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一下对联的句式

 老鄧子 2019-09-06

对联说学术团的大佬们又吵起来了——

【本期话题】八卦一下对联的句式

【提问者】小康

【八卦成员】小康、何愁、中山书隐、寂寞西风、无字、抱犊散仙、谢青堂、轻雪、陆天泓、毛竹、金锐、时习之、鸠竹

【整理】小康

读者们若是对本期话题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或不吐不快的吐槽,也不妨在留言区发表出你的观点嗷~~

话题导入中——

小康快跑

对联相邻两句,句中结构不宜一致,如要结构一致的话则宜直接用自对的方式组织。是否存在这一默认的规则?

举个栗子?没有太明白你要问的点

何愁

小康快跑

水木湛清华,金焦而外,又益名区,却忆向岁经营,江右风流贤太守;

春秋多佳日,簿领余闲,偶来游眺,犹记故乡仿佛,济南潇洒大明湖。

比如这联,第二句是“名+虚+虚”,211节奏;第三句是“虚+动+名”,112节奏。两句虽然都是四字句,但是句中结构不同,富于变化。

小康快跑

反而言之,是否也对自对的格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不宜在结构相对的时候仍然保持句脚平仄一致

印象中违例的仅有南通博物苑联——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欣然有喜;

待春山可望、白鸥翔翼,倘能从我游乎?

@所有人

诸巨们,今日份提问,来自小康同学的问题,如上

何愁

认真讨论中——

中山书隐

这属于细微的高层次忌讳吧?应该没有这种规定,而且破例者无计其数,不宜特意指出。

不要太在意平仄,格律越细致越繁琐,越没有意义。

我觉得这是散文句法,没必要对仗,反而需要的就是这种疏宕的效果。

关于平仄,有些对联句内自对,平仄也不交替。

何愁

寂寞西风

应该说这个感觉是准确的,其实诗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相邻的两联,句式相似或者一致,一般都不太好看。但是这种事情,形成理论或者共识,对文体的发展或者写作,其实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让文体加速僵化。

你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对联和律诗有比较相似的点,主要规则都对仗工整,平仄严格,律诗还要加上句式整齐,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整饬,一丝不苟。如果这时候不再求点变化,打破点啥,那这个联这个诗就太板正了。

联的句式,五四七、五五七是最经典的,感觉上略等同于律诗。但我感觉句子的定式化,其实也容易搞成思维路径的定式化,所以联尤其要尝试句式的突破才好,打破节奏、变化字数都是更有益的尝试。

何愁

中山书隐

句式多样化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没有必要强行达成共识,平仄不相对也是多样化的尝试,所以无需统一。

寂寞西风

@何愁 你说的我都同意,只是你没看明白我说的

诗需要打破,对联同样需要打破,而且这种打破的可能性应该是越多越好。但如果形成小康说的这种理论,或者共识,其实是减少了打破的可能得选择方向。你如果觉得两句相邻句式一样,感觉不好,那很简单,你不要那么写就好。但如果形成理论的话,那么会影响别人也去规避这种写法,那就会减少创作者在这个领域的尝试。前人说诗话兴而诗亡,很多时候就是诗话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和说法太多了。

中山书隐

同意。对联的研究不宜在格律上大做文章,沈约的八病理论上是合理的但也没有流行下来。总结立意修辞等技法比较有意义。

无字

就跟强制要求必须两两交替一样。

格律上,我觉得看是啥句型吧。音乐美是存在的,也是可以去讲究一下的~如果用律句的话,讲究一下格律比较好。

何愁

谢青堂

句式怎么组合比较舒服,跟作者阅读量,语感什么的有关系。比如我读到下联末两句脚皆平的就不舒服。。。

因为你有音乐天赋

何愁

抱犊散仙

水木湛清华,金焦而外,又益名区。却忆向岁经营,江右风流贤太守;

