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哺乳期乳房问题,什么时候该安心哺乳,什么时候要及时就医了?

 一切皆可能 2019-08-31

知识成就女性,自信成就母亲

我们需要知道,绝大多数妈妈的乳房是正常的,就像绝大多数妈妈和宝宝在一起,是正常母乳喂养的。哺乳期乳房从产生乳汁到感觉充盈,然后乳汁排出到再次产乳而充盈,随时间延长,这个“满-空”的状态逐渐变得不明显,很多妈妈想要了解的问题是,哺乳期乳房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哪些状况可以继续安心哺乳,何时需要去医院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No.1

乳房肿胀

1. 生理性乳胀。一般于产后3-5天左右出现,表现为全乳肿胀,硬,有压痛。

所谓生理性,即人体正常表现,并非疾病,也就无需治疗。此阶段的乳胀主要因乳房间质水肿导致。

处理方法:冷敷乳房可减轻水肿,尽量让妈妈感觉舒适。确保宝宝正确含乳,无限制按提示哺乳,充分移除乳汁。不过度干预,随着时间推移,乳房肿胀可渐缓解。

2. 继发性乳胀。可表现为全乳肿胀,伴疼痛。当乳汁产生过多,超过婴儿的需求量时发生。主要原因为过度刺激乳房,或者婴儿吸吮减少。我们最常听到的是“喂完奶,要把奶排空”,而这并不是必要的。

处理方法:正常哺乳,密切关注吸吮效率,不要过度挤奶,注意冷敷乳房。

相关阅读:

乳房需要“排空”吗?

上述情况妈妈可以在家安心哺乳,乳胀的恢复需要一些时间,保持上面提到的处理方法并放松心情耐心等待。

切忌大力按揉,否则会加重水肿,甚至造成组织损伤,形成“越肿越揉,越揉越肿”的恶性循环。

当然,密切观察非常必要。观察的内容包括妈妈的体温,乳房皮肤的颜色、肿胀的程度,肿块的大小等变化。一旦出现下列情况,妈妈需要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

发热,超过24小时没有缓解,经过频繁哺乳、冷敷等家庭处理,乳房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或红肿加重,局部肿块较前增大,疼痛加重。

No.2

乳房肿块

因出现乳房“肿块”而来就医的妈妈,多数都认为自己堵奶了。但专科医生,需要考虑的更多:是乳管阻塞,乳腺炎,积乳囊肿,乳腺脓肿,还是乳房肿瘤?医生会通过病史、临床检查、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做出鉴别诊断。因此,哺乳期间出现的局部乳房肿块,并不仅是“堵奶”那么简单。

遇到乳房“肿块”也不要慌,频繁哺乳、调整哺乳姿势、局部冷敷,都是应该做的,如果是堵奶了,可以寻求哺乳顾问的帮助,让孩子提升从乳房转移乳汁的能力,如有必要,学会手挤奶。如果经过上面的处理,持续一段时间后,肿块并没有缓解,务必及时到专科医生处就诊。

就诊后,绝大多数情况下哺乳也都是可以继续的,所不同的是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或者治疗(例如抽出脓液),“肿块”的存在可能让妈妈感觉很慌,总想着做点什么让它马上消失,很多时候可能不现实,例如乳管堵塞(我们常说的堵奶),可能会在频繁哺乳的情况下持续存在一段时间,短则几小时,长则几天,但随着身体的调节,局部产奶量的下降,正常的哺乳就会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些情况,例如积乳囊肿会持续时间更长一些,婴儿吸吮后好转,涨奶可能还会出现。就诊原则是一样的,发烧,乳房有红肿热痛或加重,频繁哺乳和冷敷无效,肿块突然变大等就要去医院就诊。如果“肿块”还在,但逐渐在好转,尤其是哺乳后好转,就耐心好好喂奶,定期复诊。

这个时候仍然切忌大力按揉,试图把“肿块”“揉散”的想法,往往会使乳房再次外伤,得不偿失。

No.3

乳头血性溢液

乳头出血,这是在产后早期以及乳腺门诊经常遇到的现象。毕竟是从乳房里出血,妈妈和家属可能非常紧张。

有的妈妈带来一个奶瓶,里面是淡粉色的乳汁,是血和乳汁混在一起。轻挤乳头,发现乳头出血。有鲜红色,也有咖啡色的,有单孔,也有多孔出血。

乳头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就是乳头损伤。表现为乳头表面有创口,局部压痛。这是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辨别的。通过调整抱乳姿势,和婴儿含乳姿势,避免继续的损伤,乳头创伤可以很快愈合。

如果从乳管内出血,可能为外力损伤、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导致,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诊治。

多数情况下的乳头血性溢液,是可以边哺乳边观察的,而不是期望它立刻马上就消失。如果没有消失,需要及时到乳腺专科就诊,而切忌随意找人“疏通”。

解除思想顾虑

妈妈们不愿到医院就诊的原因之一,是担心在诊治期间不能继续哺乳。但因疾病导致,在诊治期间需要暂停哺乳的,仅为少数情况。即使暂时不能哺乳,妈妈也需要通过手挤奶或吸奶器,及时移除乳汁,避免乳汁淤积,保持乳汁产量。哺乳顾问需要教妈妈如何保存乳汁等,给予妈妈具体的母乳喂养支持措施。

作者介绍:汪洁,MD,乳腺科副主任医师,IBCL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