出,如房内只进人不出人,岂不捅挤,但升不降,气血何以周流,故加熟大黄,内金,土元,沉香.
雄鸡,大红公鸡,红毛,腿壮,冠大者佳.其血,有情之品,入血分,补血助阳,有阴兴阳起之功!
八九十年代,家中经常做此丸.公鸡多时达10多只,彼此高鸣,农家气息颇为鲜活,当病人持敬抱喜所带来的众人乐,围绕整个小院时,生活当真美好啊!
验案:.
少妇,婚后3年不孕,素体虚弱,月经稀发,近年量少几无,身尚无明显所苦,只不耐寒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双尺不应.辨为肾精亏虚,阴阳两损.予雄鸡复坤丸一料,服药3,经来如汛,只量少色淡,复服一料,经来正常.当年即得孕..

先把小米做成水丸吗?

小米是胚胎,先洒清水,洒药粉,做成小水丸,如绿豆三分之一大;再洒鸡血,洒药粉继续做成药丸。因为鸡血比清水要粘稠,一开始就用鸡血,不易均匀成型,甚至都黏在一块了。

大黄这东西,用量这么大,要好的大黄,川大黄,宁夏大黄,带锦文的,请教不同炮制方式的使用情况?

生用,少量和胃,轻泄即为补;中量泄腑实;大量消癥逐瘀,一般不后下,缓其泄性。
炒用,减其寒性与泄性(恐伤胃气或过寒凝邪),实瘀即在,又兼虚像或素体偏虚弱者。
炒炭,引药入血分,化瘀止血。

此方极好!!就是这好的沉香不好淘,可有代用品?

降香似可!

相关疾病:

·                    不孕症

·                    闭经

 不孕篇
月经周期分四期,
经前行经温逐之;
经后当以调冲任,
排卵助阳活血宜。
此为以月经周期治疗不孕证**总则。
1.
治疗不孕,贵在调经,调经必调气血,气血贵在和通,故经前和行经期以温通为宜,过凉则凝。即便是血海或宫中郁热,也不宜一派寒凉,应予温药以反佐,以防过凉则凝,如炮姜,肉桂等。家父最常用温经逐瘀汤:
当归24 川芎12 丹参30 牡丹皮12苏木12红花6香附12郁金12坤草30桂枝10淫羊藿15 小茴香6
加减随脉证治之,不可拘泥。
一般服5-6服。
2.
经后血海空虚,宫中清冷,亟待温养,故以温补为主,然恐过补则滞,又合通脉之法。实际上经后调冲任,就是温补和通脉。为何又要通,一是防过补则滞,宫中留血不尽致瘀;还有一层重要的原因就是兼治输卵管不畅或不通,旧时在农村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哪有这么多检查。有病则治,无病则防吧。直到现在此法仍然使用,请看处方:
熟地黄24 当归12 寸云15 巴戟天12 菟丝子18 淫羊藿15 香附9 木香9 路路通24 王不留18
加减随脉证治之,不可拘泥。路路通,王不留必加,百补之中莫忘通!前不久一位不孕患者(家父介绍)经后来调治,通话时家父只追问了一句话加路路通,不留了吗?,可见此两味药在他老人家心中是何其重要。
一般服5剂。
3.
排卵助阳活血宜。这话我听了几百遍了。卵生需精血,排卵需阳动,需肝之疏泄,阴体,阳用,能动,缺一不可!故名疏肝助阳排卵方
柴胡12 白芍24 当归24 香附12 木香 12 坤草30 桂枝12 淫羊藿15-30 紫河车6 冲服
月经第一天算起到第10天时,开始服用,一般5-6剂。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1.
闭经怎么办,那就治疗闭经,经来仍不孕,再按月经周期治疗。
2.
月经不准时怎么办,算时日而治,比如患者来诊,上次月经已净半月余,当属下次月经之前,就按经前而治;
3.
经前行经温逐之,是相对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而设。但不可拘泥,如病人一派肝胆郁热,或胃冲积热,或阴虚火旺等,当知变通。但用凉勿远热这个法则莫忘,可遣炮姜,肉桂等反佐,以防过凉则凝。

相关疾病:

·                    不孕症

1.
女,30岁,婚后6年不孕,身无不适,月经40日一潮,量少,色黑稀薄,无块,3日即净,舌淡红苔薄白,右脉沉细,左关弦细,两尺部尤弱。
辨为:冲任虚寒,胞系失养;恰如薄土覆寒,不得种子。
治当:温养胞系,疏肝通巢,助阳排卵。
处方:柴胡12 杭芍30 当归30 香附24 木香12 坤草30 桂枝12 淫羊藿15 巴戟15 6
嘱汤剂服完,乌鸡白凤丸2盒,每次1丸,每天2次。下次经净1周复诊。
方解:当归,白芍养血养肝;柴胡,香附,木香疏肝通巢,卵巢位于子宫两侧,为肝经循行,香附木香有行卵巢(输卵管)之气功能;桂枝,淫羊藿,巴戟助阳排卵。坤草,益母草,不但活血化瘀利水,能引药入子宫,且有补益之功。
本案血虚显然,柴胡,香附,木香辛香燥烈,用量之大,似有耗伤阴血之嫌。家父曾言:是药皆有利弊,既用不疑,用之莫嫌。卵巢(包括输卵管)位处下焦隐僻,既要疏通,非厚味不能达,况有重剂当归,白芍滋养,不必虑之!
复诊,病人述本次月经量增,双尺部仍显弱,仍守上方6剂,乌鸡白凤丸2盒。
药后次月,其家人来报喜,赠牌匾一方。
本方可谓家父治疗不孕的法宝,临床出现率很高!并对淫羊藿助阳排卵之功,颇为推举!

相关疾病:

·                    不孕症

案2
女,28岁,市电厂工人,婚后4年不孕.慕名来诊.进门但见,身瘦神疲,面色萎黄夹青.家父切脉后报症如下:
1.平素左少腹疼痛明显,有硬块,经前胸胀腹坠,经来不利,量少多暗血块.
2.腰酸腰痛,少气多卧,胸脘满闷,嗳气得舒,口干口渴而不欲多饮.且畏寒肢冷,发脱质枯..
3.时有头疼头晕,失眠多梦,触事易惊易悸,多思多郁,甚则烦躁易怒,或妄听妄见,如遇鬼状.
言毕,病家信服,所列症状,十居八九.复追问病史.该女自幼体弱.宠爱有加,然性寡多郁,少人勾通,婚后婆媳不融,每多气郁.身渐瘦弱,症多羸状,向求医问药多予补剂,家中补品累累.然求医多年,竟不随愿,眼见岁更年长,更添幽怨..
家父时言,病人进得门来,已知病之八九,所据者望而知之也,复凭脉把证更增实据.妇人气郁多瘀,久瘀之症见莫过有三:一则局部瘀阻证状,如1;二则瘀阻气机所致全身症状,如2;三则瘀阻神机所致神经症状,如3.
该妇人,左脉沉细伏骨,当责伏瘀在左,故左少腹疼痛,触之硬块(实际触诊确有硬块拒按).因气致瘀,久瘀致虚.上述症状纷杂皆瘀作祟l复因大补壅塞,阳明郁热,故右关沉弦略滑.然双尺按不应手,且自幼体弱,确有虚处.综观全候,虚实夹杂,治当分期处理,目前当务之急,宜逐内瘀.法当温通.随予温经逐瘀汤:
当归24川芎12香附12郁金15苏木15红花10莪术10三棱10坤草30桂枝12羊蒮18川军30(不后下)5剂 嘱药后腹鸣腹疼腹泄,不必惧怕.若泻后心慌,可服小米粥加红糖以缓解,若服药期间经来,则停服.以防过泄经回.经净后复诊
二诊:述前二剂服鸣腹疼腹泄明显,后三剂仅泄便3一4次/每日,并无虚馁之象,反感神清体舒.经来下血块2日,中有大如核桃者多枚,4日经净.诊得舌脉:双脉细缓,双尺尤弱,舌淡红苔薄白.宜调养冲任,复元通巢.处方:
熟地18当归15杭芍15炙芪15党参12菟丝子18炒香附9 木香9羊蒮12 王不留15路路通15 5剂
5剂尽后,紧跟继服舒肝助阳排卵方5剂.
病人去后,药尽当诊未诊.次月其父携礼致谢,曰:药后当月,女儿诸症不显,食知味,寐得安,心气通顺,面转红润,唯惧药味苦口,想停些时日再服,其母怜惜应允.那知当月月经未至,后经检测竟获喜孕..
此案速迅得孕.功在急去其瘀,瘀去宫安,脏腑各得其司,况年不过四七,复协冲任调养,舒肝助阳之剂.元气速至.宁不种子乎!
后语:为医者,不止眼明心明,尚需手勤.腹部切诊,举手之劳,应素养为习!病人平卧,曲膝心松,医者手指并拢,以指腹轻轻按巡,以察脐上,小服,少腹之软硬松紧,有无条索包块.尤其两侧少腹近髋骨处,应仔细探察,若深按过硬,或明显硬块,或压痛拒按,则必瘀无疑!若腹直肌触之易痉挛或过于松驰,当知肝郁脾虚;若脐下按之空虚感,当知元虚肾虚;若小腹不温,按之抵触明显,当知宫内为寒为瘀.....

胎萎不长水毒论
所谓水毒”,简单说就是血中水分过多,()则害.所以掺了的血液对胎儿来说有害无益,人择优而繁衍.故设屏障不予供给,胎萎而后落.
水毒的形成,大环境的污染,清气渐少,浊阴渐重;妇人衣着暴露增多,易感寒湿;生活物质丰富了,冷饮水果等过食生冷;土地面积缩小,亲土行为减少;网络手机电视的普及,促使目过用而耗肝肾.外感内伤,土虚不制水,肾失封藏而水又泛滥,水毒所以生!
治疗当治水,从脾肾入手,一则补土制水,一则助肾封藏.收潜肾水.为证明此法的可行性,举两个成方说明.如寿胎丸.菟丝子.寄生,川断大补肝肾使肾封藏而能作强,加参,,芪大兴土气以制水,为水土两治之法.安奠二天汤.,,,山药,扁豆大补土气,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补肾强肾,典型先天后天水土并治.
:.28.窕窈貌美,家境丰足而和睦,工作轻松顺心.性情开朗.唯忧者每孕3月必胎萎不长而自落.如此已历3.今准备受孕.提前调养
身无明显不适.月经准期而至.色偏暗,偶见血块,量可,少腹无压痛及包块,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红偏胖,齿痕明显,苔白水滑.双脉濡缓,右尺尤弱.
向来着装前卫,肤露较多,嗜食水果,晚饭常以水果代替,每多上网熬夜.
综观舌脉及生活习性.辨为水土失德,水毒入血,胎避而不受遂自落.处方:
熟地24g 当归12g 苍术6g 芡实18g 藿香9g 肉桂3g 羊蒮12g 荷叶6g 甘草5g 7 并嘱改善生活习性,保暖,少食生冷,多食山药红枣莲子粥,11时前入眠,适量运动.后续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各复诊一次,每次带药7.调养3个月再受孕,后续之方随时令有所增减.水土两治之法不变.
入秋后得孕,又嘱雄猪肾一对,白水煮食,可稍加食盐.次月再服一对.此法必在受孕3月内食服
至入冬后,经检查胎儿发育良好,再至元旦依然良好.曾问知胎儿性别,按其左脉明显大于右脉,告知所孕为千金.后果得健康女婴一个.
水毒之论,一家之言,难免坐井之观,或言不妥,还请斧正以共勉..

