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瓷窑址瓷片标本—隋唐宋辽金

 君合瓷约 2019-08-29
.
每块古陶瓷标本都有同样重要的考古和鉴别参考价值,佛教教义讲究众生平等,万物齐一,这里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待每一片古陶瓷标本的态度。对于古陶瓷的学习与收藏,只有真假与新老之别,没有垃圾与低级这一说法。站在考古学意义上说,考古发掘所得任何物品都同等重要,这些所有物品的全貌构成考古所解释的时代的物质与文化相貌。

.

 

   对于学习与研究古陶瓷来说,能够看明白一块具有普遍性信息的古陶瓷标本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所认同的是普遍性才是最重要的,特殊器物,特殊标本不是学习的重要部分。白瓷标本选录,排列按年代,窑口顺序,以供大家参考。受认知与资料的局限,若有年代与窑口的标注错误,请你不吝指教,表示感谢。

6世纪—13世纪白瓷标本选

白瓷简史

    白瓷,也称白釉瓷,是指在洁白的瓷胎上,施含铁量低于0.75%釉料,入窑经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白釉严格地说是一种无色透明釉,而不是白色的釉。

   白瓷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范悴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


各朝代主要瓷窑遗址分布图 

   隋代白瓷已较普遍,河南巩县、河北内邱邢窑都曾发现隋代窑址。唐代达到极盛时期,已查实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址有河北内邱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其中以河南巩县窑邢窑白瓷为代表,与南方地区越窑青瓷相匹敌,世称“南青北白”,为唐杜甫赞诵的四川大邑窑,至今未查明其产地。南方地区未发现唐代白瓷窑址。据唐李勸《本草》记载唐代广州亦曾产白瓷。

唐代主要瓷窑遗址分布图

   唐代对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部分较粗的瓷胎上,先施化妆士,以增加烧成后的白度。到中、晚唐,已多数采用高质量的坯料,因而减少或不用化妆士加工瓷胎,其精品已达体薄釉润,光洁纯净地步。五代时期,白瓷生产仍以北方为主,唐代窑场大多继续烧造,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的黄堡镇和玉华宫窑等。晚唐、五代墓中多次发现带有“官”字款的白瓷,其中多数应属河北曲阳窑及辽白瓷。景德镇五代窑址是南方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白瓷产地。

北宋  辽代主要瓷窑遗址分布图

    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阳的定窑为代表。山西介休、盂县、平定和阳城窑也都生产白瓷,四川彭县窑的仿定窑瓷,曾有人误认为唐大邑窑。此外,河南地区某些瓷窑也在烧制白地黑花器的同时,生产化妆土白瓷。泗州窑和宿州窑在南宋初已有仿定器的制作。福建德化宋代亦曾烧造白瓷。元代纯白瓷的制作已趋于低潮,景德镇枢府器卵白釉的烧制成功,对明代白瓷的成就有很大作用。明永乐时期的甜白釉是白瓷史上的最高成就。但由于青花瓷器和斗彩、五彩的盛行,纯素白瓷的制作已渐趋低落。除景德镇外,福建德化的白瓷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其特征,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色” “象牙白”之称。

金代  南宋主要瓷窑遗址分布图 

釉及类别 

釉(英文: glaze)

是覆盖在陶瓷搪瓷器物表面的一层玻璃质薄层,通常由硅酸盐复合物构成。釉和坯体同样是由岩石或瓷土组成的。通过筛选特定矿物、添加助熔剂等方法可以使得釉的熔点低于坯体,比后者更加容易在火中熔融。所以在坯体烧结时,釉料应当完全熔融形成液体状态,从而可以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均匀包覆坯体表面。冷却后,这种液体凝固为玻璃层,形成釉面。釉面不仅提高了陶瓷制品的强度和硬度,也使其具有抵抗气体、液体以及酸碱腐蚀的能力。良好的釉面还可以在色调、光泽以及纹理方面给予观者美丽的享受。

按烧成温度分类:

高温釉:烧成温度高于1260°C的釉料,用于石胎瓷和瓷器。

中温釉:烧成温度在1000至1260°C的釉料,用于石胎瓷和陶器。

低温釉:烧成温度低于1000°C的釉料,用于陶器和其他非硅酸盐胎体(如金属胎、石制胎)器物。低温釉也用于在高温釉上再次附加釉,此时又称“釉上彩”。

烧成气氛分类:

还原焰釉:釉色呈现需要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的釉,即强迫高温燃烧的火焰没有氧气,进而为了取得氧,将釉及土中氧分子抽离,使元素还原,一般为高温釉。

氧化焰釉:釉色呈现需要在氧化气氛下烧成的釉,即给予充足的氧气使其燃烧完全,包括绝大多数的颜色釉。

制备方法分类:

生料釉:直接将配料粉碎加水成为釉浆,不改变釉料组成。

熔块釉:将易溶、有毒或难熔的原料先经高温熔炼成为熔块,再将熔块和其他配料共同粉碎调成釉浆。

根据釉的染色剂化学成分及成色外貌而分类:

长石釉、灰釉、铁釉、天目釉、铜釉、结晶釉等。


——巩县窑——

    巩县窑今河南省巩县,故名巩县窑。该窑始烧于隋,盛于唐,到五代初衰退。隋代烧青瓷,唐代烧白瓷,还烧三彩陶器、黑瓷、纹胎和茶叶未釉等。产品有碗、注壶、盘口瓶、盒 、钵、杯、豆、枕、人物动物雕塑以及玩具等 。

    隋已生产青瓷平底碗及高足盘等,器外壁施釉不到底,唐代生产白瓷黑瓷、绞胎、唐三彩及黄、绿、蓝等单色釉陶器。白瓷中有一部分作为贡品,供民间所用之茶器为其大宗产晶。巩县窑是已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窑址。

 1

6世纪-7世纪  隋代  巩县窑白釉四系罐标本 

巩县窑白釉四系罐标本内部

巩县窑白釉四系罐标本断面

巩县窑白釉四系罐标本局部

 2

6世纪-7世纪  隋代  巩县窑白釉高足杯标本 

巩县窑白釉高足杯标本内部

巩县窑白釉高足杯标本局部

3

6世纪-7世纪  隋代  巩县窑白釉深腹杯标本 

巩县窑白釉深腹杯标本 

巩县窑白釉深腹杯标本局部 

巩县窑白釉深腹杯标本内部

巩县窑白釉深腹杯标本底部 

巩县窑白釉深腹杯标本底部 

 4

7世纪-10世纪  唐代   巩县窑白胎素烧标本 

巩县窑白胎素烧标本内部

 巩县窑白胎素烧标本局部

 巩县窑白胎素烧标本断面

 5

7世纪—10世纪  唐代 巩县窑白釉炉标本 

巩县窑白釉炉标本 

巩县窑白釉炉标本局部

6

7世纪-10世纪  唐代   巩县窑白釉罐标本 

 巩县窑白釉罐标本 
 巩县窑白釉罐标本局部 
7
 7世纪-10世纪 唐代 巩县窑白釉标本
 7世纪-10世纪 唐代 巩县窑白釉标本
8
 7世纪-10世纪 唐代 巩县窑窑址垫饼

巩县窑窑址垫饼底部

——邢窑——

      邢州窑址位于河北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邢窑白瓷,作为传世品尚未见到,但作为出土文物,在全国各地唐代遗址中却发现不少。唐代邢窑遗址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中外陶瓷学者关注的问题。

   邢瓷的胎质和釉质,是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为"硬质瓷"烧成于中国提供了有力证据,把薄胎细瓷的起源提前了近10个世纪。

    邢窑瓷器的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黄等多种。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

1、粗白瓷,粗白瓷产量大,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捏练还是陈腐都不够充分,白中常泛黄,到五代时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胎体中少有气孔夹砂现象,烧不熟的现象已基本克服,渐趋细腻。

2、细白瓷,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极好。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

 
 

参考资料:

内丘邢窑原县委礼堂窑址出土的“盈”字款白瓷标本

1.白瓷罐底(2003年出土) 

