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失败首先源自于父母的短视!父母篇(3)【咨询师札记】

 内家心理学 2019-09-03

学生:老师,请您再说说,该如何把孩子的品性作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来重视?!

老师:好的,第一重要的意思是,你在教养孩子的时候,你的精力,你的时间,你的心思,是不是都花在琢磨孩子的这个内在品性上?或者说你有没有非常警惕孩子身上的这些品性?

还是说恰恰相反,你整天都忙着带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上这个班补那个课?

太多的父母,都把才艺训练,当做品性训练,以为孩子只要学了这个就自然会获得某个理想中的品性;

更恶劣的当然就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了,完全无视人格品性如何了!

当然有些父母是会意识到品性训练的重要,但孩子身上始终没有的时候,却没有多思考一下,为何会如此?

为何我的孩子会是这样?为何我明明从小没有溺爱他,没有过度宠他,而他却是今天的这样子?是不是我怎么了?

只是想当然的认为,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好,或者等他到社会上去了,到社会上去磨练磨练,那他自然就会变好了,自然就会上进了。

在物质匮乏、世道艰难的年代,在生活没有像今天那么便利,互联网没有如此发达的年代,在人还是需要和人面对面交流的年代,在做什么都需要依靠社会交际的年代,或许可行!

简单说就是在成年后的生活是不容易的年代,也就是“活着是不容易”的年代,把孩子推向社会,他要活着他就必须得努力;

同时家里又无后路给到他的时候,他为了自己活着,就不得不好好努力了,不得不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产生关系,所以他有可能因此就此获得一些改变。

但在今天,现在这个物质已经极大丰盛的年代,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也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就像欧美那些富庶的国家一样,靠社会福利、救济金也是可以过一辈子的;而在中国,目前靠父母留下的财产非常多人是可以很安心的啃老!

而强大的互联网和物流,让死宅在家里而不必和任何人接触,完全成为了一种可能。甚至稍具备一些灵活性的,也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不错的金钱收益乃至虚幻的友情、爱情和成就感了。

看起来他们完全、而且非常的适应这个互联网+的社会了。唯一不需要的就是真实的人生,或者说有触感的、有难度的、会痛苦的、会失控、会失败的人生!

我真正担心的是这个,而这个担心却常常和来求助的父母南辕北辙。他们想要的,是赶快把孩子推出去,让孩子去念书或者让孩子去工作。

而我着急的是

这些孩子是不是苟活着?

他们有没有能力去和人建立关系?

能不能受得了关系当中的种种挫折和非难?

然后把关系推进的更加深入?

能不能和人真正的亲密?

未来有没有知心好友、爱人了?

还是说只是浅浅的、淡淡的、表层的和人接触着?

我担心的是

这些孩子的未来有没有价值?

能不能不是个受害者?

而是个给予者、创造者、付出者?

他能不能承担起本该他承担的责任?

而不是凡是都是别人的错?

更不应该是纸糊一样的心灵,动辄就受害、就痛苦、就想死?

我还担心

这些孩子他有没有动力?

他对物质还有没有欲望?

对成功还有没有野心?

对事业有没有渴求?

对异性还会不会有强烈的兴趣?

我更担心

他还有没有尊严?

他还会不会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而不是用退缩、逃避来躲在安全的空间里面!

他遇到伤害、痛苦,能不能自己扛过来,能不能自己去闯过去?

能不能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遭遇的事情,而不是用空想、幻想、乃至自我催眠来麻痹自己!

我还担心

他对别人有没有关心?

能不能体会他人的不容易?

能不能知道别人的辛苦?

能不能因为不忍他人受苦,而主动去做些改变,乃至做些创造?

而不是成为一个键盘侠,只是在虚拟的世界里面表达着自己的正义与勇气?

或者说他能不能实际上心疼父母、体贴父母?

为父母真正的做些事情,而不是口头上应付!

甚至还在行为上看不起父母?

而这些,实际上才是父母真正要思考的,要关心的,要费尽心思在这些事情上的!

而不是从一个错误再走向另外一个错误!从极右(宠爱、迁就、无限接纳与包容)又走到了极左(冷漠、暴力、争吵、赶出家门、断粮断供、不再交流),这只会再次铸就更大的错误、更多的伤害!

此时,父母们真正要做的是痛定思痛,真的要学习、反思一下:

到底我怎么了?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为何会把我的孩子养成这样?

我的思想、我的想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和那些积极向上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

我错在哪里了,别人是怎么做的?

怎么做才是有效的?

如果反思到位后,还要思考的是:

孩子今天已经这样了,

那该怎么做才是有效的、合理的、有规划的,

能一步一步把孩子的原先的行为都纠正过来的?!

并且如何再次把孩子的这些内动力给引发出来?

而这些才是重要的!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那以前那些都做错了,那就全部反着来好了!

我当然能理解这些父母心中的痛苦与着急!

可是推出去,逼孩子去念书,去工作,他难道不会是应付着?

他难道不会只是交代给你们看?