带下篇
带下日久非水湿,水土之精下流失;
味熏秽浊邪淫至,肝绕阴器发木枝;
无味清稀漏不止,升清培元宜收之;
或见腐块淘槽汁,杀虫止痒当合治;
尚有瘀血下阻滞,见下知上整体视;
百变纷杂知常异,虚实寒热总相宜。
首句开门见山地提出,带下日久流下的不是水湿之邪,而是由于脾虚失于升清,清阳下陷;肾虚失于封藏,肾精不固而下流失。如果再用化湿利水药,无异雪上加霜。所以久病带下,首辨带下的性质,应分清好坏”“敌友
二句以下是分述。带下气味熏鼻,秽浊粘黄稠,或如白脓,或黄白加赤,多为湿热邪淫;因肝经绕阴器而行,常认为与肝经密切相关,妇人多郁,事多违愿而不遂,肝郁化火,肝盛又乘脾,故湿热下注成带。
三句:带下无味或味浅,质地清稀,淋漓不止,多为清阳下陷,下元不固所致,治当升清培元。因为这种带下已不再是邪淫,而是自身流失的精华,故宜收之,收为己用。这一句是对首句的再次诠释。
四句:带下如豆腐渣样,或如淘槽水样(旧时多用水缸或水槽盛水,日久壁上结青苔,淘刷后浑水呈浑绿色),伴明显瘙痒,多于念珠菌,滴虫感染有关,在辩证施治的基础应合用杀虫止痒剂,如百部,贯众,猫爪草等。
五句:淤血带下并不少见,淤血阻滞,血水不利。病虽在下,但要搠上追源,才不失整体观念。
六句:带下诸症纷杂,临床变化多端,然扎实基本功,细心临证,勤于思考,经常总结,必能知常达变,以不变应万变。病有百变,却总逃不脱虚实寒热这些识证法宝!

案一:
女,35岁,身适中,面白色萎,性情沉静。带下如水流,无腥臭味,自述每日用卫生纸2包,坐不多时,座位表面即被浸湿,外阴因长期浸渍出现局部炎症,时有瘙痒,症状不甚。发病已近2年,甚为所苦。相关检查已排除霉菌,滴虫感染。伴神倦乏力,喜卧懒动,动则气短心悸,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腹凉,少食乏味,口不渴,皮肤干燥,月经后推,量少色暗淡,无血块,经后疲劳感加重,二便无明显异常,入眠尚可,舌淡萎软,苔白如纸,双脉沉细缓几无。
追问病发初始情况:素有白带,喜生冷,婚后房事过频(因被动要求),几乎每日行房,渐至白带增多。
既往治疗情况,间断服中药大概200余剂,观其所用方剂(病人保存病历多达10多个)大致为:完带汤,易黄汤,龙胆泻肝汤,补中益气汤,萆薢分清饮,金匮肾气丸,温经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加味逍遥散,固冲汤等化裁,外用各种洗剂,栓塞剂,自述病越治越重。
辨为:脾肾不关,水土之精下漏。
治当:培土填精,补之以味。
处方:熟地黄60g 力参(生晒参)15g 山药90g 肉桂粉5g 鹿茸(挫)0.5g 小米1两自备 3
用法:熟地黄,力参入水4大碗,温火渐至3碗,去药渣,再加山药,小米煮成粥,最后加入肉桂粉,鹿茸粉搅拌均匀,分早晚2次食用。嘱忌食生冷,戒房事。
3剂尽后带下大减,周身煦暖,神色气力倍增,入寐酣然。即效守方5剂,再诊白带几无,面透红润。后减药量继服半月痊愈。
前医诸方或有补益,或有升提,然未尽识带下直流不是湿邪,而是水土之精,是故效寡。用药虽有熟地,山药之辈,然用药过泛而力不专,即知脾肾不关,当药简力宏,直入关所,若要旁及它务,势必瞻前顾后,用兵如散佣,难得建功。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诸药合于谷类用作饮食,岂非大味乎!

相关疾病:

·                    附件炎

·                    阴道炎

·                    腰痛

·                    月经过少

·                    流产

肾虚血瘀带下案:
,壮岁,体胖,素喜生冷饮食,肤暗无泽.性情耿直.2年前于流产后开始出现白带,下阴瘙痒,时求助西医,抗菌消炎后症状若失.然愈不及月,白带复下,质粘味薰,下阴瘙痒,伴服坠疼,腰腿酸疼,经查确诊为急性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经抗菌消炎、外用栓剂等治疗3个月,症状时轻时重,后转服中药治疗,亦是或轻或重,不尽人意.之后在长达2年的求诊过程中,区区带下一证,竟如顽暝恶梦,时刻缠身,幽幽不休.病人言中哀怨苦痛不已
近期带下缠绵淋漓,或黄稠,或浊白,小腹不温,坠疼,腰痛如折,得卧则减,然小腿酸木难忍,行卧不宁,易汗出而背冷,又胸中烦闷,得嗳气稍舒.口渴不多饮,纳食乏味,前额、眉心时有木痛,按揉则减,入眠困难,眠则恶梦纷纭,小便量少且频,大便或干或溏.舌淡胖苔薄白水滑,齿痕.右关沉散大无根,尺不应手.左寸关沉细,尺洪大无根
月经量少不利,色暗质稀,少量黑血块.经前胸腹症状加重,经后腰腿症状加剧.
腹部触诊:小腹不温,两侧少腹深按触及硬块,左侧尤甚.脐下虚软
左尺洪大无根,虑为房劳过度所致.问诊得明.发病前体壮欲旺,入房频繁,然多不如愿,颇生幽怨.渐至性情暴躁,人事失和.曾多次流产刮宫,末次流产后患发带下诸症.
辨为:房劳肾损,刮宫留瘀;肾关不固,土湿下乘;水瘀下结,木火离乱,血气耗散,百症丛生.
治当三行:
一则:急去其瘀,佐以滋肾培土.
二则:滋肾培土,疏其血气,令其条达.
三则:调和木土,交济水火.
一诊处方:
五灵脂15g 生蒲黄18g 桂枝12g 炒桃仁24g 云苓18g 益母草30g 乌药9g 羊蒮12g 楮实子18g力参9g 土元6g 酒地黄15. 4.
二诊:自述服药一剂后夜半腹鸣腹痛,急如厕,解黑便如烂泥,量多味腥,便后腹和,一夜安眠,服二剂后仍腹鸣,矢气频繁,便黑质粘,三剂后腹不鸣,便稀色转黄,四剂后腹和而身倦乏无力明显.带下减少,质稀.转方:
酒地黄30g 当归12g 芡实30g 金樱子15g 赤小豆18g力参9g黄芪18g 益母草30g 炒蒲黄18g沉香3g 炒栀子6g 4
药尽经来,量多质利,血块多.经凈腰腿酸疼,胸中烦闷,带下诸症大减,纳食增,大便软通畅.舌脉趋于平缓,左尺弱
三诊处方:
熟地黄24g 阿胶6g 当归12g黄芪18g 党参12g 佛手9g 木瓜9g炮姜3g 炒栀子6g炒山药15g 云苓9g 青皮6g 5
药尽带下不显,仍有腰胫酸疼不适,乌鸡白凤丸3盒善后..

带下经漏案
,35,偏胖,面白无泽.2年前并发带下经漏.带下质清,尽日绵绵不断,无味,外阴偶发瘙痒,症轻.月经不定期,每来量少淋漓,迁延半月余,无血块,腰腹不温,时有酸疼.伴身倦乏力,心烦胸闷,纳呆,少寐易醒.二便无明显异常.舌淡红苔薄白微腻,双脉沉濡.
西医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两年来多方求诊,中药百余剂,成药10余种,竟未克疾.病人对服药已反感不受.几番沟通,给予适口粥剂,方允许处药:
山药、芡实、莲子(去芯)15 炒艾叶、炒荷叶各3(布包) 生姜1片红枣3 脱麸麦仁、小米各一小把.共煮粥食用.2剂以测是否适口.后病人反应该粥初服口感微苦涩,继服反觉甘香.药与病机相符.此粥服2月后,诸症悉除.
思辨:肾关不固,精血下漏,中气虚妥,木火两萎.
治当缓图,固漏、扶中、助木火.味取甘、香、平、涩.辟如太极推手,扎个马步捞根”,涵胸拔背收腹运中气“,双手缓推运吐木火之气".若大补固脱必如漏船无以承载,过于升提势必竹篮打水一提空.
山药莲子芡实以食为补,固涩脾肾之精;姜枣麦仁小米食补胃气;荷叶,根于泥土,茎行水中,最得水土之精,其形伞大,又最受阳气,故木火之气旺而升发元气,散瘀浊,微炒以制其升耗之弊;艾叶,辛香能升,苦能降,一药而具升降两性,暖血而不燥烈,是为助木火之至宝,微炒制其辛性,以防耗散之弊.
另鉴别药粥是否与病机相符,以入口是否适宜为法,若食之适口甘香是为药病切合,常人食之反苦涩难咽.需求之则易食之,不需之则易恶之!

