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良心整理分享,近4000字纯干货,建议不要跳读,一次性分享出来,让你在学习上少走弯路。 学习确实是累人的,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事情,但是科学的学习,却可以然我们逐渐爱上学习,并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因为缺乏较科学的方法,开始学习前我也走过一些弯路,刚拿起书,便开始分神,学不进去心情焦虑,一会聊聊微信,刷刷抖音。 越是急躁环境,越容易形成学习的厌烦和焦虑,然而过于“强迫”自己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假努力”也是在浪费时间。 “一学习就分神犯困?”下面结合我自己的“逆习”经历分享如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养成学习习惯找出一天中,你觉得状态最佳的时间段,去建立你的学习习惯。比如有的人习惯早起学习,那么你可以给自己安排早起半个钟的时间,进行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先坚持一个月。每天养成列学习清单,把每天需要完成的三个学习重点列出来,并解决它,这样能给你带来一定的成就感,给你的学习增加动力。 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让学习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每次学习之前都要苦斗挣扎一番,挣扎过后的你,学习的能量已经消耗掉一半了。 首先先问自己:“你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告诉自己,因为欲望。强烈的欲望我要考试名次冲上前十;更强烈的欲望,我学习是为了变现,赚更多的钱。 建立习惯的同时,也是在一次次增强自己意志力的过程。 《意志力》里面说到,意志就像肌肉一样需要锻炼。纠结选择需要消耗意志,对抗懒惰也需要消耗意志,任何反习惯都在无形中消耗你的意志。足够的意志,才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自律。 几个建议,习惯养成就从微小习惯的形成开始做起吧: ●每天列学习清单,同样的做法也能迁移到平时的日常工作生活的安排中; ●每天做最重要的三件事 ●每天快速阅读15分钟.... 对抗每日懒惰,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能帮我们节省下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让学习自然而然发生,才是我们应该最求的最好状态。 二,制造良好的学习空间2.1、学习空间 要想专注学习,最好是找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准备好学习的所有装备,笔,课本,书,电脑,尽量不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如果你是在家学习,跟家人打声招呼“我要去学习啦”然后关闭房门,开始潜心学习。如果你是在学校自修,找个人少的教室,如果前面有情侣在撩骚,建议你还是换个教室吧,毕竟....... 2.2、手机调静音 通常学习开始了,我都把手机放到我身后看不见的地方,然后反扣着,因为我怕呼吸一闪烁,好奇心就会驱使我自然而然的拿起来打开手机,手机就像黑洞,时间一分一秒很快就过去了。 三,自我管理3.1运动/健身/营养,保持自律一个不能少。 喜欢读书的人,对村上村树应该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吧,提到写作,他谈及最多的就是他的跑步生涯,平日每天几乎都跑上十公里,可以说除了写作,跑步已经是他最在行的事。 我们都知道运动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因为它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减轻肌肉张力,运动过程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心情快乐和保持舒畅感。 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瑞迪在他的《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解释了,“运动后血脉贲张时令我们心情愉快的真正原因是:运动使我们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强健肌肉和增强心肺功能只是运动最基本的作用,运动最关键的作用是强健或改善大脑。” 我们知道现代的工作方式,多半需要久坐办公,人的本性是狩猎和采集,缺乏运动越来越容易让人变的亚健康。 运动可以让我们保持最佳状态,也就是说,平时锻炼身体也是在锻炼我们的大脑。 毕竟身体才是本钱,强健的体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迎接挑战。学习是场持久战,都9102年了,再不终身学习,你就要被时代抛弃了。健康的体魄,才是长时间学习持续高效最好加油站。 我自己很喜欢使用keep 这个健身APP,因为里面免费的训练课程基本上够业余运动爱好者使用了。其次它的运动社交模式,很多小哥哥小姐姐都会分享他们的运动打卡,你也可以打卡分享,同时也可以督促你更好保持运动哦。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喜欢运动的,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持住状态,我都会强迫自己一周锻炼4-5天,每天0.5-1个钟之间。