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歌诀及其注释5:四、清热剂(036-056)

 追梦一往无前 2019-09-02

四、清热剂
()清气分热
036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懊憹,虚烦不眠此方好;前证兼呕加生姜,若是少气加甘草。

(主治:1.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憹。2.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组成】栀子9() 香豉4(绵裹)

【用法】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得250毫升,纳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功用】清热除烦。

037白虎汤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
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炙(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038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

组成:竹叶6 石膏50 半夏9() 麦门冬20(去心) 人参6 甘草6() 粳米10

用法: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分二次温服。


(
)清营凉血
039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证属热入营卫者。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用量: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

用法: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040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临床应用于治疗重症肝炎、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血分热盛者。

用量: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24g,芍药12g,丹皮9g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水牛角镑片先煎,余药后下。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1. 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 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绛红,脉数。

3. 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041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三焦火毒证。临床常用于治疗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属热毒为患者。

组成:黄连9 黄柏 黄芩各6 栀子14

用法:上四味,用水6升,煎取2升,分二次服。

病机:火热毒盛,充斥三焦,波及内外。

辩证要点: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配伍特点:苦寒直折亢盛之火;三焦兼顾,上下俱清。

功效:泄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渴,口燥咽千,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042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热,中焦躁实服之消。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清上泄下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胆道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等属上中二焦火热者。

用量:川大黄、朴硝、甘草各600g,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g,连翘1250g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6g,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年龄加减服之。

功用:泻火解毒,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焦邪郁生热证。面赤唇焦,胸膈烦躁,口舌生疮,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043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用量:黄芩(酒炒)、黄连(酒炒)1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

用法: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
)气血两清
044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玄参;犀角翘芍知桔梗,泻火解毒亦滋阴。

具有气血两清,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之功效。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可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临床常具有解热,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抗炎,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强心,利尿等作用。

用量:生石膏大剂(180-240g),中剂(60-120g),小剂(24-36g),小生地大剂(18-30g),中剂(9-15g),小剂(6-12g),乌犀角大剂(180-240g),中剂(90-150g),小剂(60-120g),真川连大剂(12-18g),中剂(6-12g),小剂(3-4.5g),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黄连。

用法:先煮石膏后下诸药。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可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


(
)清脏腑热
045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具有清脏腑热,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

用量: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各6g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046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虚而不甚、阳亢而不烈之高血证及滴虫性阴道炎、阴痒、带下等证。

用量:龙胆草(酒炒)6g,黄芩(酒炒)9g,山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酒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两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047
左金丸
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除,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

组成:黄连(一本作芩)六两(18g)、吴茱萸一两或半两(3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为末,水为丸,或蒸饼为丸。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2、现代用法: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g,开水吞服。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泻肝火,行湿,开痞结。

主治:肝火犯胃,漕杂吞酸,呕吐胁痛,筋疝痞结,霍乱转筋。

048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泻肺清热平喘咳,又可和中与健脾。

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用量:地骨皮30克,桑白皮()30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049
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具有清脏腑热,清胃凉血之功效。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牙周炎等属胃火上攻者。

用量: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6g (夏月倍之),升麻9g

用法: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050
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脾热口疮可见功。

【组成】藿香叶(21) 山栀仁(30)、石膏(15)、甘草(9)、防风(120)

【功用】 泻脾胃伏火。

【主治】 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用法】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051
玉女煎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囊,胃热阴虚相因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具有清胃泻火,滋阴增液之功。方由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组成。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有余之火为君;熟地黄补少阴不足之水,为臣;麦门冬滋阴生津为佐;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而止上溢之血为使。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牙周炎、口腔溃疡、糖尿病等属于胃火盛,肾阴虚者。此外,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病症。

方剂组成: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052
芍药汤
芍药汤中用大黄,苓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下利腹痛自安康。

具有清脏腑热,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功效。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属湿热为患者。

用量:芍药30g,当归、黄连、黄芩各15g,槟榔、木香、炙甘草各6g,大黄9g,肉桂5g

用法:水煎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053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坚阴止痢功效奇。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病毒偏盛者。

组成:白头翁15 黄柏12 黄连6 秦皮12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
)清虚热
054
青蒿鳖甲汤
青篙鳖甲地知丹,热伏阴分此方攀,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组成】:青蒿6,鳖甲15,细生地12,知母6,丹皮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邪热内伏证,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数。肺结核、贫血、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证属阴虚火旺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055
清骨散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组成:银柴胡5,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每日叁次,每次9,冲服。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骨蒸潮热证,表现为午後或夜间潮热,骨蒸心烦,形瘦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肺结核、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证属阴虚内热、虚劳骨蒸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056
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固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本方滋阴清热之力较强,且偏于苦燥。若阴虚而实火较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其泻火而不伤阴;汗出甚者,可加浮小麦、山萸肉增强止汗作用;若阴虚阳亢,潮热颊赤突出者,加白芍、龟板滋阴潜阳。主治 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本方可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火旺者。)

组成:当归(6克) 生地黄(6克) 熟地黄(6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黄连(6克) 黄芪(12克)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编辑:追梦一往无前

20199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