妇科中成药+妇科中医临床秘传实用方                   金刚藤糖浆

名    称

 金刚藤糖浆

 组    成

 金刚藤等。

 功    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附件炎、附件炎性包块、炎性不孕症及妇科多种炎症所致下腹疼痛、腰痛、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黄稠等症。  

 剂    量

 糖浆剂:100ml/瓶,l 5—20ml/次,3次/日。

舒尔阴

名    称

 舒尔阴

 组    成

 黄连、黄柏、苦.参、蛇床子、白芷等。

 功    用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肿止痛。适用于瘙痒性皮肤病(丘疹性等麻疹、急性亚急性湿疹、夏季皮炎、脓疤疮、皮肤及生殖器念珠茵感染)及淋病治疗,以及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及老年性阴道炎。亦可供男女阴部洁净卫生使用。  

 剂    量

 洗液:200ml/瓶。0皮肤病:对皮损糜烂渗液者,取本品用温开水稀释成10倍湿敷患处;对皮损于性者,用原洗液直接涂搽患处,2—4次/日,3日为1疗程。⑦妇科疾病:20—30ml/次,加温开水稀释至 200一300ml,装入冲洗器中冲洗阴道,留置5分钟,也可用带线药棉浸药液塞入阴道,1次/日,连用7日为1疗程。’

 注    意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内裤、床单烫洗。

田七痈经散

名    称

 田七痈经散

 组    成

 蒲黄、五灵脂、三七、延胡索、川芎、小茴香、木香、冰片。

 功    用

 活血化阏,行气散寒,止痛。用于各型痛经。  

 剂    量

 散剂:2g/瓶;胶囊:o.3g/粒。0轻、中度痛经:经前 3—5日开始服用或痛经发作时服至月经来潮后1—2日,散剂1—2g/次,胶囊3—6粒/次,2—3次/日。①重度痛经:平时即服用散剂1—2g,胶囊3 —6粒/次,2—3次/日,服至经前3—5日,以后2g/次,2—3次/g。

 注    意

 孕妇忌服。

桂枝茯苓丸

名    称

 桂枝茯苓丸

 组    成

 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白芍等。

 功    用

 活血化瘀,消除颓块。用于妇人有痞块、孕后漏下不止、胎动不安,或血癌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本品主要用于细科疾病,也可用于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腰痛等其他疾病。  

 剂    量

 蜜丸:6g/粒,l粒/次.1—2次/日;①浓缩丸:0.22g/粒,6粒/次,2次/日。

 注    意

 孕妇应慎用。

曰舒安

名    称

 曰舒安

 组    成

 龙胆草、连翅、苦参、五倍子等。

 功    用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消肿止痛,利湿止痒,除臭杀虫。用于外阴瘤痒、带下黄臭、阴囊湿疹、辜丸胀痛、肛裂、痔痛等症。  

 剂    量

 外洗剂:150ml/瓶。振格后以本品适量用l0倍温开水稀释后擦洗患处,重症患者犷直接用药液涂擦患处。日常清洗阴部可用50倍温开水稀释后坐浴。

洁尔阴洗液

名    称

 洁尔阴洗液

 组    成

 蛇床子、黄柏、苦参、苍术。

 功    用

 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止痒。用于淋菌性、细菌性、霉菌性、滴虫性老年性阴道炎及痞痒症,也可用于湿疹、体癣、神经性皮炎、脚气。  

 剂    量

 洗剂:100m1/瓶,外洗外搽。

痛经灵冲剂

名    称

 痛经灵冲剂

 组    成

 丹参、延胡索、香附、桂枝、月季花等。

 功    用

 活血化瘀,理气温经,解痉止痛。专用于因寒凝血滞、气虚血阏引起的原发性痛经。  

 剂    量

 冲剂:月经来潮前5日开始隔日服用,1—2包/次,开水冲服,2次/日。经期开始后连服2日或遵医嘱。2—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注    意

 本品专用于原发性痛经,对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不列为治疗对象。服药时忌生、冷食物。

妇宁康

名    称

 妇宁康

 组    成

 人参、当归、山茱萸、菟丝子、五味子。

 功    用

 补肾助阳,调理冲任,益气养血,安神解郁。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月经不调、阴道干涩、精神抑郁不安、动脉硬化等症。  

 剂    量

 片剂:03g/片,口服,6—8片/次,3次/日。

更年女宝片

名    称

 更年女宝片

 组    成

 刺五加、赤芍、当归、丹皮。

 功    用

 补肾益脾,补肝益血,凉血活血。用于妇女血痨、面容不润、精神萎靡、周身困倦、乏力少气、陶闷烦躁、发热多汗、口干舌燥、腰膝酸软、食欲不振等症。现临床多用于更年期综合征、输卵管结核、子宫内膜结核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片剂:O.5g/片,内服,4片/次,2—3次/日。

 注    意

 忌食生冷及辛辣油腻之品。

乳核内消液

名    称

 乳核内消液

 组    成

 浙贝母、当归、赤芍、漏芦、茜草、柴胡、橘核、夏枯草、郁金、丝瓜络、甘草、香附。

 功    用

 疏肝活血、软坚散结。用于气滞痰凝所致的乳疬、经行乳胀、月经不调、量少色紫成块、情志抑郁、心烦易怒等症。现多用于乳腺增生症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口服液:100ml/瓶,内服,l0mI/次,2—3次/日。

 注    意

 忌恼怒,心情应舒畅。

乳癖消

名    称

 乳癖消

 组    成

 昆布、海藻、夏枯草、鹿角、蒲公英、鸡血藤、三七、玄参、红花、丹皮、赤芍、漏芦、天花粉。

 功    用

 清热,解毒,活血,消痈,软坚散结,止痛。用于乳癖(乳疬、乳核)和乳痈初起等症。现代多用于乳腺增生、乳腺良性肿瘤、急性乳腺炎等。  

 剂    量

 片剂:100片/瓶,口服,5—6片/次,3次/日。

 注    意

 忌气郁发怒。孕妇慎服。

利夫康乐

名    称

 利夫康乐

 组    成

 苦参、黄柏、蛇床子、黄连、白鲜皮、土茯苓、鸦胆子等。

 功    用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风止痒,去腐生肌,消扶止痛,活血凉血。用于治疗妇女霉菌、滴虫、真菌、淋病性及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炎、宫颈糜烂、男女阴部癌痒、湿疹、体癣、股癣、手足癣、神经性皮炎及临床常见的不明原因引起的皮肤瘤痒症。  

 剂    量

 外用溶液:采用组合式包装,由药液瓶、稀释瓶及阴道冲洗管、喷雾头组成。依据病情,将原药液或稀释液涂敷患处,每次保持3分钟以上,2次/日,7日为1疗程。皮肤病患者可用喷头。妇女采用阴道冲洗或坐浴5分钟,1—2次/日,7日为1疗程。

康妇消炎拴

名    称

 康妇消炎拴

 组    成

 苦参、地丁、紫草、穿心莲等。

 功    用

 清热解毒,杀虫利湿,软坚散结,化阏止痛。对盆腔炎、炎性包块、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尿路感染等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疗效。对由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引起的不孕症疗效显著。对肾炎、阑尾炎、前列腺炎、痔疮亦有一定疗效。  

 剂    量

 栓剂:直肠给药,l一2枚/日,便后洗净肛门,用食指套上胶质套送入直肠7—15cm处,7日为l疗程。对阴道炎、子宫内膜炎患者可阴道给药。

科万应膏 

名    称

 妇科万应膏

 组    成

 当归、川芎、苏木、红花等。

 功    用

 调经活血,消炎止痛。用于各类盆腔炎引起的痛经、闭经、崩漏、小腹疼痛。  

 剂    量

 橡皮膏:每张5×7cm z、17×locm 2,贴敷,1—2日更换1次。

金鸡冲剂

名    称

 金鸡冲剂

 组    成

 金樱根、鸡血藤、功劳木、千斤拔、穿心莲、两面针。

 功    用

 通络活血。用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剂    量

 冲剂:10g/包,20包/盒,口服,10g/次,3次/日。

妇炎康

名    称

 妇炎康

 组    成

 当归、莪术、土茯苓、玄胡索、川楝子、黄柏、丹参。

 功    用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炎止痛。用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尿路感染等。  

 剂    量

 丸剂:10g/粒,10粒/盒,口服,1丸/次,2—3次/日。

妇炎平胶囊

名    称

 妇炎平胶囊

 组    成

 蛇床子、苦参、苦木、冰片、薄荷脑等。

 功    用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用于湿热带下,色黄如脓、气味臭秽,或有阴痒。现代常用于滴虫、霉菌、细菌引起的阴道炎、宫颈炎、外阴炎等。  

 剂    量

 胶囊剂:0.28g/粒,12粒/瓶。外用,纳入阴道内,1—2粒/次。外阴炎可将药粉撤涂患处,1次/日,于睡前用药,连续用药7—9日为1疗程。

 注    意

 孕妇慎用,月经期及经净3天内停用。

妇乐冲剂

名    称

 妇乐冲剂

 组    成

 红藤、忍冬藤、川楝子、延胡索等。

 功    用

 清热凉血,活血化阏,消肿止痛。用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引起的带下腹痛。  

 剂    量

 冲服剂:6g/包,1—2包/次,2次/日,开水冲服。

 注    意

 孕妇慎用。

抗宫炎片

名    称

 抗宫炎片

 组    成

 广东紫珠、乌药等。

 功    用

 止血化瘀,消炎。用于白带增多、慢性宫颈炎、子宫糜烂出血。  

 剂    量

 片剂:o.25g/片,100片/瓶,饭前口服,6片/次,3次/日。

 注    意

 孕妇慎服

生化汤(丸、颗粒剂、口服液)

名    称

 生化汤(丸、颗粒剂、口服液)

 组    成

 当归、川尊、桃仁、炮姜、甘草。

 功    用

 养血化瘀,祛换生新。为产后营血内虚、寒凝癌滞胞宫的常用方。主要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等症。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是:妇人产后、小腹疼痛、恶露不畅成恶露不绝.或瘕痞块,或白带增多,舌苔出滑、脉沉紧等。现代多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宫缩痛、胎盘残留、产褥热、子倍内膜炎等。  

 剂    量

 大蜜丸:9g/丸,l九/次,3次/日;⑦颗粒剂:15g/袋,15g/次,3次/日;⑦口服液:20m1/支,20m1/次,2—3次/日。

生乳汁

 名    称

 生乳汁

 组    成

 当归、熟地货、玄参、穿山甲(醋制)、知母、炙黄芪、党参、麦冬、赤沙糖。

 功    用

 补气和血,滋阴,通络下乳。用于气血不足、闷郁结滞之乳腺闭塞、奶汁不通、短少、稀簿、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无华、神疲食少等症。  

 剂    量

 糖浆剂:系棕红色液体,200m1/瓶,内服,100m1/次,2次/日。

 注    意

 忌气恼,寒凉。忌食辛辣食物。

涌泉散

名    称

 涌泉散

 组    成

 当归、穿山甲、王不留行、黄芪、川芎。

 功    用

 养血,活血,补汽,催乳。用于气血壅滞、化乳受阻的产后乳汁不通或量少,乳房硬痛拒按,胸闷暖气,少腹胀满等症。  

 剂    量

 散剂;3g/袋,3g/次,3次/日,温黄酒温开水冲服。若服后吃猪蹄汤更效.

