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第七章 第1条

 医贵仁心 2019-09-01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1条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本条主要论述肺痿的病因脉证及其与肺痈的区别。学生问:上焦肺热,因热而咳嗽,则为肺痿病。肺痿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老师答:肺痿病,是指肺中津液亡失,肺热干痿。肺痿病因多由于误用汗、吐、下、利等法导致大汗出、剧烈吐、过分利、大量泻,从而出现津液亡失,肺叶干痿。肺主敷布一身津液,肺热干痿则津液敷布受阻,阴虚生内热,肺中虚火烧灼津液成浊痰,必然出现脉数,咳嗽,咳吐浊痰涎沫等证。如果口中燥,空咳无痰,咳时常伴胸部隐隐作痛,脉象反见滑数脉,属肺痈病,是痰湿热毒壅塞于肺,腐肉化脓而成,故可见咳吐脓血痰。

肺痿和肺痈可通过脉象鉴别,肺痿脉数但弱而无力,肺痈脉数但滑而有力,一虚一实。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此设为问答,以辨肺痿、肺痈之异。热在上焦二句,见五脏风寒积聚篇,盖师有是语,而因之以为问也。汗出、呕吐、消渴、二便下多,皆足以亡津液而生燥热,肺虚且热,则为痿矣。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肺中津液,为热所迫而上行也,或云肺既痿而不用,则饮食游溢之精气,不能分布诸经,而但上溢于口,亦通。口中辟辟燥者,魏氏以为肺痈之痰涎脓血,俱蕴蓄结聚于肺脏之内,故口中反干燥,而但辟辟作空响燥咳而已。然按下肺痈条亦云,其人咳,咽燥不渴,多唾浊沫,则肺痿肺痈二证多同,惟胸中痛,脉滑数,唾脓血,则肺痈所独也。比而论之,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烁而肺焦也,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㿉也,故其脉有虚实不同,而其数则一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热在上焦,不咳,不病肺痿也,因热病咳,则为肺痿。肺热致痿之由,非止一端,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数利,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之,重亡津液,故令肺热干痿也。肺热干痿,则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度。脾气虽散,精液上归于肺,而肺不但不能自滋其干,亦不能内洒陈于脏腑,外输精于皮毛也。其精液留贮胸中,得热煎熬,变为涎沫,侵肺作咳,唾之不已,故干者自干,唾者自唾,愈唾愈干,痿病成矣。若口中辟辟干燥,不吐浊唾涎沫,每咳即胸中隐隐而痛,脉数而滑,不数而虚,则非肺痿乃为肺痈。欠则痈成脓溃,不唾涎沫,而必咳唾脓血矣。

此详申上条肺痿、肺痈之脉也。肺痿得之于热亡津液,虚邪也,故脉数而虚;肺痈得之于热毒蓄结,实邪也,故脉数而实。

集注

周扬俊曰:喻昌云:行动数武,气即喘鸣,冲击连声,痰始一应。《金匮》治法,贵得其精意,大要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如半身痿废及手足痿软,治之得法,亦能复起。而肺近在胸中,呼吸所关,可不致力乎?肺痈属在有形之血,血结宜骤攻;肺痿属在无形之气,气伤宜徐理。故痈为实,误以肺痿治之,是为实实;痿为虚,误以肺痈治之,是为虚虚。此辩证用药之大略也。然两手寸口之脉,原为手太阴肺脉,此云寸口脉数,云滑数,云数实,云数虚,皆指左右三部统言,非如气口独主右关之上也。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顷之遍地者为肺痿,言咳而口中不干燥也。若咳而口中辟辟燥,则是肺已结痈,火热之毒,出现于口,咳声上下,触动其痈,胸中即隐隐而痛,其脉必见滑数有力,正邪气方盛之征也。数虚、数实之脉,以之分别肺痿肺痈,是则肺痿当补,肺痈当泻也可知矣。又云:才见久咳,先须防此两证,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乎肺,肺受火热熏灼,血为之凝,痰为之裹,遂成小痈。所结之形渐长,则肺日胀而胁骨日昂,乃至咳声频并,痰浊如胶,发热畏寒,日晡尤甚,面红鼻燥,胸生甲错。始先即能辨其脉证,属表属里,极力开提攻下,无不愈者,迨至血化为脓,肺叶朽坏,倾囊吐出,始识其证,十死不救,嗟无及矣。 

