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脉饮自制方法

 zamla 2019-08-29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牛黄解毒丸、健胃消食片……这些耳熟能详,至今仍广为传用的中成药,你知道它们的渊源和功能主治吗?本书遵循“上医治人”的中医观点,列出了18类经典中药名方,针对现代人最常罹患的疾病,解析如何用这些中成药来进行日常的自我治疗与保健。
  生脉饮是用于被炎热的夏天或者劳作之类消耗气血之后,对身体进行补充的。玉屏风口服液适合在立秋之前开始吃,因为秋天之后,人体的毛孔要逐渐关闭以防止寒邪的侵袭,这个时候再挡上一道“屏风”就更安全了。
  这个药也很简单,也是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前两味都是补脾肺之气的,防风有抵御风邪侵扰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就是帮助那些很容易感冒的、表气虚的人,在体表之外树起一个有保护作用的“屏风”,一来能防止过多地出汗,防止阳气再被消耗,二来提高身体的御风抗寒能力,也就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所以,当流行性感冒之类的传染性疾病发生时,对那些平时就很容易感冒的人来说,用“玉屏风”的价值远在一般的疫苗或者抗病毒药物之上。
  你可以自制的生脉饮
  中药里叫“参”的很多,但真正有补气作用的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人参的作用最强,但是用起来有禁忌,稍微有点热象的都不适合,阴虚的人或者是气阴双虚的人,服用就更加危险,有进一步伤阴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生脉饮里一般用的都是人参,如果热象很明显,比如舌头很红很瘦,最好吃自制的生脉饮,就是用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自己煎汤喝。用西洋参代替中成药里的人参,因为西洋参性质平和,能兼顾气阴双方,甚至可以清虚火,即便在夏天也适合用。
  西洋参也可以单独吃,虽然没有敛汗作用,但仍旧可以补气阴。现在的西洋参有片状、有整参,片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像喝茶一样喝到水中没有参的味道了把参片嚼碎吃掉。如果是整参,最好是隔水蒸:将西洋参放在小碗中,用水没过,再将碗放在蒸锅中,在锅中加水,蒸至西洋参质地变软,之后喝掉参水,再用开水再次冲泡,待水中没有参味之后,嚼服参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冲泡还是蒸,放参的碗或杯最好都用盖子盖上,避免参的成分随蒸汽挥发,这样更能保存西洋参的药效。
  还有一个参叫“太子参”。现在有个词叫“山寨”,就是说一个正品出来之后,有人模仿。太子参就是西洋参的“山寨版”,因为太子参可以益气生津,属于阴阳都兼顾了的补药,只是整体的力量肯定比西洋参弱了,但价格便宜,也是有效的替代品,用它自制生脉饮的时候,剂量要加大,可以是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服用方法
  生脉饮是口服液,配制成液体也是为了吸收快。常规是一天两次到三次,每次一支,饭前服用。如果这个人虚得明显,可以适当加量,每次可以加到两支。
  中医有“萝卜反人参”的说法,因为萝卜是破气消滞的,而需要吃人参的人一般都是气虚,正常人吃起来没什么的萝卜,气虚的人吃了却可以克住他们原本已经很虚弱的元气,为此才不让萝卜与人参同时吃,不是有什么化学反应,而是消除了人参的补益之气。吃生脉饮的人也有这个问题,他们同样是因为气虚,所以在饮食方面,萝卜尽量少吃。
    生脉饮/生脉散/马悦凌推荐养心圣品/自制配方 

生脉饮/生脉散/马悦凌推荐养心圣品/自制配方

  一、材料准备 老妈来信说夏天流汗多伤身,给个方子收敛一下,免得出汗过度。我一查,这个方子就是生脉饮,于是去药店买上几克。方子很简单麦冬2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结果到了药店一算帐要26块多,我说这么点药就这么贵,于是我折算了一下,结果发现药店的麦冬一斤要250多元,真黑呀!我退了药,回家上网买了一斤麦冬30元,还买了一斤五味子,人参自己有,自力更生熬生脉饮。

白参:麦冬:五味子=2:3:2

   生脉散中的人参,以东北产的白参为好。上面的比例中人参的剂量,指的是价位相对低的那种,如果您选择质量比较好的,人参的量需要酌情减少。生脉散中的人参,也可以用西洋参代替,或者西洋参和人参都放一些。

   买优质的紫云英蜂蜜一斤。------现在市场上卖的蜂蜜好多不够纯正,所以大家在买蜂蜜之前最好能学会识别真假蜂蜜的方法,尽量买到优质的蜂蜜。市场上还有一种叫做还原蜜的品种,建议大家不要购买。为什么要选用紫云英蜂蜜,是为了保证有更好的效果。