他难道不会继续在学校里,在工作岗位上苟活着、应付着、趴窝着?

心灵课程上总喜欢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或者说“孩子的问题,最终都是父母的问题”,

很多父母要么就是因为见的不够多,或者就是因为想得不够远;所以,每一次都在幻想着、期待着,我的孩子不会那么糟糕了!“不至于啦”,“不可能了”,“怎么会呢”!

其实恰恰相反的是,如果你用我上面说的这些内动力去检视一下你的孩子,你可能就会吓一跳了!

(案例)

我见过一个很可爱的男孩子,他告诉我(带着演绎的成分)说,有一次他说他想去创业的时候,当然,他当时只是提了这一个想法而已,他的父亲随手就“啪”的一下,甩给他一张50万的储蓄卡,说,拿去创业吧,不够回来再拿!

那个男孩子就拿着这张卡,盯了一个晚上,也想了一个晚上,最后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情,这50万让他花,他可以很快的花完,但是要让他拿这个钱去赚钱,他不知道他能干嘛!于是第二天,他就把这张50万的银行卡,再还给了自己的父亲!

然后继续每天晃悠着自己那一份半死不活的工作!因为,他有去上班啊!

我不知道,你们作为父母,你们看到这些,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反正我的感受是非常的痛心!

我痛心于这个孩子,对钱都没有欲望了!对物质都失去欲望了!他的人生都已经提前进入了百无聊赖的状态了。

而更可气的是父母们,不知道是自己给的太多、做太多了。

是自己令到孩子已经对生活,对物质失去了兴趣,对世界失去好奇,对生活失去动力,对青春也失去热情了!

然后还幻想着孩子明天就会有出息,还想着,我们家的孩子很好啊,没有什么大毛病啊,人也很善良,也很体贴父母,平常没什么问题啊!

那你的孩子为什么彻夜的打游戏?为何晨昏颠倒?为何彻夜不归?离家出走?为何脾气暴躁、易怒、伤人?为何从来不听你的话?

或者说为何玻璃心了?为何脆弱、恐惧、不安、抑郁?乃至自残?甚至自杀?

当我这么问的时候,很多父母又会很无辜的告诉我,“我们不懂啊!”“我们要是懂了,我们还要找你干嘛?我们又不是心理专家?”

学生:老师,这话听起来好有道理啊!貌似以前我也是这样子的啊?

老师:对啊,也只有是你们,已经是我的学生了,我才会这样反怼回去,

思考

“孩子是你生的,也是你养的,和你在一起一二十年了,凭什么你却不懂他?而我只需要和他见过几次之后,我就能懂他?

只是因为我是专业的吗?再专业,也不过就是因为我对这件事情上心了,然后持之以恒的从事了十年而已!

那你这几十年做父母,又都做到哪里去了?为何你做父母十几年(或几十年)就做的如此不专业呢?”

当然,我说这些话其实恰恰不是指责!我仅仅是想让父母们去思考,自己怎么了?

其实,最终我怎么可能去怪父母呢?因为他们也是这么长大的,因为这些家长的父母也从来没有教过他们怎么做父母的。

因为太多人,都是这么无意识的长大了!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是今天的自己,成功了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成功,失败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失败!

父母们也只是用自己以为的经验,在无意识的教育着自己的子女,却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可能错的非常之严重了。

比如我前面说的那个男孩子,后来有一天,我这么告诉他的父母,我说:

从孩子爸爸的这个行为,我可以不客气的说一句话,爸爸虽然很有钱,但真的也只是土豪而已。

或者这么说吧,你们的有钱是偶然的。因为你们完全不知道,财富的真正规律是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让财富的内在规律传承到自己孩子身上,让孩子真正的获得那个能力,驾驭那个规律。

因为按你们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你们的财富一定过不了三代,甚至很可能二代即止!

甚至,我从你们的这个短视的行为中,我可以再不客气的说一句,我甚至很怀疑你们的晚年还会不会真的还保有这些财富!壮年时富有而晚年凄惨的人,我算见得太多了!

别以为按照现在的市值,你们好像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如果你晚年的场景是要伴着一个啃老的成人孩子度过,我想你怎么样都幸福快乐不起来吧?

更何况,你们还有一堆其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你老的时候,都会迅速的消耗光你的资产!

(能把孩子培养成休学、啃老,必然还有夫妻关系的巨大隔阂、以及各种其他问题,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只是因为壮年而暂时被隐藏忽略过去了而已,这些都是晚年光景的定时炸弹)

因为你们不知道财富的规律是什么,你们也不知道孩子要成才,要创业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只是给钱就行了?

就如同我前面讲的,只是把孩子推向社会,然后孩子就自然会历练成人?就自然会上进,会努力,会进取?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的克服各种苦难,然后走向成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子女,更不能盲目,无知、短视的代价最后只能由自己来品尝了!

当然,这些我后面会继续探讨的!

学生:明白了,谢谢老师,这样听起来就真的触目惊心呢,我想还好的一点是,他们最少做对了一件事了,那就是他们来求助老师了!

一敏

2018年5月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