李彣曰:潘硕甫云:痿与痈,皆热在上焦,其脉皆数,皆咳,亡津液,未有异也。但痿属肺气虚而亡津,虽有热亦不烈,故不至燥涸,虽咳而口中有浊唾涎沫,故脉虽数而虚也。痈则气壅血凝,邪实而热烈,故津液亡而更觉干涸,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痛,津液既涸,脉应涩滞而反滑数者,蓄热腐脓,脉故数实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热在上焦者,因咳嗽而为肺痿,肺痿之病,由于津亡而金燥也。溯其原来,或从汗出而津亡于表,或从呕吐而津亡于里,或从消渴便数而津亡于前,或从胃燥便难,津液原亏,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而津亡于后,故得之也。寸脉虚数,咳而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此为肺痿。若口中辟辟干燥,咳即胸中隐隐作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脉数而虚者,为肺痿,脉数而实者,为肺痈。肺痿因于燥热,故数虚而无脓,肺痈因于湿热,故数实而有脓也。

盖痿者,痿软而不振也。人之所以精神爽健者,肺气清也,肺热而金烁,则气耗而体倦是以委靡而废弛也。《素问·痿论》:肺主身之皮毛,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肺者,脏之长也,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五脏各有痿,而五脏之痿,则以肺痿为根。缘肺主气而气化津,所以浸灌五脏。五脏之气,皆受于肺,气耗而津枯,五脏失滋,是以痿也。五脏之痿,因于肺热,而肺热之由,则又原于阳明之燥,故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虽化气于燥金,而燥金实受气于阳明,以金生于土故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热在上焦」二语,为仲师所尝言(见下五藏风寒积聚篇),兹特借此发问,以研求肺痿所从来。夫既称热在上焦,便当知上焦在人体中居何部位,焦字究属何义,固不当如庸工所言:「三焦有名而无形也。」盖上焦在胸中,即西医所谓淋巴干,为发水成汗输出毛孔作用。中焦在胃底,即西医所指脺肉,中医即谓之脾阳,为吸收小肠水液,由上焦输入肺脏作用。散布未尽之水液,乃由肺下降,由肾脏注膀胱,是为下焦。合上中下三部观之,方显出焦字之义。譬之釜中煮饭,蒸气上浮,其饭始干,蒸气化水,仍回于下,釜底之饭,久久而焦,可见焦之为义,为排泄水液之统名,而排泄作用,实由于少阳胆火。师言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便可知病由燥热矣,故仲师历举燥热之病由以答之。曰「或从汗出」者,肺主皮毛,呼吸与之相应,太阳表汗,由肺外出皮毛,汗出太多,则肺藏燥。曰「或从呕吐」者,呕吐为胆胃上逆,胆胃气燥,则上灼肺藏,肺藏之液与之俱涸。曰「或从消渴」者,消则胆火逼水液而泄出肾膀,渴则胃中热而引水自救,随消随渴,则肺藏之液以涸。曰「小便利数」者,肺为水之上源,水从下焦一泄无余,则上源告竭。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者,大肠与肺为表里,大肠燥则肺脏与之俱燥,此其所以寖成肺痿也。按以上所列病由,俱出燥热,以视肺痈,但有虚实之别耳,故治此证者,火逆之麦门冬汤,肺痈之千金苇茎汤,并可借用,仲师固未出方治也。按《内经》云:「肺热叶焦,则生痿躄。」盖上源绝则下流涸,津液枯燥,不濡筋脉,而两足挛急,此因痿成躄之证。予于沈松寿亲见之。盖始则病后能食,继则便难,终则脚挛急,故治痿独取阳明也(章次公在红十字会治痿证,用大承气及鲜生地、玉竹、知母等味重剂,五剂而瘥,是时襄诊者为卢扶摇。病者始则两足不能移动,继则自行走去,盖步履如常矣)。

