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丑,这次他又赢了

 七侠荡寇志 2019-09-02

《小丑》在威尼斯电影节爆了。据说放映完以后,全场起立,为它鼓掌八分钟之久。

全世界最顶尖的电影创作者们,一起在大银幕上见证了这位被尊称为「哥谭犯罪王子」的DC超级反派的人气统治。

《小丑》

而正如他在作品中的疯狂一样,每一次当这个角色登上主流娱乐的舞台,赞誉与崇拜、争议和谩骂这两个不同方向的声音几乎都会同时出现,无疑也佐证了这个角色无可质疑的影响力。

在DC漫画与电影的历史中,小丑作为「黑暗骑士」蝙蝠侠接近80年的宿敌,两位经典形象绝对对立却又形影不离的关系,正如现实中的人们对他的狂热与恐惧一样长久不息,所以不妨让我们借着新片的上映,来回溯一下小丑的历史。

说起来你或许会吃惊,小丑的形象,在形形色色的改编中出现的次数,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目前已经超过了250个版本。

小丑于1940年,也就是蝙蝠侠在《侦探漫画》第27期首次登场一年后,以一个变态杀人狂的身份首次出现,紫西装、绿头发的造型,诡异的笑脸(三位创作者借鉴了保罗·莱尼根据雨果小说改编的电影《笑面人》,在该片中,康拉德·韦特饰演一位惨遭毁容后,脸上始终戴着夸张笑容的贵族);他的经典武器「笑气」也首次登场,受害者在吸入「笑气」后会发生癫狂而大笑不止,最终挂着笑脸死去。

最初,小丑仅仅被拿来当做一次性反派,但在几年内,小丑便确立了其作为蝙蝠侠宿敌的身份:蝙蝠侠严肃神秘的外表,高超的侦探技巧和「不杀人」的道德准则,与小丑不按常理出牌,肆无忌惮的恶作剧精神和无政府主义倾向形成了完美的对比反差,印证了「英雄的伟大也反射自他们的敌人」这句老话。

而和超人这样依靠蛮力肉搏和强大超能力支撑动作戏的超级英雄不同,小丑和蝙蝠侠作为平凡人,甚至无需面对面,更无须那种超高视觉刺激性的对决,便能「拼」得死去活来。

不过小丑与蝙蝠侠的故事也并非一直像如今的电影一样黑暗,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完全变成了一部喜剧。由于大众对于漫画中阴暗内容的不满,1954年漫画准则管理局成立(和好莱坞当时严格执行的「海斯法典」类似),漫画中暴力与黑暗内容遭到严格的审查,蝙蝠侠随之「自毁形象」变成了荒唐的喜剧人物,作为镜像的小丑也因此「降格」为一个带着魔性笑容搞恶作剧的罪犯。

这一阶段的「巅峰之作」无疑是播出于1966到1968年间,亚当·韦斯特担当主角的《蝙蝠侠》电视剧及电影,剧集的坎普趣味、滑稽的音乐、韦斯特「故作严肃」的表演中流露的幽默,受到了当时观众的极大欢迎。

《蝙蝠侠》(1966)

其中,恺撒·罗摩洛饰演的小丑是大银幕上的第一位小丑形象,也造就了第一款经典的「小丑笑声」。

这些蝙蝠侠故事呈现出极具喜剧感的自反性,创作者们直视着「一个大男人在晚上穿着酷似蝙蝠的服装打击犯罪」(杰克·尼科尔森的小丑在电影的一场戏中怒斥道)这一情节本质的荒谬,也显得颇有「小丑视角」的既视感。

《蝙蝠侠》(1989)

韦斯特的《蝙蝠侠》系列看似低幼却印象深刻的喜剧性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前进而彻底流失,事实上包括蒂姆·伯顿时期的蝙蝠侠电影,以及两部公认的失败之作《蝙蝠侠与罗宾》和《永远的蝙蝠侠》,都试图在制造那种喜剧性。

