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审美赏析

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是名副其实的,完全可以配得上这个名称。“天净沙”词牌名,“秋思”曲名,也就是标题。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全曲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基本读解)这首小令首先写道:“古藤老树昏鸦。”这一句诗人描绘了秋之景色。从诗人运用的意象看,就描绘出了秋思冷落、萧瑟、凄暗的景象。我们通过想象,就可以还原出这样一副画面:在不远处的两边,有一颗老树,树上缠着枯藤,一只昏鸦站在上面,叫个不停。接着写道:“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是近景。我们把它想象一下,就是小溪上有一座小桥,桥边有一户人家(也可以读解为:在缓缓而过的小溪旁,有一户人家,一个人扛着出头从小桥上走过)。接着写道:“古道西风瘦马。”“古道”已经很少人走的路。此处暗示偏僻之道,表现了秋之凄凉之感。“西风”即秋风。这里,我们可以这样去想象,羁旅在外的游子,在萧瑟的秋风中,骑着一匹清瘦的马,踽踽前行在古道之上。此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肝肠寸断的游子还浪迹天涯。最后点出了羁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审美读解)这首小令,在结构上和写法上很有特点。首先诗人营造了秋之凄凉的环境。“藤”是“枯”的,数是“老”的,“鸦”是“昏”的。我们从色彩上说,都是暗淡的,这正好是“秋景”所特有的特征。从形象上说,“枯藤”和“老树”都是无叶的,感觉没有生命的气息,只有“秋风扫落叶”后的景象。而诗人在这之后,有用了一个极为温馨的画面。“小桥”之下有“流水”,流水旁边有一户(也可以理解为多户)“人家”。这一温馨的场面触动了游子思乡的情绪。农家人就收工回家了,自己还在那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骑着瘦马行走,也不知道今夜在哪里歇息。最后挽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承上而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情怀与心中凄清的苦楚。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抒情上,很有技巧的。在前面尽力铺叙,主要运用列锦的修辞方法,抓住秋天的物景,加上富有秋景特征的词语来修饰,营造出秋之氛围,并由远及近,由物到人,层层铺垫,最后引出了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说,整首小令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极尽一个羁旅在他乡的游子内心的苦痛。

(批评读解)这首小令融情于景,情景结合,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了羁旅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的深厚。如果我们延展开去,诗人在写思乡之情的背后,不但表现了诗人对游子痛苦的心境的同情,也对游子漂泊他乡而不回的虚荣心理的批判。我们都知道,这些游子多是求官失意,或者经商失败,或者事业无成,或者厌恶官场(马致远就是这样的)等,往往为了面子、或者另有它路而不愿回家,或者暂时不能回家而四处漂泊,浪迹天涯。

总之,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讨蕴含了极大的思想,也许这就是这首小令成为“秋思之祖”的原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