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与鹊华秋色图

 沉香bexoa0n5jb 2019-09-02

今学期在老年大学山书画班,景老师教我们临摹元代名画《鹊华秋色图》。《鹊华秋色图》的作者是曾在济南当过官的元代画家赵孟頫,画的风景是济南的华山和鹊山,这使学员们学习起来倍感兴趣。

通过景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又到华山实地考察写生,我们对《鹊华秋色图》有了一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对赵孟頫其人、其画、其诗、其字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家都感到赵孟頫是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鹊华秋色图》是一幅十分重要的传世名画,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据史料介绍: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早年以父荫补官,任真州司参军。宋亡,回家闲居,“益自力于学”,声闻乡里。至元二十三年(1286)被召进京,历任同知济南总管府事,江浙行省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封魏国公,謚文敏。能诗文,擅长画人物、鞍马、山水、花卉。工书,篆、隶、籀、分、真、行、草无不冠绝。而真、行尤为当代第一。所倡书法入画影响后世甚巨。著有《松雪斋集》。妻管道升,子赵雍等皆书画名家。可见赵孟頫的确是一个书画俱佳、多才多艺之人。

据介绍,赵孟頫是元初绘画过渡时期的一大巨擘,他引领了一代画风,成为画坛领袖。赵孟頫最擅长的就是文人画,这是一种表达文人理想的绘画形式,文人画在唐宋时期一直平平无奇,等到元代之后,在赵孟頫的推动之下,文人画渐渐占据中国古画的主流地位。

赵孟頫的画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质朴自然,赵孟頫在元初提出的绘画口号就是“作画贵有古意”,这里的古意是指恢复西晋时期的质朴自然之风。二是基础扎实,生活气息浓厚,写实性较强。赵孟頫曾经提倡“云山为师”,意思是注重基础和实践,要多外出写生,这种技艺手法,在现在的艺术学校之中都被广泛应用。所以赵孟頫的画,生活气息非常的浓厚,非常的贴近生活和自然。三是书画结合,赵孟頫曾经提过“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他主张以书法入画,使得绘画的文人气息非常的浓烈,画作的内在和韵味更加的强烈。

赵孟頫的绘画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变化多样,精通花鸟、山水、人物和鞍马。赵孟頫山水画技艺精湛,表现的非常的丰富多样,博采众长,笔法娴熟,古雅俊秀,特别是清山绿水之景,将水墨画和山水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绘画特点。

赵孟頫山水画的代表作有很多,《鹊华秋色图》就是其代表中的精品之作。《鹊华秋色图》于元贞元年(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好友周密所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题跋可知,《鹊华秋色图》作于元贞元年(1295年)冬。这年,作者在任满济南路总管府事,奉召进京又称病辞官回到故乡吴兴。与此同时,祖籍济南的南宋文学家周密自曾祖父随宋高宗南渡客居吴兴后,从未回过故乡,听归隐山林后的赵孟頫时常赞美济南的优美风光,勾起了思乡之情,于是请他详细介绍故乡的风土人情。作者被周密深深的家乡情结所打动,觉得把济南风光画出来赠与友人,比口头讲述更加直观形象,便挥毫泼墨,作下这幅画。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

作品采用平远构图,再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辽阔的江水沼泽地上,极目远处,地平线上,矗立著两座山,右方双峰突起,尖峭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画题就是由这两座山而起的。

鹊华二山与近景之间,树木紧多,疏落散布,红绿相间,枯润相杂。树姿高低且变化丰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多而不繁,疏朗有致。在这水乡山色之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房舍隐现。可见山羊四五只,在几所简陋的茅舍简啮食,几个渔民在劳作,或撑篙、或扳网,还有一人策杖漫步在田野,其时正是秋天,有的树叶已脱落了,有的亦赤黄相间,一片宁静辽阔苍茫的景象,整个画面洋溢着牧歌般的恬静气氛。

《鹊华秋色图》上存在收藏者的众多题跋和印鉴。乾隆皇帝用御笔将“鹊华秋色”四个字题写于引首,并且加有“神品”“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太上皇帝”等多枚玺印,上面还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玺章。