2014年,经历了诺兰时代三部曲后的华纳制作的一系列「乐高」电影,尤其是2017年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更以自反的态度再现了这种另类的黑暗骑士形象,在《乐高蝙蝠侠》中,导演甚至还让小丑在与蝙蝠侠大战中向对方离奇「告白」,回应着漫画历史之中,关于两人经久不息的斗争之间,是否存在「爱情」的种种猜想。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让蝙蝠侠变成一个喜剧故事,或许正是小丑的梦想,而他坚信一出精彩的喜剧少不了笑声。在90年代后为多部动画剧集和游戏中配音小丑的马克·哈米尔在谈到他标志性的笑声时,便将其称之为一种音乐乐器,是一种流动的,随着其情绪不断变化的物质。

而每一代小丑,不管是哈米尔、罗摩洛,还是尼科尔森、希斯·莱杰或者华金·菲尼克斯,都在他的笑声上有独到的见解,从莱杰悠闲地走入黑帮集会时挑衅似的「哈-吼-哈-呵」,到哈米尔从小声偷笑到放声狂笑的种种层次,再或者是尼科尔森几乎本色出演似的大笑(《闪灵》里的杰克·托伦斯和小丑怎么想也有些共同点),不同风格的笑声甚至定义了每一部作品的气质。

《蝙蝠侠:黑暗骑士》

不妨说,除了将小丑比作蝙蝠侠的另一面外,他和他的笑声更是一种煽动性的能量,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甚至曾在影评中警告观众,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为小丑加油打气,这从某种意义上更激发了蝙蝠侠的存在,从反方向定义了后者所相信的一切。

当然,在韦斯特系列结束后的1970年代,随着冷战后期的美国在越战、尼克松上台、曼森谋杀案等一系列事件后进入了一个更加愤世嫉俗的年代,DC确立新的方向,让蝙蝠侠漫画回归到写实黑暗的路线来,一切最终都指向了两部诞生于1980年代后期的漫画杰作:弗兰克·米勒的《黑暗骑士归来》(1986)和阿兰·摩尔的《蝙蝠侠:致命玩笑》(1988)。

《蝙蝠侠:致命玩笑》

两部作品赋予了蝙蝠侠与小丑的故事黑色电影般、乃至莎翁悲剧似的质感,也为后来的影视改编提供了更加成熟,更加写实的可能。

除了小丑个人形象的风格变化之外,关于小丑的起源故事也可以被视作小丑改编中的一大分类。

曾缔造了《守望者》的摩尔编写的《致命玩笑》被认为是史上最出色小丑起源故事,在50年代原有的起源故事的基础上,用双线故事的形式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深化,蒂姆·波顿的第一部《蝙蝠侠》电影中杰克·尼科尔森滑稽却残暴的小丑便饱受其影响,波顿本人甚至说这是他很少数能读下去的几部漫画之一。

《蝙蝠侠》(1989)

最早的小丑起源漫画将其描绘成一个在化学厂工作,后称为「红头罩」的罪犯,在一次盗窃行动中意外坠入一处化学池后遭到毁容导致精神失常,变成了小丑。而在《致命玩笑》中,「小丑」原本只是一位家庭贫寒,在化工厂工作的普通人,因为希望能成为一名喜剧演员而辞职,却一败涂地,成天在破旧的家中被怀孕的妻子责骂。

于是,有一天他被迫走上了通往那个化学池的黑暗之路,而就在同时,他又突然收到了自己妻子发生事故死亡的消息,于是,在「糟糕的一天」之后,未来的犯罪王子诞生了,而他的目的则是让他的受害人像他一样遭受这样「糟糕的一天」,以至于扭曲他们的心智,毁灭他们的道德。

《致命玩笑》中「糟糕的一天」这一设定,在诺兰的《黑暗骑士》中被莱杰的小丑发挥到了极致,由此创造出了本世纪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正邪对峙场面之一,而当电影落幕时,几乎是小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蝙蝠侠:黑暗骑士》

诺兰将蝙蝠侠世界另一经典反派——「双面人」哈维·丹特的起源嫁接到小丑的阴谋中,向他的宿敌展示了一个堂堂正正的检察官,一位「光明骑士」,如何在经历了一夜的悲剧后,变成无视道德靠抛硬币杀人的恶棍。