上文但举肺痿病由,然犹未详肺藏燥热之脉证何如也。曰「寸口脉数」,热在肺也。曰「其人咳」,气上逆也。脉数而气逆,病当口燥,乃口中反有粘腻之浊唾涎沫,可见肺藏之津液被燥气蒸逼,悉化痰涎,故可决为肺痿,所以别于肺痈者,以其津液随热外泄而不内闭也。至于口中辟辟作声,燥咳无津,每咳则胸中隐隐作痛,便可决为肺痈。痈者,壅也,盖此证肺络为外邪壅塞,郁而生热,热伤血滞,因而成痈。风袭于肺故咳。血郁成胀,故胸中隐隐作痛。血络壅则营分热度增高,故脉数。肺中热郁血腐,故咳吐脓血。要之肺痿之与肺痈,皆出于热,不过为虚实之辨,故脉数相似,浮而虚者为痿,滑而实者为痈也。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肺痿肺痈之辨也。心肺居上,肾水不足,心火刑金,为热在上焦,肺阴日消,气逆则咳,故致肺痿。然本经明其始病之因,或从病后阴虚,过汗伤液,呕吐伤津,消渴血虚津竭,或利小便数而伤阴,或便难反被快药下利,而重亡津液,以肺津枯燥。虚热薰蒸,故寸口脉数,其人咳嗽,气弱不振,津液不布,化为浊唾涎沫,而成肺痿。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者,乃风寒侵入肺中,凝滞营血为痈,故脉滑数而咳唾脓血。然无形虚热致痿,故脉数虚,有形气血凝滞成痈,而脉数实,此明肺痈属实,肺痿属虛也。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热病咳,因咳而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肺虚且热故得之。曰:寸口脉数,数则为热。热宜口干,乃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肺病则津液不能布化,停贮胸中,得热煎熬,变为涎沫,侵肺作咳,唾之不已,故干者自干,唾者自唾,愈唾愈干,所以成为肺痿之病。若口中不吐浊唾涎沫,而火热之毒上攻,但辟辟作空响而发燥,咳声上下触动其痈即胸中隐隐作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肺痈之所以别乎肺痿如此,然二证皆属于热,故其脉皆数,须知脉数而虚者为肺痿,脉数而实者为肺痈。实即滑也,此肺痿肺痈之辨也。

此言肺痿肺痈,一由于热,但有虚实之分。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涸而肺焦也。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肺痿,口中反有浊唾涏沫,肺痈,则口中辟辟燥,二证似当以此分别,然此下肺痈条,亦云其人咳,咽燥不渴,多唾浊涎,则肺痿肺痈二证多同,惟胸中痛,脉数滑,唾脓血,则肺痈所独也。然又有可疑者,此言肺痈脉滑,滑者实也。下条又言脉微而数,何其相反乃尔乎?而不知滑数者,已成而邪盛,微数者,初起而火伏;二说相为表里也。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词解

浊唾涎沫:浊唾是浓稠痰,涎沫是稀饮。

辟辟燥:辟者空也。形容口中干燥,津液极少,咳而无痰之状。

诠解

本条是论述肺痿、肺痈的病因、证候和鉴别诊断。肺痿病的成因,由于汗出太多;或呕吐频作而伤胃液;或因消渴而津液不滋;或小便利数,而下伤津液;或大便秘结,燥热伤津;或因攻下过度,而重伤津液,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津伤则阴虛,阴虚则生热,热灼肺叶,肺燥火盛,则寸口脉数,热炼津液而为痰,故口中反有浊唾涎沫。

肺痈病是由于湿热火毒聚于肺,壅塞不通,腐肉化脓,故咳唾脓血。邪热在肺,津液不布,则口中干燥;热壅于肺,血脉不利,则胸中隐隐作痛。

肺痿病是燥热伤阴,故脉来虚数。肺痈病是痰热壅塞,故脉数实有力。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这是一节,这个他是故作问答呀,以说明这个肺痿得的原因。开始就说了,热在上焦者,上焦就指心肺都在上焦了。那么上焦有热,那么肺受热而咳,这就叫做肺痿,这个肺痿主要地还是热,因热而咳这一类的肺病,这叫做肺痿。

肺痿之病从何得之,这是提这么一个问题了,他说这种上焦有热,所致肺痿这种病,那么他是怎么得的呢?底下就是解释,师曰:或从汗出,底下这几项啊,都说的是丧津液,这个出汗最伤人的津液了,那么出的少没关系,要是大出汗,或者是发汗太过,那么都使得阴液有所亡失。或从呕吐,呕吐也分两种,一种自己的呕吐,一种是用医药致的呕吐,这种呕吐也丧人津液。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者由于得这么一种病,就是小便频,咱们说这消渴,属于这个三多了,小便特别的频数,那么这类的消渴病,也丧失体液。

这津液丧失多了,人津液亏损,咱们说这个伤津液就是伤阴分了,阴虚生热嘛,这再生出热来,就可以得肺痿,他是这个意思。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这个大便难,就是指的阳明病这一类的了,阳明病应该吃泻药,但是不要太过呀,用一种快药下利,这种快药大概都指着巴豆剂的时候多,这个巴豆剂这个东西猛急的很,也是都属于亡失体液。这个亡失津液太多了,那么就容易得这个病,就得这个上焦有热而咳的肺痿。

这是头一段,这是概要,这个肺痿呀,总而言之,是一个上焦有热,这个痿呀,古人这个名字起的挺有意思,枯萎,他怎么枯萎,津液得虚,拿着现在我们临床上这个术语说就是虚热。虚,津液虚,热,是真有热,那么这就是构成肺痿的主要原因。

