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北宋的百姓们都不吃猪肉吗?

 多收了三五斗68 2019-08-31

苏轼曾言:“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意思就是说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当今这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咱老百姓都快吃不起猪肉了,北宋时期的猪肉却那么便宜,当真令人羡慕得紧。

说到北宋的饮食文化,不得不说说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这本书主要描写的也是北宋时期的故事。“小二,先切三斤牛肉下口,再打两角酒……”梁山好汉到酒楼饮酒,说的最多的便是这句话,武松过景阳冈前喝酒配的便是牛肉,宋江请李逵戴宗喝酒,请的也是牛肉和羊肉、鱼肉。

梁山好汉饮酒吃肉

《水浒传》中极少见有猪肉的出场,难道北宋末年的老百姓都不吃猪肉吗?

当然不是!

东坡肉的来历

苏轼生活的北宋中期,当时已有吃猪肉的记载,苏轼更是亲自烹饪过猪肉。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一职,团练副使就是个小官并且没有任何实权,薪资更是少得可怜。吃不起牛羊肉,苏轼便打起了猪肉的主意,恰巧黄州盛产好猪肉还非常便宜,苏轼身居闲职便终日在家研究起怎么吃这猪肉。

苏东坡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担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府

当时的杭州西湖,可不像现在的西湖那么秀美,因没人打理,西湖水域大面积荒芜,野草淤泥更是堆满了湖面导致湖水干涸,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农耕事业。

苏轼是个实干派,他本就是厌倦了朝堂上的朋党之争,才选择主动申请外调杭州。苏轼来到杭州,见到如此情景便组织了二十余万民工,清除西湖淤泥和水草,把即将枯竭的西湖救活了过来,他还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称之为“苏公堤”。

苏公堤

苏轼不仅将西湖治理好,更是筑成长堤方便百姓们灌溉粮食,当地百姓们非常高兴,纷纷要上门答谢恩公——城里的男女老少们,有人抬着猪,有人担着酒,有人拿着瓜果蔬菜,纷纷堵在苏轼家门口,非要让他收下礼物不可,苏轼见盛情难却,便收下了。

苏轼喜欢吃猪肉,见百姓送来猪肉非常高兴,但是这猪肉太多了——差不多有5头猪那么多。苏轼便叫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城中百姓的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尝尝。老百姓们见恩公差人送来烹饪好的猪肉,与寻常的做法不一样便都吃了起来。这一吃,便吃出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开启了宋朝吃猪肉的习俗,到了南宋时期,猪肉更是被吃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花样。

关于“东坡肉的做法”苏轼还专门写成打油诗一首来记载做法:“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假如有喜欢吃“东坡肉”,又会做饭的看官,不妨按此法试做来尝尝。

北宋朝廷的猪肉食用情况

如果说苏轼发明“东坡肉”,是因为苏东坡这个“食肉动物”不能忍受没肉吃的日子,又没钱买牛羊肉吃,只能吃猪肉维持生活。

那么,朝廷官员和皇亲国戚们,他们会吃猪肉吗?

要知道朝廷官员大多很有钱,因为宋朝的“重文轻武”制度和宋太祖的“刑不上士大夫”更是让士大夫们的贪污成本极低,这也导致了官员们的生活奢靡成风。

宋太祖:赵匡胤

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中记载,赵匡胤被众人推上皇位后做了这样一件事:“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来室,谓之誓碑”。

赵匡胤在誓碑上刻了什么内容呢,那么神秘?赵匡胤在位的时候我们自然不得而知,后来的皇帝也从未公布此事,直到靖康之变后金兵攻占开封,碑誓内容才泄露出来。

碑上刻的便是“刑不上士大夫”的由来:“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赵匡胤刻的这个誓碑致使了宋朝的贪腐和衰败,因为在古代祖宗律令是必须遵守的,即使你后来当上了皇帝也得遵守。

北宋士大夫们的奢靡生活

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

宋神宗时期,官员和皇宫以羊肉和鱼肉、蔬果为主食,据皇宫御厨账本上记载,仅一年便吃了438000多斤的羊肉,猪肉却只吃了4000多斤,两者相差近110倍。想必这些猪肉也大多是侍女和太监们吃的了,羊肉才是朝廷消费肉类的大户,猪肉只是陪衬

民间猪肉食用情况

遍观水浒,对于猪肉的描写着实少得可怜,但也不是没有。

「花和尚」鲁智深三拳打死的“镇关西”便是个卖猪肉的屠户,一个在状元桥下卖肉的屠户凭什么号称“镇关西”呢?不止是你我,鲁达也疑惑,听闻郑屠的外号便喝到:“你凭什么叫镇关西?”

鲁智深喝问郑屠

北宋年间,百姓并不喜欢吃猪肉,因为不懂得料理猪肉,当时普遍的做法便是水煮肉,这样做出来的猪肉自然算不上好吃。那为何郑屠卖猪肉还混了个“镇关西”的名号呢?我们且看《水浒传》中对于郑屠的描写。

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哪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泼才,投托着

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郑屠原来是小种经略相公门下的人,当时种家可以当地的大户,镇守边关权利极大,难怪郑屠有恃无恐,原来是仗着小种经略相公的大旗“狐假虎威”。

郑屠能凭借卖猪肉混得风生水起,可见北宋年间猪肉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只因比不上牛肉、羊肉和鱼肉好吃,也就有些上不了台面,所以施耐庵便简写了猪肉的食用。

狂生有话说

综上所述,在北宋时期,羊肉、牛肉是主流食品,猪肉是赖以充饥的“低端肉食”,宫廷和士大夫们大多吃羊肉,百姓们主食猪肉,偶尔吃点牛肉,羊肉逢年过节也能吃上几口。

我是狂生,人不轻狂枉少年!

如果你觉得我这篇文章写的还不错,有点干货,还请给我点个赞呗!谢谢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