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就把“职场陷阱”三部曲集齐了,第一篇本哈解构了职场“能力陷阱”,揭示了“熟悉的领域、得心应手的工作恰是扼杀我们职场前途的隐形危机”的问题。 第二篇解构了职场“关系陷阱”的本质是“关于信息资源的经营”。 今天这第三篇就给大家解构最具有迷惑性的“真我陷阱”。 什么是“真我陷阱”? 通俗地说,“真我陷阱”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 ![]() 为了让大家比较直观的领会到什么叫“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我们就从下面几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开始。 “我这人就这样,很直,你别见怪。” “我等下就去做。” “明天吧,还有好几天呢,不着急。” “我不喜欢凑热闹。” “太谄媚了,我做不出来。” “我也要面子,人争一口气。” “我怕,我不敢。” “好,好,行,行。” ………… 像这些耳熟能详的习惯性话语,都折射出各种类型的性格及行为特征,大多数都在无意识地把某种标签贴在自己的身上,甚至有些人还引以为傲“我就是这样的人”。 ![]() 你以为的“真我”,真的是真的你吗? 让我们从职场或生活的实例情景出发,大家打开自己的回忆,看看职场里是不是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或人。 再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本质是“真我”呢?还是“行为顽疾”? 01、我这人就这样,很直,你别见怪。 情景剧:《耿直的张嬷嬷》 演员表 主角:张嬷嬷 性别:女 年龄:35岁 (这么年轻为什么叫嬷嬷?) (你们别管,本哈就这么任性,就想叫她张嬷嬷,你别见怪,哼!) 性格特征:声音清脆洪亮,行为动作幅度大,偶尔还喜欢发出自以为爽朗的笑声。 跑龙套A:小美 跑龙套B:大美 没有名字的群演:围观群众 action 大美:“小美,这是你去三亚拍的照片吗?拍得好美啊!” 小美暗自窃喜,带着娇羞地笑道:“哎呀,哪有啦,就是随便拍一下,我还感觉最近长胖了。” 张嬷嬷恰巧听到,疾步上前,一把就从大美手里接过小美的手机,嘴里带着爽朗的笑声,说道:“我也看看,小美啊,你上周请年假原来是去三亚了,难怪回来都晒黑了。” 张嬷嬷一如既往地大咧咧,并没有察觉到大美被抢了手机一脸不愿。 大美:“张嬷嬷,我还没看完呢。” 张嬷嬷:“哎呀,我先看。咦~小美啊,这是你本人吗?我怎么看着不像呢,你腿有这么长吗?腰也没这么细啊,哇,这皮肤雪白得离谱。” 张嬷嬷洪亮的声音还引来办公室里其他不明就里的同事的注意,都围了上来。 张嬷嬷头都不抬一张张翻看下去,嘴里还发出哈哈的笑声,“小美,你别怪我说话直啊,你这也P得太过了,你看这张,墙都P歪了,哈哈……” 小美的脸色现在看上去是没有那么白了,还黑里透着青。 大美原本就溜圆的眼睛瞪地更加溜圆,鬼使神差地想要化解这个尴尬,竟然拍了拍小美的肩膀说道:“小美,她说话直,没有坏心眼,你别往心里去。” 小美憋着黑里透青的小脸,差点被这句弄得喷血。 群演的围观群众表情各异,精彩纷呈。 ![]() 在职场里,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打着“我这人说话直”的旗帜,对你指指点点,让你不知道该如何回击。 好像“我这人说话直”是多么高尚一样,沉浸在自己的这个形象里洋洋自得。 其实在别人的观感里,只不过是没有涵养而且非常讨厌的标签而已。谁会喜欢跟这样的人相处,他(她)永远站在对的一方,说什么都是因为 “高尚的直爽”,你要反驳他,就是你小气。 这样的人会获得别人好感吗? 这就是你自以为的“真我”? 本质上是懒得照顾别人的情绪,懒得去尝试改变,因为他并不觉得别人重要。 如果真的面对他觉得重要的人,惧怕的人,很当一回事的人,你再试试看,他立马就变没那么“直”了。 这就是把“行为顽疾”错当成真正的“真我”的人,自己陷入这个“陷阱”而不自知,这种人经历无数职场坎坷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类似这种的还有: “说真的,你的文章很一般,我都看不下去。” “别怪我直啊,你这做的都是什么啊,垃圾一样。” “我好心跟你说,你应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就是不如别人。” 说完这些甚至还能面带慈悲仗义的笑容撂下一句“我当你是朋友才跟你说这些”,然后飘然而去。 