春秋多佳日,簿领余闲,偶来游眺。犹记故乡仿佛,济南潇洒大明湖。

这联一点问题没有。我换了一个标点,句号前是一节,接下来又是一节。前面一节气脉紧凑些,句号处稍顿然后又复起,这样读来气脉很好。

我以为,联的气脉贵在变化万千,是否合适,也在于作者自我把握,非法即法也。如果一定要用什么规律去实现程式化,就会越来越僵化。

金焦而外,又益名区。这八个字本来就一气呵成的,之前又是一五言句,本身就是气脉变化流转的处理方式。

我觉得句式变化很能提气,很能达到那种气脉流转腾挪的效果,不过前提也得是句式安排比较舒适,不是胡乱变化。

何愁

抱犊散仙

四个四言句构成的联式,大家不也常用么?贵在自己把握好吧。陆总的“不二文”,不是三个三言组合嘛。三个七言组合的联我也有过,但只要七言的结构有变化,也一样要得啊,比如:

万古愁谁与同销?我亦缧中挣去者;

这是两个七言句,读来谁说不舒服了?看起来像七律不要紧,关键是读起来如何。

寂寞西风

小康说的不是相同字数,而是相同句式。比如:

天下几人学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两个律句这样的。

抱犊散仙

我以为首尾都是律句也无妨啊,关键是中间是否调节好了

寂寞西风

所以说相邻啊。所以小康说的如果句式相同,就要自对,否则就不要句式一致。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欣然有喜;

待春山可望、白鸥翔翼,倘能从我游乎?

他的意思就是树木交荫,时鸟变声这样的情况读起来感觉不好。

抱犊散仙

这个联感觉挺好啊,我觉得还要根据情况分别看待。未必相邻句式相同又不自对都不好。

寂寞西风

对,所以这种文艺理论,都是概率上的,不宜形成理论,一旦理论话,其实会妨碍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抱犊散仙

我赞成西风的观点。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欣然有喜;

待春山可望、白鸥翔翼,倘能从我游乎?

此联好在后面的六言句调整了前面的气脉。所以我感觉还是很好的。

小康快跑

相友相助无出乡,地有公田如井好;

濯足濯缨惟自取,我知泉水在山清。

连续律句的还有个这个,更像是律诗了。

连续律句就是这样的,太有序了,有序到让人觉得憋闷。

何愁

抱犊散仙

相友相助无出乡,地有公田如井好;

濯足濯缨惟自取,我知泉水在山清。

这个因为“相友”“相助”有同字,读来还要好些。如果不是有同字,恐怕更难受了。

相友相助无出乡,濯足濯缨惟自取;

地有公田如井好,我知泉水在山清。

假如这样的纯自对联呢?

这就比原联又差了不少了

何愁

有些句式看起来很傻好吧,比如那种首尾都是律句的,我觉得挺傻的。

何愁

谢青堂

王闿运好像很多这种。。。

发几个来批评批评。

何愁

谢青堂

少年裘马锦江游,喜整顿重来,秋稻屡丰兵气靖;

高会簪缨华堂畅,愿英贤继迹,甘棠留荫后人看。

——王闿运题四川省成都湖南会馆

海疆归日启文场,须知回雁传经,南岳万年扶正统;

石鼓宗风承宋派,更与重华敷衽,成均九奏协萧韶。

——王闿运题湖南省衡山船山书院

这类首尾律句的句式无论中间怎么安排,都觉得节奏怪怪。

何愁

寂寞西风

那倒不是,你中间添二十个分句,早就忘了首尾都是律句这回事儿了。

一般并不隔那么多啊,顶多三五句。

何愁

寂寞西风

所以还是看情况而定嘛。

也没见过首尾都是律句的大长联,不然可以感受一下。

何愁

寂寞西风

你来写一个!

脑细胞不够用!!

何愁

抱犊散仙

借彼双钩,贺君双喜;

神趋获鹿,意祝获麟。

我家这个联,就是纯自对联。

虽然都是自对,四言就比七言好,也比五言好。

不过这是为啥捏?