 注    意

 本品不宜常服。气血虚弱者不宜选用本方。

下乳涌泉散

名    称

 下乳涌泉散

 组    成

 王不留行(炒)、麦芽、漏芦、通草、穿山甲(烫)、当归、白芍、桔梗、川芎、地黄、白芷、天花粉、柴胡、甘草。

 功    用

 养血活血,疏肝解郁,通络下乳。用于产后或哺乳期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的乳汁分泌少或全无,并见两乳胀硬而痛,胸闷胁胀,情志抑郁不乐,食欲不振等症者。  

 剂    量

 散剂:31.25g/袋,1袋/次,水煎2次。照液混合后,分2次服。

 注    意

 总气恼寒凉。忌食车辣之物。

新生化冲剂

名    称

 新生化冲剂

 组    成

 益母草、红花等。

 功    用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用于产后及人工流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也可用于上环后引起的阴道流血、月经过多。  

 剂    量

 冲服剂:12g/包,相当于原药材18g,12g/次,2—3次/日。开水冲服

益母草膏

名    称

 益母草膏

 组    成

 益母草、红糖。

 功    用

 活血化瘀,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畅、行经腹痛、经血量少甚至经闭,以及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痴血腹痛、恶露不尽等症。本品为化旗兼养血之剂,可使产后子甘回缩复位。  

 剂    量

 膏滋剂:250g/瓶,l 0g/次,1—2次/日,温开水调服。

 注    意

 孕妇禁用。崩漏经多而无瘀滞、血虚无瘀及瞳孔散大者不宜用。

愈带丸

名    称

 愈带丸

 组    成

 白芍、炒蒲黄、鸡冠花、当归、芍药花、熟地黄、艾叶炭、棕榈炭、百草霜、香附(醋制)、木香、怀牛膝、于姜(微炒)、官佳(炒焦)、炙甘草、知母、黄柏。

 功    用

 补气血,散寒湿,止带下。用于因气血亏虚、寒湿化热或湿热错杂所致的带下病,症见月经后错、量少,或崩中漏下、淋漓不断,或带下色黄白、量多,且见腹痛、腰酸、面色黄白、精神萎靡等。现代多用于子宫颈癌、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水丸剂:每100粒重6g,内服,6g/次,2次/日。

 注    意

 黄带纯属湿热下注者慎用,以带下黄白相兼者为宜。孕妇忌服。忌食生冷油腻。

产泰

名    称

 产泰

 组    成

 黄芪、川芎、何首乌、当归、炮姜等。

 功    用

 补虚扶正,化阏生新,益气养血,润燥生津,固表敛汗,促进子宫修复及产妇生理功能恢复。用于分娩、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引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体虚乏力、恶露量多,恶露不尽、褥汗过多,大便燥结等症。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也有一定疗效。  

 剂    量

 合剂:360ml/盒,为一个疗程服药量;或120ml/盒,3盒为一个疗程服用量。20ml/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产后4小时即可服用。孕妇忌服。

安胎丸

名    称

 安胎丸

 组    成

 当归、白芍、白术、黄芩、川芎。

 功    用

 补血益气,清热安胎。用于妊娠胎动不安、头晕目眩等症。现代多用于先兆流产、妊娠贫血等。  

 剂    量

 丸剂:7.8g/丸,l丸/次,2次/日,空腹温开水送服。

 注    意

 脾虚有湿,大便搪薄者慎用。

保胎无忧片(散)

名    称

 保胎无忧片(散)

 组    成

 艾叶、荆芥炭、当归、川芎、菟丝子、厚朴、帜壳、白芍、黄芪、川贝母、羌活、炙甘草。

 功    用

 理气养血,安胎。多用于妊娠呕吐、外伤胎动不安、胞衣不下等症。现代多用于先兆流产、胎盘滞留等。  

 剂    量

 片剂:4—6片/次,2—3次/日;①散剂:5g/包,5g/次,3次/日。温开水或鲜姜汤送服。

 注    意

 忌寒冷、恼怒。忌食鱼类。产妇忌服。

调经白带丸

名    称

 调经白带丸

 组    成

 牡蛎、瞿麦、芡实、鳖甲、豆腐巴、白莲、党参、龙骨。

 功    用

 健脾益气、除湿涩带,调经固崩。主要用于脾虚湿盛之带下,气不摄血之崩漏等病。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气并见面色眺白或萎黄,四肢乏力,精神疲倦,纳少便塘,或阴道出血淋漓不断等。现代多用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见有上述症状者。  

 剂    量

 糊丸:内服,9g/次,1次/日。

 注    意

 忌刺激食物。

威蠢孕康液

名    称

 威蠢孕康液

 组    成

 阿胶、黄芪、当归、杜仲、党参、续断、补骨脂、益智仁等。

 功    用

 益气健碑,补肾益精,养血滋阴,和胃安胎。用于肾虚型和气血虚型先兆流产。  

 剂    量

 口服液:200ml/瓶,早、中、晚空腹服,20m1/次,3次/日,2周为l疗程。

 注    意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及体力劳动。

妇科白带丸

 名    称

 妇科白带丸

 组    成

 茯苓、苡仁、杜仲、续断(酒炒)、淮山、天花粉、芡实、粉萆磷、煅龙骨、煅牡蛎、肉豆蔻衣、葛根、椿皮、煅赤石脂、青黛。

 功    用

 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收涩止带。用于脾虚湿盛、肾虚不固所致的带下、腹泻等症,见有带下如涕、经久不愈,或泻下稀搪,或遗精滑泄,舌淡苔白脉细濡者。现代用于慢性盆腔炎、慢性肠炎有上述症状者。  

 剂    量

 水丸剂:每50粒重3g,内服,3g/次,3次/日。

 注    意

 忌生冷寒凉之品。 


治带片

名    称

 治带片

 组    成

 金樱子、墓头回、苦参、苍术、知母、黄柏、芡实。

 功    用

 清热燥湿,固涩止带。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赤白带下、遗精、痢疾等病,症见带下黄白、阴痒,或遗精滑泄、腰膝酸软,或下痢腹痛、臭秽等。现代常用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及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有上述见症者。  

 剂    量

 糖衣片:o.25g/片,内服,5片/次,3次/日。

 注    意

 脾胃虚寒、阳衰精冷者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健妇丸

名    称

 健妇丸

 组    成

 海狗肾、鹿胎、山茱萸、龙骨、当归、白术、韭菜子、桑寄生、茯苓、鹿角霜、桃仁。

 功    用

 补血养血,活血化阏,调经止带,健脾益肾。用于赤白带下、血崩血漏、官冷不孕、月经不调、面黄肌瘦、腰酸腿软、心悸眼花、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食欲不振。  

 剂    量

 丸剂:24粒/盒,2—4粒/次,3次/日,开水送服。

 注    意

 孕妇禁服。服药期间不能食萝、蕹菜及腥、冷食物。

干金止带丸

名    称

 干金止带丸

 组    成

 鸡冠花、椿皮(炒)、香附(醋制)、当归、川芎、党参、白术(炒)、白芍、木香、砂仁、小茴香(盐炒)、延胡索(醋制)、杜仲(盐炒)、续断、补骨脂(盐炒)、燃牡蛎、青黛。

 功    用

 补虚止带,和血调经。用于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腰酸胀痛。  

 剂    量

 水丸剂:每3g约50粒,内服,6—9g/次,2—3次/日。

调经益母丸

名    称

 调经益母丸

 组    成

 冰糖草、益母草、丹参。

 功    用

 清热散瘀,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经闭不行,经期腹痛,白带多,产后恶露不行,子宫收缩不良等症。现代多用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炎症性出血、子宫发育不良等。  

 剂    量

 丸剂:o.075g/丸,20一30粒/次,3次/日;①片剂:每片含生药2.4g,5—8片/次,2—3次/日。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注    意

 本品适宜于气血疯滞之实证,或兼跟而化热的实证。故凡气虚亏损之虚证则不宜用,孕妇忌用。

艾附暖宫丸

名    称

 艾附暖宫丸

 组    成

 香附(醋制)、艾叶炭、当归、吴茱萸(制)、川芎、炒白芍、炙黄芪、续断、熟地黄、肉桂。

 功    用

 暖子宫,理气血,调月经。为调经种子之常用药,主要用于寒凝血癌之痛经、月经后期及富寒不孕等病症。  

 剂    量

 大蜜丸:9g/丸,9g/次,2—3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实热证禁用。

当归膏

名    称

 当归膏

 组    成

 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

 功    用

 调经补血。用于体虚血虚、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崩漏等症。  

 剂    量

 膏滋剂:250g、400g/瓶,口服,15g/次,2次/日。

丹栀逍遥丸(加味道遥九)

名    称

 丹栀逍遥丸(加味道遥九)

 组    成

 醋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炒白术、牡丹皮、炙甘草、栀子、薄荷。

 功    用

 疏肝清热,理血调经。用于肝郁不舒之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燥咽干、午后烦热及妇女月经不调属肝郁化热者。现代常用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无黄疸肝炎、急性胃炎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蜜丸:10g/丸,l丸/次。1—2次/日;①散剂:9g/袋,6—98/次,2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虚寒证忌服。

妇科十味片

 名    称

 妇科十味片

 组    成

 香附、当归、大枣、熟地黄、赤芍、延胡索、白术、川芎、白芍、甘草。

 功    用

 理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症见少腹胀痛、痛牵两胁、行经不畅等。  

 剂    量

 片剂:O.3g/片,l00片/瓶,口服,4片/次,3次/日。

九制香附

名    称

 九制香附丸

 组    成

 香附、生姜、莱菔子、艾叶、丹参、益智仁、小茴香、六神曲。

 功    用

 理血调经,行气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带下、胸闷胀痛、小腹疼痛等症。  

 剂    量

 丸剂:60g/包,口服,9g/次,2次/日。

妇宁丸

名    称

 妇宁丸

 组    成

 益母草、党参、阿胶、生地黄、当归、熟地黄、陈皮、乌药、白芍、川芎、白术、琥璃、香附、茯苓、木香、紫苏叶、砂仁、黄芩。

 功    用

 养血调经,顺气通郁。用于月经不调、腰腹疼痛、赤白带下,精神倦怠,饮食减少。现代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  

 剂    量

 丸剂:9g/九,口服,1丸/次,2次/日。

 注    意

 孕妇惧服。

妇科干金片

 名    称

 妇科干金片

 组    成

 千斤拔、金樱子根、党参、当归等。

 功    用

 补血,补气,消炎,祛湿,强腰通络。用于妇女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白带多等病症。  

 剂    量

 片剂:o.32g/片,l00片/盒,6片/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

铁笛丸

名    称

 铁笛丸

 组    成

 诃子肉、麦门冬、瓜萎皮、茯苓、玄参、浙贝母、甘草、桔梗、凤凰衣、青果。

 功    用

 润肺利咽,生津止渴,开音化痰。多用于肺热伤津所致的喉暗、咽喉肿痛等症,症见声音嘶哑、咽干、咽喉肿痛、口渴等。现代常用于急性喉炎、慢性咽炎等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蜜丸剂:3g/九,口服(含服),1丸/次,3次/日。

 注    意

 忌食辛辣之物。

宁坤丸

名    称

 宁坤丸

 组    成

 益母草浸膏、熟地黄、生地黄、白芍、川芎、茯苓、沉香、香附、当归、乌药、白术、陈皮、炒黄芩、木香、紫苏叶、琥珀、阿胶、砂仁、牛膝、党参、甘草。

 功    用

 补气血,调月经。用于月经不调、胎前产后气血两亏的病症。  

 剂    量

 大蜜丸:9g/粒,98/次,2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体实发热者慎用。

八珍益母丸(膏、片)

 名    称

 八珍益母丸(膏、片)

 组    成

 益母草、当归、熟地黄、党参、白术(炒)、茯苓、白芍(酒炒)、川芎、炙甘草。

 功    用

 补气养血,调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后期、行经或经后腹痛、经色淡、经量少、面色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气短心悸、头晕眼花。  

