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早进入香港的英国洋行,不服不行,他家一座仓库现市值500亿

 史舘 2019-08-31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继1841年占领香港后,1843年,“洋行之王”怡和洋行来到了上海,在上海外滩27号设立了怡和洋行总管理处,开始了它在中国持续百年的掠夺性贸易。

在上海,怡和洋行首先发展航运,这对它们来说最熟悉不过,当时走私鸦片最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

怡和洋行从印度贩运鸦片来华是有季节性的,它们充分利用印度洋上的季风,特制一批名为“飞剪”的快船,从印度到中国的最快纪录只要十七天半,每季可运送三批烟土到伶仃洋。

▲“飞剪”式快船,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飞剪船是英国的"塞英披拉"号

随着鸦片走私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动了怡和洋行航运事业的兴盛。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怡和洋行有九艘“飞剪”在中国和印度之间贩运鸦片,还有一艘700吨的趸船长期停靠在香港,有七艘趸船停在中国沿海港口。其后,它又得到了中国长江的航运权,于1882年开始经营长江航运,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旋即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

抗日战争爆发前,怡和洋行和日清、太古、招商局曾并称为长江航运四大巨头,其运载规模仅次于日本的日清公司。抗战结束后,怡和洋行下属的安和公司一度垄断汉口至长沙的长江航线,另一家下属公司澳华轮船公司则经营澳洲—香港—上海之间的海上航线,具有相当实力。

▲上海码头老照片

除了经营航运,怡和洋行还涉足码头、仓库、船坞及保险等周边产业。旧时上海虹口码头公司即为其开办,拥有老宁波码头、浦东码头等。到解放前,怡和洋行在上海拥有逾5500英尺的优质码头,可同时停靠十艘巨型海轮。仓库更是遍布上海市区,总面积达250万立方英尺。

怡和洋行还是上海英联船坞的最大股东。1863年,怡和洋行又收购苏格兰人约翰·柯拜创办的广州柯拜船坞和香港阿伯丁船坞,成立了香港黄埔船坞有限公司,即修船又造船,还制造各种机械、锅炉和铁路器材。

▲香港天星小轮

今日香港的天星轮渡公司也属于怡和洋行,现日发400余班,垄断着港岛与九龙之间的交通。这个轮渡如停开一天,港岛和九龙两地的居民生活便会受到很大影响。

怡和洋行在香港、九龙拥有众多码头和仓库,1886年在九龙尖沙咀建造的一座仓库有六层之高,配有先进的起重和升降设备,货物存储量高达75万吨,内有一个特制的金库,能存储500吨金条等贵重物资。

中国最早的一条铁路,是1876年建成的吴淞铁路,同样也属于怡和洋行,是其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步。

早在1863年,怡和洋行就向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提出修筑上海到苏州的铁路,遭到李鸿章拒绝;1864年,又一口气提出上海到汉口,上海到北京,汉口到广州,汉口到云南、印度的四条铁路修筑方案,也没得到同意。

怡和洋行见明着来不行,就暗地里行事。它们不再理会清政府,以方便各国军事运输为由头,向上海外国领事团申请修筑上海到吴淞的马路。见是修马路,上海领事团就点头同意了。怡和洋行马上动手,很快便租购了土地,铺好了路基。然后又征得驻京英国公使的同意,在这条马路上架设行车轨道,对外声称是将这条马路改建成“Tram”(有轨电车),当时上海没有通电也没有发电厂,怡和洋行就宣称将用马拉着“Tram”在轨道上行进,以示其遵守清政府禁令,坚决不搞火车。

但1875年代,“Tram”的轨道运到上海时,市民发现,这根本不是有轨电车的轨道,就是0.762米的窄轨铁路轨道,一起运来的还有一个火车头。

见怡和洋行公然愚弄大众,上海市民气愤不已,便阻止他们铺设铁轨。清政府得知后,也通过官方渠道交涉阻止。但怡和洋行对此置若罔闻,强行修筑了上海市区到江湾的一段铁路。

铁路修好后,怡和洋行不顾英国驻沪领事馆“暂不在路上开行火车”的承诺,也不顾清政府的反复交涉制止和上海人民的强烈抗议,每天开行火车六次。直到1876年8月3日,一名阻止火车通行的中国同胞被火车当场轧死,引发大批群众抗议,英国公使威妥玛才指示怡和洋行停驶火车,停止续建铁路。

