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道教文化的饮食禁忌(牛篇)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9-01

前几天和大家说额古代的算命的原理,相必很多人感兴趣,看过文章后有些人会嗤之以鼻,有些人觉得受益匪浅,不过都没关系。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今天我们来聊下道教文化中哪些饮食的禁忌。

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道教饮食的中不可吃不可杀的生物之一牛。

在道教文化中不管是信众还是道长们,有个六不食。分别是,牛,狗,乌鱼,鸿雁,蛇,龟。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问道:“道士和和尚这些出家人不是都不能吃荤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东汉末年,道教成立之初,道士们是可以吃肉喝酒的。最早以前道教又可以称作为五斗米教,为什么叫五斗米教呢相传那个年代食物是匮乏的,入教和现在一样是要交会费的,会费是什么呢?自然是粮食,你给了我粮食,我才能活。我活了才能传教,所以入教人必须先交五斗米作为会费,这也是称作为五斗米教的原因。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道教因为需要生存且教义与天地自然为一体,所以并不会去禁止或者强迫信教的人去改变生活习惯,道教提倡的道法自然是要求大家顺应自然规则而去更好的生存不是改变或者强迫别人去改变生存方式及法则,这一点是非常民主,按照现代的说法叫与时俱进,顺应自然规则的演变生活而适应这个规则生活。所以在道教的理念里是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没有忌口。

但是,在成立初期却非常明确的规定牛是不可食用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去分析一下历史原因

从道教的教义上讲,道家的祖师爷是谁?那当然是道德经版权所有者的老子。老子作为道教的灵魂人物和崇拜人物,他的一切行为都可能做为道教的圣典。同时在道教的经义上讲老子是骑青牛过函谷关最后羽化成仙化为道家的领头羊。那他座下的牛自然也是圣物。作为圣物难道可以被吃吗?那当然是不行的,你吃圣物就是对道家的大头领最大的不敬。所以吃了牛,你就犯了大忌讳了。

那事实如此吗?当然不是。这个只是个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和历史造就的。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在东汉末年至元、明前,牛都是做为中国社会上重要的劳动力之一,自古各个朝代就有非常严格的法律去规定,例如在宋代《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南宋则规定:“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正常老病死的牛必须报备官府后由仵作去勘验后确定是病死后才可以让你去买另一头牛,如果病死或者老牛需要宰杀也是需要报备官府由官府杀了后才能卖,如果你自己杀了牛,或者虐待牛,对不起,你犯法了。所以,不要说像现在饿了吃个牛肉火锅或者牛肉汉堡了,那时候,你打下牛被逮住了,你都要被官府惩罚。这样一来,谁敢冒天下大不韪去杀牛吃牛。你敢做,老百姓也不肯啊。

有人说宋代的梁山好汉都是大口吃肉(牛肉)大口喝酒。这个只是明清代的小说而已,现实生活中,一头牛是多家使用,你敢吃牛肉,就有人敢和你拼命,像小说里说的再来三盘牛肉的话,估计在现实生活中不用官府了,百姓都可以把你团灭了。不为别的,你把人家的重要劳动工具给吃没了,别人不找你拼命。至于元代,都是牧畜民族,本来就不受中原文化的侵袭,且他们不是耕种而生而是放牧而生,这样的时代对牛的重要性也就没那么的明显了。而在明代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工具的诞生,牛已经成为贵族口中的美食,且管控的也不是很严,条令无法完美执行,老百姓们也就开始放飞自我。

就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道教起源的年代里,牛已经被打上不可触碰的禁忌,正是这样的背景下,牛自然划分为不可动,没有谁可以为了牛把自己给害了,张天师也不能免俗,恰好道教的祖师爷骑着青牛过函谷关正好对应了历史特征于是,道教特意列举了不许吃牛这个规定。

就算,当时老子没骑青牛过函谷关,牛也会被其他的故事捧为圣物。

编后话:道教不吃牛,是历史环境和政治原因造成,并非一定是作为圣物而去礼貌对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