这个曰还是问曰,他又提一个问题。他又问了,他说寸口脉数,这个寸口脉数就是包括这个寸关尺而言,不是光说这个寸,那么古人管这个桡骨动脉,这个叫寸口脉。说寸口脉数,其人咳,脉数是为有热了,热伤肺,人才咳,那么这个热呢,很奇怪,口反有浊唾涎沫者何,一般有热,这个口都干啊,一般是没有浊唾涎沫的,那么有这么一种病,他就问这怎么回事,这个人啊,脉是数的,是有热的,他有些咳嗽,要是说有热呢,不应该吐浊唾涎沫,那么这个人咳嗽,反而吐浊唾涎沫者,这是怎么个道理?是什么病?

师曰为肺痿之病,这个答复他说,你问的这个呀正是肺痿之病。这个肺痿之病啊,我们拿现在的病名来说明的话就是肺结核,他这个肺啊,功能没有了,肺这个组织什么的,它都能接受津液,我们说上焦受气于中焦,中焦还是胃呀,胃生出津液来,那么咱们中医是说这个脾给运输了,所以脾运津液到上焦,其实不是这个事,这是古人的看法啊,我们讲古人的书还根据古人这套,把这个经文弄明白。那么这个津液上来了,肺的功能好,它有吸收作用的,排出无用的,咱们中医说这就是津气四布。那么这个肺有病了,它功能没有了,津液来了,为肺的热所熏烧,就变成一个浊唾涎沫,就变成这个东西了,这纯粹是肺病,有病的一种反应。

他说有热是有热,他也口舌干,后头有的,但是他所以有浊唾涎沫,正是我说的这个肺痿的病,他有这么一种情况。这是第二节说的是肺痿病啊,我们就肺痿病的认识,第一个他有热,第二个咳,吐涎沫。头一个他不说的吗,热在上焦,因为这个咳才为肺痿,咳这是一个要紧的证候。那么这一段说明不但咳有,还要是吐浊唾涎沫,浊唾涎沫他这个东西粘的很,大概肺结核的病人咱们都看过,他那个痰啊,吐的非常多,多是多,但是粘,特别粘,所以他搁个浊,浊唾涎沫。

他底下又说一个与这个肺痿相似而实不同这么一种病,就叫肺痈,这是咱们这个题目,肺痿肺痈,他把肺痿提完了,他提出肺痈来了。

肺痈是个实证。所以如果口中辟辟燥,辟辟燥就是干得厉害,这个辟辟燥与隐隐痛是个对立的关系,就是这个燥啊非常的明显。这个痛呢?隐隐痛,它不是那么剧烈的痛。他说如果口中辟辟燥,口中里头干燥得厉害,就说明是热也是盛啊。那么咳,它也咳,可是咳啊胸里头隐隐痛。那么这个病它不像这个肺痿,肺痿脉虽然数,但它是数而微。脉反滑数,他也像肺痿那个病,但是不是脉数而微,是反滑数。这种病啊不是肺痿了,此为肺痈。

咳唾脓血啊,这个开始的时候不一定有脓血了,那么到这个病整个形成了,它要唾脓唾血了。这是肺痈,与这个肺痿是不同了。脉数虚者为肺痿,说这两个病在脉上有一个显明的辨别,脉数是数,但是虚,这个虚概括的很多了,脉数而弱、脉数而微,都属于虚,虚就是不足了。而虚脉呢按之无力,这个脉跳得无力则谓之虚。那么这个脉虽然数,但是虚,这是肺痿的这种脉应。脉实者,脉不但数,我们上边说这个滑数,滑就是一个实脉了,都是一个太过的脉了。数之中而实,脉按着有力,这个滑也是有力的一种了。不只滑,脉大,脉紧这都算是一个有力的脉。脉实者这是肺痈,这就脉上来分辨这两个病,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

开始它讲这肺痿啊,就是津液虚而有热,那么同时呢他唾涎沫,咳唾涎沫,那么这把肺痿大概的情形他是交代清楚了。与这个类似,也渴,但是不是咳唾涎沫,它口中辟辟燥,它一咳嗽呢反而隐隐痛,那么他咳唾脓血,这类一系列的情况这是肺痈。那么就这两个病呢,有实有虚,都有热,一个是数而虚者,一个数而实者,这就说明这两个病。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第2条: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出;热过于荣,吸而不入。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第3条: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第4条: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第5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第7条:咳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第8条: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第9条: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第10条: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第11条: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第12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第13条: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第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千金》甘草汤。

《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

《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第15条: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熟读成诵

第1条: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