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些传统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渐渐消失了

 昵称535749 2019-09-01

我接下来要写的两样东西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消失,但是在很多城市已经极少能买到,也少有年轻人知道了。

我问身边的重庆朋友:“你说我写写馓子如何?”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问那是什么东西。我解释就是油茶里的炸面,他才恍然大悟。也是,这些食物应该对于大多数九零后来说都快绝迹了吧。

500

其实说来馓子也不是重庆当地的食物,起源于何处如今也无从考证。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河南省淮滨、江苏淮安、维吾尔族、东乡族、纳西族、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以淮安的茶馓为最。

相传由来是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食用的“寒具”即为馓子。那时候,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快餐,既是为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

500

在重庆,现在偶有见到街上卖油茶的推车。这样的推车上摆满盛着各种佐料的不锈钢盅,当然还少不了一个装满浓稠米浆的大锅和一把脆生的馓子。三五块一碗的油茶就是混合着以上所有材料的麻辣美食。

妈妈告诉我在七十年代的重庆,油茶就是重庆人最常见的早餐,火热程度远超小面。但是这些年随着制作成本的增加和大伙儿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类油炸食品变得越来越“费力不讨好”。前几天我爸很兴奋地告诉我他在某宝上看到xx店的油茶可以像方便面一样冲泡即食,于是一口气往我住的地方发了十几袋。

我还纳闷儿,原来现在油茶都还分品牌了,原来不就是满街的推车都一样嘛,想来这种曾经每天都要吃的刚需早餐如今也变成了情怀的营销啊。说起那十几包油茶可苦了我了,开始吃着还觉得是这么回事,吃到第三袋第四袋就觉得被猪油蒙了心,赶忙把剩下的分了朋友。

要说被时代淘汰的菜肴,我父母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在云贵川渝地区,以前无论是过年还是结婚祝寿,餐桌上一定离不开“九斗碗”。所谓九斗碗指的是: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和咸烧白。现在有的菜还得以保留,有的菜已经被高档食材替换,比方说夹沙肉。

500

我记忆中的夹沙肉下面垫着糯米,上面撒着白糖,中间的三线肉像茄盒一样夹着豆沙馅儿,简直是齁甜的回忆。以前刚熬过物资匮乏的年生,大家有了点闲钱都喜欢吃油腻而重口的食物,“九斗碗”也成了大宴宾客的礼节。

如今这样的食物已经很难被我辈所接受,只能在有的农家乐或者小餐馆里吃到。当父母说起这道菜时提到的也都是以前家里穷,难得吃一次云云,听来更像是忆苦思甜的味道了。

其实对于大多数九零后来说都没有亲身经历过一个菜品从兴盛到没落的周期。想来可能是因为有些东西还没赶上网络普及的年代就已经香消玉殒了,各省人民书写着自己儿时的回忆却更像是自说自话。但是我们要相信美食是有周期性的,说不定过几年这些菜品又会出现在每家餐馆的菜单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