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谷碑厄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中国文人有很好的爱护保护文物的传统,因为相信“文以载道”,唐代韩愈写的一篇文章刻在石碑上。300年以后的宋代都能算是文物了!可惜县尉一句“这是宝贝”的话,反倒让石碑遭了劫难。村民砸了石碑找宝……结果没找到!

(某唐代石碑)

【原文】

孟州济源县,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碑,唐元和中,县令崔浃所立。岁月既久,湮没为民井甃。

政和三年,县尉宋巩巡警至其地,洗濯视之,曰:“此至宝也。”村民愚,以为真有宝,伺宋去,碎之。无所获,弃于道上。

高密人孟温舒为令,闻之,舁归县,龛于出治堂中。出治堂者,元祐中宰傅君愈所建,秦少游作记,且书之刻石。崇宁时,为观望者礲去,温舒得旧本于民间,再刊之,但隐其姓名。亦好事君子也。


【白话语音文字版】

孟州(河南焦作地区)济源县(现济源市)的《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碑是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唐宪宗年号)本地县令崔浃所立。这块石碑经过了岁月流逝,渐渐被当地百姓做了井壁用。

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济源县尉(公安局长)宋巩到这儿来巡查,发现了这块石碑,经过清洗查看,宋巩说:“这可是至宝!”这一下,当地村民听岔了,他们以为石碑里有宝。等宋巩走了,村民们把石碑砸了,里面当然没发现宝贝,百姓就把破碎的石碑扔在道上了。

济源县令孟温舒服是山东高密人,他听说这事儿以后很可惜,就让人把碎石碑抬到县衙门,放到“出治堂”里,石碑外边还罩了一个龛作为保护。这个出治堂是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的济源县宰傅君愈建造的,著名词人秦少游(秦观)还写专文记载了“出治堂”的情况,这篇文章也刻在石头上。

到了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有些政治上怕犯错误的人,把秦少游的这篇文章给磨掉了。后来,孟温舒又在民间找到了秦少游这篇文字的底本,又重新刻到石头上,只是落款隐去了秦少游的名字。这个孟县令也是一位好事君子。

【祥宏点评】:孟温舒喜爱文物,他做了两件事:把刻有唐朝韩愈一篇文章的石碑保护了,还把不久前秦少游写的一篇文章重刻了;《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朝著名的大文学家韩愈写的,李愿是唐朝的一位隐士,也是韩愈的好朋友,“盘谷”是位于济源以北20里地的一处山谷。韩愈在当朝一直不得志,看到好友归隐,他写文抒情,一是羡慕好友,二是舒解自己的苦闷心情。韩文是300年前刻在石碑上的,对宋朝人来讲,那也是很有价值的文物了。县尉随口说“至宝”,反给石碑造成劫难;秦少游因为是苏轼门生,也算“元祐党人”,遭受政治迫害,所以在崇宁年间他依然是“禁忌”。县宰孟温舒因为欣赏秦少游,所以不避嫌,照刻秦的文字不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