 剂    量

 蜜丸:9g/丸,9g/次,3次/日;⑦片剂:片心重o.3g,2—3片/次,2次/日;③膏剂:100g/瓶,10g/次,2次/日,温黄酒冲服。

 注    意

 忌恼怒,忌食生冷食物、寒凉药物。

逍遥丸

名    称

 逍遥丸

 组    成

 柴胡、当归、白术、茯苓、炙谷草、薄荷、生姜、白芍。

 功    用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血虚、脾弱所引起的胁痛、郁证、低热、乳癖、月经不调、内眼病等。症见两胁作痛、低热时冷、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现代多用于慢性肝炎、乳腺增生、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功能性低热等。  

 剂    量

 丸剂:120g/瓶,口服,6—9g/次,1—2次/日。

 注    意

 忌辛辣、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乌鸡白风丸

名    称

 乌鸡白风丸

 组    成

 乌骨鸡、鹿角胶、制鳖甲、煅牡蛎、熟地黄、桑螵峭、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生地黄、香附、天冬、甘草、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鹿角霜。

 功    用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之身体衰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现代多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少女青春期经期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功能低下,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女子不孕,念珠菌阴道炎等。亦可用于男子性功能衰退。  

 剂    量

 丸剂:9g/丸,1丸/次,2次/日,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未成年女子可酌减半。

 注    意

 实证慎用,孕妇忌服。

定坤丹(定坤丸)

名    称

 定坤丹(定坤丸)

 组    成

 西洋参、鹿茸、白芍、生地黄、阿胶、熟地黄、当归、白术、黄芪、山茱萸、枸杞、黄芩、牡丹皮、延胡索、香附、艾叶炭等26味药。

 功    用

 滋补气血,调经解郁,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为益气养血、寒热并用的调经剂,多用于气血两虚,兼有郁滞的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现代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青春期或更年期子宫出血见有上述症状者。  

 剂    量

 丸剂:9g、12g/九,o.5—1丸/次,2次/日,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注    意

 忌食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伤风感冒停服。非气血不足而夹痰滞者忌用。孕妇忌用。

四物益母丸

名    称

 四物益母丸

 组    成

 熟地、当归(酒炒)、益母草浸膏、川芎、白芍(麸炒)。

 功    用

 补血调经,去阏生新。用于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经来腹痛,产妇恶露淋漓不净,小腹疼痛等症。  

 剂    量

 小蜜丸:30g、60g、125g/瓶,9g/次,2次/日,饭前服用。

 注    意

 忌食酸辣食物。孕妇忌服。

温经合剂(十二温经丸)

名    称

 温经合剂(十二温经丸)

 组    成

 麦冬、法半夏、当归、川芍、吴茱萸、桂枝、白芍、党参、牡丹皮、阿胶珠、炙甘草、生姜。

 功    用

 温经养血,活血调经。主要用于冲任虚寒、寒凝血癌而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经闭不孕等症。  

 剂    量

 合剂:100m1/瓶,lo一20ml/次,3次/日,用时摇匀;⑦水丸剂:9g/袋,6—9g/次,2次/日。

 注    意

 防止受凉,忌生冷。

白带片

名    称

 白带片

 组    成

 白术、车前仁泽泻、茯苓、椿根皮。

 功    用

 健脾益气,渗湿止带。用于脾虚运化失常、带脉约束无力、水湿下流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粘稠,色白或黄、绵绵不断、时多时少及小腹重坠、腰酸困重、腹胀便溏等。  

 剂    量

 糖衣片:0.2g/片,相当于生药0.67g。3—4片/次,2—3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忌食生冷油腻。

妇科白带膏(片)

名    称

 妇科白带膏(片)

 组    成

 淮山、白术(炒)、白芍、荆芥、陈皮、车前子(炒)、苍术、党参、甘草、柴胡。

 功    用

 健脾祛湿,理气舒肝。用于脾虚不运、肝气郁滞、湿浊流注于下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色白如涕、面色无华、下肢浮肿,或胸胁隐痛、腹满肠鸣,或大便溏稀、肠鸣多气等。现代多用于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及慢性肝炎和肠功能紊乱而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煎膏剂:120g/瓶,1汤匙/次,2次/日;①糖衣片:o.3g/片,4—5片/次,2次/日。温开水冲服或送服。

调经丸

名    称

 调经丸

 组    成

 麦门冬、制半夏、阿胶(蛤粉炒)、熟地黄、延胡索、香附、没药、益母草、艾叶炭、续断、黄芩、吴茱萸、牡丹皮(酒炒)、酒白芍、制川芎、肉佳、当归、炙甘草等。

 功    用

 温经止痛,调补气血。用于气血凝滞、子宫寒冷和素体气血不足所致的月经不调、经前晕呕、行经腹痛、喜温喜按、月经量少色淡或夹有血块、面白肢冷等症。  

 剂    量

 蜜丸剂:7.5g/丸,l一2丸/次,1—2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感冒发热时勿服。孕妇禁服。勿食生冷食物,避免受寒。

妇科止带片

名    称

 妇科止带片

 组    成

 椿皮、黄相、淮山、茯苓、龟胶、阿胶、五味子。

 功    用

 清热燥湿,止带。用于湿热带下、阴痒等病,症见带下赤白,或黄白如脓,粘稠有味,或阴部瘙痒、疼痛、舌苔薄黄、脉搏多滑等。现代多用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女阴炎、滴虫性阴道炎、糖尿病等有上述见症者。  

 剂    量

 片剂:o.25g/片,5片/次,3次/日,饭后温开水送服。

 注    意

 忌食辛辣、海味。

调经活血

名    称

 调经活血片

 组    成

 菟丝子、鸡血藤、泽兰、香附、丹参、当归、熟地黄、赤芍、红花、乌药、白术、木香、川芎、延胡索、吴茱萸等。

 功    用

 舒肝解郁,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超前落后、经来腹痛、闭经等症。  

 剂    量

 片剂:o.35g/片,5片/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小腹不温兼寒者,姜汤水送下。

妇科调经片

名    称

 妇科调经片

 组    成

 当归、党参、益母草、大红袍、川芎、香附、泽兰叶。

 功    用

 益气养血,活血祛瘀,调经止血。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  

 剂    量

 片剂:o.3g/片,内服,4片/次,3次/日。 


妇科中医临床秘传实用方
                         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应用实症
   药方分析如下
  药方组成 神应验方传
   当归 9克 灵脂 6克 赤药 6克 蒲黄(生) 9克 川芎 6克
  茴香 7粒 元胡 3克 干姜(炒) 三片 没药 6克 官桂 3克
  本方以当归、赤芍、川芎为主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辅以五灵脂、生蒲黄、元胡、没药,其中五灵脂、蒲黄通利血脉,祛瘀止痛,进而可推陈致新,没药散气、通血滞、消肿定痛、祛腐生肌,元胡为气中血药,善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为止痛良药,四药相配,共奏散结定痛,祛於生新之功也,以小茴香、炮姜、官桂为佐药,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并能引诸药直达少腹。
  适应证:
  本方专治瘀血为患的妇科多种疾病。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白滞,皆能治之。
  上述诸证,相当于我们在妇科临床中常见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症瘕、不孕、坠胎、小产等疾患。
  辩证要点:
  1、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
  2、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痛柜按。
  3、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
  4、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断见弦或沉涩。
  临床加减:
  胸胁乳房胀痛者,加郁金、川栋子等疏矸理气之药,少腹胀痛甚、或冷痛,可加香附、乌药、葫芦巴、等理气开郁止痛。腰酸、膝软乏力,加川断、寄生、牛七、杜仲、巴戟之药,以调补肝肾,身倦乏力短气者,去五灵脂、川芎,加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之药,滞下量多、色白、质稀,或四肢不温,使溏、面目虚浮者,去五灵脂,当归少用,或不用,重用炮姜、官桂,加苍术、白术、茯苓、黄芪、炒苡仁等健脾利湿之药,积聚、或少腹胀满硬痛,按之有块者,可酌加三梭、莪术等行气活血、开郁结之药,并可适当选用昆布、海藻、穿山甲、鳖甲等活血软坚消积之药,甚者,则可酌加上鳖虫、水蛭、虻虫、全蝎、蜈蚣,以剔络逐恶。若见崩漏量多、有块或淋漓不畅、腹痛甚者,可加三七,以化瘀止血定痛,兼及血气虚者,可加重北芪、党参、山鹤草等,益气化瘀止血。
  病变活用:
   2:月经理少、淋漓
  证候:经未量少、不畅、色淡、有紫黑小血块,经前及经行少腹胀痛、喜温喜按,持经一二日,净后又复来,一月三四见伴有身倦乏力、头眩心悸健忘、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不成寐、纳呆、脉搏细暖无力,舌尘边有斑瘀点。
  辩证:
  因宿瘀不去,乃是前投滋补剂不应者也,新血难生之故,脏腑失养,经水失源,故经来量少而淡色,外观虚候,瘀阻胞宫胞脉,新血难以归经,故见经前腹痛,经水淋漓,有块。
  用药:
   当归 9克、官桂 9克 、首乌 30克 、赤白芍 9克、五灵脂 9克
  川芎 6克、生蒲黄 9克、炮姜 4.5克、小茴香6克、
  3:经闭
   证候:
  面色青黯,少腹胀而冷痛,冷坠减,3~4天后自行缓解。开始时,按之痛增,热敷则减,经水半年未见,带多清冷,腰痛困酸,尤以下肢关节疼痛更甚,屈伸不利,但结节、红肿、变形、下肢如冰、舌青黯、脉沉弦。
  辩证:
   因经期感寒,余血未尽,凝滞胞中,冲仕阻塞,致经闭腹痛,寒湿之邪乘虚侵于筋骨,发为痹痛。
  治法:
   温经散寒,通经活血。
   用药论变:
   当归9克、没药9克、地龙12克、赤芍15克、炮姜6克
  独活9克、川芎9克、茴香9克、葫芦巴9克、五灵脂9克
  桂枝9克、生蒲黄9克,牛七15克、
  4:痛经、不孕
   证候:
   月经后期:量多少不一,经色黑有块,大者如鸭卵,经前腹痛、喜暖不喜按、痛牵腰背,伴有恶心、头痛,不能饮食者,脱腹胀痛、月经块下痛感、脉沉弦、舌黯、边有瘀斑、苔薄白。
  辩证:
   寒凝血瘀,胞络失畅,故经水后延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经水不调焉能有子。
  治法 :温经、化瘀、止痛。
  用药:
   当归9克、没药6克、川芎6克、炮姜4.5克、赤芍9克
  小茴香9克、五灵脂9克、官桂6克、生蒲黄9克、制香附9克
  元胡9克、乌药6克
  5:崩漏
   证候:
   少腹满闷疼痛,以右侧为甚,疼痛拒按并有牵掣胃脘胀痛,阴道出血量多,有块,诊脉沉弦稍滑,舌胖暗淡。
  辩证:
   素体宫寒,内有缩瘀,而见月经后期,不孕,久瘀不去,迫血块缺口而出,发为崩漏。
  论治法
   通用,应当暖宫、逐瘀、止痛。
  用药:
   当归 9克、五灵脂9克、丹参30克、赤白芍 9克、小茴香 9克、
  三七粉6克、(冲服)、没药9克、炮姜5分、川朴9克
  生蒲黄9克 、官桂9克、
  续变加上方:去三七、川朴,加党参、白术、
  6:症瘕
   证候:
   腹部胀痛,以少腹为甚,喜暖、滞多,有腥味,伴四肢酸、懒、低烧潮热、心烦、纳呆、脉沉弦迟,舌淡有紫斑。
  辩证:
  寒凝瘀之积证,良由漏证过用寒凉骤补,血虽止,而未澄源,故使经水内蓄胞官脉,日久凝为积块,造成经行量少、不畅,经水淋漓不净,造成经不来潮,“象造成左侧输卵管肿瘤”。
  治则用药:
   当归 12克、肉桂 6克、香附 9克,赤芍 15克,元胡 9克,生蒲黄 9克 ,土鳖虫 9克、
  川芎 9克、小茴香 9克、五灵脂 9克、三棱 9克,莪术 9克 ,没药9克、炮姜 6克、
  地龙 9克