准备一个大一些的锅,不锈钢锅、搪瓷锅、铝锅、砂锅都可以,不必拘泥于材质。

二、制作方法

   先把白参、麦冬、五味子放锅里,加清水适量,大火烧开,然后转为小火(保持锅里一直微微沸腾),煮30分钟,倒出煮后的汤汁。接着,再往锅中加适量清水,重复上面的过程。

   把两次倒出的汤汁合并在一起,再把汤汁重新倒进锅里,一斤蜂蜜也全部倒进锅中,与汤汁搅合在一起。此时一定要注意,锅中的液体只能占锅的三分之一以下,如果超过三分之一,必须换一个大点的锅,否则制作的过程中,液体会溢出锅外,造成损失。

   下面的过程大约需要两小时以上,请大家一定要有耐心。

 先用大火把锅内的汤汁烧开,保持大火,任蒸汽升腾,以尽快蒸发水分。

   蒸发一段时间后,锅中翻滚的液体是开始变成一个个浮起来的小泡挤着往上涌,立即把火调小,让火候保持在小泡翻滚但不超出锅的一半为准。

   这种火候维持一段时间后,那一个个小泡又会挨着挤着迅速上涌,此时再把火候调低。

   随着这个过程的反复进行,到最后,到最小的火候时,无法再调火了,就任那些小泡上涌。所以锅要足够地大,否则这时候就要溢锅了。

   这时候,你会发现小泡上方的蒸汽在渐渐地变少。准备半碗清水放在旁边,先用筷子在锅中小泡里搅一下,把筷头上的液体滴入清水中,注意观察,如果滴入清水中的液体迅速散开,说明汁液过稀,还要继续熬;如果只有少许散开,那就是快要完成了;如果还是完整的一滴,没有溶解的迹象,那就可以熄火了,让锅中的液体小泡自然冷却。

   刚刚熄火,锅中的液体太烫,暂时不能倒出,但也不能等液体完全冷却,那样又会太稠,难以倒出。最好液体还没有变得太稠、温度也不太烫时把它倒入瓶中(可以用前面的蜂蜜瓶)就可以了。

   一般熬得好的话,这时液体会刚刚少于一瓶。不过,上面给大家介绍的熄火的时间是稍稍提前了一点的,这样熬好的生脉散稠度往往欠了一点,所以量有可能比一瓶稍微多一点。多的那点可以另找瓶子装。——之所以让大家稍早点熄火,是因为这样没什么影响,倘若火候和时间过了一点,那么熬后的膏结成一硬块,根本就不能食用,反而损失大了,所以大家在初学熬制生脉散时,不好掌握恰当的停火时机,那就宁愿欠那么一点点燃,而不能太过。

   好了,从买原料到最后熬制成生脉散,顺利的话,大约要花费一整天工夫,生脉散便可以做成了。

   做成后,每日早晚用中等大的小勺子,盛一勺生脉散放入杯中,再兑入大约100毫升开水,搅拌均匀,每日早晚各喝一次。

  由于用蜂蜜熬制,生脉散不容易变质,春秋和冬天,直接放在室温下即可,夏天气温高时,放于冰箱保存。

生脉饮/生脉散/马悦凌推荐养心圣品/自制配方
     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曾迪策

    今天是小暑,意味着天气进入炎热阶段。没想到的是,广西这边,如此炎热。于是想起JT叔叔讲的抗暑生脉饮。该药方来源于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其曰“脉为血之道,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本方以补气而使血道充盈,脉气以复,故名生脉饮”处方是,麦冬15克,人参10克,五味子6克。看看JT叔叔的讲法吧:

生脉散(唐.孙思邈/金.张元素)

生脉散(生药):麦冬15,人参10,五味子6(台湾地区要改用粉光参,也就是西洋参、花旗参)。生脉散(科学中药):依上比例,但人参不用科中,直接用粉光参粉即可。每服2克。中国人认为「百脉朝肺」,所有的脉都要朝肺脏去的,这就是「生脉」这个方名的由来。

凡是夏天,我们都容易出汗对不对?容易劳动,然后又刚好天气特别热,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就会很容易损耗到你的元气,于是,有些人会中暑,有些人会很不舒服,有些人会很疲倦。有没有一种药,能让你夏天过得很舒服呢?答案是有的。

中国唐代药王孙思邈,首先提出这个方,后来金朝的张元素也再次提出这个方子:这个方子,麦冬比较多,人参少一点,五味子再少一点,以这三味药当作一个主轴。

人参这种药,在台湾一般日常开药几乎用不到,尤其是红参,太热,而且那个热是闷在里面的热,所以在台湾用生脉散,我们就把它改成用粉光参,也就是西洋参、花旗参。

麦门冬去买那种浓缩的科学中药,然后五味子也用科学中药,而粉光参就用粉光参磨的粉,就不要用科学中药,依这个15106的比例来配。

我们都知道麦门冬是一种润肺又清凉的药对不对?人参或是粉光参呢,都是一种补肺然后又不会让肺太热的药,现在人参会太热所以我们把它换掉,粉光参就很补气又不会让肺太热。然后五味子是一种什么药呢?五味子是一种很酸的药,而这个酸的药会在人体里有什么功用?它会把你的气收住,它会从肾跟肺这二个作用点把你的气抓住。所以吃了生脉散,麦冬会作用在你的肺,让你的肺又凉又润,然后里面的气再用参给你补一点,然后,用五味子把这个气抓住,让这个气不要耗散。

