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365· ·第二章 五运六气· ·第六节 气交之变·
二、岁运太过之变(071)
本篇讨论岁运(中运)太过之年,引发天、地、人“三才”之气的一些特征性变化。凡岁天干是阳干之年为岁运太过,岁天干是阴干之年为岁运不及。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 肠呜,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 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 白星。
木运太过之年在六十花甲年中共有六年,分别是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称为“六壬年”。壬岁化木运,而壬为阳干,所以为木运太过。 岁木太过,则风气大胜,气有余则制己之所胜,木克土,故脾土受邪,表现出一系列脾胃病的症状,如消化不良、水谷不化故入夜泄泻;脾虚不运则食欲不振,肢体沉重,肠鸣漉漉,腹部胀满;脾脉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故烦苦抑郁等。飧泄:飧(sūn一声),晚饭,一指水浇饭;此指腹泻未消化食物。 “上应岁星”:古人认为,五运之气上应五星,当运之星称为“运星”,当五运旺时,运星明亮,五运不及之时,则运星暗淡。木运太过,故上应岁星(木星),星光明亮。 木运太过,又同时出现其本脏肝气太过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无缘无故发怒(忽忽善怒);肝脉随督脉会于巅顶故见头晕目眩等头部症状。 “化气、生气”:木、火、土、金、水对应春之生气(发生之气)、夏之长气(盛长之气)、长夏之化气(化育之气)、秋之收气(收成之气)、冬之藏气(伏藏之气),所以化气指土气,生气指木气,后文收气指金气,长气指火气,藏气指水气。土气受到木气的克制不得施政(治理),所以木气独治,风气横行,太虚云物飞扬,大地草木不宁。木为胜气,太过之甚,则盛极必衰,其所不胜之金气乘而袭之(承制),此时可见草木摇落,并致肝病。肝脉布于胁肋,肝气横逆故胁痛,伤胃故吐甚。 “冲阳绝者死不治”:冲阳,穴名,位于足背最高端动脉搏动处,又叫趺阳脉,为三部九候脉之一,候胃。冲阳脉绝止,说明肝脉克脾太过,脾胃气脱,故死不治。当木气盛极而衰,其所不胜之金气出而承制,所以太白金星的光芒变得明亮。 后面岁火太过、岁土太过、岁金太过、岁水太过,文例与岁木太过略同。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 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 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肤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冰霜寒, 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冰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 息呜,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火太过之年,即六戊年,炎暑大胜,火克金,故肺金受邪。火热伤阴,寒热交争,故发疟疾;壮火食气,故少气;火乘肺金,故咳喘;火热迫血妄行,故上溢于口鼻,下泄于二便。“注下”:指大便泻下如注,因火性急速而然。火炎于上,故咽干,耳聋、中热、肩背发热。火气胜,故荧惑星(火星)明亮当令。 心属火,火邪亢盛则心经自病(包括心包经),出现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胸膺肩胛连及后背疼痛、两上臂内侧疼痛等症状。火盛则身热,水亏故骨痛。“浸淫”:热流周身,多见皮肤疮疡等。 火盛则金衰,故金之收气不能及时行令,火之长气专擅其政,当其盛极而衰,则其所不胜之水气出而承制,出现雨冰霜寒之气,此时辰星(水星)比较明亮。 “上临少阴少阳”:岁火太过,逢戊子、戊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戊寅、戊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这四年都是天符之年,即“太过而同天化”,岁火太过尤甚。火热燔灼,则水泉为之干涸,物体为之焦枯。火不受制则肆意妄为,故见谵妄狂越,咳喘息鸣,血溢血泄。燔焫:燔,炙,烤;焫(ruò四声),烧,灼。 “太渊绝者死不治”:太渊,位于寸口部动脉搏动处,候肺。太渊脉绝止,即火亢而肺金绝,故死不治。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上应镇星。