 
  7:堕胎小产
   证候:
   流产后,而阴道出血淋漓,色紫挟血块,血污,腹阵通病及阵发性绞痛,快下痛感,合而流产二三个月者。
  续用药治则
   服上少腹逐瘀汤,再服女金丹调经又复服少腹逐瘀汤理之。
  归缩〉
  大凡少腹瘀血诸症,舌边或舌尖呈现黯紫、青紫(有时并见口唇亦紫黯),舌边舌尖每有青紫色瘀点,重则瘀斑成片,切脉多见沉弦,或沉涩,沉主下焦主里,弦涩,多主血行不通,气滞血瘀。后继者,临床放胆应用本方,化裁治疗,无有不合之效理。
  本方药物组成以辛温香燥之口居灵,整方也都偏于温燥,故治疗中宜注意辩证施治予加减,除特殊情况,用药切不过剂,以免用力津耗血,变生他证,灭我之方威,自思精创,大胆变用,增师发题也付注,妇女之性,病情多变复杂不具一一全举复录而出,为者后创。
  8: 急性乳腺炎(乳疮)治验
   证候:
   乳房局部肿痛,常产生形寒壮热、纳食不思等全身症状,重者乳块肿大,拒按难触,欣热疼痛,乳汁凝滞不通。
  辩证论质:
   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疏通乳络、消肿散结。
   用药法则:
   土茯苓15克、忍冬滕30克、半边连12克、蒲公英12克、
  川楝子9克 、牛旁子9克、 败酱草12克、枯蒌皮9克、
  王不留行12克、广郁金9克 、连翘9克、
  山桅子9克,
  上十三味水煎服日三次。
  加下用生大黄、川柏各等分研末加冰片适量外敷万可胜。
  9:当归芍药散为主加减治疗妊娠和妇产科等各种疾患。
  本方原出(金匮要略:)主治妇人怀娠腹中疗痛主芳。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1、治疗习惯性流产案。如一女性,29岁,婚后三年流产三次,致未子女,此人平常身疲乏力,易于感冒,有过敏性鼻炎,及多麻疹病史。月经量多并有经前腹痛及带下病等。以投予当归、芍药加小茴香、牡蛎,属其常服此药共治疗一年三个月体质健壮,感冒和过敏性素质鼻炎全愈。妊娠正常、易无流产之忧。
  2、治疗原发性或继发生不妊不育症、流产、早产案。一女姓,29岁,婚后三年未孕,伴腰冷懒倦,易患膀胱炎,并脐下寒冷感。按当归芍药散七十余剂,脐下冷感全罢,数月复诊,已孕三个月,足月后产一男婴。
  又治一女,29岁,婚后五年曾流产三次,平常月经少,脐下冷寒,左乳头凹陷,按当归芍药散加附子、黄柏连服三个月,月经正常,且身已怀孕次年七月已娩一男婴。
  当归芍药散如下:
   当归14克、白芍18克、川芎10克、白术20克、
  茯苓25克、泽泻12克
  10:痛经不孕证史记
  杨×,女,34岁,就诊:自诉结婚十四年不孕,常患经痛,经潮前数日即感腰痛及小腹胀痛,并时胁肋乳房,亦酸胀不适,经行少腹疼痛剧烈汗出呕吐,不可忍耐,坐立不安,如临大病,经量少而色暗淡不泽,历四天后始渐缓解,随下清白带,察其脉象沉弦,舌苔薄白,面色晦带,精神萎颓,脉证合参。实为血海空虚,胞宫寒冷,肝郁气滞,寒阴血涩而然。
  药物用:
   当归12克、川芎5克、灵脂10克、延胡10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
  合乌15克、白芍12克、甘草3克、吴萸7克
  复诊上方,连服四剂,小腹剧痛见减,胁乳酸胀已除,经量增而转红活,惟白带下时腰腿酸软。腹部有冷感,脉沉细而弱,左关带弦,苔白薄而润。用温经汤加味。
  处方:
   党参15克、当时12克、白芍12克、法夏12克、
  阿胶12克、吴萸10克、麦冬10克、延胡10克、
  粉丹粉单皮7克、川芎6克、肉桂5克、艾叶5克、
  甘草3克
  三诊,进上方五剂后,经带诸症经基本消失,嘱暂停药,于下次月经来潮前五前天依次照服初复诊方。
  四诊于第二个月经汛后期,自诉两月未经服上二方后,痛经除、白带止,惟下腹部尚有冷感。且微痛、喜按,苔白薄而润,脉沉细而弱,于是拟加减艾附暖宫丸为汤,十五剂。
  黄芪15克、当时12克、熟地25克、川芎5克、肉桂5克、菟丝子10克、
  艾叶5克、香付10克、白芍10克、续断10克、吴萸7克、甘草3克
  一年后孕一男婴。
  论评: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畅通,月事以时下,始易不孕,苦肝郁寒凝,气滞血瘀,则可导致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必不受孕。故婚十四年无子。原有肝郁血虚,塞阴胞宫,因而气带血涩,经年累月痛无已时,采取疏肝理气,温通行带不为届期守方服药,故痛经得愈获妊娠。
  经期口唇紫肿
  患者于××,女,26岁,未婚工人,自诉半年来,每适经期来潮,环唇青紫,肿胀痒痛起泡,言语纳食不使,半月不消,下次又发。就诊追问经期正常,经色紫黑或褐色,量大有块,少腹冷坠绞痛难忍。面色紫印,齿龈紫黑,舌质紫黯,适边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内阻,治以温经活血,散瘀止痛,选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方药用:
  小茴香3克、干姜6克、肉桂3克、没药6克、川芎6克、
  延胡10克、 全归6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红花10克
  服三剂环唇肿胀痛痒消除,唇面部分紫色转红、量多快少、少腹冷坠绞痛及环唇肿胀痛痒未出现,唇齿龈面部红润。随访经水调畅。
  张××,女,19岁,未婚,工人,三月来每经期,口唇青紫,肿痒以上唇肿甚,经色黑量少、有块,经期少腹胀痛,舌质暗,苔白薄,脉沉细涩,此属冲任寒凝、瘀血内阻,投少腹、逐汤瘀,加香付、红花、以舒肝理气,活血去瘀,调经止痛,药方:
  小茴香3克、干姜6克、 肉桂6克、 蒲黄6克、五灵脂10克、
  香付12克、 延胡12克、沼药10克、红花10克
  服六剂大减,继服三剂告愈。
  按: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能调第十二经之气血,任主胞胎,“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色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处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素问骨空论》任者……上颐质面入目,冲任寒凝,瘀血肉阻,血瘀于口唇,而致环唇青紫肿痛,血瘀肌肤,则皮肤发生紫印。故称血瘀牙床紫,血瘀紫印脸之说“医林改错”用少服逐瘀汤以温之疏之,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血和则经脉流行,故任脉通,冲脉盛,则月事行,后人应服研。

