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青少年抑郁症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结果,包括人际关系问题、生产力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和药物滥用等。近日,美国心理学领域权威杂志《情感》上发表的一项关于消极情绪分化的新研究称,能够描述负面情绪的青少年,更能避免抑郁症。 美国研究人员在罗切斯特大区招募了233 名平均年龄接近16 岁(其中54%为女性)的青少年,并进行诊断性访谈以评估其抑郁情绪。接下来,青少年在7 天的时间内每天报告他们的情绪4 次。一年半后,研究团队对原始参与者(其中193人返回)进行了后续访谈,以研究纵向结果。 结果显示,那些不善于辨别自己负面情绪的人,容易在经历压力事件后出现抑郁症状。相反,能够准确而细致地描述自己负面情绪的人,善于处理压力带来的情绪和行为后果,更能抵御抑郁。 研究者之一、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丽莎·斯塔尔解释说:“ 使用更细微术语的青少年,例如‘ 我感到烦恼’或‘ 我感到沮丧’或‘ 我感到羞耻’,而不是简单地说‘ 我感觉不好’,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抑郁。” 情绪虽是主观感受,却不因人的掩饰而转移消失,也许未来某个不起眼的小事就能引发内心的情绪炸弹。情绪传达了大量的信息,比如人的动机状态、觉醒水平、情感价值等。一旦知道了这些信息,就可以用它来帮助确定最佳的行动方案。斯塔尔解释说:“ 这将帮助预测情绪体验将如何展开,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调节这些情绪,让自己感觉更好。” 管理好情绪,有助孩子远离抑郁精准管理自己的情绪,是让孩子远离抑郁的法宝。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华总结归纳出“六步”,希望家长们能陪伴孩子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种情绪,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 第一步:给每一个情绪贴上标签 家长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孩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 第二步:每天记录好事 让孩子学会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也可以让孩子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其实这就是在训练孩子转念的能力。 第三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 妈妈这会儿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儿,等情绪好了就跟你玩。”这样,当孩子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先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 第四步:接受消极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 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第五步:给孩子机会自己处理消极情绪 尽量给孩子机会,自己锻炼着平复情绪。孩子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自己能保持中性态度,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 第六步:教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常用的办法包括: 镇静法—— 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宣泄法—— 打沙发、打枕头、撕纸等;倾诉法—— 找人聊天、写日记、画画。(范宏博 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