电影并没有交代小丑的来历,而是让他自己在受害者面前把玩罗生门似的玩笑,诺兰精准地捕捉到了小丑对于混乱的热衷,对于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法律与道德的不信任,而正如摩尔笔下被家庭关系和经济困境轻易击溃的他,莱杰的小丑被吊在空中,大笑着对着蝙蝠侠说:「你所需要的,只是轻轻的一推。」

弗兰克·米勒的《黑暗骑士归来》虽然并不以小丑作为绝对重心,却提供了一个结局的假设:一个老年的疲惫的蝙蝠侠最终杀死小丑,但这样他也背弃了自己不杀生的准则。让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下)

小丑赢了。

至此,小丑也完成了他的终极进化,他从一个超级英雄片中的次级人物,上升到了无可超越的经典角色,成为了这种类型片中拥有绝对特殊地位的角色。

在这之后,我们提起小丑时总是会赋予它某种深度,甚至连与小丑有关的电影,都会拥有与它原本所属的那种爆米花电影所不同的厚重感和现实意义,成为了超英片里的「深度电影」。

比如1989年的《蝙蝠侠》,蒂姆·波顿的阴暗气质与小丑的暗黑气质完美切合,小丑身上的那种无政府主义者的敏感与癫狂,又被杰克·尼科尔森的演绎糅进了一种舞台式的优雅,可以说是让这个形象变得比普通超英片中的反面人物更有层次也更有悲情的开始。

《蝙蝠侠》(1989

《守望者》的故事本来就很反乌托邦,英雄被杀的故事指向了某种最糟糕的未来幻想,笑匠去看医生的那个笑话,不仅是在讽刺笑匠,也是在解构超级英雄本身。

至于希斯·莱杰版小丑的社会实验,以及他和蝙蝠侠之间的关系,更是让《黑暗骑士》走出了传统超英片那种个人英雄成长叙事的神话传统,转而探讨人性中正义与罪恶一体两面的镜像关系,也让这部电影和希斯·莱杰本人都成为了影迷心中永远无法取代的经典。

《蝙蝠侠:黑暗骑士》

到了最新的这部《小丑》,我们终于得以回到了一切的开始,去探寻小丑这个形象是怎么诞生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丑也因此成为了超级英雄中非常特殊的那个——从结局倒推开始、从死亡倒推诞生、从消逝倒推出现——反向立传的一个英雄。

《小丑》

与其说是这些超英片成就了小丑这个形象,倒不如说是小丑这个形象让这些超英片获得了新的深度,超级英雄们和超级英雄片代表的,是对理想社会和神话系统的维护,而小丑形象则完全是这种理想和神话的反面,他让我们意识到这些神话的虚假,他出现在那些混乱的社会中,用他自己的恶行让那些城市变得更加混乱。

而这,才是现实的样子。

但小丑和所有的超级英雄都不一样,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个恶棍,而是因为他身上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你永远无法预测到下一秒的小丑会做什么,或许这种绝对的不稳定性也正是为何他是所有超级英雄反派中的最强者。因为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比起蝙蝠侠被自己的道德所束缚,小丑没有任何的枷锁,他随心所欲,活在混乱中,也不寄希望于任何的秩序,与其说他是疯狂的,倒不如说他是单纯的,因为他最懂,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那些所谓的道德到底有多么脆弱。

蝙蝠侠毫无疑问可以被称为守护者,但作为他反面和镜像的小丑绝不能简单地用「毁灭者」来定义,毕竟成天想着毁灭世界的往往并没有什么真正的野心可言,但小丑和他们都不一样。

他所要摧毁的,并不是某个特定的世界,而是人们心中关于「罪恶」的恐惧。

人们遵纪守法,蝙蝠侠维护正义,与其说是在遵守规则,不妨说是他们都无法直面罪恶和杀戮面前的那份恐惧,是这份恐惧感让我们得以远离罪恶,而小丑所做的,就是用他的那些疯狂,不可预测,毫无枷锁,以自己进入罪恶内部的「罪恶享乐主义」的方式,来消除掉你对罪恶的恐惧。

在不恐惧罪恶之后蝙蝠侠都也可以杀人,那普通人能做出的事情也就更难以想象了。

他是所有人心目中罪恶的导师,没有任何一个超级英雄敢于以这种方式,获得小丑这样的荣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