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老严) 看病的时候一定要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真正的临床看病不是某一方治某一个病! 因为我们说某一个方不一定能治,不要想这个病人该用什么方子治,而是要想我该让这个病人气血怎么走?我该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病人气血变得更好一些,更趋于匀平一些,所以一定是这样。如果我们看病的时候,总是说这个脉就必须得是白虎汤,不能是别的方,那就不好,一定要根据情况。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病人,我们给他一个,就像我们说教育孩子一样,我们要给他一个引导,让这个气血恢复匀平就好了,那么引导的方法是不是只有一个呢?不是,而是多种。 所以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不要思考这个病人我该开什么方子,而是我们就如实的观察这个病人的表现,这病人来了之后,我们就刚才聊,怎么难受?口干舌燥,头面热的慌,手脚发热,这个烦躁的慌,乱七八糟的一系列症状,或者是各种各样的表现,然后还有什么不舒服?可能腰有点酸啊,腿有点不舒服呀,肚子有点难受,有点拉肚子呀,或者各种各样的表现,好,我们大概根据病人描述,我们大概可能知道这个人什么表现,我们这时候再一摸这个脉,哦,寸关没问题很火,所以你就会表现出这种表现来,尺脉很空虚,你就表现出腰膝有点酸软啊,脾胃有点差呀,里虚里寒这种表现,那么这时候我们是不是急着一看,这个病就一定是白虎汤,别,你再仔细看一看,你有一个立法,所以一定是这样! 中医是个理法方药都有的,一定是理法方药,一定是先有理,先明白阴阳逆从之理,先通过理上明白这人的病机变化的特点,如果不明白的话,就一定弄到明白为止,最起码能够说服自己啊,这个病人就是这回事,然后再给他一个治法。什么治法?在这个治法的情况下,你方子是不需要想的,自己就蹦出来了。你有了治法,我就想这么弄,那你该开什么方?随便开,有的是方,所以有时候实在想不到好方子,唉呀,我该给他开个什么方子呢?这种状态,如果脉象不是那么很躁,尺脉空的比较厉害一点,可不可以换一个别的? 可以,有的是方,都可以选,药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加减减,我们说这个时候大家的标准答案,我们就是让这个脉,你看洪数有力,这个寸脉往往是比较大一些,关前这比较大。那么这个病人的脉象就是这样,比较大,这个最大啊,这个第二大,这个稍微小一点,或者类似这种象,不管这个脉在浮中沉,有的病人脉很沉,但是也是表现这个象,在沉位也是个火象,因为有有的病人尺脉虚了之后,就是因为长久的被误治,长久的误下导致它可能脚都冰凉了,脚都发冷了,手很热,这种象都有可能,那么这时候我们治疗怎么着?就是让这个气一凝静,你安静下来之后慢慢的这个气安静下来了,就会一点点一点点由寸脉最结实,关脉比较结实,尺脉,或者是寸关最结实尺脉空,因为他安静下来,慢慢气就会养到这个尺脉,所以你的用要一定要让他的气安静下来,慢慢的让这个尺脉饱满起来,就这个治疗方法,那么我们这时候就开了这个白虎汤,我们先说一下白虎汤的四味药,就是跟上次聊天为什么会给人这种寒嗖嗖的,像听到白虎一样的感觉?我们看这四味药的组成。 