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 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 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呜,反下甚,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岁土太过之年,即六甲年,雨湿流行,土克水,故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素问·脏气法时论》亦云:“肾病者身重,肾虚者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清厥,指四肢厥冷;烦冤,烦懑懊恼。土气胜,故镇星(土星)明亮当令。 脾属土,土气有余则脾经自病,脾主肌肉四肢,故见肌肉萎缩,两足萎软,行走抽搐,脚下疼痛。脾阳运化不畅,故水饮停于中焦,腹满食减,四肢不举。瘛(qì四声),抽风。 “变生得位”:《类经》注:“详五运太过,独此言变生得位者,盖土无定位,凡在四季中土邪为变,即其得位之时也。”土居中宫而寄旺四季,土运太过出现在哪一个季月,即是其得位之时。 土气胜,则水之藏气潜伏,土之化气肆虐其德,专擅其政,雨湿大行,以致井泉喷涌,江河泛滥,涸泽生鱼。当其盛极而衰,则其所不胜之木气出而制之,制则风雨大至,土崩堤坏。“鳞见于陆”:鳞,指鱼类,木气来复,水湿退,故鱼类见于陆地。土湿自伤,故见腹满、肠鸣、飧泄不止等脾虚症状。 “太溪绝者死不治”:太溪,位于内踝后动脉搏动处,候肾。太溪脉绝止,即土亢而肾水绝,故死不治。土衰木复,故上应岁星(木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 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 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骨行】足皆病。上应荧惑星。 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雕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 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金太过之年,即六庚年,燥气大胜,金克木,故肝木受邪。金气肃杀,伤及肝胆经气,故见肝胆经脉所过之处的两胁下及少腹疼痛,两眼红肿,眼角溃疡,耳聋耳鸣,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金气胜,故太白星(金星)明亮当令。 金邪有余,则肺金自病,而见咳喘气逆,肩背疼痛。金病不能生水,以致肾阴不足,因而尻阴股膝以下容易发生病变。尻阴,尾骶及会阴部;髀,大腿上部;腨,小腿腓肠部;【骨行】,胫骨。“上应荧惑星”:《类经》注:“是岁金气太过,宿属为灾,火气乘之,西方并及,而人之应之,则先伤于肝,后伤于肺。” 金之收气冷峻,则木之生气下而不伸,故草木收敛不长,青枝绿叶未黄先落。肝木病故见两胁肋剧痛,不能转侧。金气盛极而衰,则火气承制肺金,而见咳喘气逆甚至咳血。“苍干雕陨”:苍,青;干,树枝;雕,同凋;陨,落。句谓青枝绿叶未待枯黄而先自凋零。 “太冲绝者死不治”:太冲,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动脉搏动处,候肝。金亢致肝脉绝止,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 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 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 满肠呜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以上《素问·气交变大论第六十九》2/7) 岁水太过之年,即六丙年,寒气大胜,水克火,故心火受邪。水火相争,故见寒热烦躁心悸不宁,神志蒙蔽故谵妄心痛。水胜则寒气提前到来,辰星(水星)明亮当令。 水邪有余则肾水自病,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亦云:“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 水盛不务其德,必有其所不胜之土气承制,而见大雨骤降,烟雾朦胧,尘埃漫天。此时镇星(土星)明亮。“埃雾朦郁”:埃,尘埃;郁(鬰),本义为树木茂盛,引申为浓盛貌。 “上临太阳”:岁水太过,逢丙辰、丙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这二年都是天符之年,岁水太过尤甚。则雨雪冰霜不期而降,万物因湿而变,盛水反克脾土,阳气衰微,故见腹满肠鸣溏泄,食入不化。水气凌心,故口渴言行失常,头目昏蒙。“妄冒”:妄,妄言妄行;冒,覆盖,引申为蒙昧不清。 “神门绝者死不治”: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动脉搏动处,候心。水亢致心脉绝止,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水盛而火衰,故辰星明亮,荧惑星暗淡。 兹列表如下:
表071-1 岁运太过天地人三应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