大义凛然,无法辩驳,人家是好心的,当你是朋友。 像这些都是错把“行为顽疾”当真我,换来的只会是别人的恶感,会给自己的职场道路制造无数的坑坑洼洼,摔得鼻青脸肿都不知道咋回事。 本哈很邪恶地想问这种“行为顽疾”的人,要是别人跟他说:“我这人打人很疼,也请你别介意。”,不知道他会咋想? ![]() 上面例举的一系列标签化口头禅,现实里都有无数的案例情景,篇幅有限,读者可在评论区里发表自己曾经遭遇过的这种令人吐血的人,以供大家“幸灾乐祸”开心一下。 02、行为顽疾里的罗老师 罗老师今天很郁闷,自从学校引入“课堂满意度”评分制后,在全校的老师里,他已经连续两个月倒数第一了,学生们嫌他课堂太“干巴巴”的,让人昏昏欲睡, “这么多年来,我每一次的备课都是尽我所能,查询了所有能查询到的资料,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做出来的课堂讲义,为什么学生们会对我这么不满意呢?” 教学主任刚找他谈过话。看着教学主任几次欲言又止的样子,罗老师感觉到一种危机,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可能在这个学期之后就要终结了。 罗老师不仅郁闷,而且还很困惑。 为了搞清楚这个事情,他找学生满意度高的老李。老李跟他比较要好,爽快地邀请他去听课。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原本沉默寡言的老李,在课堂上竟然变身活泼可爱的萌大叔,这还是自己以前认识的老李吗? 老李讲课都不像是上课,更像是脱口秀,总是能把一些知识点用一个包袱给抖出来。 学生们个个欢声笑语,没有一个走神,听得津津有味还乐此不彼,把课堂化成了欢乐的海洋。 “老李,课堂怎么可以这样啊,太不严肃了。”罗老师下了课就拉着他聊起来。 “罗大头啊,你这么大脑袋怎么不开窍呢?现在的考评规则和以前的不一样了,只能去适应这个规则。而且你也看到了,课堂效果很好。” 罗老师若有所思,隐约觉得自己是应该做出改变,不能再像以前那么一本正经,上课严肃,不苟言笑。 ![]() 可是十多年的行为习惯认知里,总觉得学习知识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课堂是很神圣的。当老师就应该有当老师的样子,为人师表就应该是“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有权威”,老师的言行举止就应该是我这样的啊。 罗老师又陷入自己设定的“行为顽疾”里,决定坚持自己,按照原来自己认为应该是的样子继续教学。 一个月之后,满意度考核表和学生的成绩单让他意识到什么,再加上教学主任看他复杂的眼神,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掉入自己设计的“陷阱”里,他决定改变。 他慢慢开始放下架子,脸色不再严肃,逐渐带着笑容,上课还喜欢走到学生中去,课堂上不断加强和学生们的互动,甚至还偶尔地能开上几个玩笑。 学生们一开始对他的改变也有点错愕和别扭,可是逐渐地习惯自然起来,而且他们更加喜欢现在的罗老师。 而罗老师自己竟然也逐渐开始喜欢上现在的自己,变成自己原来所不屑甚至鄙视的样子。 ![]() 在期末的满意度考评中,罗老师虽然不能名列前茅,但是也不再是倒数的了。教学主任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欣慰地走了。 我原本觉得我应该这样,后来才发现自己还可以那样。 罗老师原本以为自己就得有“权威”,要“严肃”,逐渐形成“行为顽疾”后,以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甚至拒绝改变。 庆幸的是,他最终在职场规则的“逼迫”下,做出了适应规则的改变。 现在的罗老师,是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轻松开着玩笑的罗老师。 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培养出一些习惯,错把这个习惯当成了“真实的我”。 当环境规则发生变化,为了生存不能不改变原有的行为习惯,又变成另外一个“我”。 那你说,哪个“我”才是真实的“我”? 很多人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本哈认为:不仅女人是水做的,所有能在职场上很好地生存下去的人,都应该是水做的。 在无意识下,人总是被避无可避的环境所塑造,方盒子的环境里,你也不得不变方。 你原本以为那是与生俱来的“真我”,其实是被你误解的“行为顽疾”。 