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墨清华刘怀勇师生展》之我见

 华轩一顽石A 2019-09-0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墨清华刘怀勇师生展》之我见

文/赵雪伟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的老师,但能留下深刻映像,如火炬、如灯塔,能够指引着你向前不断的攀登的不多,这样的老师在人生中遇见一两个就是天大的幸事了,对我来说刘怀勇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怀勇

字正德,号历下山夫,别署清华园丁、凹斋。1960年生于济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主讲导师,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名师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院务委员。九三学社社员

“好为人师”是刘怀勇教授为人为艺的最大特点。在长达三十余年的教学工作和在清华大学十数载主持中国画高级研修班的工作中,为给学生把中国画问题讲的清清楚楚,说的明明白白,用数十年的时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这些教学观点反映在刘怀勇老师著述的 《凹斋课稿》(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中国画研修班——刘怀勇课稿》(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刘怀勇花鸟课稿》、《刘怀勇书法课稿》(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匠之门——刘怀勇花鸟课稿》、《全国美术高等院校教图——刘怀勇花鸟课稿》、《山水画直通车》、《花鸟画直通车》(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等著作中。

人生六十一甲子,一个甲子一个轮回,也到了总结汇报的时候了,因此便有了这个展览。刘怀勇字正德,号历下山夫。历下者地名也,山东济南历城是其家乡。山夫者耕耘者是也。在艺田勤奋的耕耘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美学体系,教学办法,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这在全国中国画高研班中是唯一的。在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当导师的十年中培养了近百名中国美协会员和优秀国手,证明了刘怀勇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正宗、正脉、正知、正解,是可以获益良多的。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九期)开学典礼合影

下面就具体的理论构建及其产生的价值影响进行阐述:

一、对于中国书画概念的理清

什么是中国画:以东方美学为核心,以笔墨为主要表现语言具有生命意味的绘画形式,称之为中国画。什么是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

这两个词条的解释,我看了很多,书上的著述要么晦涩难懂,要么交代不清。唯刘怀勇老师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明明白白的告诉了大家。

二、中国画审评标准是什么

刘怀勇老师用二十四个问题进行了梳理概括:

1.什么是笔墨?何为笔?何为墨?笔墨的形质是什么?

2.中国画对造型的要求?

3.中国画对构图的要求?

4.中国画对意味的要求?

5.中国画对“筋、气、骨、肉”人格意象的要求是什么?

6.如何才能“气韵”生动?

7.如何是骨法用笔,骨法用笔与结构塑造有关系吗?

8.“景”与“境”有哪些区别?

9.如何才能使中国画含蓄隽永而有诗意?

10.中国画的势如何塑造?笔有势吗?墨有势吗?构图有势吗?

11.如何使中国画玄妙而幽深?

12、中国画的虚在哪里?空白是虚吗?

13.中国画的节奏和旋律在哪里?如何塑造?呼吸是节奏吗?

14.什么是起、承、转、合?

15.画眼是什么?画眼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16.什么是浅绛?什么是重彩?为什么中国画家不重色而尚墨?

17.什么是积墨?什么是破墨?干和湿有什么关系?

18.什么是大写意?“大”怎么讲?“写”怎么说?“意”又是什么意思?

19.齐白石“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它的真意是什么?  20.为什么齐白石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21.读书有什么用?读哪些书?

22.做人与作画有关系吗?如何把你的学养,才情,智慧融入到你的作品中去?

23.什么是“技”?什么是“道”?它们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偏执于一面会是什么状况?

24.什么是中国画的内蕴?它蕴含在什么地方?如何去塑造?

这二十四问基本涵盖了学习中国画过程中将会遇见的所有问题。从而引领着学生们走入中国画的殿堂。

刘怀勇教学手稿

三、关于刘怀勇老师中国画高级研修班的教学大纲并加以论述

因为高研班较为特殊的时间安排,有一年制也有三年制,一年制的教学大纲是这样的:书法篆刻学习——《介子园画谱》起手——古典绘画研究——结构写生——当代绘画研究——意象写生——史论讲座——结业创作。三年制的教学大纲是这样的:第一年基础塑造,第二年借鉴学习,第三年写生创作。

“十分画家:四分做人,三分学习,两分读书,一分写字”。

整体阐述篇幅过长,以下就太行山写生课为例展开说明。首先谈到写生的意义:“写生不只是采风,而是灵与肉与大自然的亲和。发现新的语言塑造,发现新的形式塑造,发现新的物象塑造,发现新的意蕴塑造。在生活中验证,拔高自己对审美的认识,是为真写生”。具体步骤:一.记游;二.结构塑造;三.局部塑造;四.整体塑造;五.意象塑造。在写生中注意:①记游。熟悉山川风貌、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目识心记。积淀和蒙养自己对太行山的认识,努力积累和提炼山川之精神,物象之形质,发现并印证传统笔墨语言。发现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物象,美的意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的物质世界里认识太行,在虚幻的精神世界里升华太行;②结构写生。“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不要“立体塑造”,强调“笔墨塑造”“线性塑造”。中国画的物象塑造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笔墨结构”,二是“物象结构”,二者合则神貌俱佳,二者分则貌合神离。并提出选一块石头,不要“黑白灰”,也不要“皴擦点染”,三笔两笔,提按顿挫,下笔有神,不多一笔,不少一笔。筋、气、骨、肉丰盈,知道什么是“骨法用笔”,什么是“石分三面”;③局部写生,结构塑造,物象塑造,分析清楚了,把握好了,在择取一个小局部,进行下一步的局部塑造训练。几十公分的石头可以按照其纹理画出一座大山。发现规律,寻找结构,以小观大,在局部中发现大山大水的结构共性,眼到、心道、手到。一定要仔细地分析,注意把握物象“形质”的塑造,虚实的塑造,疏密的塑造。占住一个角,封住两条边。局部写生画面一定要完整,注意取舍的关系,疏密的关系,笔墨和塑造的关系。④整体写生。在结构写生和局部写生的基础上处理前后关系,虚实关系,呼吸关系,大小关系,疏密关系,阴阳关系以及画面起承转折的大势等。整体写生,一定要抓住所写物象大的神质关系,去粗取精,强调笔墨,强调物象形神的把握,即写实又写意,不可过于概念,结构、局部、整体写生都要强调写实性。⑤意象写生。前面的四个步骤完成了,形与质的笔墨塑造已经把握了,而后抓住“神质”的东西,以精神为主导,高度概括,夸张取意地画出你心中的太行山。

