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很喜欢煲汤,各种各样的汤层出不穷,甚至可以每日一汤不重样。喝汤对身体确有好处,但是要因时因地因人施以不同的汤料,现在还是长夏时节,湿气所主,关乎脾土,在这长夏之时,煲汤配料仍以健脾祛湿为主,尤其是对于脾虚者。我在处暑当日也说过,许多朋友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今天给大家推荐3种“祛湿健脾豆”,平时煲汤就可以用上这些豆。 01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具有健脾、祛湿、消暑的作用,常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久泻痢疾、妇女带下、小儿疳积以及夏秋季感受暑湿之邪引起的呕吐、胸闷、腹胀、泄泻等证。 ■健脾止泻 中医认为白扁豆可健脾止泻,现代医学也发现白扁豆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适用于脾气亏虚型泄泻的人群食用。这类人大便常常偏烂,稍微吃一点点油腻的食物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烦恼,还伴有餐后腹胀、胃口不好、疲倦乏力等不适。 ■温胃祛湿 白扁豆性微温,炒过的白扁豆温性更大,有暖脾胃、祛水湿的作用,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脾健则能运化,能升清,从而有利于体内湿气排出。很多人都知道,湿气重的人可以常吃些薏米,薏米有排湿的作用,但薏米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这时候就适合吃白扁豆了。 ■祛暑解毒 白扁豆还能消暑,准确来讲是消暑湿,如著名的香薷散,由白扁豆、香薷、厚朴组成,具有祛暑解表、祛湿和中的功效,主治表寒里湿证,现代常用于治疗夏季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小儿夏季热等属于外感风寒、内伤于湿的病证。 要注意的是,白扁豆中有一些天然的毒性物质,这些毒性物质加热以后会失去活性,也就说白扁豆没有煮熟以前不能吃,不然会出现食物中毒,会让人们出现恶心和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 02 赤小豆 赤小豆,又称赤豆、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脾经。具有祛湿以健脾、利水以消肿和解毒以除痈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肢肿,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 ■健脾益胃 赤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湿的作用,凡脾虚夹湿者皆可食之。《食性本草》还记载了赤小豆:久食瘦人。因此,对于脾虚有湿的肥胖人群,不妨日常与党参同服,具有健脾利湿减肥的功效。 ■利水消肿 赤小豆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对肢体水肿、眼脸浮肿、大便稀烂、小便量少等有一定消肿的效果,正如《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祛湿,故主下水,消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 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有很强的利水祛湿作用,著名医家陶弘景就说: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因此,阴虚体瘦的人忌食赤小豆。 03 眉豆 眉豆又名白饭豆,眉豆是广东地区的特有称呼,因豆正中有黑圈,如两个眉毛合围成,所以有眉豆之名。眉豆作用广泛,被李时珍称为“豆中之上品”。 眉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妇女脾虚带下,暑湿为患,脾胃不和,呕吐腹泻。 ■健脾祛湿 眉豆其气清香而不串,外皮黄白,性温和,最合脾为中土的特性。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对于缓解女性白带异常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适合于脾虚便溏、饮食减少、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久泄,以及妇女脾虚带下者食用。 ■消暑止泻 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适宜夏季感冒挟湿、暑热头痛头昏、恶心、烦躁、口渴欲饮、心腹疼痛之人食用,对于缓解恶心呕吐的情况有好处,还能有消暑解毒的作用。 眉豆不可生食或不熟吃,否则在食后3~4小时可引起部分人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 提醒一下大家:豆类多食容易胀气,尤其是胃胀、嗳气、放屁多的人要少吃,一般建议可用以上的豆类煮汤,既取其药效,又防其胀气。 推荐药膳——节瓜眉豆鸡脚汤 ‖ 食疗方 节瓜眉豆鸡脚汤 材料:节瓜1个、眉豆50克、鸡脚100g、生姜5片。(3人份) 做法: ① 眉豆洗净,加清水浸泡30分钟;节瓜去皮,洗净,切小块,备用;鸡脚洗干净,切为小段,开水烫去血水,捞出备用。 ② 陶瓷锅烧开水后,放入全部材料,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熬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健脾和胃。 适用人群:脾虚有湿的人,常见双腿困重、肌肉酸痛、关节活动不利、舌苔白腻。 节瓜如《本草求原》谓之“功同冬瓜,而无冷利之患;益胃,长于下气消水”。眉豆有健脾祛湿之功。鸡脚富含胶原蛋白,是构成肌腱、韧带及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也是人们常说的“以形补形”的原因之一。节瓜眉豆煲鸡脚,清润可口,能健脾、祛湿、补筋骨。 活学活用 以下哪些食物容易让人胃胀? A.番薯 B.萝卜 C.芋头 D.黄豆 我们将在下期公布答案,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C(注:沙参淮山花胶汤适合脾阴虚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