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收了一位血压 191/25 mmHg,孕 30 周的孕妇

 渐近故乡时 2019-08-31
「来接病人,**区医院转诊的病人到了!」
听到接诊室门口医辅大姐的呼唤,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

作为危重孕产妇转诊中心,常常收到各区县甚至外地转诊来的病人。

这种病人病情复杂,往往合并症、并发症一大堆,倘若平时,倒也轻车熟路,但傍晚六点多钟,正是交接班的时间,白班的人心急火燎,夜班的人刚接下满病房的艰巨工作,又来这一担重任,只恨分身乏术。

然而病人在当地全面评估需要半天时间、进城堵车再耗费半天时间,偏偏最容易在这个点儿来到转诊医院。
这不,来了。
「孕 30 周,发现血压升高 1 天……」一边听外院陪同前来的大夫陈述病情,一边迅速把胎心监护、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等连接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医生很熟悉的「老对手」了,像这种急性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如果处理不善,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母体心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损伤、眼视网膜病变等,并对胎儿有种种威胁。

所幸这时母胎一般情况良好,但监护仪上显示的血压却很吓人:191/125 mmHg。

于是赶紧呼叫上线医师、高年资护士到场,一急之下向外院大夫抱怨了一句,「病人血压这么高,怎么不把静脉降压药用上。」

没想到外院大夫也是嘴快之人,「要是想用什么就有什么,还转来这边干嘛!」嗯,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医护的熟练配合下,很快为病人泵入了静脉降压药,15 分钟、30 分钟、45 分钟、1 小时……病人的血压得到了稳步有效的控制。

而且好在病人家属也很配合,在这期间飞快地办好了住院手续。(天知道遇到交代三遍还不知道该干嘛的家属、甚至没有家属的时候,多么令人抓狂!)
下班的路上脑海里再次回放起这个病例:急性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指南多建议应用静脉降压,可是静脉降压药对于医院的药物储备和母胎监护条件要求较高,那没有静脉降压的条件下呢?
口服降压药能否起到理想的效果?不同种类的口服降压药又该如何选择?
2019 年 8 月,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项口服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拉贝洛尔及甲基多巴)用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很好的解答了上述疑惑。

图片来源:官网截图
1
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

① 孕妇年满 18 周岁;
② 胎龄满 28 周;
③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收缩压 ≥ 160 mm Hg 或舒张压 ≥ 110 mm Hg,测量两次,间隔 15 分钟);
④ 能够口服药物。
 排除标准:
① 有急诊剖宫产指征;
② 近 12 小时内已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③ 有哮喘、冠心病、1 型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
干预方案
入组病人随机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298 名)、拉贝洛尔(295 名)或甲基多巴(305 名)口服药物治疗。
三组病人的基线特征(孕周、多胎妊娠率、活胎率、血压、尿蛋白、心率、氧饱和度、血小板、血肌酐、转氨酶等)相似。
▶ 硝苯地平:初始剂量 10 mg,如果 1 小时后其收缩压超过 155 mmHg 或其舒张压超过 105 mmHg,则每小时可再提供 10 mg,累计不超过 30 mg。
▶ 拉贝洛尔:初始剂量 200 mg,如果 1 小时后其收缩压超过 155 mmHg 或其舒张压超过 105 mmHg,则每小时可再提供 200 mg,累计不超过 600 mg。
▶ 甲基多巴:单剂 1000 mg,不重复给药。

3
研究结果
孕产妇结局

新生儿结局
4
主要结论:
❶  三种口服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拉贝洛尔、甲基多巴)都是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可行的初始选择,子痫、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肺水肿、肾损伤、DIC 等母体并发症极罕见。
❷  与拉贝洛尔及甲基多巴相比,硝苯地平组 6 小时血压达标率更高。
❸  与甲基多巴相比,硝苯地平组及拉贝洛尔组 3 小时血压达标率更高,且单药降压满意率更高。
❹  硝苯地平组新生儿入住 NICU 率更高,但新生儿插管率、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各组之间没有差异。硝苯地平的临床应用并不因此而受限,但应留意搜集更多数据。


写在最后:

面对急性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当没有静脉降压用药条件时,口服降压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附 FDA 妊娠期高血压用药推荐表)


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量、频率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血压筛查策略,早期发现高危孕产妇,严格的血压监测与控制,这些管理措施将比讨论不同药物之间的些许差异更有意义。
本文作者: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王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