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的身体,才是学习的本钱。 所以,我们喊了很久的减负。但效果,似乎一直不太理想。这其中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减负力度不够,甚至并不是体制内的教育压力过大造成的。一味的减负,也许更可能会加重这样的“睡眠不足”现象。 因为我发现,许多孩子是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方法、效率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01 学习时无法专注的孩子
睡眠情况较差的孩子,有41.9%在睡前会接触电子产品;而在睡眠情况较优的孩子中,这一比例仅为7.4%。 但我认为,这不单单是“睡前玩手机”,带来的影响。 我曾经找过40多个家长,搞了一个家庭调查,通过与他们孩子平时的学习状况进行比对,我发现像这样“睡前玩手机”的孩子,还普遍存在白天学习专注度低,真正入睡时间太晚的现象。 回家的时候不及时开始完成作业,学习的时候三心二意,导致学习时间的战线拖拉太长。表现上好像一直学习任务都在做,其实真正花在了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 “沉迷”电子产品对于孩子学习精力的分散、消耗,更值得每一位家长警惕! 02 认为勤奋读书等于熬夜学习早些年间,一本“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心灵鸡汤读物,让许多人误以为,哈佛大学的学生,真的每天都学到半夜凌晨。 在过去,我们看到的,许多媒体报道上学霸的成功经验,也总免不了熬夜苦读这一项。
但事实的真相,摆在眼前的是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从来不拼命瞎熬夜。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孩子是聪明,但结合我自己考上清华身边同学的例子,还有我从教10年的经历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点,是学习效率高——会利用时间。 比如白天的课间,有的孩子就会把一定量的作业完成,做好课后的复习、课前预习,回家的路上就做好总结,回家先完成什么作业。 他们懂得利用自己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思考、总结。这才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03 不会整理错误、缺漏的孩子上面我们提到,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思考、总结,是一个“聪明的”、“会学习的”孩子的特点。
很多中学生大考前几个月复习的时候,一味盲目刷题,很辛苦但是效果却不好,这时候我都会建议他们把自己曾经错误的题型拿出来看看。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养成整理的习惯,翻看的时候或因为没有分类整理,也不知道从何看起。 这样就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做题、练习,但其实的效果却大打折扣。更有很多学生贪图刷题的量,所带来的“成就感”,完全不进行总结、反思的工作。 这样在学习上,其实一定是吃大亏的。 中国老人们常说,吃亏是福。 但是在学习上,我希望每个孩子,都不要吃这3种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