当然也是为了更好的发掘大脑。 不过要强调的一点是,人毕竟是有机体构成,保持足够的学习能量,除了建立在适当的身体锻炼上,当然也需要足够营养的摄入,安排好一日三餐的营养餐,足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才能让机体为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 此外,保证每天有足够的7-8个钟的良好睡眠。 同时科学的工作状态也很重要,试着采用循环式的作息:比如每学习工作1个钟,就休息10分钟。2个钟后,休息0.5-1钟。更好的休息,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试想一下:一个连续工作6个小时的人,和一个采用循环式作息的人,谁的效率会比较高呢。一般脑筋连转3、4个钟,头脑就该爆炸了吧。 3.2时间管理 为什么要提时间管理,因为时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精力管理。人的精力本来就有限,更好的管理它,才能让你的精力都用在学习重点上。同时,良好的学习状态反馈,也是学习良性循环的基础。 什么才是时间管理?说白了,就是如何如何更好的进行精力管理。如果没有效率,那么管理再多的时间,也是浪费精力。 推荐:《番茄工作法图解》,帮助你解决拖延的大毛病,实现时间的精进。 ——以25分钟为一个节奏,该休息安心休息,该工作就一心一意,专注的投入其中。 先完成一个番茄钟,你就能得到回报-休息/成就感。人从来都喜欢做有反馈的事情,反馈越快越好。 清晨安排当天活动,在每个番茄钟前,重新评估优先级。时刻确定自己在做的事最重要的事情。 番茄工作法,先明确三张表格:
一天结束要做3件事:记录、处理、可视化: ★回顾学习/工作,改进个人学习/工作流程。 ★认清自身学习/工作习惯,进行调节。 ★形成自己的一套专属方法。 特别想说下可视化,我的可视化方式就是做思维导图,现在基本上涉及到我认为有用、比较具有结构化的知识点,我都喜欢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个思维导图,然后保存为图片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任何想起来的时候,都可以及时复盘和使用。 思维导图也是很热门的知识管理工具,可以快速的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有了输入,动手输出思维导图,或者去跟同伴分享你的知识,都是对你学习的进一步巩固。我自己形成的习惯是,一边学习,一边构建思维导图。推荐几个思维导图工具:幕布、xmind、wps,process on,依据个人情况使用。 四、认识“心流”专注学习,必谈“心流”。什么是心流呢? 《心流》一书里提到,“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说白了,就是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专注其中并享受到最优体验。设想如果你在学习中,能经常达到心流的状态,那学习不就成了享受! 但是研究表明,心流的产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消耗大量体能,或经过严格的心灵训练;需要高超的技巧,而且只要注意力一放松,就可能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想把心流应用在学习上,那你可得使劲锻炼身体了。 如果把心流比喻为乐趣,那么乐趣的出现,需要集合八项要素:
所以心流的基本满足要素就是事情是我么可以完成、自发,乐在其中,才能忘我。 (在漫漫学习之路上,如果能很好的培养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神之路应该离你不远了。) 其实心流也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老师总是提醒我们要“从易到难”,遇到难的不会的题目,直接跳过。因为你一旦不能享受答题这个过程,拼命纠结于一定要解出当下遇到的难题,必定会消耗你更多的意志力和精力。那分配给其他的题目,还剩下多少精力呢。 同样生活处处都可以利用好“心流”。心流能够帮我们把日常中无聊乏味的时刻转变成充满乐趣,并能够自我成长的能量。 所以我们就更能说明,为什么篮球场上,有的人可以顶着烈日打几个小时,因为打球是他的兴趣,他要进分,没打一个球,他都知道,这个球进的好坏。放到我自己身上,也可以解释为我为什么喜欢听音乐,尤其是那种带着清晰节奏、青春四溢的英伦摇滚,无聊的时候我经常可以听2到3个钟不厌烦,还跟着一起摇摆,可能在别人眼里像个傻子,但是我就是能够沉浸其中享受它。 书中作者也有提到,心流体验之所以能达到完全的投入,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能得到即使的反馈。所以这也是经常我们说,做事要有目标、目标、目标。 人都是懒惰的,当拖延症又犯了的时候,怎样能更快的进入学习的“心流”状态呢。 提供几个小操作: ①先冥想5分钟,放空思绪,清空大脑中的杂念。 ②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哪些是学习重点? ③断舍离,整理出空白的桌面,只摆放学习必需品(最好手机静音。)把可能影响你走开书桌去拿的东西,放到手边,比如水杯。 然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学习了。 今天就回答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这篇有用,或者觉得对身边的人有用,那就转发给TA吧,TA会感激你的! 关注我,我也会在这里持续分享实用有趣的内容哦! |
|
来自: 昵称2791546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