首先是生石膏,关于生石膏的描述,我每当聊到这生石膏,我就非常想到一个人叫张锡纯,叫张大石膏,它对石膏的描述是非常到位的,就石膏到底什么作用?看看张锡纯对石膏的描述就知道了,非常精彩也非常正确,不过有兴趣可以看,没兴趣就算了! 因为他把这个知母改到玄参,我觉得就不要改,知母是非常好的。知母炙甘草,还有最后一个要味药,粳米,因为这个石膏这个药非常重,所以我们在临床中用石膏,你看张仲景用石膏都是一斤,石膏一斤也不太多的,我们在临床中一般都要用,一般情况下,如果我开着白虎汤的话,都开石膏25啊,知母7到9克,炙甘草3到5克,粳米一般到十克。就这个量,一般情况下就这个量,有时候生石膏能用到一般是20到30了,平均用到就是25克,就这种量,我们一定要说这时候石膏啊,这几个药,我们说石膏这个药很重,二三十克就一小把,不多的,甚至你看石膏二三十克跟知母,知母这个药很轻的,如果九克的知母就一小点,所以这个石膏一定要稍微用多一点,知母7到9克,不要害怕知母也是很好用的药,炙甘草,这个药就这么用,大家知道知母,大家一定见过知母,知母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知母这个药,如果切成薄片的话,它是非常松软,非常柔软,而这个药又是个苦寒之药,苦寒。这个药是辛寒。这个药是甘,这个药也是甘,粳米这个药用什么?粳米就是旱地的稻子,我们一个一个来先把这几个药,知母这个药,石膏这个药,我们一个一个来,给人什么感觉?很白,你仔细看一下石膏,你把那个石膏啊,大家想体会的感觉很简单,把那个石膏拿出一点来,放到舌头上一含,就知道石膏的感觉! 这个石膏的辛味几乎是很少的,几乎你察不到辛味,也不会感觉到这个石膏在体内一种走窜的感觉,都不会有的,但是你会有个感觉,尝了石膏之后整个舌头都会变得非常涩非常凉,他是一种寒性要远大于他的辛凉的作用,而且它是非常宁静的一个药,寒性很大,但是辛味不是很大的药,主要是个寒,所以这个药吃上去之后,人就会变得很冷很静,就像吃上冰块一样这种感觉,这个知母这个药是苦寒,这种苦寒呢,我们要想了解知母的苦寒就需要找几个对比,我们说找几个苦寒对比,有几个药,第一个我们说大黄也是苦寒,对吧?但大黄的苦寒,你看大黄的质地很重! 非常重,所以呢大黄的苦寒就泻下,他就特别重,气也重,味也重,你一闻哪大黄气很重,而我们还聊一个苦寒,比如说黄芩算苦平,我们说也算吧,就黄芩这个药,这个药气非常重,你一闻那气很重,一吃下去就很重,我们现在如果把这几个都聊完之后,我们聊知母的,知母的那种寒,知母非常柔软非常疏松,这种寒就是一种清凉之气,所以古人说知母是个清气分的寒,他只清气分,她是轻轻地疏透这寒,她是轻轻地就像,我们说如果说寒分,这种寒象一杯冷水灌到肚子里一样的话,那么这个苦寒的药他并不是很伤,并不是很伤人,但他有微微的苦使这个气变得安静下来,但是并不伤正,它是慢慢地让气往下往苦往内走,并且同时让气变得安静下来,这个没问题! 那么这两个药合到一起就会使这个药变得非常寒,然后轻轻的往下走,往内里走,使这个脉变得非常安静,但是并不是很重的往下清热,而且是把里头的热量,把里头这些火气慢慢的那种气分给清下来,然后慢慢定住,而且并不伤这个尺脉,他并不是那种质量很重的那种药,他不像芍药,不像大黄,也不像黄芩,也不像黄连,他就是这个知母,独特的的那种知母,这个药非常有意思! 他非常柔软非常疏松,所以这个药就能使它变得很安静,那么这两个药就是甘缓之药。我们就不多,我们还需要多说一下,甘草的甘缓,尤其是这时候。粳米的甘缓很有意思,粳米我们用什么呢?粳米是这样的,米分稻米和粳米。水稻,稻和粳米是不一样。