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篇

 我家的书室 2019-09-03

1、 吸了氦气后嗓音会发生变化的现象被称为“唐老鸭效应”。这是由于氦气比空气轻四倍的缘故。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到我们的耳中的,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得多,因此声音会被更快更大地传到我们的耳中。

2、 制作碳酸饮料的时候,将碳酸氢钠溶入水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在喝碳酸饮料的时候会感觉很冲。此外,在撬开瓶盖的时候会听到的“嘭”的一声,是积压在瓶内的高压二氧化碳气体向外喷出发出的声音。

3、 钻石和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只是由于碳元素的排列方式不一样才造成了他们不同的性质。石墨是由六个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形层层排列构成的,因此石墨比较脆。而钻石是由碳原子以正方体的方式有规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因此钻石坚硬无比。

4、 的使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火的使用可以让人类吃上熟食,抵御寒冷,驱走黑暗。今天可考证的,人类最早使用火的痕迹是在生活于70~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的遗迹中发现的。

5、 干冰是二氧化碳气体在低温下压缩制成的冷却剂,在温度高于零下79摄氏度时就会升华,并吸收周围的热量。由于它不经过液体的状态直接升华成气体的特性,因此被称为干冰。干冰升华所产生的雾气经常用于舞台特效。

6、 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零下15摄氏度到零下17摄氏度不等。有水汽的物体一接触到它就会被迅速地吸收热量,然后结冰。因此在从冷藏室里拿东西的时候,如果手上有汗,就会马上被粘在一起。

7、 下雪后,要向路面撒上除雪剂。除雪剂的作用是降低雪的溶点,使雪不容易结冰,更易融化。盐和氯化钙都是除雪剂的一种。和氯化钙的融点分别是零下20摄氏度和零下50摄氏度,因此撒了它们之后,雪就不易结冰了。

8、 酒精灯里的溶液顺着酒精灯灯芯往上跑,然后被点燃。这是一种气化(液体蒸发变成气体)现象。灯芯之所以不会燃烧掉是因为灯芯的着火点比酒精的高得多。同样,蜡烛也不是在燃烧灯芯,而是在燃烧石蜡(制作蜡烛的材料)。不过要是石蜡都烧光了的话,灯芯也会跟着燃烧。

9、 水在零摄氏度以下时,凝结成固体的冰,温度超过零摄氏度后变成液体的水,温度达到100摄氏度以上时则会变成水蒸气。像这样,物体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在固体、液体、气体等状态之间发生转变的现象被称为状态变化。物体从固体转化成液体的温度(熔点)和从液体转化为气体的温度(沸点)根据物体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0、           水中含有百分之九十的氧元素,空气中则含有百分之二十一的氧元素。人平均每天吸入500毫升以上的氧气。如果缺氧的话,人连几分钟都活不过。氧气通过红细胞的血红素(色素蛋白质)传到身体的各个细胞,然后氧化食物,给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11、           分子是能够体现物质性质的最小的粒子。根据物质的不同,分子的模样和大小也不尽相同。比分子更小的粒子是原子,但是原子不能体现原物质的性质。例如,水分子(H2O)可以分解成氢原子(H)和氧原子(O),但是这些原子并不能体现出水的性质。

12、           海水通过盐田的蓄水池流到蒸发池,再到结晶池,在这个过程中,盐水的浓度越来越高,最后变成盐晶体。利用蒸发、加热、冷却的方法从混合物中提取纯晶体的过程被称为再结晶。再结晶的次数越多,所提取的结晶体纯度越高。

13、           夜光体也叫磷光体,是指可以在黑暗中发光的物体。构成它们的分子平常处于较为稳定状态。可是一旦被光(能量)照射,它们就会吸收光线,变得活跃起来。在光线去除后,它们能够将吸收的光在释放出来。因此,夜光体可以在黑暗中发光。

14、           氢气是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气体,是地球上最轻的物质。氢气有自燃性(爆炸性),在500摄氏度的高温下会发生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生成水。此外,氢气作为无公害的清洁能源和未来的替代能源,今天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15、           中和就是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反应后各自失去原来属性的现象。被蜜蜂蛰后之所以会很难受,是因为毒针将携带的酸性物质注入了体内。因此将碱性的氨水涂擦在伤口上,使之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以减轻痛苦。不过马蜂的毒液是呈碱性的,因此需要涂擦食醋等酸性物质,使之产生中和反应。

16、           暖手炉有粉末型和液体型两种。粉末型是将铁粉、盐水和活性炭混合,利用铁生锈时产生的氧化热来提供热量。液体型的内部装有乙酸钠,乙酸钠受刺激后会释放热量,在一段时间后又会稳定下来。液体型暖手炉上还装有按钮,只需一按,乙酸钠溶液就会释放热量。

17、           分子虽然可以用分子名称和元素符号来表示,但是用分子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现出分子的原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分子模型常常用圆球和木棍来制作。原子通常用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球来表示。化学键(两个原子之间的间隔)则用木棍来表示。

18、           橡皮擦的塑料中添加了可塑剂,因此橡皮显得软乎乎的。可塑剂是一种弱化塑料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塑料在高温下便于加工成型的化学药剂。当橡皮擦中所含的液态可塑剂向外渗透,溶解到塑料尺上时,橡皮擦自然就会粘在尺子上。

19、           头发是由很多有序结合起来的蛋白质分子构成,按照一定的规则伸展开来的。如果在头发上涂上碱性的烫发药水,蛋白质的结构就会被破坏。要想设计出自己希望的发式,就需要先改变蛋白质结合的位置,使蛋白质再次结合(氧化0固定成新的样式。

20、           物体从液体变化成气体的现象被称为“汽化”现象。汽化的最低温度被称为“沸点”,性质不同的物体其沸点也各不相同。在油炸东西的时候,虽然水到了100摄氏度要汽化成水蒸气,但是沸点为200摄氏度以上的油仍然保持液体状态。因此,水会以水蒸气的形态,油滴会以液体形态向外溅出。

21、           大部分易溶于水,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与碱反应生成盐。酸溶液具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酸有很多种,如含有极强腐蚀性硫酸和盐酸,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氨基酸,以及使水果具有香味的柠檬酸等。

22、           肥皂力里含有的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碱溶于水产生氢氧根离子,与酸反应会生成盐。碱的特性使肥皂具有滑腻的感觉,此外碱还具有味苦,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等性质。

23、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认为,物质可以被切分成不可再分的粒子,他将这种粒子定义为“原子”。原子非常小,1厘米的长度内可以并列排下10亿个原子。后来,随着原子核、电子、夸克等粒子相继被发现,道尔顿的原子说不得不进行多次修正。

24、           指示剂是指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定酸碱性的药剂。众所周知的石蕊试纸就是在纸上涂抹了从石蕊地衣中提取的色素,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或浅绿色。除石蕊试纸外,还有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

25、           合成洗涤剂是一种用来去除物体污渍的洗涤剂。常见的有,烷基苯磺酸钠(ABS),表面活性剂以及肥皂混合物等,包含固态型、液态型等种类。合成洗涤剂虽然具有不易受水温影响、渗透性强、洗涤效果好等优点,但也存在微量对人体有害物质、不易分解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