刘怀勇教学手稿

刘怀勇老师带着工作室的画家自2005-2018年,十几年上太行。其他老师带学生都是大山大水的画,刘老师先是把学生带到沟底进行结构写生的训练,老乡们现在都把这个太行山中的无名沟叫做“刘家沟”。由沟底的结构写生到山中间的局部写生,整体写生,再到山顶的意象写生,刘老师带领大家翻越了一座座大山,是太行山也是中国山水画学习的必由之路。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太行山写生合影

四、正本清源,对中国画的再认识

在近现代关于中国画的大讨论有两次,一次是二十世纪初以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中国画“改良主义”,一次是二十一世纪的“八五思潮”。刘怀勇老师提出什么是中国画的传统,它的主要义理是什么?并强调指出:中国画的学习必须承接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必须是“推陈出新。”借鉴可以,学习可以,改造与改良不可以。并指出中国画必须在继承中求发展。必须搞清中国画的传统是什么?笔墨是本原,体道是核心。“以形媚道”,“以文载道”,“借笔墨图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是中国画对塑造的诉求。书法是中国画的根,书法是中国画的母体语音。形式、塑造、意蕴都可以变,唯独核心的东西不能变。可以发展,可以演化,可以融合。“尊道贵德”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品格、气格、人格即是人文自身的修养,同时它也是书品,画品内在的画面反映。提出了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不敬畏,不严谨,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求甚解,是我们当代艺术缺少经典,不出大师的真正原因。世界上没有雅俗共赏的作品,不俗即雅,非雅即俗。同时又指出“水墨”、“当代水墨”、“实验水墨”、“彩墨”等等,不是中国画。吴冠中先生说“推倒东西方绘画的这面墙”,刘怀勇老师说:“我持否定意见,世界可以大同,西方艺术家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从中汲取有益营养使自己的油画,水墨画更具有中国元素,更具有个人风格。但是在中国有一大部分人不知‘水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冒险开始创作了,不中不西,不土不洋,只是色彩与肌理的碰撞,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意蕴,偶然性和‘玩’的心态,是当代水墨流于时弊的通病。‘当代水墨’已经脱离了中国画这个大家庭,另起炉灶,可以称水墨或新水墨。也可以叫彩墨画,不可以称之为中国画”。

《论剑》 240X160  刘怀勇

五、中国画的十大构成关系

前面说到什么是中国画,刘怀勇老师中国画教学体系,教学大纲及课程实践(举太行写生为例加以说明)。这里节选刘怀勇老师2009年在《美术报》发表的文章“中国画的问题——和方增先教授”加以说明:

1、笔墨: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表现手段,并不仅仅绘画技巧。

2、气韵,“气韵生动”不只是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大凡中国之艺术,中国之文学,武术,医学都离不开气韵。

3、气势:“势”是一种画面关系,更是一种秀伟,没有“势”就不要会有“气韵生动”。“势”有两种:一是画面结构之势(造险),二是笔墨运动之势(气韵生动)。4、境:中国画之境,远非自然之景或西画之景,若画家不明事理,误入景区,越描越像,越像越描,离中国画的本意越远。殊不知“境生于象外”,“境由心造”之理。

5、写:“写”是中国画最为本真的母体语言。“写”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从于心,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二是游于艺,是“技近乎道”的诠释,将一己的才情,学养,修为通过“写”传移到笔墨中去。

《国家》240X160  刘怀勇

6、散:散与紧是相对关系,只有散,画面才会松,松则虚,虚则纳物,纳物则丰富而隽永。蔡邕《笔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文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7、玄虚:什么是道?老子曰:“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种惚兮恍兮的神秘,正是中国画愈藏愈深的精神境界。

8、形:“形”是中国画独有的物象塑造方法,还不是西画之“型”,所以,画的越精细,描摹得越像,离中国画本真的意义就越远。“形而上者”谓指精神层面的物象关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

9、写意:“写意”是一个文学概念,从来不是一个画种,中国画之所以引用“写意”一词,概因其言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之意。“简”是简约而不是简单。简是“以一冶万”。繁是“以万冶一”。石涛“一画”之说即是大写意最好的诠释。

10、空白:空白是中国画特有的心理空间,亦是画面呼吸的必然所在。没有了空白中国画就缺失了玄妙的想象空间。没有了空白,中国画的“气”和“势”将不复存在。空白是中国画人文的想象空间。

《大道无碍》  刘怀勇

以上的这些理论和观点都是在刘怀勇老师三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和在完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而来的。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学生”。在《水墨清华——刘怀勇师生展》来临之际,这些作品中饱含着刘怀勇老师的殷殷希望,也映正着刘老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愿老师艺术青春永驻,祝展览完满成功。

2019年8月  大丘

作者:赵雪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