2.白瓷执壶底(2003年出土)

3.白瓷盎底(2003年出土)

4.白瓷实足碗底(2003年出土)

5.白瓷圈足碗底(1985年出土)

6.白瓷璧足碗底(1985年出土)

1

8世纪-10世纪  中晚唐  邢窑白釉盈字款标本  

邢窑白釉盈字款标本内部

邢窑白釉盈字款标本局部

邢窑白釉盈字款标本局部

2

8世纪-10世纪  中晚唐  邢窑白釉盈字款碗标本

邢窑白釉盈字款碗标本碗内

邢窑白釉盈字款碗标本局部

邢窑白釉盈字款碗标本局部

 
 

参考资料:

唐代遗址、墓葬出土的“盈”宇款白瓷器物(线图)

1.白瓷罐(隆尧出土)

2.白瓷盒(上海博物馆藏)

3.白瓷壁足碗(西安西明寺出土)

4.白瓷圈足畹(内丘出土)

5.白瓷实足大碗(赤峰出土) 

6.白瓷盘(西安新昌坊出土)

7.白瓷执壶(西安新昌坊出土)

8.白瓷差托(邢台出土)

3

8世纪-10世纪  中晚唐  邢窑白釉大盈款碗标本

邢窑白釉大盈款碗标本内部

邢窑白釉大盈款碗标本局部

4

8世纪-10世纪  中晚唐  邢窑白釉盈字款碗标本

邢窑白釉盈字款碗标本内部

邢窑白釉盈字款碗标本局部

邢窑白釉盈字款碗标本局部

5

8世纪-10世纪  中晚唐  河北地区白釉碗标本

白釉碗标本内部

白釉碗标本局部 

6

7世纪-10世纪 唐代 邢窑白釉盒标本

邢窑白釉盒标本内部

7

7世纪-10世纪  唐代 邢窑白釉盒标本

邢窑白釉盒标本内部

邢窑白釉盒标本局部

——安阳窑(相州窑)——

     安阳窑,在今河南安阳市,在市区北郊安阳桥附近,安阳在北魏始置相州,也称为“相州窑”从南北朝北齐时就开始烧造青瓷的,隋代发展到鼎盛。安阳窑瓷器率先使用护胎釉,开了我国瓷器使用装饰层(化妆土)的先河,白色护胎釉的使用,在我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安阳窑瓷器都出土于安阳隋墓,青釉瓷器为主,普遍上了白色化妆土然后再施青釉,因釉液浓度或釉层厚薄不同,釉色略有差异,一般呈豆青色,深的呈青绿色,浅的为淡青色,少数淡青色釉微泛黄色或白色,大多有细开片

1

7世纪-10世纪  唐代 安阳窑白釉盒标本

  安阳窑白釉盒标本内部
  安阳窑白釉盒标本局部



——化妆土——

     所谓化妆土,就是瓷器在上釉前,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净细腻、含铁成分少,或根本不含铁的瓷土作为护胎釉,既能克服瓷器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的缺点,又可掩盖胎料中因杂质未除净泛出的杂色或黑点。具有玻璃质特点的釉层,有了白色护胎釉衬底,能提高釉色的亮度及玻璃质感的程度。安阳隋墓出土的碗、盘、杯、瓶等器物,大都采用了这项新技术,
    江西丰城窑是最早使用化妆土的窑口之一。在港塘窑遗址,发现了东汉晚期至东吴时期使用化妆图的瓷器标本。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等处也开始采用,南北朝起,湖南、江西、四川、河北等地的窑口相继使用。
1

10世纪-11世纪 晚唐至宋 化妆土白釉炉标本

化妆土白釉炉标本内部

2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河南地区化妆土白釉碗标本

 河南地区化妆土白釉碗标本局部

 河南地区化妆土白釉碗标本内部

——密县西关窑——

       古代瓷窑。在今河南密县西关及窑沟,故名。已发现西关及窑沟两处遗址, 西关窑始烧于唐而终于宋初,窑沟窑烧瓷则在宋金时期。

     釉色有白釉、黄釉、黑釉、青釉等,唐、五代以白釉为主。西关烧白、黄、青、黑各色釉珍珠地划花等品种,珍珠地划花装饰在密县窑中出现最早,宋代较流行,窑址出土的五代鹌鹑纹小枕,纹饰具有仿唐金银器錾花工艺特征。窑沟以白釉为主,白地画黑花标本的也遗留不少,瓶、壶等器物上多画简洁的花草纹,画圈纹的较别致,是此窑独特之作。

