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中医之本3——正思维(阴阳)

 感通天下 2019-09-03

有一个正确的知见就是学《内经》,要想巩固我们的知见就要有正确的思维。
《内经》在讲什么我们都要知道,不能说我们学了《内经》,我们不知道《内经》讲什么。我们按《内经》作者的思维来思维疾病,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我们不能以我们的方法思维疾病,也不能按照西医的方法思维疾病,也不能说这个病白细胞高我们用什么药,这些都不是中医。我们中医有专门的思维,这种思维就在《内经》里头。咱们可以把《内经》所有的东西都总结一下。我现在就总结一下《素问》,因为《灵枢》牵扯针灸方面的太多。
《素问》所言什么内容,从头到尾我们翻一遍,无外乎三个方面
第一:顺天运养生。
《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告诉我们天是怎么运行的,春夏秋冬是怎么运行的,人是怎么运行的,人也有春夏秋冬啊,小时候是春天,长大是夏天,中年是秋天,到晚年是冬天。
人是怎么运行的,天地是怎么运行的,我们在这个运行里头体会天地运行的理。我们怎么养生,老了不要去跑马拉松啊,太老了,小孩可以多跑跑。顺天运养生,是《内经》很核心的一个理,在很多内经的篇章里,包括《灵枢》、《素问》都有。
第二:天地阴阳五行运行和人体阴阳五行运行。很多人都说《内经》好,大家都说《内经》好,《内经》为什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经》不光跟你说理,它给你说这个理的时候先说天地怎么运行。天地是春夏秋冬,所以人体怎么运行。你可以不相信作者,但你不能不相信天地。天地春天到夏天阳生阴长,秋天到冬天是阳杀阴藏,在人体会出现太阳啊,阳明啊什么,这是天地的阴阳,还有人体的阴阳。人体的阴阳怎么运行呢。
还有天地的五行的流转。什么春天木运,太过了怎么样,不及了怎么样。夏天火运,太过了怎么样,不及了怎么样,早到怎么样,晚到怎么样,没到怎么样。还有人体五行运行。
还有内经之所以高明,说理的时候说的是天地,体会天地之理才是真正的理。
第三:具体病证论治,这些具体病怎么治,如《腰痛篇》,腰痛怎么治,《疟论篇》,疟疾怎么治。但是这 些病治法前提是你必须掌握前两项,就是养生,天地阴阳和天地五行运行,你才能学会后边的病怎么治,否则很多人说,《内经》的这个方法不好用,《内经》说耳鸣刺什么穴位,我用了,不好用。你用当然不好用,耳鸣能这么简单治好吗?所以说肯定是因为你没明白前面的理,明白前面的理这些治法都好用。 总之,内经最核心的理论就是人和天地,天的运转就是人的运转,天地和人气是同步的,而且只要谈人就离不开天,内经从来没有只谈人不谈天的。
在读内经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内经的东西可以用一个理贯穿起来,我以前一直觉得内经可以用一个理贯穿起来,后来我越来越肯定内经是非一人一时之作,很多理他是互相矛盾的。《针解篇》和《小针解》对同一篇的解释出现了矛盾的地方,所以内经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时代所作。我们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学,他教我什么,我就学什么,不要把它们互相凑合联系,也不要硬把他们往一块儿捏。

