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思明居士 2019-09-05

61、隆尧—北魏—《杨翚碑》

全称《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又称《西河魏碑》,或称《杨宣碑》。

原位于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尧山乡西河村东北200米处的杨翚墓地,现存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碑刻馆内,隆尧碑刻群被列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于北魏宣武帝(元恪)延昌元年(512年)。 碑通高2.47米,宽0.87米,厚0.23米。碑文楷书26行,行43字。书法遒劲而致佳,笔气浑厚,意态跳宕,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内,隶意浓厚,有典型的魏碑风格,为历代评碑名家所推崇,以其书法价值著称国内。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有50年代拓本,拓片长1.38米,宽0.83米。

关于此碑,康有为在其所著《广艺舟双楫》中列为“精品上”。清末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对此碑也有较详细的著录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2、邢台—北魏—南良舍阁顶披肩造像碑

邢台市邢台县南良舍北魏阁顶披肩造像,建于北魏年代,高1.75米,宽0.9米,厚0.24米,有造像33处,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造像为北朝崇佛重做功德之社会风气。 立碑者为北魏时期“昙”字辈高僧昙和,为北魏文成帝复兴佛教后所造。由碑文所记可知昙和的六代祖爷爷曾任西晋太常卿扬州刺史,其家几代为官,是居住赵国邢地的大户。昙和虔崇佛教,其筑禅室,率众人造石佛像。在碑正文下,有助造石像功德名录,比丘僧昙和名列第一,是碑造像记字体雄健、质朴沉厚,又不乏奇险跌宕之变化,为典型成熟魏碑体。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3、南和县—北齐—造像碑

北齐造像碑,位于邢台南和县治北,南和县医院老院内(今中医院),北100米为邢台与临西公路。此碑刻于北齐天保十年(公元559年)。 据《南和县志》记载,北齐造像碑原在南和县慧炬寺内,寺院已塌毁,

此碑高4.30米,宽1.45米,厚0.39米,碑断为二,上下铁榫连接,座北朝南,正面和背面均有浮雕造像。碑阳有圭形佛龛12个,雕有大小佛像32尊。佛像下刻有供养人姓名。正中佛龛下镌刻着“大齐天保巳卯(公元559年)二月十三日慧炬寺僧道阎募造”。碑阴上部有佛光形佛龛28个,雕有大小佛像36尊。下部圭形佛龛十个,凸形佛龛一个,造像十七尊。碑侧有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僧智深重修字样。现碑身埋在地下,露出地面部分,高2.80米,宽1.45米,厚0.39米,于一九六七年,建砖结构碑楼一个。

北齐造像碑,对于研究北齐时期的佛教历史和雕刻艺术均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一九八二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4、平乡—北齐—柴村造像碑

北柴村造像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北柴村,俗称“响铃碑”原在北柴村东福胜寺卓旧址,现移至县文化局院内,碑高2.3米,宽0.84米,北齐天统元年(565)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碑造形美观,刻工精良,艺术价值较高。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5、邢台县-北齐-常乐寺碑

常乐寺碑,始立于北齐天统元年(公元565年),距今已有1449年历史,该碑纵170厘米,阔70厘米,碑首为六条盘绞的螭,螭所围中心为两两相背的四尊佛像,碑侧亦造佛像两尊,碑正面为楷书大字,正中书“常乐寺”,左侧书“大齐天统年置”。字体直接晋楷遗范,并开唐楷之先兆。碑阴为碑文,记述了教禅经传之况及当时任青冀二州刺史之郭温集五百豪户之资造经修寺之绩,共存725字,其中歌颂了佛陀释迦牟尼,也歌颂了道教的老子以及其西行化胡为佛的功绩。北齐碑书的一大特征为隶书复兴,该碑文书体即为其典型体现,然其独特之处在于用北碑笔法写平正的汉隶,并杂揉某些篆法,形成了一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似楷非楷,寓平静、雄强、优雅于一体的别样书风。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6、隋代—南和县——《大隋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