1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局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局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内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局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局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局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局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局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 顶部

密县西关窑白釉剔花枕标本局部

2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密县西关窑珍珠地枕标本

密县西关窑珍珠地枕标本内部

密县西关窑珍珠地枕标本局部

密县西关窑珍珠地枕标本局部

——登封窑——

      登封窑在今河南登封市,故名。"登封窑"始烧于隋、唐,衰落于金、元,北宋达到其全盛时期,是北宋中、早期的贡窑之一,是中原地区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

     登封窑不仅包括唐、宋时期的曲河窑;隋、唐、宋、金、元时期的"神前窑",宋、金元时期的白坪程窑,还包括大冶、徐庄、君召等地的古瓷窑。

    登封窑烧品种较多,以白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划花及白地画黑花等,还烧瓷塑玩具、黑釉及三彩陶器。珍珠地划花品种尤为显著。

1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内部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局部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局部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局部

2

10世纪-11世纪 北宋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内部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局部

登封窑珍珠地白釉梅瓶标本局部

3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登封白沙窑白釉剔花瓶标本

登封白沙窑白釉剔花瓶标本内部

登封白沙窑白釉剔花瓶标本局部

登封白沙窑白釉剔花瓶标本局部

登封白沙窑白釉剔花瓶标本局部

 4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登封曲河窑白釉柳斗钵标本

登封曲河窑白釉柳斗钵标本内部

登封曲河窑白釉柳斗钵标本局部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登封曲河窑白釉剔刻花标本

登封曲河窑白釉剔刻花标本内部

登封曲河窑白釉剔刻花标本局部

登封曲河窑白釉剔刻花标本局部
 5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盘标本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盘标本内部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盘标本局部

6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盘标本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盘标本内部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盘标本局部

7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标本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标本底部

登封白沙窑白釉划花标本局部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青釉剔花标本

青釉剔花标本局部

青釉剔花标本内部

——新安窑——

       新安窑在今河南新安,故名。已发现遗址十余处,多数均烧钧釉器物, 属钧窑系。烧瓷时间历经宋金元三代,所烧器皿有盘、碗、炉、瓶、罐等,以盘、碗占绝大多数。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新安窑白釉珍珠地枕标本

新安窑白釉珍珠地枕标本内部

新安窑白釉珍珠地枕标本局部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白胎素烧器标本

白胎素烧器标本内部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宝丰清凉寺窑柳斗碗标本

宝丰清凉寺窑柳斗碗标本内部

——定窑——

    定窑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从邢窑而来。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北宋为鼎盛期,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釉(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1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局部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局部

