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365》--041.《易经》三原则

 保和堂 2019-08-29
 

·黄帝内经365·

 

第一章  生气通天

 

第九节  象数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

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

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素问·阴阳离合论》

 

一、《易经》三原则(041

 

唐代大医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备急千金要方》)后世医家都对《易经》推崇备至。《易经》的哲学观点,对《内经》学术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非常有必要认识一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易经》。

《易经》历来被誉为“群经之首”,《易经》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术创新,无论阴阳、儒、道、兵、医、墨、法等流派,无不对《易经》顶礼膜拜。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但细想起来也并不奇怪,《易经》的深刻内涵,包括它所延伸的玄妙莫测的原理,即使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为人们倾倒不已。南怀瑾先生甚至认为,“它不像是我们这一个时期的人类文化,而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类文化,发达到最高点,把科学的无数法则,归纳又归纳,最后归纳到八个简单的符号——八卦,留下来这么一点东西,而被我们的老祖宗发现了拿来用。”(《易经杂说·先天八卦》)

在我们看来,这段话并非言过其实。伏羲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否确有其人,现在已经难以定论。伏羲制八卦的传说,只证明了一点,就是八卦成象的年代之久远。中华先哲仅用一虚一实两根短线,进行简单的上下叠变,就创造出宇宙间八大基本事物(现象)的程式模型,而且八者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可以清晰演绎,这真是一种无上的智慧,即使人类文明进化到五千多年后的今天,这样高度的归纳演绎手法,也让人望尘莫及。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上至日月星辰,中至人兽生灵,下至泉壤草木,无不入于《易经》彀中,令人瞠目结舌之余,惟有击节而已。

据传,在中国古代有三种易经,学界称为“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有关“三易”的说法,出入较多,大多数介绍易经的书籍都认为,《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学(一说是夏代),《连山易》从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学(一说为殷商时代),《归藏易》从坤卦开始,表示“万物莫不归藏其中”。《周易》即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易经》,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潜心研究的心得。《周易》从乾、坤二卦开始,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一般认为,《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但也有人认为,这两种《易》并未失传,而是由“江湖术士”口耳相传,流落民间,象堪舆、运气、道家象数等,就是这两种《易》的结合。

从《易经》哲学思想的本质而言,应该与道家的思想比较吻合。由于孔子作《易经》“十翼”,后世儒家即将《易经》列为六经之首,奉为大典。而事实上,《易经》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的确立,的确应该感谢孔子,孔子所作的“十翼”,已经成为《易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易经》三原则:简易,变易,不易。

我们先来对这个“易”字作一点望文生义的解释。

一说“易”是一种飞鸟的形象。我们应该相信,伏羲最初制八卦时,更多地采用了“取象比类”的方法,就是所谓的“远取诸物”。这个意义代表的是“动与静”。

一说,“易”即蜴,源自《说文》。蜥蜴的皮肤有一层保护色,可以随环境变化,以躲避强敌的攻击。这个意义代表了“变化不居”。

还有一说源自《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易由日、月二字组词(甲骨文:上日下月为易),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日月经天,阴阳变化,有相对固定的规律。这个意义代表的是“不易”。

东汉易学大家郑玄(127-200年)据此并结合《易·系辞传》,将易的含义归纳为“简易、变易、不易”,成为《易经》哲学思想的三个基本原则,为后世易学家所尊崇。

所谓变易,说的是宇宙中万事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时间、空间(环境)、思维(精神)等等,时时处处、随时随地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一部《易经》,到处体现着这种“变动不居”的哲学理念。国外有一条著名的哲学语录,“人不能两次站在同一条河流中”,说的也是这个变易。

所谓不易,说的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无不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决定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法则又是永恒不变的。哲学家们把这种不变的东西归结为宇宙的本源,哲学名词叫做“本体”,科学名称叫“原理”。

所谓简易,说的是当我们掌握了天地间“不易”的宇宙法则,即《易经》的法则,那么,我们据此了解、推演宇宙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现象,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平凡。简易体现了古人“大道至简”的哲学理念。

    (二)占卜。

毋庸讳言,《易经》最初确是一部占卜之书。占卜直接肇始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先民们相信,冥冥之中一定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主宰着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于是试图通过一些特殊的工具如龟甲、蓍草等与神灵沟通,预测未来,进而趋吉避祸。占卜在原始社会(夏、商、周)已十分流行,从事占卜的人就是当时的巫师。

我们决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当时的“巫”。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所有华夏子孙都具备对汉文字结构的天然自豪感,因为汉字保存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思维信息。许多人对通过拆字认知汉字本义乐此不疲,我们今天不妨也来通俗一回。巫由一个“工”字及一左一右两个“人”字组成,工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沟通天与地,则“工”表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代表了聪明智慧和技能,那么巫就是集多人智慧技能于一身的那一种人。在夏商周时代,巫师们地位尊崇,受人敬仰,他们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包括医药知识)。“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巫以助善!”(《史记·龟策列传》)在中国原始社会,巫师是除国家君、后之外,权力最大的官。巫之下又分设卜、祝、宗、史等官职,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地鬼神,为人祈福禳灾,并兼事占卜、星历、采药、针砭等。各诸侯国也都设有巫师官职,甚至地方豪强家中也都养有许多巫师,成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关于《易经》的起源,易的卦爻与象数等,许多学者认为与原始的巫术与占卜有关。占卜的工具有多种,原始时期的巫师随手可占,如石头、草木、骨头、动物等,而最重要的有两种,即龟与蓍。

上古先民把“麟、凤、龙、龟”看成四种神灵之物,而其中龟的形状与天地之象极为相似。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象一个圆盖,盖在大地之上,天文史家名为“盖天说”。龟的背甲呈拱圆形,象天;龟的腹甲呈平整的方形,象地。龟的背甲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花纹,古人相信这些花纹中一定隐藏着某种信息,这就是“甲文”。所以龟很自然地被古人选中用来沟通天地鬼神,况且在四种灵物中,只有龟是真实存在的,龙凤麒麟谁也没见过。一些书中记载古人取龟壳的方法相当残忍:用大石压在龟背上固定住龟身,然后以火在龟尾部烧灼,那龟吃痛不过,努力向前一窜,生生使肉身脱出龟壳。据说这样取得的龟壳代表“天地空灵”。然后放在火上烘烤一定的时间,根据龟甲显露的花纹形状和部位,结合卦象进行占断。

再说蓍草占筮。蓍草外圆内空,古人认为能通天地之气,更因为蓍草生长期在百年以上,“生千岁三百茎”,“百茎共一根”,所以是神灵之物。蓍草以甘肃产尤佳。蓍草用于占断又叫“策”,有一些古书又写作“筴”(音同策)。正式的《易经》蓍筮法很复杂,总的原则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四策一数)以象四时,归奇于扐(指间)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易·系辞上传》)这只是一变,经三变得一爻,十八变得出六爻,就是所得之卦。卜筮不是本文的任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相关书籍进行研究,但请各位记住“大衍之数五十”这句话,今后在讲到易数时还会涉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