何愁

抱犊散仙

长联中如果夹有七言自对,也未必不可。但五言、七言律句自对确实读着不舒服。

七言自对应该极少是律句的。如果有的话多半都是三四节奏的句子。

何愁

抱犊散仙

所以,这不是句式的问题,还是节奏的问题。四言节奏就铿锵,五七言就舒缓散漫。

曲景双

不是简单数字的字的节奏问题,还有死活字的使用问题,四字也不一定铿锵,所以仅从句式方面考虑相邻好不好,是不妥的。关键是节奏的安排和气息的调整是不是到位。

相友相助无出乡,地有公田如井好;

濯足濯缨惟自取,我知泉水在山清。

比如这个,不是简单几个字安排的节奏问题。

这里死活是咋体现作用的。。

何愁

抱犊散仙

虽然常先生说过,联是观赏的。但真要写好联,还是要读出来。所有的平仄和句式问题,都是为了读着舒服。我写联总是要反复默读以调整平仄和句式。

联肯定是有音乐美的,即便挂在门上也不仅仅是看嘛,读者会在心里默念的。比如如果都是一堆平声字,谁看这联不别扭。即便是自对,还有打破字数来变化节奏的呢。

何愁

轻雪

多分句联,除非自对,排比,各分句句式、节奏肯定得变化的

陆天泓

其实今天你们在讨论的这个问题,和前几天谈到的有些类似,联的格调是一个一致化的问题。在格调里面,就包括格和调。格是形式上的,调是声音、声律上的。也就是说要兼顾型和声两者组成的格调美。因此一个联所谓的节奏美感,既有形式之美,也有声律之美。

此外,还有对联自身用字的虚实死活也有影响。刚才那个联,其实它前面的那个句式和后面那个句式的安排,就不是同一种句式了。那你怎么去看句式呢,也不能够严格的说它就是律句,或者说严格的说它是散句,你很难看。可以把前面的就当成是散句,也是没问题的。

形式上也是有的吧,一般七个字的容易变成律句来看,尤其是在跟另一句对举的情况下。诗中多有这样的,如:

中天月色好 / 谁看

何愁

寂寞西风

陆总皈依孙逐明的理论了

陆天泓

对就是说孙逐明的那个看法,就是所谓的语法和修辞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去分析对联的话,我是觉得可能修辞成分在某种意义上是大于语法成分的。

抱犊散仙

觉得陆总扯远了

陆天泓

不是在追根溯源吗?

毛竹

你们在聊什么?

轻雪

最难风雨故人来

是律句,

最难来风雨故人 

就是散句吧

雪席你这个搁在律诗里,如果配依据223的上联,就会偏向解读成律句

何愁

寂寞西风

最难风雨故人来

是律句,如果是 :

最难来雨风同人

合律的话,按照孙逐明的理论,也可以认为是律句,或者说更应该认为是律句。

欠孙逐鸣一个甘棠论文奖。

谢青堂

确实

轻雪

易乐必多哀,轻施必好夺

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

——孙寿铭

觉得这样的语感好不?

陆天泓

哪里不好么?

这有同位重字,其实会减轻律句的整饬效果,读着比纯律句好得多。

何愁

轻雪

嗯,有重字。也没有不好,就算各人习惯吧。今天主题是讨论句式吗?

最开始是讨论相邻句式有没有忌讳

何愁

谢青堂

我为红叶亦殷勤,竟失梁鸿偕隐乐;

君比黄花更消瘦,莫吟潘岳悼亡诗。

这联读来咋样?

寂寞西风

比天下几人学杜甫好一些,但仍然不太好。

轻雪

这个中间加一个短句,或者更好。从语意上也应该有一句。

陆天泓

我觉得挺好。

轻雪

完整联是?@谢青堂

谢青堂

我为红叶亦殷勤,慨破镜难圆,竟失梁鸿偕隐乐;

君比黄花更消瘦,愿鼓盆自遣,莫吟潘岳悼亡诗。

寂寞西风

有五言肯定更好。我一度很喜欢一首一尾两个七字,中间或4字或5字,凑成一个联。甚至是不自觉的就写成那样了,有段时间还专门克服了一下。

谢青堂

我也喜欢。

毛竹

但收尾两个七字节奏变化为宜。

你那首尾七言节奏不一样吧。

何愁

寂寞西风

一般是三四+5字+律句

陆天泓

先抛开意,这样看,还是句读

那不就是了,你节奏不一样。节奏能变化,777也不是问题

何愁

毛竹

@何愁 你老公7777,了解一下,好像是陶然亭,唐前唐后。

寂寞西风

但按照老孙的理论,其实所有的7字句,只要合律,都应该看成律句,根本没有意节这回事。

由岳麓停车爱晚,至琅琊设宴会宾,原无论江北江南,雅趣陶然同白傅;

