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纪.伤寒论》第6集学习笔记

 Ceeportks7qy2l 2020-04-20

(续条辨二六)

中药为什么要发表?一发表,毛孔就开了,小便就排出来了,所以用发汗的方法。要发汗,药性很热才会发汗。比如硫磺,很热,可用来消水肿,速度很快,一剂就可消掉了。硫磺没毒。

不需要用那么强的药,中热的药,如麻黄,就是辛甘温性的药,可以发一点表汗,小汗一出来,小便就排出来了。

如果药放下去汗没有完全透发出来,停在皮肤下面的时候,皮肤就会痒。这个跟皮肤炎的区别,就是看皮肤是否是好的,好的话,就汗没有透发完全,再透发一下就好了。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取汗的方法,两个并用在一起,得汗!

二七、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这个条辨是说,服下桂枝汤,病没有完全好,病人反而很烦躁,这个时候就用针灸刺他的风池、风府,通关活络,然后再服桂枝汤,就能好了。

这是太阳证的一种特殊情形。这个现象也说明脖子这个地方呢受风寒最严重的地方,风池、风府就是当初受风的地方,太阳中风的地方。所以平时脖子一定要遮好,盖好。

二八、服桂枝汤,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喝桂枝汤,没有出汗,脉反而变洪大,再服桂枝汤。如果出现了忽冷忽热,隔日再发的,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汗出必解。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都是中风和伤寒同时有这个现象出现的时候使用。如何区分:

如果病人发热发冷的时候差下多,发热一个小时完就开始发冷一个小时,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如果病人发热的时候比较多,发冷的时候比较少,这时桂枝加重,麻黄减少,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即:桂枝三,芍药二,麻黄一。当然白芍也可以同桂枝等量,不用很斤斤计较。

需注意:有桂枝、麻黄各一半,有桂枝二麻黄一,没有桂枝三麻黄一这种现象。用麻黄时,先煮下,去上沫。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劈;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二九、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在第一集时倪师就讲解过,六气逆行是病态,顺行的话就是正常、常态。

太阳证没有好,会逆着走:或是进入阳明,或是进入少阳,少阳如果不好,会进入太阴、少阴和厥阴。

1、进入阳明分两种情形:

一种是经热(经,血脉神经),力量过强发汗太过,造成血管坦克的水不足,病人会出现大渴、一直喝水、燥渴、壮热、津液不够,小便一直排,没办法止渴,产生经热,就是“白虎汤证”。

一种是腑热(腑,肠胃消化系统),如果发汗的时候,把肠胃里面的津液都发掉了,造成便秘,就是腑热,“承气汤证”。

不管经热或腑热,都是无死症,病人会在黄昏下午三点到五点开始发壮热,舌苔黄黄黑黑的,整个嘴巴干的,没有大便用承气汤。如果大便很好,用白虎汤。

阳明证基本的大原则就是“但热不寒”。

注意:桂枝汤喝多了,流汗很多,这个是里虚,加点炮附子就好,与这个气逆行转变成白虎汤不是一回事儿。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知母,可除烦止渴生津,用来除烦。剂量大概四、五钱就够。白虎汤吃下去,烧退的时候,病人也是流汗,这汗是把病人的病毒排出来。

2、石膏是白色的,又叫白虎,清凉润肺,用来退热的。是非常辛寒的药,一吃下去,马上进入血脉,温度降下来。倪师的经验用量至少一两以上。要用棉布包起来用。

3、炙甘草,用两、三钱,用来健脾健胃,胃口没有的时候用能让脾阳恢复的很快。可清热消炎滋液。

4、粳米,就是平常用的糯米,为了取它的黏液来补足肺的津液。用两、三钱就可以,是很稀的,汤熟去残渣,喝的是汤汁。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四味合用成为清热除 烦生津止渴之专剂。

5、人参是张仲景在经方里面用的最强的补阴的药,他认为当病人津液伤得很重时才会用到。是最好恢复肠胃功能的药,可用党参、花旗参取代。人参甘苦微寒,味道一点甘一点苦一点寒,人参是比较凉的药,所以白虎人参汤是生津止渴的专剂。

6、上消的糖尿病,渴饮千杯不能止渴,就是白虎人参汤证。

7、所以大汗、大烦渴、脉洪大,方书称为「阳明经病」;谓「阳明」主里,「阳明病」即主病在里,且主实热。故以「白虎汤」清高热为主治,加「人参」防心脏之衰弱,补助津液之消耗,当小肠火足够,将大肠里的水气化上去到肺,才能够生津止渴,否则光是喝很多水不够的,这就是人参与粳米的作用。

注意:病人发高烧的时候,但热不寒,大便正常,我们用白虎汤退烧,不用人参。麻黄是青龙,石膏是白虎,附子是玄武,大枣是朱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