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以为书法是中国的独有艺术,其实在东邻日本,书法也是人们喜爱的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一门艺术。那么日本书法起源于何时?它其中的书法精品又是什么日本的书法称书道,这显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书法艺术自古盛行中国,后来普及到朝鲜、越南和日本。那么,中国的书法艺术究竟是从何时开始传入日本的呢?一种说法认为,日本的书法艺术是通过朝鲜由中国传过去的,据《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五十八年,朝鲜百济国使王仁进献了《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带去了系统的汉字和汉文的典籍,因此这算是日本人学汉文的真正开始。 后来,王仁的子孙同化为日本人,住在大和、河内之地,任祭扫、出纳等职。到了推古天皇朝代,日本与隋朝建立了邦交,随着留学生和留学僧的归国而带去了中国书法。另一种说法是,日本书法艺术起源于奈良时代,其祖师亦为王羲之。公元754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带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迹,使“二王”书法在日本流传。当时的上层人物对书法很感兴趣,争相练写,其中圣德太子亲笔抄写的《法华义疏》成为日本最早的书法作品。 日本当时全面吸收中国唐朝文化,书道也不例外,在大学寮里设有书法博士,教学生学中国书法,出现了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等著名书法家。当时身居“正仓院”的光明皇后书法造诣很高,她也喜欢临写王羲之的书体,她所临摹的《乐毅论》一直被后人视为书法精品,对于日本书法的形成发展起了很大影响。当时日本书法界人士崇拜王羲之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甚至后期的假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书法艺术是日本高僧空海从中国带过去的。空海法也深受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 日本宝龟五年(774年)六月十五日生于赞岐国多度郡弘田乡,自幼有神童之美誉。15岁时随舅父阿刀大足学习汉文文章、传和儒家经典(阿刀大足是桓武天皇的皇子伊予亲王的老师)。空海18岁时入京都大学辽明经科研修儒学,从而打下了汉学修养的坚实基础。由于佛教兴味的驱使,他中途退学,到深山密林中苦修“忏悔”之法。为了解明深奥的佛教教义,空海入唐求学。 抵达长安后,他以极大的热情遍访各地高僧,如饥似渴地汲取文化知识。公元805年,投拜在长安青龙寺真言宗七祖惠果(746~805年)的门下。惠果冰近之道出泉如更不相周白避清太是憎接对这位才华横溢且来自东瀛的出家人厚爱有加,为他授胎藏界、金刚界灌顶,接受凉林仪兴太绿密教的洗礼,并赠他以“第八祖遍照金即太澜跳特鲁不遣手贵品有绿太刚”的法号,从而使空海获得了密教正宗不不人女嫡传的最高荣誉。 空海归国后,将从中国又使接不真带回的大量物品献上给嵯峨天皇,其中除佛教经典外,还有《欧阳洵真迹》《大王请舍帖》、《不空三藏碑》及其他诗文集等。由于兴味相投天皇常召请他入宫,切磋书艺,清谈唐风志向。空海杂楺王羲之的风骨、颜真卿的笔法,加以自己的创造,形成了独特的书法笔式,被称为日本书法第一人,其代表作有《信帖》《灌顶记》和空海志同道合的嵯峨天皇博学多才,学习欧阳询的书法是日本欧体书法中成就最大的一位,其代表作是《光定戒》。在公元804年和空海一起赴唐学习的橘逸势书法造诣也很高,但可惜其真迹未能流传至今,现存的《伊都内亲王原文》是后人的摹品。 有学者认为,日本书法艺术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得更早,日本现存最早记载有文字的实物是从“熊本江田船山古坟”中出土的大刀。据考证,这把上面刻有铭文的大刀是大约1500年前的东西。另外,像“偶田八幡人物画像铭”和“法隆寺金堂师像光背铭”以及“宇治桥断碑”和“那须国造碑”等铭文碑文也都是日本最早的文字。这些铭文碑文的书体近似中国六朝时期的书体(即魏碑体)。其后,有一位叫昙征的朝鲜和尚把制墨和造纸的技术传进了日本,加上当时外来的移民传入了制笔的技术,从事书法艺术所需的各种条件逐渐具备,墨迹书法也随之出现。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日本书法艺术形成的萌芽时期。 经过长时间的推广、发展,到了17世纪中叶,中国黄宗、名僧隐元等赴日,带去了中国造诣很深的书法,使日本书道得到了极大突破,出现了诸如北岛雪山、细井广泽等隐元流派书法家。到了清末,从中国来日本的清朝公使馆官员杨守敬,带来1.3万件拓本碑帖,给日本书法带来划时代变化,被尊为日本书道的现代之父。如今,日本书道极为普及,有3000万人学书道,占全国人口的1/4;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书法课,有4所大学实行书道本科四年学制。日本书道繁花似锦、流派繁多,书道组织远超过中国。 可以这样说,日本的书法艺术是和中国的书法艺术一脉相承的。随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书道艺术也有所发展,并逐渐脱离了传统的模仿中国的书风,形成了与中国书法并驾齐驱的具有日本民族特点和风格的一门艺术。小编是这样认为的呢?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一起和小编进行讨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