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其一)》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其一)》审美赏析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其一)》是大历二年(767)暮春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作。在这首诗歌之前,曾作《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其中诗人说:“尔到江陵府,何时到峡州?乱离生有别,聚集病应瘳。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老身须付托,白骨更何忧?”这里说“复题”是作了前一首,意犹未尽,就再作二首之意。这时诗人的弟弟杜观由中都即长安来到江陵,并将到夔州。诗人忽然接到书信,悲喜交集,写下了极具感染力的诗作。《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其一)》如下: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诗歌首联写道:“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诗歌首先渲染了环境。首句写了三峡一带,两岸连山,山峦叠嶂,遮天蔽日。“终南”此代指长安。下句是说,弟弟杜观在暮春时节万里之外的长安来到蜀中。上句蜀中的“千山暗”与下句长安的“万里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但表明了蜀地特定的地理状况所形成的环境,而且也表明了“终南”美丽的春色。真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审美效果。可以说,诗歌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了诗人对弟弟来了的欣喜之情。

接着颔联写道:“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诗人直接写了现实情况。上句写诗人身处病患之中而与弟弟相见这一事实。下句写收到了弟弟的书信,知道弟弟还活着。可以说,此时此刻,诗人百感交集。因为,在当时,国家极为混乱,战乱频繁,而得知“汝为人”,不得不惊喜,其中,酸甜苦辣也不言而喻。这里,通过得之“汝为人”就把诗人平时对亲人的关切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歌的颈联写道:“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儿童”指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战伐”即战争。意思是说,诗人接到久别亲人的来信,孩子们好奇地想把叔叔的一切都问个明白,诗人也高兴地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当时的宗武才十四岁,对于十年未见的叔叔是一无所知的。下句“来经战伐新”,就是告诉儿子,叔叔是经过刚发生了战争的地方而来的。这战争就是《杜诗镜铨》中注释所说的“是年郭子仪讨周智光,命大将浑瑊、李怀光军渭上”。也就说,杜观是冒着危险而来的。这不但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险恶,而且也表明了弟兄之情的深厚。

尾联写道:“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款款”即徐缓的样子。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设想了兄弟见面之后的情景。上句写诗人想象弟弟乘船而来,相见悲喜交加。下句写兄弟相见后慢慢说起了“归秦”来。我们从杜甫一些资料上看,诗人的老家在巩和洛(古代两个地名在今 河南和洛阳一带),有别业(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另营别墅,称为别业)在长安。诗中的“归秦”,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希望战乱结束,社会天平,才能实现归家的愿望。诗人借此强调了与亲人的团聚,深厚之情不言而喻。

在艺术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比手法,增强表现力。其次,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再次,细节描写,提高真实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