饮酒篇把盏山边,漱玉集卷帘篱外,正可谓唐前唐后,幽怀各自托黄花。

何愁

老孙那种太过了,我觉得有律句与之对举的情况下,解读成律句是差不多的,诗里面很多那样的句子。

何愁

金锐

由岳麓枫林爱晚,至琅琊泉酿贪欢,原无论江北江南,雅趣陶然同白傅;

饮酒篇适意青山,漱玉集销魂佳节,聊与说唐前唐后,幽怀各自托黄花。

 可以把版本搞对嘛……

陆天泓

中间都不用逗号时试验下

寂寞西风

 啥叫中间不用逗号?

陆天泓

就是连一起加句读来看。

抱犊散仙

由岳麓停车爱晚,至琅琊设宴会宾,原无论江北江南,雅趣陶然同白傅;

饮酒篇把盏山边,漱玉集卷帘篱外,正可谓唐前唐后,幽怀各自托黄花。

这个前两分句是自对句嘛。如果不是自对,效果就不一样了。

金锐

。。。。

寂寞西风

@金锐 大家还是觉得小娴这个版本好……

联这种三四节奏的句子,应该是从词那儿来的吧,不过词多半是三字的领字带一个四言自对。

何愁

陆天泓

赋更早

里发展出实词也能占3这个节奏。金锐那联的断句,应该也就是联特有的句式了,别说诗没有,词、赋应该都没有的吧。我觉得七言的很多节奏变化形成的句式,应该是属于对联的创格了。

何愁

谢青堂

今天的主题到底是啥。。。

主题是句式哇

何愁

毛竹

句子搭配最重要的不是长短,而是节奏如何变化。

抱犊散仙

同意毛竹。

毛竹

我也写过一些777,咋一看就像浣溪沙。有一年写了很多这种结构。

陆天泓

还不是句读问题

毛竹

峨眉山

拾级窥蜀道艰难,感尘劳一己之微,石漱山溪容赤足;

踞峰见佛心悲悯,发愿力十方所及,天浮云海到金身。

笼中鸟(题图)

伤心岂一角河山?倘时流与论形骸,彼在尘樊兹在野;

敛羽作平生怅望,待天听广开桎梏,行无趋附止无违。

乙未年春看雪有作

天心定冷漠如初,任群生几易衰荣,终作纷飞湮此梦。

世界真苍凉太久,故今日一番粉饰,好将清白示吾曹。

抱犊散仙

古嘉州是诗之薮,继躅高吟,眉山秋色分贤席; 

新学会如月之升,流辉双照,沫水豪情汇大江。

我这个节奏如何?

毛竹

这节奏挺好的

小康快跑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对联相邻的句子字数一样,比如两个四言句子相邻,如果不是自对,那它们的结构不宜一致。比如前面一句是112,后面一句是211这样

乙未年春看雪有作

天心定冷漠如初,任群生几易衰荣,终作纷飞湮此梦。

世界真苍凉太久,故今日一番粉饰,好将清白示吾曹。

比如这个虽然都是七言,但第一句是214,第二句是124,就不一样了,如果都是214可能就没那么舒服

抱犊散仙

@小康快跑 看我这个联起首

一卷克成,初心须慰,风物放眼量,烟屿微茫沧海阔;

百年易过,联韵长芳,崚嶒回首看,芝罘苍秀矞云奇。 

小康快跑

这个起类似自对的吧。

毛竹

半自对。

抱犊散仙

但肯定不是自对,而是上下相对的。

小康快跑

这又让我想到能不能有这样的句式,前半部分上下对,后半部分自对。比如2领字+四言句,3领字+四言句,我想领字部分上下对,四言部分自对。

抱犊散仙

这个可以,我就这样用过

毛竹

这种联是有的,我见过很多,特别是44自对,半自对,半上下对。

抱犊散仙

再看林则徐这个联:

初日照三神山,看碧海珊瑚,尽收铁网;

长风破万里浪,喜丹霄银榜,早兆珠宫。

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句式,只有不合适的节奏和气脉。

寂寞西风

升降东西,以成日夜;往还南北,乃有春秋。控送千秋,居然如意;

光明将逝,挥鲁阳戈;炎热苦深,发夷羿箭;欲制万物,翻觉可怜。

讨论下6驱吧。

抱犊散仙

这联前面还是自对句嘛

这个6驱,恨不能把后面八言变成一散一律

何愁

谢青堂

前面4句如果不是自对会更好玩

寂寞西风

一瓦一椽一粥一饭檀那脂膏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形影匪坚凡心来了圣果未圆可惊可怖可悲可怜。

这是几驱你们数数?这个感觉怎么样?