▲吴淞铁路实景

清政府为平息民愤,派李鸿章去交涉调停此事。谈判中,怡和洋行先是利诱谈判官员合伙经营。其次又要求清政府出钱收回铁路,由怡和洋行代为经营。最后干脆要求清政府出高价买断铁路。

最终清政府以28.5万两现银的价格,从怡和洋行手中买回这段铁路,予以拆除。拆下来的轨道和车身后来运往台湾,准备修筑台南至台北的铁路,因无经费作罢。1883年又把铁轨和车身运回修筑开平煤矿铁路。火车头则被愤怒的群众拆散后,扔入了黄浦江中。

1919年1月,北洋军阀政府也开始实施禁毒政策,在上海收购洋商烟土销毁,又数怡和洋行交出得最多,共计642箱。至此,怡和洋行在中国的鸦片生意基本终结,它们审时度势地将主营业务战略性转移,面对军阀混战的中国局势,开始了另一种一本万利的生意——向中国的军阀集团贩卖军火。

怡和洋行当时是英国最大的军火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在它的各地分行中,早已设立机器部,专门负责军火、机器、五金进出口业务。著名的英国大型线膛炮“阿姆斯特朗炮”就是由怡和洋行最先卖到中国,和德国的“克虏伯炮”竞争中国军火市场。

▲英国生产的“阿姆斯特朗炮”

除此之外,只要能赚钱的生意,怡和洋行都参与其中,从工业机械到猪鬃鞭炮,只要有利可图,它什么都卖。它从国外进口木材,垄断中国铁路枕木的供应;在广东建立糖厂,廉价购进当地甘蔗,制成精糖高价外销;把廉价的湖南浏阳鞭炮高价卖给日本人。它还是全球最大的茶叶贸易商,贸易额占当时中国茶叶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如加以概括,怡和洋行涉足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进出口贸易、航运、铁路矿业、码头仓库、保险、房地产、电灯电车、工业制造、航空、对外投资……香港黄埔船坞公司、香港天星码头轮渡公司、香港九龙码头货仓公司(九龙仓集团前身)、香港电灯公司、香港电车公司、上海纺丝局、上海英联船厂(现上海船厂)、上海怡和纱厂等,皆为其名下企业。连汇丰银行董事都是怡和洋行高管兼任,怡和洋行大班亨利·盖西克曾直接出任汇丰银行董事长。

▲怡和洋行产业之一,文华东方酒店集团

百余年来,怡和洋行一直担当着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从走私鸦片到煽动战争,再到勾结封建反动势力疯狂敛财,绞尽脑汁算计经营,无所不用其极。

1949年解放前夕,怡和洋行关闭了中国各地分行,迁往香港。

1997年回归前夕,怡和洋行又把总部迁往伦敦。

中国各大城市中,凡地名带渣甸、怡和的多与其有关。如上海外滩的怡和大楼,香港的怡和大厦,香港的渣甸山、怡和街、渣甸街、渣甸坊,武汉的渣甸路(1956年更名为解放公园路)等,均为纪念怡和洋行的创始人威廉·渣甸而得名。

现在怡和洋行已更名为怡和集团,旗下拥有香港航空货运码头有限公司、怡和汽车集团、香港置地、文华东方酒店等众多知名企业。2018年怡和集团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83位。

其1886年在九龙尖沙咀西部海边建立的那座仓库和周边码头,现在在港交所的交易代码为0004,名称为“九龙仓集团”,集团业务包括香港物业、中国内陆发展物业、中国内陆投资物业、九龙仓酒店、物流等,现市值高达535.16亿港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