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伟天英 2019-09-05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 李 晶

引 言

英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思( David Hawkes )先生把 《红楼梦》译成了英文,多次在文章里提到大观园以及这片园林的主要功用:“宝玉在园中与表姐妹们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这是个封闭的社会,真正如田园诗一般。园中只有天真无邪与青春年少,丝毫不见罪恶或堕落。” 而提到大观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座大花园,佳木葱茏,奇花闪灼。

潇湘馆里有千百竿翠竹,后院又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怡红院里有一大棵西府海棠,还有碧桃、绿柳和“满架蔷薇、宝相 ”,稻香村里“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蘅芜苑里虽无花木,却有许多异草,“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芬芳馥郁。妙玉所住的道观“栊翠庵”里,入冬红梅盛放,宝玉作诗落第受罚,罚的是让他去栊翠庵里求一枝红梅回来插瓶,后文又引出多少梅花诗来。第十七回中,贾政等人第一次正式验看大观园工程时,一路俱是花木:“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泄出石洞,上则萝薛 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这种花木无处不在,无论品种南北、开花时期先后,聚各种奇花异卉于一园的景象,自然是小说家笔法,并非总在写实,但描写出的效果非常好——读者眼中心中俱是一座“天上人间诸景备,多少良工始筑成”的美轮美奂的大花园。也只有在这样一座宏阔壮观而无处不是奇花异草的园林当中,才会发生一段牧歌一样的青春少年的故事。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无论是林黛玉“绛珠仙草”的前世神话,还是贾宝玉“绛洞花主”的特殊身份,亦或是史湘云醉眠的芍药丛,花草树木既是搭建小说世界的一个主要道具,也是承载着无数传统诗词书画内涵的重要小说内容。今天我们就来择要谈一谈《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内涵及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一 、从版本说起,兼及虚实之写

哪一种《红楼梦》更好看?

《红楼梦》的版本情况很复杂,有脂批稿本和程高刻本两套系统,当代又有不少脂批本的影印本,还有很多专家的整理校注本。大众阅读应该选择哪些 到七十年代末之间读者所读到的《红楼梦》注释。 这个版本最大的优点在于启先生的注释,他注重人物对话里出现的一些俗语和清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名物。有些似乎并不陌生的小物件,启先生的注释也非常细致,要言不烦地讲清大致形制、用途以及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如秦钟陪伴宝玉读书之前,第一次拜见贾母,“贾母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启先生是这样注释的:“荷包、金魁星——荷包是二寸余扁圆形的抽口绣花小袋,是装药品、槟榔及细小物件的。金魁星是披发、短衣、左手持斗、右手持笔的神怪形状的‘魁星’象。‘魁星’是号称‘主管科举’的‘文星’。佩戴这种金制小象,具有祝颂科举功名顺利的意思。”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一般读者只能大致想象荷包和金魁星是怎样的礼物;读过启先生注之后,不必再去翻检其他资料就能明白具体情形,也可理解贾母为什么送这种礼物给秦钟了。这是普通有钱人家常见的物品,而《红楼梦》中有不少物件是一般人见不到甚至想象不出的,比如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拉着黛玉、宝钗去私下吃茶时取出的两件珍贵茶器“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瓟斝”、“点犀䀉”,书中描写得又是古人珍玩,又是上有篆书,珍奇无比;但在启先生看来,这无非是由平常事物点染出的作家笔法,并无特别奇异之处。他是这样注释的:“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瓟斝——音ban pao jia。斝是一种古代大酒杯。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瓟都是瓜类名。”“点犀䀉——䀉(qiao)是古代碗类的器皿。‘犀’指犀角,可以制作杯类器物。犀角横断面,中心有白色圆点。”

启先生在《读〈红楼梦〉需要注意的八个问题》一文中谈到这两样茶器,并指出这也是一实一虚,葫芦器他在祖父案头就曾见过,但“点犀䀉”仍是“作者故弄狡狯”,和第五回中所谓武则天、杨贵妃用过的器皿属于一类“调侃”手法。

启先生写过多篇文章,结合对《红楼梦》里官制避讳、人物称呼、景色南北间杂等问题的分析,提醒读者:《红楼梦》确是“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小说,不可处处当真。我们看待小说中的花卉及相关物品时,比如本应是存世无多的宋代珍稀瓷器汝窑的花觚、花囊等花器都在日常使用,也要想到,这是作者的“幻笔”,纯为点染情节所为。

程乙本有它的优点,比如故事相对完整,通过程伟元、高鹗的增删,避免了脂批本中的一些年龄、数字、人物生死等问题的矛盾,但也有一个不可弥补的缺点,那就是对曹雪芹原稿的大量删改。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程乙本中的人物形象不如脂批本中性格鲜明,这牵涉到人物对话被大量改动,不仅改去了脂批本中曾为俞平伯先生赞叹过的“逼真京语”的显著口语特色,还删去许多文字雅洁、意境优美的景物描写,造成读者阅读时的损失。譬如第七十八回中,前面发生了抄检大观园一事,宝钗为避嫌搬回母亲身边,并未告诉宝玉;宝玉去探访她扑了空,惊觉蘅芜苑人去楼空之后,怔忡失落的一段:宝玉听了,怔了半晌,看着那园中的香藤异蔓,仍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一派,更又添了伤感。默默出来,又见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也半日无人往来,不似当日各房中的丫鬟不约而来者络绎不绝,又俯身看那埭下的水,仍是溶溶脉脉地流将过去,心下回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悲感一番。这段情景交融、凄怆悱恻的描写,原本只存在于庚辰、己卯等脂批本里;在程甲本中即已消失,程乙本中更不见踪影,直到俞校本和新校本出版才恢复到故事中。2019年,人民文学出版了“启功注释纪念版程乙本”,这个程乙本是各家出版的程乙本中相对诚实的一种:注释里标明了主要的删改情况,另外启先生的注释也是这个本子的一大优点。

《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一)

要想读到比较完整的接近曹雪芹原貌的《红楼梦》,有两种版本可以推荐。一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语文“新课标”丛书中的《红楼梦》,选用的是1958年第一版的俞平伯先生的校订本,配有启功先生的注释。这一版集两位学者之长,已在主流市场上传播了近二十年。这套《红楼梦》,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校本”,前八十回的底本都是相对比较完整的脂批本:俞校本以戚序本为第一底本,“新校本”以庚辰本为第一底本;后四十回均以程甲本为底本。“新校本”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1982年初版,后来经过不断修改,多次重印,是多年来大众阅读最多的一个版本。二者从内容到注释可谓各有千秋,也是目前通行的各种《红楼梦》读本中,内容最完备、语言特色最接近曹雪芹原貌,注释也最为精当的两种。专门从事版本研究的读者需要去翻阅各种影印本,而为了欣赏曹雪芹的精彩文字,了解《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大众阅读选择这两个版本中哪一种均可。

未 完 待 续...

文章转载自正定荣国府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