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沈师友墨迹展——沈尹默与于右任

 百了无恨 2019-08-28

12,沈尹默与于右任mp3 来自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 03:34

(播音由西安广播电视台主播程坦女士友情录制

于、沈二人同以书法闻名,各有千秋。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之称。沈尹默生于陕西汉阴,于右任长其岁,生于陕西三原,同为陕西同乡,两位书法大家亦交情甚好。与于、沈二人皆有交往的章士钊曾言:“当今于、沈,两美相合。”

“南沈北于”:沈尹默和于右任

沈尹默闻于右任之名较早,而二人的初次会面则应在1928年的北京。是年626日,国民政府召开第74次会议,于右任以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身份出席。会议通过成立河北省政府委员会,并任命沈尹默为省府委员。此后至抗战爆发以前,二人还有过一些交集。如1931年,北平文化会政会通过成立北平文化知道委员会,于、沈二人同为该委员会委员。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静安寺路之静安别墅发起成立标准草书社,从事宣传推广和研究草书艺术等。而于、沈的主要交往则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

19399月,沈尹默时在上海。监察院长于右任聘请沈尹默入渝出任监察院监察委员。《沈尹默年谱》中载,沈尹默入重庆后,与于右任“诗书和工作往来多了起来,加之于右任和沈尹默均出生于陕西,客居异乡,同操乡音使得两人过从甚密”。1沈尹默曾言:“我到了重庆四个多月后,于右任叫我进监察院去。于(右任)是我少年时就闻知的,一直到北京才见面,这个人平时做个普通朋友是很好的,一谈到正经事情,就要觉得他那出人意表的糊涂,有时甚至使人烦恼。我在监察院混了六年,每次开会,起初我还说句话,后来,就不愿意开口了……”2(沈长庆《沈尹默家族往事》)但这并不影响两位文化艺术大家之间的交往。

草书《百字令·题标准草书》

这一时期,包括沈尹默、谢稚柳、江庸、乔大壮、郭沫若、潘伯鹰、郭绍虞等在内的一大批文化艺术界名流荟萃山城,相聚于于右任所执掌的监察院。大家相互间往来频繁,交流密切,风物流连、诗词唱和、书画联谊,山城文化一时出现斌斌之盛的局面。

在重庆时期的诗词唱和中,于右任亦有参与,并赋《尹与行严兄竞和寺韵又与冀野竞曲名曰长打短打》一诗,盛赞沈尹默的诗才:

    文豪争霸上清寺,时时发现奇文字。髯也退伍一老兵,一军虽起何足异?列星耿耿聚江岷,芒寒气正气訚訚。敢窃一语为君赠,万里浩荡谁能驯?乾坤大战及三载,词场元老几人在?中兴作颂谁复谁,我思韩潮与苏海。君能左揖关汉卿,又使长沙见猎惊。山河百战一枝笔,长打短打俱闻名。[3]

而沈尹默也作《三十六用寺韵为右任院长题标准草书》对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诗云:

   高论尝闻静安寺,整齐百体删草字。美观适用兼有之,用心大与寻常异。追随执事来巴岷,敢矜一得言訚訚。文宗三易理当尔,皆字尤宜明便驯。(分明使易辨识,简便使易摹写,雅驯使易信用。)章草今草传千载,纷纭中有条贯在。穷源竟委搜剔勤,譬疏洪流东入海。胜业直欲薄公卿,(公尝语人,若使吾能专意竟斯功,一切皆可放下。)一尊既定无眩惊。匆匆不及今可勉,爱此标准草书名。”[4]

194342日,于右任与沈尹默以及潘伯鹰、张子善等9人在重庆成立中国书学研究会,这是有史以来首个全国性书法专门组织。1946年,沈尹默的组曲《瓠瓜庵小令》在102日的《中央日报》副刊《泱泱》上发表,其中第一首曲【南吕四块玉】即题作“赠右任”,曲中有云:“诗太白,草伯英,关中老汉最知名。”5借用诗仙李白的诗歌和草圣张芝的书法映衬于右任在文学与书法艺术上的造诣。

也是在这一年,抗战取得胜利。沈尹默由重庆回到上海,二人来往便少了。于右任则于1949年去往台湾,二人远隔海峡相望。

1963年,沈尹默八十大寿,远在台湾的于右任仍然辗转送来墨宝祝贺寿辰。当日,大画家傅抱石专门为沈尹默八十大寿作《镜泊飞湖》八条屏,沈尹默欣喜之余,更将老友于右任的墨宝装裱在画堂上,自己再加上题记。气势磅礴、壮丽奇秀的山水画巨作上,“南沈北于”的墨迹相互辉映,这也可谓二人友谊的象征。

情同金石,墨海同舟。于右任与沈尹默的笔翰情缘及深厚友谊既堪称20世纪文化艺术界的美谈,亦为海峡两岸的交往勾墨了浓重的一笔。

注释:

[1][3]郦千明编著:《沈尹默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375页。

[2][4]沈长庆著:《沈尹默家族往事》,中国文史出版社第203页。

[5]郦千明编著:《沈尹默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44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