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审美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的时候写的。诗题中的“耒阳”就是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是辛弃疾的好友。“推官”就是州郡的属官。词作表现了词人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无法施展抱负的愁闷。全词如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词的上片开始就写道:“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这里,词人开始就描写了黄昏时候的景象。上句中说,快要到黄昏时,山前人家都要点上灯火了。其中,一个“欲”字用得绝妙,形象而鲜明地写出了夕阳快落山,夜幕即将来临的景象。下句“山头来去云”,意思是说,云朵在山头来来去去,漂泊不定。可以说,词人写漂泊不停的云,实际上暗示了自己漂泊不定的处境。据相关资料记载,辛弃疾在淳熙三年(1176),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这样的漂泊不定,就是因为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而逐出朝廷。这对于辛弃疾来说,一贯坚持抗金救国的理想也就难于实现。这昏暗的夜色和漂泊的云朵,正暗示了词人的处境以及内心的抑郁不平。接着写道:“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
在古代诗歌中,人们模拟鹧鸪的啼声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同时表达了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令人寒心。词人在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不但表现对前途的忧虑,也衬托了凄凉心境。接着一转写道:“潇湘逢故人。”这里,词人化用梁代柳恽《江南曲》中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的意思,表明了自己遇到了故友张处父。可以说,此时此刻,词人转忧为喜,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

接着下片上承“潇湘逢故人”而来,写词人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词人写道:“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鞍马尘”就是跃马扬戈,驰骋在烟尘滚滚的沙场上。“挥羽扇,整纶巾”也许就是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诸葛亮的潇洒形象,来比喻他当年抗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这里,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当年南归,为的就是恢复中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如今屡遭排斥,心中不免伤感。所以,词人最后又写道:“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这里,上句“如今憔悴赋招魂中”的“招魂”源于屈原的《楚辞》中的《招魂》。词人借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下句“儒冠多误身”,“儒冠”即书生。词人借用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句子“纨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即那些富家子弟是不会饿死的,而读书人却大多误尽终生)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意思是说,如今处在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就是因为自己是个儒生。可以说,这里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含义。在词人看来,大丈夫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特别是在这样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读死书上。所以,词人通过“憔悴赋招魂”,不但表现了对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的控诉,而且也表现出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结尾抒情,情感真挚,暗示了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而产生的伤感与抑郁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典故运用,含蓄蕴藉。其次,借景抒情,情蕴其中。再次,对比手法,性格鲜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