大家都知道大米分两种大米,一种是南方大米,一种是北方大米,对吧?南方大米叫水稻它成熟时间非常短,一年两熟,一年几熟,这种大米颗粒比较并不是很饱满比较小,这种叫水稻,不做粳米用,粳米是一种北方大米,尤其以东三省大米为好一些,我个人认为,这种大米什么特点?它非常饱满,非常那种充盈,所以说一定要选好大米,我们诊所都免费给人备大米的,都是盛上大米,上超市买上一袋东北大米就行,稻花香都行或者什么都行,只要是东北就行,那么大米一定要是比较饱满,然后你一熬出来之后,大家知道那个,一聊大米我就有食欲,这个大米这个东西啊,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试试啊,什么米都不要放,光用这种大米就光用粳米,只用粳米不要放任何材料,只用粳米你就使劲熬,熬他个小时左右,粳米加上水,尤其这时候这个水如果选一些山泉水或者纯净水的话,那个水稍微软一点,不要选那个咱们自来水太硬,就选软水! 你使劲熬,使劲熬,熬时间熬到15分钟之后,那锅米汤晶莹透亮和那种米的滋味非常好吃啊,非常美味,这是秘传,就这么一个东西,小火慢炖,所以他这个药特点是什么?就是特别具有那种粘稠感,特别粘稠,就像浆糊一样,所以你看,如果这时候我们用粳米,粳米一方面,如果你不加粳米的话,大家只要熬过一次白虎汤就知道,如果不加粳米,这个石膏熬出成分来熬出来非常少,熬出不了太多成分,因为这个石膏,我们很多人说唉呀一聊石膏,就说你为中医不科学,说石膏的溶解度很低,大家都知道石膏溶解度很低吧?所以说溶解度很低,你用上十克的石膏,用了多少克石膏,根本就溶不了水里去! 没错,他溶不了水里头,可是我们要说的话,这些人都是一些理论家,你如果正儿八经在临床上你仔细看的话,中药根本就不是一个溶液,中药就是悬浊液,它不属于溶液,不能用溶解度来考虑,因为溶解度考虑的是溶液,所以如果只考虑溶解度的话,你一克石膏,这一杯水就已经溶不了,你再放多少石膏没有用,我们这是溶液,如果我们是悬浊液的话就不一样了,悬浊液什么特点?他是你把这个石膏打成碎落之后,她会不停地熬不停的熬,那个石膏小颗粒会悬浮于水中。这样这个石膏呢,你比如说你用一百克石膏光用水熬,那么它水中悬浮的石膏的量,多熬半个小时,和你用10克的时候熬半个小时,他这个里头悬的石膏的量是不一样的,我们明显可以肯定一百克的熬的悬得多,对吧?那么有没有办法让他悬得更多呢?当然有,加上粳米,加上粳米这个药之后,整个溶液就变了,因为这个汤会变得非常粘稠非常粘稠之后,就这种小颗粒的那种矿石就能够被黏着成为一种悬浮液悬浮在这个水中。 所以一旦石膏配上粳米之后,这两味药简直是绝配,逢用石膏我特别喜欢用粳米,就是因为这个药非常好用,他用上之后,这个粳米就能把这个石膏就成为一个非常粘稠的悬浊液,在一杯溶剂当中,这个病人喝下去之后有了这个粳米在里头,这个口感就变得非常好,如果没有粳米,光用石膏的话,这个一咽下去之后主要拉嗓子,大家知道吧?因为有很多那个石膏会挡着这个嗓子眼里头,很难受,喝上去之后,就赶紧喝水,把拖下去,大家喝过矿石没有?矿石都比较难喝,我就比较不喜欢矿石,因为这玩意儿确实是,他喝完之后他整个嗓子都糊了一层,然后这时候你如果有这个粳米在的话,他这个糊嗓子感觉会明显的减少,所以我觉得张仲景这人真的很厉害,这个方子尤其分析出来就每一个药都不可或缺,尤其这个粳米这个药,他甘味药,它能够使这个石膏更有效留住,那么这一锅汤就形成一个甘寒并且轻轻地往内里疏透气机,疏透气,轻轻的清的气,并且是个甘寒,而且非常有饱满感的甘寒,饱满,因为有这个粳米在,非常饱满,加甘寒,就使这个药从外到内一下子变凉下来,整个外层变,而且这个药用完之后。