襄国郡南和县(今邢台南和县)的"澧河桥",于隋开皇十一年建造于东韩村澧河上,系大型石桥·根据澧水桥石碑记载:"碧柱浮空,烟云等色,金堤枕浦,杞柳交阴",可见此系平原河道上比较宏伟壮观的大石桥,此桥系南和县乡绅宋文彪老人捐资修建,为连接晋、冀、鲁经襄国和清河郡的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澧水桥曾于明代被洪水冲坏,后经历重修,今澧水桥仍保存有隋朝古槐、桥头石狮和澧水桥碑等重要文物。 澧水石桥碑澧水石桥碑位于南和县北2.5公里处,东韩村小学院内。碑刻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碑高2米,宽0.92米,厚0.29米,龟跌座,龟首被砸。半园形碑首上刻四龙图案,碑额为篆书阳文“大隋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十二字。阳面碑文为隶书阴文,字里行间略显方格,笔法工整。碑阴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南和县令易宗周题隋碑诗一首,碑额有易宗周之子篆书附识,称此碑“文字雄壮而隶书精妙,尤可师法。” 澧水石桥碑记载了隋代澧水河的泛滥、地理变化和当地民众修桥以济交通的事实,考证甚详,对有关部门研究澧水河的历史变迁,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一九八二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7、隋代——南宫县——《大隋南宫令宋君碑》

宋君碑,全名《大隋南宫令宋君碑》,又名《南宫定觉寺碑》,也叫《隋碑》、《宋君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南宫市,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觉寺住持女僧大庵(人称美尼姑)为感念南宫令宋景于隋开皇十一年修建定觉寺,特请碑文为河间刘炫(字光伯)撰写,自己篆刻碑文而形成此碑。宋君碑书体为汉隶,承袭后汉末期遗范。结体严谨,点画流畅,有飞舞潇洒之感。风韵神采,古朴雄奇,富有艺术感染力,因为它是少有的存世隋碑中隶书写的端庄优美的碑刻。被邢侗称为:文绝、字绝、篆额绝的三绝碑。目前该碑刻座落于南宫北大街129师部旧址院内,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风雨飘摇中字迹多被冲刷,此碑,为研究我国隋代隶书文化的唯一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8、唐代——沙河——宋璟碑

宋璟碑,是我国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所以也称“颜鲁公碑”。该碑现坐落在邢台市桥西区李村乡东户村(原属沙河市沙河城镇)中学院内,原系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9、唐代——隆尧县——《安乐寺碑》

《安乐寺碑》,唐上元元年(674年)立,碑主为“邢州刺史上柱国纪王李慎(唐太宗第十子)”,该碑碑首六龙及佛龛内佛、菩萨、弟子,雕刻极为精美生动;全碑刻“无量寿佛经”一部,书法庄严大方,功力深厚,堪称“经书体”典范,故此碑为初唐雕刻、书法双绝的艺术珍品。线存于隆尧县碑刻馆。

李慎(628年-689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生母韦贵妃。 贞观五年(631年)进封申王,贞观十年(636年)改封纪王,食邑八百户。此后多次封秦州都督、襄州刺史,邢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食邑加至一千户。 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政权,李慎受牵连下狱,后被流放领表,又说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岁。 邢州,今邢台市在隋唐宋金时期的建置名称,治所今邢台市区,辖邢台、沙河、南和、任县、内丘、柏仁(隆尧)、巨鹿、平乡(含广宗)等八县。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10、唐代——隆尧县——《光业寺碑》

《光业寺碑》,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立,象城县令杨晋撰文。碑体巨大(高4.37米,宽1.4米),记载了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生平、追封帝号和修建祖陵、光业寺的史实,是考证李唐祖陵在邢台隆尧的最权威的文字史料,是隆尧县历史价值最大的碑刻,弥足珍贵。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11、宋代——平乡县——大观圣作之碑

