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味语文的言意关系

 袁占舵 2019-09-06

言意关系就是语文之母、之本,各种言语作品是语文之子、之末

玩味语文的言意关系

马克思说过,最一般的抽象总是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的、发展的地方,在那里,一种东西为许多东西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列宁也说,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语文广大无边、丰富无比、庞杂无比,它能不能经过科学抽象,有一个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语文全部的具体的东西,成为语文的一切所共有真理

    语文一切所共有的真理,其实就是哲学的原理。王国维说: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称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形而上学称为科学的女王,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把形而上学称为科学皇后。形而上学是对世界的终极关怀,是超越经验之上的追问,属于本体论。本体论作为世界终极存在的追问,不属于经验世界,而属于超验世界。《易经》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那么,语文形而上的本体之道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言意关系。它就是对各种语文现象(言语及文本)进行科学抽象后而为语文的一切所共有真理

    语文之道作为道一,生出”——“”——各种言语作品,其中文学就是通过塑造来表的。所以,言意关系就是语文之母、之本,各种言语作品是语文之子、之末。

      不要认为形而上学、本体、道是孤立、静止、陈旧的教条。对于一种知识而言,如果缺乏形而上学思维,缺乏本体论建构,就无法超越经验事实和实践理性,就没有一个统摄整个知识体系的东西,因而就难以做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地论述问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易或问》云: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宋代思想家朱熹《四书集注》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认为,哲学语句愈升向共相,就愈接近真理。康德说,形而上学便是知性世界的知识形式。言意关系语文之道,就是语文的最高知识形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道,很可能是,那种使所有那些我们由此才能思考的东西活跃起来的途径。……途径亦即道的这个词中,也许隐着思想进行着说的所有秘密的秘密。

    言意关系之道意味着对人生之道的探索和追求。人总是通过对生活世界的认识、解读和表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理想超越,不断地为人类寻找精神的最高支撑点,使人类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任何意义的表达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都不是终极的在场,都永远在叩问的路上不断延伸。表达之道——语文的本体,永远处于艰苦卓绝的寻求和发现之中,永远处于无与伦比的认识和发展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言意关系作为语文的形而上之道,与古代文道之争中的是不同的。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指的是孔孟儒家之道,属于道德哲学,是阐述怎样成为君子的学问,不是阐述语文内在生成及规律的学问。而语文言意关系之道,是一种科学哲学,阐述的是语文生成发展内在规律的学问,言意关系就是语文的自然(道法自然)之道、科学之道。文道之争千多年来绵延不已、难成定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两种一直没有分辨清楚。

    (作者朱学坤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相关阅读链接:《语文需要什么样的哲学》,中国教育报201882日第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