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执行

 任金鸿 2019-08-31

永远的沟通

曾经有一句名言: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要在执行中加强理解。

可想而知,在理解的情形之下,执行更加心甘情愿、会更加主动,在主动的情绪引导之下,人们会积极想办法;有了理解的感同身受,遇到了困难,不会轻易选择退缩,更可能做到欲挫欲勇;任务参与者理解了任务的目的、手段和工具,就有可能在执行中调整路径,甚而激发出大家的潜能,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任务的执行却又不完全以理解为前提,有时一个宏大的项目会有几万、几十万的参与者,就比如解放战争时的三大战役,如果谋求理解了再执行,那计划就会完成泡汤。这种情形就要求执行命令,要求参与者把领导要求的做好、做到位、做到家就好了,北控篮球的主教练张德贵评论球员时就讲了:按要求做就是好球员。

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都需要沟通、再沟通,罗总多次强调:作为一名领导,就要有一张婆婆嘴,不断地讲、反复地讲。

理解

有人讲“理解万岁”,还有人讲“不理解万岁”——毕竟有人理解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计划的主持者有义务通过沟通让参与者理解,却没有权力要求所有人都必须理解。

计划制订中的反复研讨,识别关键矛盾、寻求解决办法之外,就是一个求得理解的过程,尽可能让大家知其然,最好还能知其所以然。

执行中的计划优化和细化是不断地、反复地、螺旋式上升的,于是理解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次性的,理解的同时,还要在执行中再加强理解。

讲解

理解不常有,而不理解常在。

作为项目的主持者,其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讲解统一大家的思想,其次就是带领不完全理解的一群人、想方设法地做好一件大家未必完全认可的事情。

作为项目参与者,有义务主动理解项目的目的、手段、工具等,同时相互之间的讲解更是重要——这有点儿像上学时,听懂老师的讲解是第一层次,能够把作业快速、准确做好,能够考好试就是更高层次,能够给同学们讲清楚是最高层次。

计划的执行的好与坏,与讲解和讲解之后形成的理解完全相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