 
  11:遇一同房发疼特证
  苏××,女,25岁,社员,77年4月 13日诊,近三月来每蓬同房女方突然出现不省人事,颈项及四肢强硬,呼之不应,特片刻可自行缓解,未作治疗。结婚近三年婚后尚好,自产后出现这证,自述对同房无恐惧感,形体瘦弱,睡眠及大便正常,观患者面色少华,平素饮食,舌谈嫩,苔薄白而滑,脉沉细略弦,考虑此证产后于乳哺期,属心肝血亏,心血不足,则出现神无所主,肝血不足而出现筋脉失于濡润,故发产疼证,治当以补血养肝,心血足则神有所主,肝血妊则筋脉得以养濡,遂以归脾汤为主方加减。
  方药:
   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茯神木10克、
  炒枣仁15克、远志10克、木元白芍12克、熟地18克、
  白术9克、木香6克、陈皮6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大枣(劈)6枚
  进六剂,日一剂,服药后来云精神大好,饮食增加,随嘱其守方续服,加圆肉15克,10剂后,改用人参归脾丸早晚各一丸,半年随访云前症已全消,未见复发。
  此证在临床上少见,但遇到了记于后者所遇。
  12: 产后热入血室
  陈××,女,22岁,产后三日昼则神识清晰,惟头痛,头晕,寒热交作,微汗,心烦欲呕,入夜见神志恍惚,妄言乱语:呼之不能清楚对答,晨旦则谵妄消失,神清正常。家人甚为恐惧。曾在某应医和医院医中服西药镇静多次无效。科院妇产也论治不灵。三日就诊,家人代诉,分娩下血压这多,“初产妇”症风面色淡白,精神疲惫,头痛如晕,往来寒热。体温37.8℃—38.5℃,心烦心慌,厌食欲吐,少腹不觉胀痛,恶露上有少量自下。二便通调舌质淡,苔白中心黄微腻,脉经取微浮,重按弦虚,稍有紧意,综合四诊分拆此为热入血室。治当重在养血安神,收镇浮阳,佐以和解枢机之剂。
  药方:
   党参12克、当归9克、茯神9克、酸枣仁9克、
  黄芩4.5克、荆芥穗4.5克、北柴胡6克、法半夏6克、
  焦山查4.5克、龙齿12克、 五味子3克、灵炙草3克、
  红枣五枚
  上方暂服一剂昼服头煎,近液服二煎,复诊时诉说药后夜睡无烦,未见妄言惊乱之象。头痛、寒热均减。胃纳稍进,舌苔渐化。脉缓和无力,再进前方二剂,均能安睡,诸证悉解。按“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篇中说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启则明,暮则谵语……比为热入血室。全匮记的症状与本例证很类似,不过 “金匮”所述的是妇人患伤寒而经水适来,外邪乘虚袭入血室,与血博结,扰乱神明之后,而本例则是产后气血大亏,血海空虚袭入血室。心失所养,神浮不定,复外感风寒,而无与血博结之明显症状。因患者少腹不胀痛,恶露依然结之明显有少。量白下,而且无脑胁满如结胸状之病可证,而血虚心神失养又显得较突出。故治疗上除从太少阳疏解外邪,着重于益气血安神,毋令邪去而正奇,方中柴胡、黄芩、法夏和解少阳胆经之邪,荆芥开太阳之表,令少阳元邪复从表出。党参配当归益养气血,茯苓和酸枣仁养心以安神,更以龙齿镇肝清心安神,五味子养心以敛,越之神气。山楂活血化瘀积,以防留邪,甘草、大枣养心缓急,全方虚实兼顾,去邪不伤正。扶正不带邪,配合得宜,故取效甚速也。
  13: 妇科医案
  注说症状,以经、带、胎、产四项为限,乳疾和前阴疾患均散见其它部分,前人对于妇科病极其重视为先天,并重神冲、任、督、带奇经,主要是肝主藏血,妇女病以调血为先。而督脉起于下极,任脉起于中极这下,循腹内上关元、冲脉起于气冲,挟脐上行,带脉起于季胁,约束诸经,对于妇女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但在治疗上还是从整体出发与内科基本相同,乳部疮疡等外治法亦与外科一致,因此必须注意妇科特殊性,也必须理解它的一般性,才能更好地运用理法方药。
  14:月经超前
  月经周期以一月为准。每月超前六、七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潮,称为“月经先期”,一般由于嗜辛辣或肝火偏旺,或感受热邪,血得热而妄行,来时量多,色深红或紫黑成块,质浓稠粘,气带腥臭,伴见心烦易怒,脉象滑数或弦数,沼如清血清热,用“芩连四杨汤”或“清经汤”,阴虚内热之体,经期亦多超前,量少色红无块,兼有头眩、失眠、五心烦热、经脉象细数,傅青主所谓“火热而水不足”。用两地汤,也有气虚不能摄血,经期超前,量多色淡质薄,腰腿觉软,小腹空坠,淋沥难断,用补气回经丸。此证偶超前,多作热治,经常超前则有虚有实,并应顾到体质。
  药方:
   芩连四物汤:
  黄芩10克、黄连5克、生地15克、
  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
  清经汤:
  丹皮9克、地骨皮12克、白芍18克、
  熟地15克、青蒿10克、茯苓12克、黄柏10克
  两地汤:
  生地15克、地滑皮15克、玄参10克、
  白芍15克、 麦冬20克、 阿胶10克
  补气固经丸:
  党参35克、茯苓40克、白术40克、
  黄芪30克、砂仁5克
  15:月经延后
  每月经期延后六、七天以上。多至四五十天,称为月经后期,潮时量少,色淡红不浓。伴见头眩,心慌,脉象细弱者,多为冲任血虚,用人参养荣汤,亦有冲任虚寒,经营延后,腹痛绵绵,形寒肢冷。经来量少,色淡或带黯黑,用胶艾四物汤。经期常准,偶然延后不全,以受寒和气滞为多。前者如恣啖生冷,或感受冻邪,冲任受寒,瘀血凝结,多见少腹疼痛,经色紫暗挟块。“用延胡索散”,后者因受气、恼、情绪郁结,气滞瘀凝,多见腹胀作痛,经色紫红挟快,用“调经钦”一般治月经及期不至,常用桃仁10克、红花7克、茺蔚子10克、蒲黄12克、泽兰12克等药通经,可以斟酌加入。但必须结合原因,不能专政瘀。假如月经正常而突然后期,有厌食,恶心嗜眠,虚寒虚热等症状,脉象和缓滑利,须防妊娠,(内经)所为“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药方:
  人参养营汤:
  人参6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白芍18克、肉桂6克、白术12克、甘草3克、
  陈皮7克、熟地25克、五味子5克、茯苓12克、远志10克、姜枣10克
  胶艾四物汤:
  阿胶12克、艾叶10克、熟地2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
  延胡索散:
  延胡索9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乳香9克、没药9克、蒲黄12克、肉桂4克
  调经饮:
  当归12克、牛七9克、香附10克、毒皮10克、焦山查12克
  16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来潮或先或后,没有定期,前后差错七天以上的称为“经行先后无定期”,亦叫“经期紊乱”,多因肝气郁结影响及肾,经量或多或少,色紫挟块,腹育腹胀,腰部酸痛,宜舒肝和血,用“定经汤”。
  17: 妇女经断,
  年龄多在四十八、九岁左右,当将断之前,亦先后无定,俗称“经乱”,且有量多如崩者用滋血汽加减。
  药方:
  定经汤、
  熟地20克、当发12克、白芍18克、菟丝子10克、白药14克、茯苓12克、荆芥炭10克、
  柴胡10克、
  滋血汤:人参6克、黄芪12克、黄芩9克、山萸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

 
  18:月经不来潮
  月经两三月不来潮,称为“经阻”或“经闭”。主要为血枯血滞。虽然引起血枯和血滞的原因甚多。在已经形成之后治以养血和破瘀为止。因血枯则经闭者,形瘦面色白光白,心慌气短,头晕眼花。腰背酸软,四肢无力,饮食不香,严重的出现潮热盗汗,两颧泛赤,毛发脱落。干咳咯血,大便溏泄等劳瘵证侯。
  故称呼为“干血痨”,宜滋补冲任兼调五脏。选用小营煎,劫劳散、大补元煎、龟鹿二仙肢等。血滞经闭者,多腹内胀痛,按之更甚。胸膈满闷,精神抑郁,口干不欲饮,由于恶血不去,新血不生,也能出现眼花眩黑,肌肤枯燥如鱼鳞等虚象。宜活血去瘀,用泽兰汤、牛七散、大黄庶虫丸等,此证虚实悬殊,必须细参脉舌及考虑正气强弱。大概血枯证。脉多虚细而涩,血虚生热,则呈虚数不静,舌质多淡,或尖部娇红,苔薄或无苔,血滞证。脉多沉弦,而涩,或沉细而紧,舌质黯红或有紫点,治疗,血枯轻者调养肝脾,重者宜滋补肝肾,血滞轻者,宜通调血脉,重者始用逐瘀。
  女子初次行经后,往往隔数月再至。
  如无病证不必治。
   个别妇女因禀受特殊,月经经常两月一潮或三月一潮也一年一潮者,称为“并月”、“居经”和“避年”勿作经闭治疗。
  药方:
   小营煎:
   当归12克、熟地25克、白芍18克、杞子12克、
  山药12克、炙草5克、茯神10克、枣仁12克
  却劳散:
   白芍15克、黄芪12克、熟地25克、甘草5克、
  当归10克、沙参20克、半夏9克、茯苓15克、
  五味子6克、阿胶10克、随加倍数。
  大补元煎:
   人参6克、熟地20克、山药20克、杞子12克、山萸10克、当归10克、炙草5克、
  杜仲10克龟鹿二仙肢:龟板胶15克、鹿角胶15克、人参18克、杞子15克(成药)
  牛七散:
   牛膝9克、当归12克、白芍14克、桂枝9克、丹皮9克、
  桃仁0克、延胡9克、木香9克、
  大黄蜜虫丸:
   大黄9克、黄芩9克、甘草5克、桃仁10克、芍药15克、
  生地15克、虻虫5克、干漆6克、蜜虫10克、水蛭6克、
  蛴螬6克、
  “成药”
  19:经量过多
  经量超过正常或经来日子交长,概称“月经过多!”常见于月经先期证,亦有经净一、二日以行,均由血热,可用“固经丸”,行经期间或不在行经期内,大量出血和持续出血不止,称为“崩漏”,崩是言其热急血流如注,漏是指势较缓,而淋沥不止,可转化为崩,崩后亦多有漏的现象。不能绝对划分。形成本证的原因甚多,大概骤然发作的多为阻虚血热。血色深红,伴见烦热虚奋不安,情绪容易激动,睡眠不宁,脉象滑数。
  用清固经汤,如若本来体弱和月经量多,因而淋离不净,多为气不摄血,血色淡红,伴见神疲气短。舌薄而润,脉大如虚,用“补中益气汤”丸崩漏日久,不仅营血大亏,气亦随弱,在气虚证更易导致阳虚,故最后多成气血,阴阳瘀伤,不能单从一方面治疗。
  同是崩漏系急证,大失血时能使厥虚脱,在治本时必须治标。必要时或以治标为主,本病虽愈,容易复发。血止后仍宜药物调养。(傅青主女科里)关于血崩方剂,有“固本止崩汤”、“加减当归补血汤”。“清海丸”等均可用。至于本病见于年老妇女和产后体力未复更为严重,妊娠期间出现,常为流产的先兆。均加留神。
  药方:
   20: 固经丸:
  龟板25克、黄柏30克、樗皮25克、香附30克、
  黄芩28克、白芍35克
  21:清热固经汤:
   龟板9克、牡蛎4克、阿胶12克、生地20克、地骨皮12克、焦山桅10克、黄芩9克、
  地榆10克、棕榈炭6克、藕节12克、甘草4克
  22:补中益气汤:
   黄芪12克、党参25克、白术20克、当归10克、甘草3克、陈皮10克、
  升麻5克、柴胡9克、姜枣15克
  23:固本止崩汤:
   熟地25克、白术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炮姜9克、人参6克
  24:加减当归补血汤:
   当归12克、黄芪12克、三七5克、桑叶10克
  25:清海丸:
  熟地25克、山萸30克、山药30克、丹皮18克、
  五味子9克、麦冬20克、白术25克、白芍25克、
  龙骨25克、地骨皮20克、桑叶20克、玄参35克、
  沙参30克、石斛25克
  26:经量少或过少
   经量少于正常或排血时间短,称为“月经过少”。多见于月经后期症,应考虑体质病因,不宜因少而随便攻逐。
  27:经行不断
   妇女年逾五十,月经当断不断,除与平日无异常者外,经未量多,须防“崩漏”之渐。
  28:经断复行
   年老经断复来,所下多紫血块,傅青主认为阴精亏损,龙雷火炎,肝脾不能统藏,用“安老汤”
  29:安老汤:
   人参6克、黄芪10克、熟地2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山萸9克、
  阿胶10克、荆芥炭10克、甘草5克、香附10克
  30:经水色浅淡
   经色淡红,多属血虚这症,兼质稀薄者为气血两虚,稀淡如米泔,毫无血色者为真阳极虚,但须和其他症状结合。
  31:经色紫黯
   经色紫红而黯,须辩质粘稠挟血血快者属血热,不粘者属寒,即使挟块亦属寒气凝滞,色黯量少如豆沙者为血虚有寒。
  32:经行挟块
  经行挟有凝块,一般称为“瘀”,瘀证多伴腹痛,下后较舒因寒凝结者色黯不粘得温轻减。因热凝结者色多紫红。腹痛拒按。常用治瘀方,有川芎汤、桃仁四物汤、当归散等,或用益母膏调服,但经行挟瘀不同于瘀血内结,应以化瘀为主,并须与调经结合,不可专予搜逐。
  药方:
   川芎归汤:
  川芎12克、当归10克
  桃红四物汤:
   桃仁10克、红花9克、当时10克、地黄15克、川芎10克、芍药10克
  当归散:
  当归30克、芍药35克、刘寄奴30克、积壳30克、
  延胡25克、没药20克
  益母膏:益母草、沙糖“成药”