所以你听我讲这个三味药,会觉得:这动作,好像不是什么化学成分?它好像是看你在夏天没有这个能耐活好,所以替你练一套气功来守住肺气。那吃了生脉散之后呢,夏天就变得比较不会累,因为它把你的肺中之气守住了。那为什么肺的气守住了就不会累?因为在中医的五脏表里关念里面,肺主皮毛,其实肺跟皮毛根本就是一体的──人用肺呼吸,人更用皮肤呼吸对不对?你把皮肤全部涂油漆你人就死掉了,就闷死了──那所以在皮肤损耗的气都等于是肺的系统损耗的气,你补在肺里的药也同样会补在皮肤。

那当你用凉润的麦冬,好像在肺上面洒一层凉凉的水,让它凉快一点,然后洋参补气,再用五味子结成一张网子把你的元气巩固住的时后啊……夏天,真的蛮好过的。

什么叫蛮好过的?生脉散,就是「可以吃的冷气机」,你吃生脉散,你一个人是不会知道自已有多好过的──直到你看到别人。我有好几次经验都是这个样子:有一次太阳很大,我跟我表妹走在街上,我们两个都有吃生脉散,然后就回头看说:「嗯?奇怪,怎么那些人都拼命往骑楼底下钻哪?」或者是有一次我去办什么事,有吃生脉散,我就看说:「嗯?怎么那边站一排人都在拿东西抹汗,有那么热吗?」有吃生脉散的人,你感觉到的温度会比别人低五度,果然是可以吃的冷气机。一次吃二克,可以维持二个小时左右的药效,吃生脉散的期间就很不容易因为暑热让你的气散掉,真是不爱练功的懒人很好用的药。

这种抗暑的药效,要自己用粉光参配才能显出力道,一般科学中药成方的生脉散用的参太热了,吃了没什么用。

至于说生脉散补气的功能,也不是年年都一样好。像今年是两个水运过旺的太乙天符年,人的命门火会被克得很厉害,今年夏天的累,反而是吃附子剂或是灸关元比较有效,但仅以「抗暑」、「抗消耗」而言,还是很可以用的。

那这种用处,在什么地方特别会觉得好呢?就是教师需要教课的时后,你教书前吃了生脉散,你这堂课就比较不累。我们学中医的朋友之间,凡是要去唱KTV,一定吃生脉散,可以一直抢麦克风。另外还有什么地方好用?就是如果你去健身房上一堂什么有氧课,那一定要记得先服生脉散,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之前哪,上半堂课就喘吁吁,现在一整堂课结束了,还不错,撑得住。」它可以取代你那一个小时的心肺功能。

所以我到药店去买了麦冬和五味子来,西洋参我从家里带来有,所以不用买,且看我的制作过程:

1、选药: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补津液,滋阴为主。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药店买的麦冬质量太差,只好将就了。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五味子,比较有意思,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个人以为是少有的好药。制方人选用此药,真是比较神的。过完年在老家喝过一次生脉饮,确实五种感觉俱全,各位可以自己做来尝尝,体验一下这五种感觉,此乃人生也。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老家带来的西洋参。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左边三根,是5-10年的自然生长的移山参(年份看芦头上的疙瘩,一个疙瘩为一年),效果要比药店卖的好得多,药店卖的大部分是用肥料催出来的萝卜参,但是JT叔叔说南方用西洋参,所以用了右边三根西洋参,西洋参要以比较结实、皮不皱吧的为比较老比较好。


2、把西洋参去掉芦头,然后砸碎,浸泡10多分钟,因为没有陶碗,所以我退一步用的是不锈钢碗来煎药的。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3、由于是铁锅,以防万一,也怕烧焦,在锅里加了水后再垫了四根筷子。(煎药的器皿千万不能是铁锅,会破坏药性的,以陶瓷的最好,次则不锈钢)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4、下锅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5、盖碗盖和锅盖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6、煎药:先用大火把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煎煮大约20分钟。成药:

[转载]自制抗暑良药——生脉饮

         7、喝药:入口最先感觉到酸,之后是苦、咸、甜,辣味很弱,也许是五味子品质的原因,辣为辛,补肝德,可能这方面弱一些,不过还好,这药原方是为了补肾心肺为主的,所以也无妨,顺便也补了肝,真是五脏大补汤。喝完之后的感觉是稍微有点点甜了。另外,JT叔叔说生脉饮也可以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症,如果有人想去西藏的,可以配备生脉饮,生脉饮胶囊现在药店也有的卖,不过本人喜欢自己煎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