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习录精讲:有志才有力量

 控弦破左的 2019-08-30
《传习录》106

侃多悔。

先生曰:“悔悟是去病之药,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学:这一条里说了悔、悟、改。这三个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悟,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先是生悔,悔到深处有所悟,悟之后才能改。人在悔的时候,有对比和分别,所以还在事上。悟是通过悔见到事情的根本,也就是反过来见到自己的心,最后才能悟。悟了,实际上就是改了,因为已经从事上跳出来了,所以悔也是悟的过程。

悟了之后再落到实处,从悔的状态改了,所以悟本身就是改。王阳明说“以改之为贵”,就是说悟了之后还要有行,要有践行,落到实处,这才是可贵的。他说“若滞留于中”,我觉得这个“中”说的还是悔。本来是通过悔悟治病,但悔而无悟,悔又成事了。心里没有从悔这件事上过去,就又发病了。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程:侃是王阳明的学生薛侃,这个人常悔过,悔是知道错了。但是为什么说他“多悔”呢?就因为他虽然知道自己错了,却又改不了,老是犯同样的错误。

王阳明为什么能针对薛侃讲出这么对症的一番话呢?因为这也是他的体会,说明他也有过这样的毛病。如果他没有在心里体会过,他就无法对症下药,或者药下得不对,针对性不强。

但是我们看王阳明讲的话,讲得很好。他先是肯定了悔是对的,说“悔悟是去病之药”,不知悔悟,就连治病的可能性都没有了。然后他再说“以改之为贵”,因为悔而不改,那悔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悔在前,改在后,这必须是一贯之行,才有意义。“若留滞于中”,只有悔,没有改,而且老是悔而不行,你就停滞在悔上了,那“悔”反而就成了病,这就是“又因药发病”。

所以知错是好事,但是只知错,不改错,如此知错就是错。

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个优点,令人赞叹。但是知而不改,老是认错,反倒成一种炫耀,这是什么心态?真正能悔的人,哪有那么多的悔?真正勇于认错的人,哪有那么多的错?一次就够了,就再也没有了。孔子赞赏颜回,就说他“不二过”,知错即改,没有下次。老在那里反悔、认错,说明这个人以悔为得,没有向前走,这就是病。

王阳明讲“致良知”,讲“知行合一”,就是讲心行一贯,不能“滞留于中”。在心里知道错了,这就是致良知,所以他说“悔悟是去病之药”。知道错了,就不再这么做,也就没有错了,所以“以改为贵”,这件事就过去了,这就是知行合一。

在心里去掉一分污垢,就放出一分光明,人就进步了。

知道错了,可是没有改,有知无行,知行就断了,分成了两边,这就叫“滞留于中”。悔悟本来是个药,可是这个药没有发挥药效,它就变成病了。我知道错了,也找到根源了,可就是改不了,反而纠结,反而难受,结果心里又多了一个事,这就是“因药发病”。

知道自己错了,就已经难过了;可是又改不了,就更难过了。知道错,是个病;改不了,病上加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知错不切,悔悟不真。所以有知无行,不是真知。真知一定有行,必然知行合一。有知无行,这就是病,这就是王阳明要说的意思。

所以悔是知错,悟是见心,改是新行。这三个都在心里,都是内心的力量。这个力量要一贯不断,不可“留滞于中”,才是道。否则道不通,就成病了。

学:知道自己错了,有悔意,这就是良知。但是悔上要有悟,悟到自心,这是致良知。真的知道了,才能转变观念,才能改。这就跟戒酒一样,知道喝酒不好,这就是悔意,这就是心里的良知。但是这个良知自己没有觉,就过去了,以后又不断地悔。所以要看到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要真正致良知。

程:改是心的能力。知道自己有错,是一种能力,而能改是更大的能力。曾国藩知道自己有错,下了好多次决心,老是改不了,最后他终于改了。一旦改了,心的能力就迸发出来了,所以他后面就做成了大事。

如果你知道错了,可是又改不了,这就是“因药发病”。知错不能改,就会越悔越病,越病越悔,心里越来越纠结,对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就病得越来越重,心的能力就越来越弱。

王阳明讲的这件事很重要,知道错了,马上就改,人就会越来越自信,心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学:改错的能力从哪来呢?是从觉知来吗?

程:从志向来。你得真有这个志向。没有志向,就没有力量,就会纠结。

因为犯错是有原因的,有条件的,否则你怎么会犯错呢?但是你一这么想,就在给自己找理由。比如你想戒酒,可是别人拉你去,你觉得面子上推不掉,你就去了。去了之后,就又后悔。于是反反复复,一边在后悔,一边又给自己找理由,这就是“留滞于中”,你老是陷于这种状态,最后就失去了能力,失去了自信,也失去了自由。

如果你真有这个志向,要做一个自觉自主的人,那你知道错了,立刻就改了。我真要戒酒,所有的理由,所有的借口,都拉不动我,都没有我的力量大,我就能做自己的主了。

所谓面子、人情,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因为你不坚定,一拉就动,所以别人才会拉你。你真的下决心了,别人怎么拉也拉不动,就不拉你了。所以你要能定,别人就动不了你。你要不定,外面就会决定你。

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必须自己决定,不能由外面决定,这是一种力量的较量。而我的力量从哪来呢?从志向来,从真心来,心志真切,才能不受外面的影响。


作者程东:现代心学创立者。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潭柘书院大先生。出版《真性论》《明心讲谈》《觉自在》《金刚经谛鉴》《坛经谛义》《心经揭谛》《传习录精讲》《解老子第一章》等专著。

现代心学:是立心为学、认识自己的学问。我是真实存在,我的存在是可以认识的。现代心学是一门新学,通过理解与实证的方式,开启心门,把握规律,悟证本来,解决自我认知与存在的问题,从而破解大惑,真正自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