下面看正思维。正思维有两种,一种是阴阳之道,一种是五行之道。
阴阳之道我以前专门做过很多讲座来讲阴阳运行,这次咱一带而过。大的方面说,天地阴阳怎么运行的。天地阴阳春天到夏天,阳生阴长,秋天到冬天,阳杀阴藏,这就是天地阴阳之道。这个阴阳,要去除曾经在脑子里灌输的阴阳理论,咱们一上学学的阴阳是什么东西?阴阳和矛盾差不多,热水属阳,冷水属阴,高山属阳,低山属阴,是吗?不是,阴阳不是这样,阴阳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古人观察天地的一种思维。
古人认为天地就是阴阳,天地的原型是混沌状态,其中清的东西就是阳,清阳上升,形成天,浊气属阴,浊气下降形成地,形成了天和地,什么时候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就产生了万事万物,天气下降地气上升这个过程,天地二气交叉,它叫交感,就生成了万物。天地交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说有个,清者属阳,天气多了他就清。“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天气多了他就清,比如说鸟啊什么的;地气多了他就比较重浊。
很多东西都可以这样认识,同样一个东西比如一个树,树叶天气多,树根地气多;同样动物龟板地气多,地气重浊;鹿角天气多,天气特别多,特别动。所有东西都是阴阳二气交感,人也是这样,人阴阳二气交感应该很平和,如果不平和,就会表现与正常不一样。
所以古人认为天地是最大的象,天是最阳的象,地是最阴的象,这中间呢,所有的东西都是阴阳互根的,而这个时候,有很多人都可以通过这个格物致知,不是去实践,而是通过阴阳来体会天地的道理。
天地在流转过程中,就产生了阳生阴长的春夏,阳杀阴藏的秋冬,还有一个极个别的情况就是阳开始消了,阴反倒长了,夏至后四十五日,太阳从北回归线往南走的时候,这个过程中,阳气往里入得少了,反而地气出的反倒开始多了,夏至后四十五天,特别热三伏天,相应的冬至后的三九天。
如果按阴阳给病人看病摸脉,要怎么看病呢,摸脉要形成正确的思维,你不能来了病人,怎么难受?我咳嗽,给咳嗽特效药,不能这么看。应该怎么看?阴阳怎么导致疾病,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这一个或几个条件导致人的阴阳出入产生偏差,得出阴阳的偏盛,结论是阴盛还是阳盛,阳虚还是阴虚 ,阳虚到什么程度,阴虚到什么程度,然后我们对应论治。第一个,不要一看人家怎么不舒服啊,胃疼,胃疼就开胃疼特效药,这样不行。我们要心平气和,大夫必须达到心平气和阴平阳秘的时候,才能准确的察觉出病人的阴阳偏差。如果你很烦躁看谁都阳虚,那不行。你看谁都阴虚,也不行,你必须要阴阳平和才能公正的摸脉。左手脉大呢还是右手脉大呢,左手脉大为阳,右手脉大为阴,是阳盛还是阴盛啊,阳胜再分,太阳啊,还是少阳啊,足还是不足,太阳啊还是阳明啊,这个病人是阴盛,太阴啊还是少阴啊,还是厥阴啊,然后摸出阴阳之后,病人是脉沉啊,还是浮啊,这个浮沉,“浮沉定表里”,是在表啊还是在里啊,病人脉是大啊还是小啊,脉是动啊还是弱啊,脉是数啊还是迟啊,是虚还是实啊,滑啊还是弦啊,都得摸出来。
脉浮是摸着这个脉,在你脉管的上面,摸着脉管就摸到了脉,手再往下一按啊,脉劲甚小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在表,我们用什么药呢,用枝叶,摸着脉要是底下呢用根茎,如果摸着脉特别结实呢,用果实。脉分阴阳,弦滑浮数为阳,沉涩弱为阴。再往下还要怎么分呢,可以无限制的分。我们掌握了阴阳的总纲,六经之脉是否有结代啊,寸关尺哪个脉结上了,哪个脉塌下去了,哪个脉有不足啊,我们都要考虑。
摸脉还要摸有没有胃气,胃气就是从容和缓的感觉,一摸这个脉弦,弦而无胃,这病不好治,我知道你不好治,因为没有胃气。而且,没有胃气的病人,你还要看这个病能治不能治,不能治啥时候死。我们中医就要有中医辨别病好不好治的方法,不能老靠西医。
不能说拿你的化验单一看,哟,肺癌,不好治,我们不能这样。我们中医应该一摸脉,哟,你这脉没有胃气,病很重,你去查查,病人一查是肺癌,这才行。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阴阳,引用内经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先别出阴阳来,我知道是阳盛阴盛,然后立法,“审清浊而知部分”面色清浊,能不能治,“视喘息听音声,而知其所属”,望闻问切都用上了,我们不要以为很多人说你不用说话,我一摸脉就知道,内经说了四诊合参才是高手,最重要的就是有正确的知见,不要跟着别人跑。“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按这个方法治病有一个好处,不能保证把人治好,最起码可以保证不把人治坏,有时候这病你看不出来,但是你别乱来,先捋捋顺序,你就是实在看不准,你看看是阳是阴。如果是阳,我就按阳的方法来,最起码不能治错,治错了就坏了。

阴阳在组方上,用辛、甘配,或者苦、甘配,辛甘配像桂枝甘草,像苦甘配如大黄配甘草,还有苦辛甘配,还有苦淡配,淡能利尿,使脉搏动加快,如苓桂术甘汤啊...苦甘配,辛甘配,苦辛甘配,苦淡配,苦辛甘淡配等等。
要谨熟阴阳,无与众谋,不要跟他们吵,他们说这病该四逆汤温,但你一看,这是阳盛,这个病就不能用,你很确定,要是病人不听话,愿意用,肯定会治坏,很确定,我已经见过无数次了,如果法度错了,病有可能缓解,但是绝对不可能治好。
以上为我个人之见,若与您的观点相左,可以做学术上的交流,请勿人身攻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