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称将降低职称在工资分配中的权重,您怎么看?

 杞乡青年 2019-09-05

降低职称在工资分配中的权重,早就应该这么做了。

这是9月3日,教育部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提出的在教师权益保障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态: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这是在教师节来临之前,对广大的为职称晋升而烦恼的教师来说,最为安慰人心的一种礼物。

教师职称在设立之初,是为了激励教师努力工作、立足本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希望教师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本学科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然而随着职称评审制度的推进,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跟矛盾,而且日益突出。由于职称跟工资挂钩,职称受岗位数限制,达到晋升条件的人数比例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问题与矛盾凸显出来。材料造假、潜规则屡见不鲜,因职称问题,老师之间、领导之间矛盾频频。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一劳永逸。但有些高职称老师却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思进取;而奋斗在第一线的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由于常年等待无望,职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也逐渐失去了斗志,失去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所以职称问题常常为广大教师所诟病。


现在,教育部终于表态了,要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这实在工资分配制度的一次变革,也是广大教师的期望。说真的,如果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按照工作量、工作绩效来切切实实的分配工资,那么广大为职称所苦恼的教师,将会重拾信心。

职称问题早该受到重视了。有些学校的老师30多岁就评上高级职称,有些学校的老师到退休还是二级职称,职称指标分配不均,职称评审没有公平。确实是应该改一改了。大家都期待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