 
  33:经行腹痛
  一般行经期间均有腰腹不舒或轻微酸痛感觉。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每次行经有剧烈腹痛,称为“痛经”,亦称为“经痛”,痛经的原因有有虚实、寒热、气滞、血瘀,大概痛而柜按为实。痛如喜按为虚。经期滞后,喜按为寒,经期超前,不喜按者为热,抽痛、绞痛为寒阻,陈痛、刺痛为血瘀,绵绵为气滞。临床上主要分为经前痛、行经痛和经后痛三类。
  凡是经前三、四天多至七、八天先觉少腹和小腹胀痛或牵经及胁部和乳房胀痛满,经后逐渐消失,属于经前痛,经将行时小腹急痛,经来涩少不利,量渐多,痛亦随减,直至经净完全消止,属于行经痛,经前和经行时期均无腹痛,经将净时开始小腹痛且有下坠减,绵绵隐隐腰酸脚软疲困,属于经后痛,这三种经痛的部位,都以小腹为主,区别是经前痛多连少腹,痛时作胀,经行痛集中于小腹。如绞如刺经后痛痛不剧烈,感觉下坠。
  他的原因和治法,经前痛和经行痛均有瘀血内结,而经前痛挟有气滞,经行痛挟有寒阻,用调经饮和延胡索散加减,柴胡、乌药、红花、桃仁、炮姜、艾叶、五灵脂等理气、散寒、活血、祛瘀药均可适当采用,经后痛系气血亏,冲任不能因摄,用胶艾四物汤、加黄芪、党参益气,亦可加龙骨、特蛎、升麻等回涩升提,本病热症较少,即使在经前痛有郁热现象,亦用“万病回春”生血清热为佳。针灸治疗实痛取气海、合谷、三阴交,虚痛取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虚痛取肾俞等次,一般实证用针,虚证用灸。
  药方:
   调经饮:
   当归10克、牛七9克、香附12克、茯苓14克、青皮10克、焦山楂10克
  延胡索散:
   延胡21克、当归30克、川芎25克、乳香15克、没药18克、蒲黄21克、肉桂14克、
  胶艾四物汤:
   阿胶10克、艾叶12克、熟地18克、当归10克、
  川芎10克、白芍15克
  生血清热方:
   当归10克、川芎9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桃仁9克、
  红花7克、木香9克、香附12克、延胡10克、甘草5克
  34:经行腰痛
   经期腰部酸痛,多有体弱肝肾不足,调经方内加杜仲,续断,予于兼顾,不作主症治疗。
  35:经行身痛
   多为血虚所致,调经则痛自止,如若身痛拘急,挟有风寒者,酌加桂枝、姜活。
  36:经行乳胀
   为肝气郁滞,多见于“痛经”症,较为乳房有块,乳头痛不可触,经净自止。复见“经行腹痛”一例。
  37经行发热
  月经时期常见微热,由于气血不和或气火内郁,可于调经方内少加柴胡和之。如果经闭证经久出现,为血枯劳热。复见“月经不来”一例。
  38:经行吐血
  每在月经前一二天或正值行经时,吐血盈口,挟有紫块,同时鼻内亦出血,称为“经行吐血症”,由于口鼻出血后,常使月经量少或停止。好象倒行逆上。故俗称 “倒经”,“逆经”多因肝火偏旺,血热妄行,患者往往情性偏急,喜信椒姜辛辣食物。伴见少腹痛,胁胀头痛心烦、睡眠不安、脉象弦数,傅青主说;各经之吐血,由内伤而成,经逆而吐血,乃内益,而激之使然也,其症有绝异则气逆一也。治宜平肝顺气,引血下行,用顺经汤加牛七。
  药方:
   顺经汤:
   生地20克、当归12克、白芍20克、丹皮10克、
  沙参30克、荆芥炭10克
  39:经行便血
  每月行经前一二天,大便下血,因而经量减少,称为“经前便血”,因为经血不循常道,亦称“错经”,多由肝脾肾俱虚引起。伴见而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恐慌,气短神倦,腰足酸软,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舌质谈红,脉象虚细,用补血汤或顺经两安汤。
   药方:
   补血汤:
   熟地30克、黄芪15克、归身12克、白芍18克、
  白术10克、杜仲10克、荆芥炭10克、炮姜炭10克、
  贯众炭10克
  顺经两安汤:
   当归10克、白芍14克、熟地20克、
  山萸10克、人参6克、白术12克、麦冬15克、
  巴戟10克、荆芥炭10克、升麻6克
  40:赤带白下
  阴道流出白色粘液,也有量多淋漓,如涕如唾,称为白带,如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称为“赤白带”,单纯淡红稠粘,似血非血,则称为赤带,此外还有带青黄、灰黑和五色杂见的,因有青带、黄带、黑带和五色带等名称,统称“带下”本病的发生,主要有于带脉不约,任脉失固,加上脾虚,肝郁等因素。湿浊、湿热之邪下注,辩证论治重在颜色,气臭、清浊方面,凡带下色白,秽气不重,伴见腰酸神疲、食欲不振、不耐劳动。劳动后白带更多,灵属脾虚湿浊,用完带汤,带下赤色或赤白相杂,质稠粘,有腥臭,伴见口干口苦,小便赤黄,在月经前后带下较多,多属肝郁湿热,用加减逍遥散和清肝止淋汤。
  老年或先天不足,病后体弱的妇女,带下清稀如注,腰冷酸重、四肢不温、头晕目花,脉况微弱,称为“白崩”系奇经极重,必须峻补,用“内补丸”
  药方:
   完带汤:
   苍术7克、白术10克、山药12克、人参6克、白芍15克、
  陈皮7克、甘草4克、荆芥炭10克、柴胡9克、车前子15克
  加减逍遥散:
   白术30克、柴胡15克、茵陈12克、
  茯苓35克、甘草10克、陈皮12克、山桅18克
  清肝止淋汤:
   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地4克、阿胶10克、丹皮10克、黄柏9克、牛七9克、
  香附10克、黑豆20克、枣5枚
  内补丸:
   鹿茸12克、菟丝子25克、沙苑子30克、黄芪30克、肉桂14克、紫苑18克、
  桑螵蛸20克、苁蓉25克、附子14克、白疾藜25克
  41:怀孕流血
  怀孕期阴道出血,点滴而下,称为“胎漏”。这种出血时有时元,没有规则,陈除稍有疲之外,无其他病症,但流血不止,能使胎动不安,或觉胎坠,小使频数,由于气虚弱,冲任不能约制,用助气补漏汤,并且休养,防止增多。
  药方:
   助气补漏汤:
   人参6克、白术12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
  益母草15克、续断15克、甘草5克

 
  42:怀孕呕恶
  怀孕二三月时,厌进饮食,喜酸,喊食品,恶心呕吐。称做“恶阻”为早期妊娠早期症状之一,系受胎气影响,三个月后自然消失,一般不予治疗,严重者,呕吐频作。精神困乏。用橘皮竹茹汤缓缓呷饮。半夏有动胎之说,但前人于胎前病用之,现在亦经常使用,未见不良反应。
  药方:
   人参6克、陈皮9克、竹茹12克、半夏6克、麦冬14克、
  赤苓12克、枇杷叶10克、姜枣10克
  43:怀孕腹痛
  怀孕腹痛,称为“胞阻”,“金匮要略”指出,妇人妊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又说: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又妇人怀孕腹中疼痛,当时芍药散主之,说明妊娠腹痛有子宫虚寒和气郁,血亏等原因,但一般均以调气安胎为主,用逍遥散加减,不宜过用辛温香燥等行血耗气之药,以免损伤胎气。
  药方:
   1:附子汤:
   附子10克、茯苓12克、人参6克、白术12克、
  白芍12克
  2:胶艾汤:
   阿胶12克、艾叶10克、川芎10克、白术12克、
  茯苓12克、泽泻12克、地黄15克、白芍18克、
  甘草5克
  3:当归芍药散:
  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
  白术12克、茯苓10克、泽泻12克
  4:逍遥散:
  当归12克、白芍20克、柴胡10克、白术15克、
  茯苓15克、甘草5克、薄荷9克、姜三片
  44:怀孕浮肿
  怀孕五至七间,先两足肿,渐至头面,遍身俱肿,称为“子肿”以脾肺气虚为主因、气不湿,浸渍肌肉,用全生白术散,(千金要方)有鲤鱼汤法,用白术15 克、茯苓12克、当归9克、白芍12克、研粗末,再用鲤鱼一尾去鳞肠煮汁,每汁二盏,入药末15克、加橘破少许,生姜七片煎服。
  药方:
   全生白术散:
  白术20克、生姜皮7克、大腹皮10克、
  茯苓皮12克、陈皮9克
  45:怀孕胀闷
  怀孕胸膈满闷,两胁胀滞,胎动不安,称为“子悬”,由情志忧郁,痰气壅塞,用紫苏饮,傅表主从肝脾治疗,用解郁汤,可参酌加减。
  紫苏饮:
   苏叶10克、大腹皮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陈皮9克、人参6克、甘草5克
  46:怀孕咳嗽
   怀孕咳嗽称为“子嗽”,因胎火上逆,肺失清肃,用百合散。
  百合散:百合20克、紫苑20克、麦冬30克、桔梗25克、桑皮25克、甘草10克、竹茹20克
  47:怀孕烦躁
  怀孕后,烦躁不安,心惊胆怯,称为“子烦”,因心气不畅,胎热上扰。烦分有痰无痰治疗,无痰者宜清热除烦。用加味“竹叶汤”,有痰者加入“天竹黄”橘红。
  药方:
  1:加未竹叶汤:
  人参5克、黄芩10克、竹叶12克、麦冬15克、赤苓10克、粳米20克
  47:怀孕抽搐
  怀孕六七月后,或正当分娩时,忽然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目睛直视,不省人事,甚至全身痉挛,角弓仅张,少时自省,发复发作,类似癫痫,称为“子痫”主要由于阴血不足,虚风内动。宜酌轻重,用“钓藤汤”、“羚羊角散”,本症在妊娠中疾症中相当严重。如果发病较重,经过时间较长,发作频繁的,可以引起孕妇和胎儿死亡。但在发病前一般都郁有头痛、眩晕、全身疲劳、心悸气短、恶心呕吐、中脘胀满等行兆。可细诊断和预防。
  药方:
   1:钓藤汤:
   钓藤10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人参10克、
  桔梗10克、桑寄山10克
  2:羚羊角饮:“散”
   羚羊角2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钓藤12克、
  当归12克、 枣仁15克、茯神12克、杏仁10克、
  五加皮10克、苡仁10克、木香10克、枣10只

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