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做艾灸见效非常慢?

 知识传承永恒 2019-08-30

我经常会在工作室遇到这样一些慢性疼痛的朋友,他们一来就跟我说:“我这问题在X老师那里艾灸好几个月了,但感觉没什么效果。”

“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人类对火的运用可以上溯到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此后慢慢发现可将树木等燃着后灸于患处,而后慢慢将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排除在灸之外,因其对人体有所伤害。直至商周初期,才将艾叶醺灸作为灸的主要方式。

《素问·生气通天论》讲:“阳气者,精则阳神,柔则养筋。”筋得温煦而活动自如,筋喜温而恶寒。古人讲“筋喜温”而不是“筋喜热”,温作何解?温煦、温通、温柔。不是现在市场上随便用一个灸具或者仪器就能做出来的感觉,不客气地讲一句,现在大多数做艾灸的人不是在做艾灸,而是在做“艾烤”,还是不分问题层次地烤。

《孟子·离娄篇》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强调了艾灸时对艾叶的要求——陈艾,为什么要用陈艾呢,因为陈艾的油性物质更好地与绒融合(并非是书上讲的艾油完全挥发掉),更加地均匀,燃烧起来柔缓,也就产生了温煦的效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陈艾的陈放法并不是将艾叶放在一个地方储藏三年就行(包括湖北某药业的艾灸制法也犯了这个常识性的错误),而应将艾叶制成艾绒后,再存放三年及以上,这才是真正的陈艾,才能产生真正的温煦感。


“也是没谁了”


此外,在错误的身体态势下去做灸法,最后只能是巩固了错误的身体态势,《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筋真正的柔是建立在骨正的基础之上的,在整体构架失衡的情况下去松筋和通气血,无异于是巩固失衡状态。不仅没有祛除“邪气”,反而助长了“邪气”。故在艾灸之前调衡整体结构,才能使艾灸的效果最大化和持久化。

 

月初遇到一位慢性脚踝疼痛的朋友,他不仅在医院打过封闭,也在诊所扎过针,还在灸馆做了三个月艾灸,但还是会痛。封闭也好、针灸也罢,都只是暂时解决了气血流通的问题。但是要真正解决根源性问题,不是经常针灸一下暂时消除异常应力就能解决的。

就像这位慢性脚踝疼痛的朋友,我仔细查看了他的胫腓关节后发现,这个关节在做外旋的时候是卡住的。每一次外旋,腓骨都会旋转上移很多,这种情况是足跟部对位失准造成的,走路为了拥有足够的移动空间,腓骨不得不代偿性地上移。这种情况下,艾灸后会使得足踝部的筋松缓下来,但也就使得本来被筋拉住的结构进一步失衡,直到下一次筋又被结构拉紧。

 

有了这个判断之后,我给朋友做了足跟和胫腓关节的对位,因为这个关节错位的时间较长,必然会导致阳明经走向的张力异常,所以需要慢慢地将该走向上的各层次异常应力释放掉,如果硬扛着这种异常应力去强行复位,回去的结构将很快被拉回到失衡状态。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一只手托着足跟,另一只要握住前脚掌,让患者做蹬脚的动作,仔细感觉,托脚跟那只手是外侧还是内侧张力大,哪侧张力大就将踝关节往相反方向引动,同时将前脚掌握成拳状,直到内外张力一样为止。将阳明经上的异常应力消除后,我拉着他的大脚趾轻轻一抖,关节就对位好了。同时用艾灸给他处理了下相关的穴位,直到现在,他脚踝没有再痛过。

 

疼痛的调理,整体观念很重要,在整体均衡的情况下,再去针对局部进行操作,才能事半功倍。战术只有在战略的指导下,才能发出最大的力量,很多时候,调整不要在乎一肌一骨的得失,甚至有时在调整过程中还需要人为地在局部制造异常应力,以期整体引动时局部能同步归位。筋骨正位的情况下,再对相应的部位进行艾灸,不仅能进一步疏通气血,更能快速稳固已平衡的结构,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