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6-07-15 孟文子 微教育学
酒神精神,当然与酒有关。相传古希腊有个人叫狄奥尼索斯,他的母亲是凡间女子,天神宙斯爱上了她,娶她做了妻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受到赫拉迫害,却得到祖母(大地之神)的庇护。长大后他教人类种植葡萄并酿制葡萄酒。最后就成了有名的酒神,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用了两个术语来解释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一个是阿波罗的日神精神,它代表着光明、伟大、清醒的理性精神;另一个就是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它展现的则是冲动、勇气、解放、自由的感性精神。
在中国,如果说儒家的入世、进取、慎独代表了东方的日神精神,那么,道家守雌、退让、逍遥、纵情则为东方酒神精神之精髓。庄周就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他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他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首阔步的千里马。
可见,日神精神在维护规范、秩序和守业方面具有优势。然而,若要讲开拓、突破和创新,就必须呼唤酒神精神。
1. 酒神精神是冲破定势思维,清理发展障碍的勇气。
人是社会性动物。各种社会规范和制度在规约人的言行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的思维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另外,人往往易受“从众意识”和“经验定势”的局限,最终陷入思维定势的框架中,压灭了智慧的火花,磨损了个性的棱角,束缚了创意的生长。
有这样一个故事:拿破仑滑铁卢兵败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这就是思维定势给拿破仑带来的生命限制。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2015年2月27日,由于春节长假刚结束,来往的车辆特别多,导致四川毕家坝高速收费站严重拥堵,车辆排长队超过8公里。当日下午6点开始,收费站就已经彻底瘫痪。部分车辆由于不满收费站长时间的塞车,干脆堵住了收费站闸门,向收费站提出免费放行及赔礼道歉的条件。收费站工作人员只好求助上级部门,但情况还是没有解决。到28日凌晨1点半左右,突然有位醉汉,站在栏杆前说了几句听不懂的酒话,接着就一个个把栏杆强制打开,就这样闹了7、8个小时的收费站堵车事件最后被酒汉开闸放行了,现场赢来了一阵阵欢呼声,饱受堵车之苦的旅客开始陆续离开。
乍一听,我们会觉得这个事情有点可笑。几万人被堵了7、8个小时,没有一个人敢把栏杆抬起来。一个旅客,喝了瓶酒变成“醉汉”,然后就豪气冲天、勇气十足,用双手把栏杆抬了起来。于是,堵了7、8个小时的车就全部开走了。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到了醉汉手里就轻而易举解决了?因为,醉汉那一时的勇气正和契合了酒神精神。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栏杆”,这些栏杆就代表着各种困难、坎坷、失败和障碍,要想冲破栏杆、活出生命的精彩,就必须有种酒神精神,突破自卑的壳、怯懦的虚、规约的链,放手一搏。
2. 酒神精神是对生命充满激情,自信自美的人生态度。
酒,是一种饮品,更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中国酒尤其是白酒,具有水的形态、火的性格,饮之犹如烈火烹油,让人热血沸腾。几杯酒下肚,沉默寡言的人会变得口齿伶俐,文弱怯懦的人会变得豪气干云,冷漠孤僻的人会变得热情大方,自卑自怨的人会变得自信自美。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因为有了酒,李白才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自信和“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自美。
从这方面看,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是对生命存在本身的热情与激情。成功快意的人生一定是需要充满激情和自信的酒神精神的。
“我在各地演讲来回奔波做‘空中飞人’的时候,我也没觉得累,因为我对我的事业有激情,成功需要激情。”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向东说,激情是成功者必备素质,当一个人对一项事业有激情时,才会产生无尽的动力。据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报道,一般人可能认为,成功只需要一个聪明的脑袋,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成功者来讲,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激情与坚守。
激情是一股伟大的力量,可以利用它来补充自身的精力,并发展出一种坚韧的个性。这样的人会拥有一种自信的品质和自美的状态。有些人很幸运天生就拥有激情,有些人却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发展激情的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或提供你最乐于提供的服务。如果你因情况特殊,目前无法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另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将来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当作你的明确奋斗目标。
酒神精神缺失的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缺乏激情。没有激情比贫穷更可怕,因为这代表着对生活失去期许、对未来失去希望。有无激情,在短时间看来,差别似乎微乎其微。但如果从5年、10年来看,那就可能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重塑酒神精神,首先就要从激发激情开始。
3. 酒神精神是激发灵感,孕育创意的介质。
酒不仅能激发热情,还能激活灵感。它能使人放下日常生活中的人格面具,忘掉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功名利禄、酸甜苦辣,以及其它世俗的东西,从而还己一个自然本真的状态,进而能出现一种不同于平常的创作状态。
中国的诗歌创作和酒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酒魂,就没有中国的诗魂。杯酒下肚,诗人可因酒醉而获得艺术的极大自由,从而解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激发出喷薄的创造力。李白、杜甫、陶渊明等大诗人的饮酒诗不胜枚举,很多优秀诗作都是在微醺状态下完成的。李白的《月下独酌》更是直接点出了酒的妙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豪放悲怆名句也是因酒而诞生。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有人统计出,在李白和杜甫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占17%,杜占2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对酒有独特的偏爱。他在作品《酒国》中,就多次提到了葡萄酒。莫言喜欢喝葡萄酒,但从不贪杯,因为酒有助于文学创作。据说,莫言会带着茶叶、葡萄酒到恩师家拜年。有一次,与德国当代作家马丁·瓦尔泽见面,莫言还特意提前喝了不少葡萄酒,他解释道:“我来了以后就喝酒,因为我很紧张。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家对谈,我得先喝酒,把胆壮起来。”看来,酒不仅在莫言的文学创作上有贡献,还能壮胆。
书法是一种奇特的艺术。它讲究颇多,无论幅式、章法、布局、题款都各有要求,而且如果文字内容不是即兴创作的话,对应的字体也须有一番拣择。可以说,好的书法作品集结着太多的因素,但创作的过程却又必须是一气呵成的。因此,古人常喜酒后作书,借着酒力激发出绵长的艺术力量。传世书法《兰亭序》就是在王羲之微醉的状态下完成的。相传,王羲之酒醒之后,拿出这幅字,也不禁喟叹,“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随后“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除了文学和书法,音乐、绘画等都或多或少和酒、和酒神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艺术之外,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当遇到难题和需要创意时,也往往会想到饮酒,从而寻求思路和方法。
当然,每个人激发自我灵感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也并不都通过酒。然而,这种寻求外部介质激发灵感的酒神精神却是人人都不可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