整个画面上加盖大小、形状各异的印章五十七枚,画面之右侧前隔水处有印章十六枚,画面左侧后隔水处有印章九十五枚。

作者在画中题款:“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拖尾有爱新觉罗·弘历、钱溥、杨载、范杼、董其昌等人题跋。 

《鹊华秋色图》在画法上有许多独到之处。画上树干不是用两条线勾廓外形,而是把边线与树皮的纹理结合在起勾绘。用笔似乎旋转,线条往复重叠,增添了树干的质感。画上近景中景的树叶,点绘得比较疏朗,远树画得简洁,整体感较强。鹊山用披麻,皴法较密。华不注山正面运用了“荷叶皴”,线条从上直落,交叉处稍留空白,突出山的嶙峋之姿。侧面用“解索皴”,整个山体两边皴擦少,边线模糊,但体积感较强。汀岸、平原采用了长披麻并以笔力的轻重,线条的疏密,落墨的深浅凸显干湿,表现出了大自然的节奏和生命。房舍人畜、芦荻舟车均精描细点,再渲染青、赭、红、绿,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作者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笔法灵活,风苍秀简逸,富有创新之意。

图中两座山峰,鹊山为淡花青,华不注山为淡青绿,颜色较为醒目。其他诸景如洲渚、树木等多施以深浅不一的青色,房屋、牛群和一些树叶则用红、黄、精等暖色系,色调冷暖交汇,既显示出秋的清旷高洁,亦呈现出人情的和乐安详。

 在《鹊华秋色图》中,作者以深湛的笔墨功力诠释了即达放逸的山水意境,不仅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手段和内涵,更初步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的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的审美格调,为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据说《鹊华秋色图》由作者赠给周密后,周密又转送给一个名为君锡的人。到明代又相继为文徴明、文彭父子收藏,后又转经多人之手,康乾年间,皇室征集民间书画名迹,收藏家梁青标遂将此图献归御府收藏。1949年,国民党撤离南京,将故宫等地文物也运往台湾,其中就包括《鹊华秋色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直到今日。

乾隆皇帝对《鹊华秋色图》十分喜爱,亲题“鹊华秋色”四个大字,将画藏于宫中,经常欣赏。1748年南巡到了济南,登鹊华桥眺望鹊华二山,忽然想起《鹊华秋色图》,便命人飞骑去北京御府取来《鹊华秋色图》,对着实景欣赏,赞叹不已。风流皇帝、传世名画、绝佳山水,三者结合在一起,遂使“鹊华烟雨”“鹊华烟云”成为天下人争相一睹为快的全国性的景观,甚至成为济南城市的一种文化意象。皇帝的揄扬,使华不注的声誉达到了巅峰。

赵孟頫是大诗人,曾任济南路总管府总管三年(济南路军政一把手),在济南颇有建树,并游览济南的湖泉山色,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其中有数首咏及济南大明湖、趵突泉、龙洞、华不注山等处湖光山色的优美诗篇,最为出名、最为人们所熟知一首的当是七律《趵突泉》:“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该诗首联写趵突泉为举世无二的天下奇观,并以“平地涌出白玉壶”写其形态,比喻生动别致;颔联写趵突泉的水量丰沛,岁旱不枯;颈联写趵突泉的恢宏气势,并兼及济南另外两在名胜——华不注、大明湖;尾联写其对趵突泉喜爱之情以及赏泉时的清静脱俗之情怀。现该诗的颈联已被作为楹联,刻挂于被誉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的北岸泺源堂的挹厦柱上,日夜与趵突泉的波光水影、喷吐之声交相辉映,历来倍受人们称道。

济南的湖光山色留给赵孟頫的印象无疑是十分美好的,在后来所作的《送山东廉访照磨于思容》(于思容,即《齐乘》一书的作者于钦)一诗中,他曾这样深情地写到:“林梢春动紫烟生,匹马东风十日程。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

一个风流才子,一座历史名城,一幅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在问世7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无价之宝,它用色彩记录描绘了济南的悠久历史和锦绣河山,它使我们济南芳名远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