很多人说这个药泻,你这么看,白虎汤用证去分析的话,白虎汤根本就不是个泻药! 他吃完之后,病人尺脉虚吃完白虎汤,根本就不拉肚子,只要这个脉象不涩! 病人只要吃白虎汤拉肚子,都是因为脉象涩,脉象涩,只要脉象不涩,脉象涩代表什么?咱们上次聊,气少血多微有寒,他本来就微有寒,脉就拱不动它,你这是康康给他一个石膏,他肯定就脾胃受不了,拉肚子,运化不了就拉肚子,只要脉滑利,脉滑利尺脉空。寸关比较火象比较厉害。白虎汤,我用了这么多几乎没有拉肚子,不能说一个没有,有时候咱有失手马失前蹄是常有的事,在临床中经常会有病人吃上药之后,出现一些你们考虑到的一些副反应,所以这个药非常平和,并不骏猛,这个药喝上去之后,病人吃上一段时间之后,不仅胃口不会变差,反正很多人吃完白虎汤之后胃口变好,所以很多人叫脾胃弱者不可用白虎汤,完全没上临床,你上临床就知道,我用白虎汤,我们说有的小孩夏天不愿吃饭,一到夏天之后就特别食欲非常差,你一摸这脉,就这么个脉,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怼上去之后,很快病人就会爱吃饭,所以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白虎汤这个方子用起来特别好用,这就是整个白虎汤。但是啊,我一直说我们要在临床开白虎的时候,还要有一个注意点,就是问问病人懂不懂中医。如果病人懂中医的话,有时候开个白虎汤得看他的反应。如果病人这个白虎汤有,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个人对白虎汤的宣传,尤其是火神派对白虎汤的宣传简直是就是感觉! 你怎么敢开白虎汤,你这个庸医,就好像你开出白虎汤,你这人就不是经方家,你就不是个负责任的,白虎汤如此封杀阳气,如此杀阳,如此对阳气有损伤,你怎么能给人开白虎汤! 这时候如果病人对我们开完这个药之后,病人咯噔一下,你就马上给换,我给你换个方子,这时候换什么?我一般都习惯,一看这病人对白虎汤很惧怕! 换一下,换个玉女煎,或者生地沙参石斛麦冬玉竹,再加上点甘蔗汁,或者是加点,我有时候加点糯米或者加点米之类的,给他换,调一下,一定不要让病人产生咯噔一下,不要让病人感觉跟你对抗。所以我一直说,为什么有很多人说,唉你这不是在宣传违心吗?所以病人如果说因为你开出一个方,你这个方只要对症,那你管病人习不习惯?喜不喜欢?我刚上临床有这个思维,我刚上临床病人来找我看病,我才不管你什么思维,我不管你学没学什么中医,我就让你的病该开什么方就开什么方,哪怕你说唉呀,王大夫我这个脾胃这么弱能开白虎汤吗?我也会凶他,我说你懂什么中医啊?你吃就行。那时候那个脾气大,你就吃就行,有的病人吃完之后说,唉呀王大夫确实水平高,我这个吃完之后就好,有的病人就来,王老师你看我都先跟你说了,我脾胃弱,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怎么这么不听劝?然后就导致很乱,我们说这时候,所以一定要考虑到病人的一种心理。如果有的病人说,就是我们说很多人反反复复说,唉呀,扁鹊说不信无术者医不治也,是吧?或者信巫不信医者医不治也,就这个病人如果就是不信任你,对你的开的方子就是不信任。病人这时候方子往往有效率将大大下降,我们是为病人考虑。 (特别感谢 黎木养 编辑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