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赵教授独创的三维护肾疗法治疗肾病,临床疗效颇佳,并为我们临床治疗肾病开拓了新思路。 1 表里同治。 肾病的主体疾病为肾炎,古称“肾风”,与风邪、热毒、湿浊等邪外袭导致脾虚不能升清,肾虚藏失司及肺气宣降失常,肾络瘀阻、气血失畅有关。 或因素体肺、脾、肾功能较弱,复因劳倦或感受风、寒、热、湿浊等病邪诱发或加重,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由此可以看出:肾病虽然多属内伤病的范畴,但在治疗中必须重视防治外感,重视祛风散邪,因此治疗肾病必须治表: 祛风散寒药,如:苏叶、荆芥、桔梗、防风等。 祛风除热药,如:薄荷、桑叶、蝉蜕、牛蒡子等。 祛风除湿药,如:羌活、独活、防风等。 利湿药,如:薏苡仁、猪苓、茯苓、车前草等。 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蚤休、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倒扣草等。 所谓:“表者发之”。 若外邪已清,则需治里,从扶正着手。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根据脏腑虚实偏颇加以纠正: 或益气健脾,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或滋阴补肾,以二至丸加减,可加入川断、桑寄生、牛膝等。 或气阴双补,以清心莲子饮加减。 扶正的同时还不忘驱邪,可适当配以清热利湿降浊之品,如卧蛋草、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以防外邪干扰,陈皮、半夏等降浊。 所谓“久病入络”,病久则难愈,故需加入活血化瘀之品。 如:当归、丹参、川芎,甚则地龙、僵蚕、水蛭等通络之品,以利病情的康复。 表里治法均得以应用,此所谓“表里同治”。 2 上下同治。 肺居上焦,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之母脏。 肾居下焦,为水脏,主气化,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以及脾转输功能的正常,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 正如《内经》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揆度以为常也。 而且咽喉为肺之门户,肾之经络通过咽喉。 从上可以看出,肾病虽为下焦之病变,却与肺和咽喉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风寒、风热、风湿、热毒等外邪犯肺,咽喉被外邪侵袭,邪毒留恋则可引起邪毒内陷于肾引起肾脏病变。 故在治疗肾病时: 急性期常以散邪解毒为主,可选用苏叶、荆芥、薄荷、桔梗、牛蒡子、羌活、独活、银花、连翘等治上。 缓解期则以益肾扶正为主,以二至丸加减,或可加入冬虫夏草、紫河车等。 如兼外邪,则合以祛邪法,可稍加上述祛风散邪之品。 此所谓“上下同治”,当然治疗中还可运用健脾之法。 3 前后同治。 赵进喜教授认为,肾脏病变与肺、脾、肾关系密切。 肾开窍于二阴,后阴连大肠,前阴连膀胱,二者是人体废物排泄的通道。 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脾胃也相为表里,肾为胃之关,“六腑以通 为用”,故二阴的病变会影响肾的正常功能。 而肺、脾、肾的病变同样也会影响二阴,导致二阴功能失调,出现病变。 如:小便或多、或少、或无,大便或秘或溏。 肾病通过调理二阴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肾病晚期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通过通便法,使用大黄、番泻叶等,随着大便的通利,肌酐、尿素氮也常常会下降。 而对于水肿,可选用利湿消肿之品,通过利小便而达到消肿之目的。 如选用冬瓜皮、车前子、茯苓、猪苓等祛湿利水。 白术、黄芪等益气利水药。 桃仁、丹参、红花等化瘀利水药。 枳壳、大腹皮、木香等行气利水药。 肉桂、附子等温肾利水药。 此前阴治法和后阴治法均被广泛使用,即所谓“前后同治”,但前后同治的方法是权宜之计,不宜久用,以免更伤正气。 4 典型案例。 崔某,女,75岁。 2003年3月6日初诊:患者因面浮肢肿3年,加重1月就诊。 自述3年前因不慎外感后出现眼睑浮肿,渐而咽喉疼痛,经用抗生素后缓解,但以后病情常反复发作。 1月前诸症加重,水肿波及四肢,经服用抗生素、利尿药无明显缓解来诊。 刻下证:患者面浮肢肿、面色晦暗,咽喉微痛,畏寒,恶心,纳食不佳,腰酸。 舌质红、苔白,脉浮滑。 BP:150/85mmHg。 尿常规:PRO+++,BLD+。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诊断:脾肾两虚兼夹外邪之水肿。 治法:健脾益肾、祛风利湿。 处方:苏叶10g、连翘10g、蝉衣6g、桔梗6g、丹参12g、银花12g、苍术12g、茯苓15g、猪苓15g、白术15g、川断15g、桑寄生15g、白茅根15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并配合波依定片口服,每日1片。 原方服用5剂后肿消过半,诸恙减轻。 尿十项:RO++,BLD+。 原方服用7剂,诸恙尽瘥。 尿十项:PRO+,BLD-。 继以六味地黄汤善后,又服药10剂后,尿十项恢复正常,继服30余剂后停药,至今未复发。 按语:肾病属难治之病,治疗颇为棘手,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控制有较好的疗效。 本例患者年已古稀,脾肾不足,体质较弱,风寒之邪趁机侵入,影响肺之通调。 水液内停,故出现眼睑水肿。 病情反复久而影响到脾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故有下肢水肿。 湿浊中阻,升降失调,故有恶心、纳食不佳。 寒邪久停,郁而化火,故见舌红。 腰酸为肾虚之象,总属外寒内热,脾肾不足。 补脾益肾固本为治疗肾病之根本,祛除痰、湿、瘀、热为其标。 故第一方以祛风、利湿、化瘀为主,兼以健脾益肾,标本兼治。 而第二方则健脾益肾为主,兼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固其本。 赵进喜教授学术思想独具特色,通读文章之后让人茅塞顿开。 如果你想学习赵进喜教授更多的经验和医案,提升疗效,拓宽思维。 |
|
来自: 彼案 > 《肾,结石 浮肿眼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