能看到这个“真我陷阱”,并且做出应对的人,都是你现在正在仰望的人。 以上的两种简略案例是为了揭示你以为的“真我”,其实只是“行为顽疾”。 那在职场里,我们应该如何逐渐成长为让人仰望的存在呢? 若你还不能成长到可以制定环境规则,那就先遵从环境规则吧 01、不要害怕“媚俗” 有一种“陷阱”叫“媚俗陷阱”,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1)我腿脚硬,跪不下去 有那么一些人,自己瞧不惯那些老是主动找领导汇报的人,还有那些老是围着领导转的人,觉得一股马屁味。 自己总是标榜着自己腰杆直,还洋洋得意地说:“我这人就是腿脚不好,跪不下来。” 听着多么情操高洁,看着多么道德高尚。 为什么会有这些自我标榜的标签? 在职场里,让你洋洋自得的不是工作成果,反而谈情操。先不说那些人的情操有没有比你低,这种行为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有的人,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律,你跟他讲法律了,他跟你讲国情,你跟他讲国情了,他跟你讲国际惯例,你跟他讲国际惯例了,他跟你讲文化,你跟他讲文化了,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了,他跟你装孙子。” 企业无论是纵深还是扁平的组织架构,最终都是金字塔式,原本就是以隶属和遵从的运作规则。 一个主动找领导汇报,一个总是围绕着领导转,快速高效执行领导意图的人,原本就是组织构建时对团队成员的要求,而很好履行组织规则的人,怎么在你嘴里变成了“马屁”和“媚俗”呢?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不胜任”于组织规则了,为了让自己内心好受,自我保护地说自己是有“风骨”,这就是职场里的“媚俗陷阱”。 ![]() (2)好假啊,像戏精 还有一种人,看到别人激情澎湃地演讲,就会觉得很假,是戏精,自己打死也做不出来。 做不出来是因为你自身的能力不行,没有个人魅力,不具有散发影响力的磁场,不是因为你自己很真。 在职场里,无论是演讲,还是培训,或者是团队间的交流,个人的感染力就是一种优秀的能力品质,是领导力的表现。 难道你演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昏昏欲睡? 难道你领导团队的本意就是为了让这些人军心涣散? 没有难道,你就是没有领导力,不用对别人羡慕嫉妒恨。(本哈就是这么直,你别见怪哈,嘿嘿。) 不要迷失在“媚俗”的陷阱里,向与生俱来的 “行为顽疾”宣战! ![]() 02、会说“不”的人,才会在说“是”的时候显得珍贵 爱取悦他人的“老好人”陷阱。职场有些人,沉浸在“自己是好人”的人设里。 (1)逃避冲突 从职场的关系经营的角度,我们主张的是“避免”冲突,而不是“逃避”冲突。 避免冲突谈的是技巧,体现的是一个人强大的协调能力和高超的处事技巧,不是圆滑,是成熟的智慧。关于如何避免冲突也是一个大课题,将来准备单独写一篇,今天的主题不是这个,就点到为止。 逃避冲突是对事情心态消极,而且显得能力低下。 一个人对事情没有必须要做好,必须要面对的积极心态,遇到一些可能引起冲突的事情,总是会有“好吧”、“随便”等之类的躲避行为,这是没有责任心的消极,而且也反应出他并不具有解决这个冲突矛盾的能力。 (2)努力证明自己,为他人所左右 在职场里,每个人都有自己该有职责,并且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行为准则。 有一部分非常在意别人眼光,对于别人随口而出的意见和建议总是太过当一回事,从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莫名其妙地把精力花在无谓的自我证明中。 把不经大脑,不负责任的话语,当成了一种行事的方向了。 今天张三随口说这个,你在意了,往东跑,去满足张三心里对你的假设期待。 下个星期李四说那个,你在意了,往西跑,去满足李四心里对你的假设期待。 就为了听句“莫某是个不错的人。” 他们嘴里说着“你是不错的人”,你的未来就会变成不错吗? 他们嘴里说你不错,就会在未来的职场里去成就你吗? 别傻了,不要迷失在这些不负责任的评价,清醒认识自己的方向,职场里终归是自己在成就自己,努力去做自己心里那个不错的自己,而不是他们根本毫不在意的“某某不错”的随口之语。 (3)明明有问题,却又不敢问 “哎呀,我老是去请教别人,会不会让人讨厌?” “哎,看他那么忙,我还是别问了,打扰人家不好。” 