谢青堂

其实这更像偈语,不像联。

赞同清汤。反正我觉得这个不太像联,好不好另说。

何愁

寂寞西风

其实我觉得还挺好的。

抱犊散仙

其实我觉得还挺好的。

毛竹

其实我觉得还挺好的。

没加标点符号而已。

时习之

查了下我数据库里的5447句式联,共37副,其中两个四言句自对的29副。不自对的如下:

时习之

加意减租徭,十二村中,尔宅尔田,保汝儿孙常足食;

赴功烦版筑,三百里外,某山某水,守吾条约即良民。

昏醉遍人间,世多酒狂,维昔已然,何忍为独清独醒;

疮痍满天下,公擅医术,而又不作,谁与任治国治民。

惟公多豪举,植弱锄强,宰肉能均,赍志未当天下事;

而我就衰年,酒销花歇,热腔贮泪,重泉应有故人知。

节麾千里别,风餐露宿,噩耗惊传,悔博微名负知己;

升斗半生谋,栋折榱崩,孤寒失庇,勉循遗训勖同寅。

历困苦艰难,手造民国,功成不居,惟英魂有此大度;

处危疑震撼,力挽共和,才奇遭嫉,使天壤顿失伟人。

同渡日本海,击楫放歌,壮志未酬,牺牲一身励后进;

宜傍宋公祠,范金铸像,英魂不死,风云常为护神州。

薄海著奇勋,折冲樽俎,力返西陲,报国略同班定远;

枢廷承密勿,协辑华夷,策安南诏,惟公志继范希文。

遭际胜正则,忧伤差同,香草灵荃,我自遥为天下哭;

风度似曲江,年命不逮,元二阳九,公其去叫帝阍开

基本上是支持小康的观点的。

金锐

证据翔实,无法反驳…

数据说话,五体投地。。

何愁

陆天泓

重任似陈文恭,好古似阮文达,爱才如命似胡文忠,若言通变宜民,闳识尤超前哲上; 

使蜀有輶轩语,督鄂有劝学篇,余事作诗有广雅集,尚冀读书论世,后贤善体我公心。

重任似陈文恭,好古似阮文达,爱才似胡文忠,若言通变宜民,闳识尤超前哲上; 

使蜀有輶轩语,督鄂有劝学篇,作诗有广雅集,尚冀读书论世,后贤善体我公心。

也来支持一下,如果第三句仍然如后面删除两字读来便很差,还是有变化更好。

谢青堂

若无第三句,便不觉得。加了第三个自对,若还与前面句式一样,便失之板滞了

鸠竹

节奏跟内容还真有点关系,内容自然合理能帮助赢回节奏

无字

首尾同律句的联,最好是通过中间多个分句的节奏变化来弱化同律的尴尬

【小康按】

根据最后时习之先生给出的资料来看,古人在写联的时候,如果遇到相邻句子字数一致而又不是自对的情况,确实倾向于让句子结构不一致。

但是诚如西风前辈和书隐前辈在开头的观点:这种事情,形成理论或者共识,对文体的发展或者写作,其实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让文体加速僵化。格律越细致越繁琐,越没有意义。

又如《随园诗话》所言: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不过话说回来,增加句式变化,确实是让语言变得灵动、不显呆滞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句中虚实死活字眼的调整以及重字的使用等方法来让句式多样化。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不仅是字数相同的相邻句子,有些相邻句子因为加了领字而导致字数不同,他们的形式同样也应该富于变化,此处就不展开讨论啦。

END

阁主曰

一个

认真文艺的

公众号

白藏阁

公众号ID:baicangg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