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书法(三)——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三二五)

 百了无恨 2019-08-30

楹联书法(三)

楹联的书写最常见的是对等的形式。因为上下联字数总是相等的,这就为对等式书写提供了前提,如楷、行、隶、篆等,可以字字相对而书,上下联对称协调。点画粗细轻重和结体的大小正侧匀称统一,但另外也有不等式的。例如写行草书,尤其是结体相连的大草、狂草一类楹联,行气、章法上特别强调气势和变化,不是一格写一个字,而是大则二、三格一字,小则半格二字,就采用不等式书写。但尽管如此,上下联的整体感,仍要协调统一,用笔的轻重徐疾,点画的俯仰顾盼,结体的伸缩连断,布白的虚实参差,既要求上下联各自独立,又要相互呼应,既变化又统一。写这类楹联,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才能写好。如邓石如写的“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草书联。

楹联的落款格式也很多,如果是双款,一般是上联右侧落上款,下联左侧落下款。

如果是单款,则上联右侧写年份,如果不写年份,那下款字数不能太多,以免上下联失重。

另外也有把落款写在对联下部的,这种对联一般都不长,或四言或五言,式样就象一张弦琴那样,所以称为琴对。

有的对联除了上下款以外,还有一段较长的跋语,往往是从上联右侧写起,顺次写在联语两侧。如刘燕庭所写的书八言联,就是这种格式。此外如清代的伊秉绶写的隶书联,每个字向左右撑得很开,几乎靠近纸边,因此他的落款往往是嵌在大字的间距旁侧,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例子。

前面说过,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楹联已是明代中后期的作品,而有些“明人楹联”,像沈周、文微明、祝允明等署款的,往往是后人把残破的条幅或中堂割集而成,例如徐悲鸿就曾经割集文徵明的楹联数副,虽字字割裂,但排列得很自然。如果原件写的是律诗,还可以用整句裁割的,但这种拼凑裁割起来的对联,终不如原写的自然。稍后,如祝世禄、董其昌等,已有对联行世,但数量不多。清朝一代,对联很盛行,擅长写楹联的书家大有人在,例如王铎的行草联奇崛夭矫,郑簠的隶书联举重若轻,郑板桥的行楷联欹侧奇趣,高凤翰晚年的左书联苍劲郁勃,金农的漆书联古意盎然,黄慎的草书联俊逸疏朗,刘墉的行联庄重灵秀,王文治的行书联清丽潇洒,邓如石的行书联矫若游龙,陈鸿寿的我书联落疏宕,包世臣的行草联披离缤纷,何绍基的行楷联顿挫沉清,伊秉绶的隶书联力雄气满,张廷济的隶书联饶有古趣,赵之谦的魏书联峻整流美,翁同和的行书联浑厚超逸,吴昌硕的篆书联郁勃沉雄,诸家各有所长,各擅其美。可谓洋洋大观。

(周志高)

当学习临摹的时候,要能深入乎其中,不深入,不能接受传统;在立意创造的时候,要能超乎出其外不超出,不能自立风格。……凡是有本领的人,尽可自立门户,别寻出路,一味寄人篱下,是没有出息的。

 郑诵先《书法艺术的创造性》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郑诵先,书

撒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