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坦福院长演讲: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避免过度呵护

 大山图文书馆 2019-08-31


你听过“直升机父母( Helicopter parents)”这个词吗?

他们是犹如直升机一般,成天到晚在儿女耳边嗡嗡嗡绕来绕去的父母。

对儿女的管理事无巨细,生怕对他们的关怀不足。

在中国的这个大环境下,父母们理所当然地为年幼的子女操办现在与规划未来。

儿女如同盆摘,按照父母心中最好的模样被细心栽培和修剪。

可是否有人质疑过,父母眼中的好,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避免过度呵护》

前斯坦福新生学院院长Julie Lythcott-Haims认为:

事无巨细地管理孩子的生活,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期望给托在儿女身上,其实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北大教授徐凯文曾经做过一场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在北大的大一和研一新生里,有超过1/3的学子认为学习没有意义,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在按照别人给设好的人生轨迹走下去。

“这样的人生还算是自己的吗?”有极端者甚至走上放弃自己的道路。

这结果使人唏嘘,反观平时受到的教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18岁以前,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单一导向的,可一等到过了18岁,我们却被要求以多元化的姿势来面对这个世界。

Julie在演讲中提出了一种“清单式童年“,清单式的生活是这样的:

“我们确保她们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后期望他们进入好学校,在好学校、好班级中取得好成绩“

“并且不只是好成绩,还要拿高分,不仅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和奖项。”

“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只参加社团,还要创建社团,因为大学喜欢这样的学生,还要参加社区服务”

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

在高分和焦虑中逐渐萎靡不振,如同笼子里的小鼠一般不停被驱赶着前进。

等他们稍微大一点,当他们开始质疑这个世界,质疑这些行动的目的,质疑自己的人生,却发现无论在那里都无法找到答案。

留给他们自己的时间微乎其微,每天都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当他们脱离父母的羽翼,脱离应试教育的牢笼。

置身于真正可以自由发挥的天空之下时,茫然无措是他们必然会面对的困境。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和关照,让他们在自我认知上付出代价。

卢梭说:“当我们教育一个人,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发展,而是为了别人的愿望时,那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他的成长连他自己都不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呵护和管理,父母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

所谓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他是人心智成熟的重要评判标准,远比从别人的赞美里得来的自尊来的更可靠。

将成功单纯地定义为考上名牌大学,获得高薪工作,未免太过狭隘。

与其帮助孩子去追求这些成就,还不如协助他们在幼年时建立起成功的基础,引导他们思索自己的人生和方向。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是真正幸福和快乐的。

成功的定义很多元,发掘孩子们的优势和热爱,并合理引导。协助他们构建自己的美好的人生,才是合格父母应该做的事。

不在严格的清单约束下长大的孩子,进入他们自主决定的大学后,更能在那里有一番作为。

“我这是为你好。”

“要相信爸爸妈妈不会害你的。”

“你还小,等你大了你就知道父母的苦心了。”

小时候,我们或多或少听父母这样说过这样的话,其实爸爸妈妈们的初衷都是好的。

但在呵护他们的同时,更要听听孩子自己的声音。

父母的工作应该是支持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看完今天的视频,把文章分享给你身边做了父母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