邢台市平乡县大观圣作之碑为原平乡县文庙的遗物,原址在平乡镇,现迁至平乡县丰州镇平安公园内。此碑保存较好,刻工精良,在体量上仅次于赵州大观圣作之碑,是研究北宋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及书法艺术的实物资料,被列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圣作之碑,始刻于宋大观二年(1108年)青石质料,碑身为一块整体的石料雕刻而成,高浮雕七龙盘顶,龟趺座通高5.14米,碑身高4.34米,厚0.38米。碑首阳面中间阴刻“大观圣作之碑”六个楷书大字,为权相蔡京题写,碑文由宋徽宗赵佶所撰,并由书学博士李时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而成,笔法俊逸、严谨规整,不失书法妙品。该碑娴熟的雕刻工艺,精湛的书法艺术比较少见,是研究宋代石刻工艺和宋代书法的珍贵史料。 文物保护 2002年,出土于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粮站,现迁址到丰州镇,是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全国存世只有6通,河北保存完好的只有2通,另一通在赵县,两碑同一天刻立。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12、宋代-威县-王羲之—新宗城县三清殿记碑

《新宗城县三清殿记》碑,刻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戌辰(1088年),由李公泽撰文,张洁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字而成碑文。

《新宗城县三清殿记》石刻,石刻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公泽所撰,张洁集晋王右军行书成文”。共470字,标题加正文21行,文后两行小字为附记,未计入字数。靖康二年,金国南下,攻战火中三清殿被毁该石刻被埋于地下。民国二年(1913)出土于威县。现存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13、元代—柏乡县—贾母贞节碑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该碑系元朝中宪大夫度支少监贾庭瑞为其母所立,由杨载撰文,书法家赵孟頫书,字迹笔画丰润,婉转流畅,结构匀称优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碑高360厘米,宽100厘米,厚40厘米,龟趺座,蟠螭首,碑额赵氏篆书"贾母贞节碑记"。此碑在"文革"间被损严重,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14、元代——内丘县——刘秉忠书丹—《重修鹊山神应王庙记碑》

《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元代碑刻。位于山门口西侧,坐西面东。元至元五年(1268年)立石。碑青石质,高2.8米,宽0.94米,厚0.3米,弧形碑首,浮雕六龙,矩形碑额,龟跌座。碑文楷书,计30行,少者5字,多者53字,共计1025字,碑阴字多漫漶。藏春居士刘秉忠书丹。此碑不但是研究扁鹊生平的重要史料,而且碑文可折射出修扁鹊殿的沧桑历史。元朝太医院颜天翼于至元五年重修此庙,中途病逝,其妻张氏及其长子伯禄,继承遗志,完成未竟之业,其次子伯祥,请求皇帝立碑,世祖忽必烈应允沼令翰林学士王鄂撰写“神应鹊王庙记”碑文,由元朝重臣、太保,邢台人刘秉忠书丹。 此碑在考古研究上和书法芝术上均有较高的价值,是目前现存难得的碑刻。

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王鄂奉敕撰,藏春居士刘秉忠书丹,前中书省都事刘郁篆额。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15、清代——南宫县——重修南宫县学碑

南宫碑,全称《重修南宫县学碑》,因碑额题有篆文“重修文庙碑记”,故也叫《重修文庙碑记》,位于邢台市南宫市,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当时代理县令李傅棣主持下重修南宫县学即文庙时,请当时著名书法家、散文家、教育家、“桐城派”学者张裕钊撰文并书丹的记事碑。该碑“文、字双美”,无论从书法的角度还是讲文章的思想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创立了“南宫体”(“六朝体”)书法,字体结构里圆外方,方中带圆,颇有风神;圆中见方,内藏筋骨,使每一个字都显得既充实而又有余韵,堪称“柔峻相间,融而化之”,曾被誉为“在近代书坛上别开生面,独创一格”的“南宫碑体”。称为“文字双美”,刻镌兼优的艺术珍品。此碑刻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通高2.4米,宽0.89米,厚0.25米,优质青石刻成。碑文有楷书13行,共650字。该碑现立于河北省邢台南宫市南宫中学院内,保存完好,1982 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市现存的15通珍贵碑刻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