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癫狂梦醒汤新用

 萱萱快快成长 2019-09-05


  癫狂梦醒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白皮、紫苏子、甘草组成。具有活血调气,化瘀通络之功。原主治癫狂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等症。笔者临征用治多种伴有精神异常的病症,屡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1 半身麻木

王某,女,61岁,2000年3月20日初诊。2年前生气后突发左半身麻木,活动不利,经某西医院诊为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治疗1月余,麻木不减。后转中医治疗,服药数百剂,疗效不佳。诊见:左半身麻木,活动尚可,头昏脑胀,畏寒明显,时发烦躁,烦躁时胸咽憋胀,哭后可缓,纳食可,喜冷食,入睡困难且易惊醒,大便每天1次。自发病以来身体明显消瘦。舌暗红、苔薄腻略黄,脉沉细弱。证属气滞血瘀,络脉不畅,郁热于内,治宜活血调气,通络泻热。方用癫狂梦醒汤加味。处方:桃仁(捣)24g,香附、青皮、姜半夏各6g,木通、赤芍、柴胡、大腹皮、陈皮、桑白皮各9g,炒紫苏子12g,生甘草15g,桑枝20g。3剂,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头昏脑胀明显缓解,畏寒、烦躁、睡眠有所好转,上方继服3剂。三诊:头脑清利,畏寒不明显,烦躁近3天未发,左半身麻木明显缓解,纳食欠佳,渐不喜冷食。上方去木通加焦三仙、合欢花各9g。服9剂,左半身已无麻木感,畏寒、烦躁俱失,睡眠

好,纳食可,二便调。患者不愿继服中药,以玫瑰花、代代花各适量泡水代茶饮,并嘱怡情悦性,以清淡富含营养之饮食凋补善后。随访1年,未再发。

按:本案主症为左半身麻木不利,西医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且患者年届六旬,身体消瘦,有明显畏寒,脉沉细无力:前医多从气虚血瘀辩证, 迭进补阳还五汤不效。笔者辨证时抓住时发烦躁,喜冷食,且伴明显情志不畅之症,选用癫狂梦醒汤加味,使经络通,气血畅,郁热泻,阳气达,诸症缓解而痊愈。

2 胸腹灼热

高某,女,65岁,2001年7月5日初诊。胸腹部灼热2年余,呈游走性,天热以及生气后明显加重。经西医多种检查皆未发现异常。中药予以血府逐瘀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青蒿鳖甲汤、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肾气丸、五苓散等,皆未能收效。诊见:胸腹部游走性灼热,有时涉及背部,晨起稍轻,午后及夜晚较重,灼热难忍,心烦不眠,纳食可,二便调。患者平素性急躁, 自发病以来心情郁闷: 舌暗红、苔薄少,脉沉弦尚有力。证属气血滞络,郁而化热。治宜活血调气,通络泻热。方用癫狂梦醒汤加减。处方:桃仁(捣)24g,柴胡、木通、赤芍、大腹皮、陈皮、桑白皮各9g,香附、青皮、姜半夏各6g,生甘草15g,炒紫苏子、白薇各12g。3剂,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胸腹灼热明显减轻,睡眠有好转。上方继服6剂。三诊:胸腹灼热已除,面呈欣喜之色。舌暗红、苔薄少,脉沉细。嘱早服补中益气丸,晚服六味地黄丸,每天各服1丸,连服10天以善后。患者半年后因他病来诊,诉胸腹灼热未再发。

按: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内伤发热通常为全身性发热,而本例仅为局部发热,故用治疗内伤发热诸法诸方效不佳。本例发热以午后及夜晚为甚,结合久病入络之理论,易辨为血瘀发热。发热部位呈游走性,应与气滞有关,且生气后明显加重可资佐证。但前医使用血府逐瘀汤不效,导致其后的治疗未从血瘀发热辨证。患者高龄,气血津液运行布化力弱,病程日久,除气滞血瘀化热外,尚有津停成痰,痰瘀阻滞络脉。癫狂梦醒汤除活血行气外,化痰降泄通络力强,故收效较速。虑其攻邪伤正,结合患者体质,以补药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