从为人上来说,这样的人挺好的,总是能为别人着想,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也是一种修养。 可是职场上本来就不是什么独善其身的地方,职场的本质是既竞争又协作的地方,被打扰,被麻烦,被施加困难,这些本身就是职场义务。 生活里不去打扰别人是好的品质,而工作里,有问题却不去打扰,事情延误后,难道别人还会认为“你这人不错”? (4)有原则的人,都会说“不” 站在职位立场上,面对无理的诉求,如果你没有说“不”,想要塑造自己“好人”的形象,那出卖的是谁的利益? 无理诉求的人得到了满足开心走了。 你的“好人”诉求也得到满足,开心地笑了。 双赢吗?皆大欢喜? 你们两个人的快乐谁在买单?当然只有公司了。 职场里最害怕的是没有原则的人,谁敢相信一个没有原则的人? 一个不被信任的人,职场里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不要迷失在“老好人”的人设里,向与生俱来的 “行为顽疾”宣战! 只有敢于说“不”的人,才是会被尊重和珍惜的人。 ![]() 3、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 本哈这里不是鼓吹大家不要脸。 在上一篇的“关系陷阱”里,本哈比较深入地解构信息经营的重要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些“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胆怯、自卑、内向、容易紧张体质”等,自然而然地做出 “我不喜欢凑热闹”的人设。 “我不喜欢凑热闹”,其实大多数人都这样,可是并不代表他在工作里的样子。 我们可以看见国内外银屏上的那些光彩照人、八面玲珑、巧舌如簧的明星们,他们交游广阔,可是在很多深度采访中,却总是显露性格孤僻,甚至自卑、胆怯、内向、不爱说话的与生俱来的性格特性。 为什么真实的他们和工作时候的他们反差如此之大? 因为他们没有陷入“真我陷阱”。 他们看出“真我陷阱的本质”。 他们选择了同“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 抗争。 他们赢了自己,所以配得上光彩照人的皇冠。 写“真我陷阱”的本意,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看清职场规则,突破自我。 突破自己,向与生俱来的 “行为顽疾”宣战! ![]() 4、人喜欢八卦的本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有传说就有流言。 你也许身处流言漩涡的中心,你也许只是隔岸观火。 无论如何,请切记: (1)不要成为耳语制造者,不要对他人品头论足,有观感请放心里,职场不是分享这方面高见的地方。 (2)不要成为耳语的中心,不要在这里表现你的口才有多好,也不要在这里凸显你妙语连珠、幽默风趣。 你可能不是制造耳语的人,最后却因为精彩表现而承担了耳语制造者该承担的后果。 (3)不要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去领导那里打小报告,一旦被贴上了这个标签,即使表面上大家跟你相处和谐,内心也已经把你孤立。 有些老板害怕员工太过于团结,一开始还挺喜欢有这种可以给他打小报告的人,可是当真正有重要的职位空缺时,往往不会考虑你这样的人。 你以为的讨好,讨来的却不是好,只是利用了你这卑微的价值。 八卦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就连那些你正在仰望的人,他们的心里也充满了八卦的顽疾,可是他们优于常人的地方,就是能够克制住自己内心汹涌澎湃的八卦之火。 ![]() 不要迷失在“八卦”的陷阱里,向与生俱来的 “行为顽疾”宣战! 本哈今天讲的“真我陷阱”,其本质上就是在解构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 读者朋友可以自我评估一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标签。 或者是不是自己误给自己做了“人设”,而把自己禁锢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 你以为的“真我”并不是真我。 职场活得好的人都是水做的。 看到自己身上的禁锢,向与生俱来的 “行为顽疾”宣战! “职场陷阱”三部曲之“真我陷阱”就写这些,往期的作品也都是满满的干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