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几点钟去接孩子?几分钟的差别,却影响整个童年

 哈汤 2019-08-29

文 | 小树妈妈

成长树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转眼要开学了。

树妈最近发现后台留言中,有不少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学期的朋友。
特别是家里孩子正处在低幼年龄段的朋友,担心的事情就更多一些。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叫做《幼儿园》,推荐给你们。

记录的虽然是幼儿园的事儿,但里面体现了很多不同年龄段孩子们,在学校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比如分离焦虑、情感和沟通压力、社交困境等等……
树妈也想借着这部纪录片,跟朋友们分享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小方法。

另外,这部片子本身比较精彩,无论朋友们家孩子今年几岁,都能得到一些感触和启发哈。


无论多难,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无论多忙,请给孩子一点时间缓解焦虑


这部片子,拍摄的时间是在2002年左右。

但是孩子们的表现和他们所遇到的困境,其实跟现在的孩子们,区别不大。
片子记录的是一所寄宿制幼儿园的情况,孩子们入学第一天,就是常见的“一哭二闹三逃跑”。
有孩子死活不肯离开妈妈,充满恐惧的大声哭吼着:

“老师,别抢我!”、“爸爸!妈妈!”
妈妈安慰孩子说过几天就能看到妈妈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只得掰开孩子紧紧抓住她的手,把孩子硬留给老师。
有孩子会可怜巴巴的,哭着求老师:“让我回去吧。”
有些孩子是突然反应过来,本来在安静的坐着,却突然委屈的嚎啕大哭。
有孩子焦虑的拍打着门,可以看出他特别想出去找爸爸妈妈,却又无能无力。
还有孩子被父母强行拉到教室,孩子同样是哭着大吼着:“爸爸,抱抱我。”
很让人心疼的,还有一个不说话也不闹的小姑娘,安静的在哭,没人哄她,也没人安慰她,她就自己默默的流眼泪。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还有好多孩子流着眼泪。
有个孩子自我安慰,一直念叨着“吃完回家”“吃完回家”。


可是,他却不知道,吃完饭也不能回家,他要经过漫长的一周之后,才能回家。
所以睡觉的时间,这个孩子的精神压力再次升级,开始哭闹。

看到这些画面,我好几次都觉得心里酸酸的。
一直比较建议父母们,哪怕暂时难一点,也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在孩子高中之前,也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寄宿制学校生活。
被父母爱、呵护、被父母关注、回应、鼓励和支持,那会让孩子一辈子都有满满的安全感。
再好的长辈、老师,都无法取代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需要。
另外,树妈比较建议所有父母们,在送孩子入园或入学的时候,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多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告别。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可以试试:
▶ 在孩子入园之前,全家人多用积极的态度,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的好事,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 预先告知孩子可能会发生什么:
“到了幼儿园后爸爸妈妈会离开,你可以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游戏,但妈妈晚上就会来接你。”
▶ 给孩子带点他熟悉的物品,比如小毯子、小玩具安抚孩子的焦虑。
▶ 离开的时候,多跟孩子拥抱一会儿,或者陪孩子玩一会儿,给孩子一个舒缓情绪的时间。
有这样一些预演,虽然孩子也可能有焦虑和压力,但往往不会那样撕心裂肺,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最小的。



幼儿园也是小江湖
请提前教会孩子交朋友


幼儿园里,从来不缺的就是嬉戏打闹和哭泣争吵。
两孩子在一起本来在玩一个小汽车,但是小汽车被个子高一点的男孩弄坏了。
小个子男孩大哭起来,要求高个子男孩赔给自己:“你再给我买一个。”
高个子男孩一边修玩具,一边说:“那贵了怎么办咧?”
小个子男孩回:“贵了也要买。”
高个子男孩挺为难的:“可是我爸爸不在家,我妈妈钱不够。”
这句话让小个子男孩崩溃了,他开始哭得更凶,试图掀翻桌子,拼命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老师跟孩子们玩儿游戏,用塑料袋套空气,看谁的空气多。
可是也有两个孩子为争塑料袋吵了起来。

有个男孩动手打了跟他争抢的男孩一巴掌。
老师问他们为什么打架,打人男孩很委屈的说:
“老师,他抓我的空气!”
另外一天,两个男孩本来在互相丢东西,却突然毫无征兆的开始打架。

还有两个中班男孩,也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打架,其中一个男孩把另一个男孩打哭了。


周围的小朋友看不过去,一起围攻了打人的男孩。
当老师威胁打人男孩,再调皮就去小班的时候。
有孩子立刻过来拽这个男孩,希望马上把他拖到小班去。
很多人说,孩子的世界最简单、最单纯。
但实际上这个小世界里面,也同样有争斗和矛盾,同样面临着一堆棘手的问题。
孩子们在0-2岁阶段,社交需求是并不太强烈的,很多时候是自顾自的玩儿。
但是到了上幼儿园的3-6岁年龄阶段,会开始很渴望社交,很希望能够得到同伴们的关注和认可。
如果没人帮孩子了解应该怎样与小朋友们相处,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就会很茫然。
他们可能通过动手打人或高声哭泣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所以我们成年人,一定要给孩子足够多的社交支持,可以试试:
▶ 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社交类的绘本、书籍。

这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把道理传递给孩子。
▶ 多跟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演练一些可能发生的社交矛盾。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孩子有备无患,遇事不慌。
▶ 多在生活中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父母的交往技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
只有孩子学会了表达自己,才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