2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官字款标本

定窑白釉官字款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官字款标本局部

3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局部

4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标本局部

5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新官款碗标本

定窑白釉新官款碗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新官款碗标本局部

6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碗标本

定窑白釉碗标本底部

7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碗标本

 定窑白釉碗标本底部
 定窑白釉碗标本局部

定窑白釉碗标本局部

8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碗标本

定窑白釉碗标本内部

9

10世纪-12世纪 北宋 定窑白釉研磨盒标本

定窑白釉研磨盒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研磨盒标本局部

10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定窑白釉尚食局标本

定窑白釉尚食局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尚食局标本局部

11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定窑白釉尚食局标本

定窑白釉尚食局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尚食局标本局部

12

11世纪-13世纪 北宋至金 定窑白釉印花盘标

定窑白釉印花盘标本内部

定窑白釉印花盘标本局部

13

11世纪-13世纪 北宋至金 定窑白釉童子标本

定窑白釉童子标本局部

定窑白釉童子标本局部

定窑白釉童子标本内部

14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定窑白釉印花碗标本

定窑白釉印花碗标本底部

定窑白釉印花碗标本局部

定窑白釉印花碗标本局部

15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定窑白釉盒标本

定窑白釉盒标本底部

16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定窑白釉盒标本

定窑白釉盒标本底部

定窑白釉盒标本局部

17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定窑白釉盖标本

定窑白釉盖标本内部

18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定窑白釉划花盘标本

定窑白釉划花盘标本背面

19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定窑白釉印花标本

定窑白釉印花标本局部

——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也称"碌武窑"。在今河南修武当阳峪,故名。当阳峪窑从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到北宋后期达到高峰,金代继续繁荣,元代中期始渐衰落,是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大规模的民间窑场和磁州窑类型窑系中成就最显著者。

     当阳峪窑窑址分布较广,这些窑场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包括当阳峪、艾曲、东交口、洞弯、洼村、园融寺、西岭 后、蔡坡、牛庄、恩村、定和、东于村、东焦作、西焦作、店后、李封、王封、东张庄、高窑河、石碑岩、窄门、寺后、李河、许河、狼坡、上白作、狮涧、龙寺、北业、周窑、东孔庄、高寨、山后、柏山、月山、白坡、南田院、北田院、南坡、碗窑河、汉高城等窑。当阳峪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

1

11世纪-13世纪 北宋至金 当阳峪窑剔花标本

当阳峪窑剔花标本内部

 

当阳峪窑剔花标本局部

2

11世纪-13世纪 北宋至金 当阳峪白釉划花枕标本

当阳峪白釉划花枕标本内部

3

11世纪-13世纪 北宋至金 当阳峪白釉划花枕标本

当阳峪白釉划花枕标本内部

 

当阳峪白釉划花枕标本局部

4

11世纪-13世纪 北宋至金 当阳峪窑白釉盒标本

当阳峪窑白釉盒标本内部

5

11世纪-13世纪 北宋至金 当阳峪白釉炉标本

当阳峪白釉炉标本局部

当阳峪白釉炉标本局部

6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当阳峪柳条钵标本

当阳峪柳条钵标本内部

当阳峪柳条钵标本局部

7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当阳峪白釉瓜棱盒标本

当阳峪白釉瓜棱盒标本内部

当阳峪白釉瓜棱盒标本局部

8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当阳峪窑白釉标本

当阳峪窑白釉标本底部

9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山西地区白釉标本

山西地区白釉标本内部

山西地区白釉标本局部

10

12世纪-13世纪 金代 山西地区白釉熏炉标本

山西地区白釉熏炉标本底部

10

11世纪-13世纪 宋至金 山西霍州窑三角支钉

山西霍州窑三角支钉底部

——景德镇窑青白釉——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北宋景德年间烧制的精美瓷器而称今名。景德镇窑自唐代起即烧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带青味,这种白中泛青、青中见白的色釉,为景德镇窑的新创。

      青白釉瓷器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青白的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纹样的凹下处积釉稍厚而较青,胎薄的花纹在迎光下若隐若现,故又有影青、映青、隐青、罩青之称。景德镇窑青白瓷曾作为贡瓷,供御府使用,其品种有碗、盒、盘、注子、瓶等。造型上常作成瓜棱口、花瓣等形状,纹饰有牡丹、 梅花、芙蓉、 莲花、鸳鸯、鱼、鸭及儿童形象等,其装饰方法为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等种类。

1

12世纪-13世纪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盘标本

景德镇窑青白釉盘标本底部

景德镇窑青白釉盘标本局部

2

12世纪-13世纪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碟标本

景德镇窑青白釉碟标本底部

3

12世纪-13世纪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标本

景德镇窑青白釉标本底部

景德镇窑青白釉标本局部

景德镇窑青白釉标本局部

4

12世纪-13世纪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内部

5

12世纪-13世纪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内部

景德镇窑白釉盒标本局部

6

12世纪-13世纪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内部

7

12世纪-13世纪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局部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内部

景德镇窑青白釉盒标本底部

---END---

*转载欢迎,尊重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